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编者按:6月1日12时,我国南海海域拉开了2008年伏季休渔的序幕,6月16日东、黄海海域也将进入伏季休渔期.自1995年我国在东、黄海海域开展伏季休渔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资源室主任陈家骅研究员就进行了追踪监测与效果分析.笔者以东海海域为例对伏季休渔制度实践进行了科学分析与总结,本刊将对此连续登载.  相似文献   

2.
浒苔ITS区的扩增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东海-黄海海区10个站位以及青岛沿岸4个站位共14个站位的浒苔样品依据形态学特征,归类分离获得70个样品,对其ITS 5.8SrDNA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分析,并与NCBI数据库中相应序列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70个样品具有完全相同的ITS和5.8SrDNA序列,说明青岛沿岸漂浮的大量浒苔与东海-黄海海区的浒苔为同一个来源.聚类分析显示,浒苔ITS区的变异程度与地理间隔距离呈正相关,我国海域浒苔与日本海域浒苔聚类一起,与英国海域浒苔相聚较远,与美国海域浒苔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3.
东海海域带鱼种群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布于整个东海海域的带鱼Trichiurushaumela进行了种群鉴别研究,通过对取样于东海南、北海域和近海、外海海域不同海区范围14批带鱼种群样品987尾鱼体的各项形态性状的观察,计数和测量,并对测取的实验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1995年对东海北部海域拖虾监测调查,结果显示,1995年东海北部虾类资源分布密度比前几年下降,以长江口、舟山渔场,舟外渔场下降较为明显。文章分析了虾类资源下降的原因,提高合理利用虾类资源,保持稳产高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东山岛地处东海与南海的过渡区域,系福建省第二大岛,属全国14个县建制的重点海岛县之一。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优越,水产资源相当丰富,渔业比较发达。本文根据海岛综合调查结果,报道东山岛海域游泳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态特点及其资源的利用现状,并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估算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年生产量,以此分析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开发前景,提出开发途径和综合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新的中日渔业协定是两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在尚未完成海域划界之前的一种过渡性渔业安排,与现行协定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新协定原则上将各自管辖水域从两国领海扩大到专属经济区,但考虑到东海存在的各种复杂因素,确定在不同水域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主要内容为:在东海大部分水域,即北纬27度至北纬30度40分,距两国领海基线52海里以外,设立”暂定措施水域”,由双方共同管理;在”暂定措施水域”以南,即北纬27度以南、东经125度3O分以西,维持现有的渔业关系;在“暂定措施水域”北限北纬30度40分以北的部分东海水…  相似文献   

7.
(一)捕捞资源不稳定,近海鱼类资源越来越少,致使渔业常规性生产不景气。我国的渤、黄、东海是位于太平洋西北的半封闭性陆架浅海,属贫瘠海区,虽有对马海峡、台湾海峡与其他海域相通,但由于有强大的黑潮暖流从东海边缘通过,形成许多海洋生物难以逾越的屏障;虽有长江等大径流不断补充营养资源,但因缺乏强大的环流系统和水体交换,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对五岛对马渔场底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1979年冬季,主要捕捞对象是绿鳍马面鲀。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海域马面鲀等底鱼资源的分布洄游和资源状况,198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向东海所下达了“东海北部及毗邻海区绿鳍马面鲀等底鱼资源调查与探捕”课题。在这之前,东海所和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合作,于1983年12月、1984年12月和1985年1月进行了三个航次的第一阶段调查。本文用这三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内马面鲀等底鱼(包括部分头足类和上层鱼类)的现存资源量和年可捕量进行估算,供合理利用该渔场资源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95年开始,先后在黄海、东海和南海部分海域施行全面伏季休渔制度。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的努力工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伏季休渔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有效保护了近海渔业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广大渔民群众的理解和欢迎,也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伏季休渔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重大举措,符合广大渔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渔业经济发展中的成功实践。在几年…  相似文献   

10.
汕头海域位于南海与东海的交界处,有机质和营养盐含量高,饵料生物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我国日本鳗苗资源较为丰富的海区之一,我市的鳗苗采捕业已成为渔民增收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郭文路  黄硕琳 《水产学报》2007,31(6):792-797
根据1958年通过的《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和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领海制度,沿海国在其领海内享有专属捕鱼权。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经过国际社会的长期讨论与实践,传统捕鱼权得到了多数沿海国的认可与尊重,即沿海国在其专属渔区或管辖范围内拥有优先权,而其他国家在其国民长期以来惯常捕鱼的区域享有继续捕鱼的权利。但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专属经济区制度却否定了其他国家的国民在沿海国专属渔区或管辖范围内享有的传统捕鱼权。鉴于传统捕鱼权在专属经济区中的地位,当我国与有关国家进行东、黄海海域划界时,应强调地质、地貌、海岸线的长度、渔业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对渔业资源的公平利用等,特别是经济因素,以争取合理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横山水库水源地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及流域生态环境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水源地的水质现状及和1994~2008年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工业、农业、生活废物等主要污染源情况,提出了横山水库水源地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l占的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山东省作为全国海洋资源大省,近年来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较高,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产业因素、科技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Managing coastal resources sometimes requires looking into the past, as this provides a baseline against which present conditions may be gauged.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the circumstances that led Brazilian coastal fishers to modify their use of encircling gillnets. Other stressors (i.e. water pollution and habitat degradation) acted synergistically on the fisheries dynamic between 1950 and 2016. Declining catches of several species were observed through fishers' historical perception and through fisheries landing records. Three notable trends in net handl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distinct historical periods. Specifically, pressures from modern fishery practices and gear (e.g. monofilament nets), the adoption of spiral setting arrangements and the increasing use of trammel nets appear responsible for the decline of many stocks. Mullet, seabass, jack and pilchard stocks decreased over time and were associated the changes witnessed in the encircling net operations. These changes occurred in response to overexploitation of fish stocks, to exploit the dwindling fisheries resources. The study also discusses the reasons leading fishers to accept how encircling gillnets ought to be used,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such changes and the implications these changes have for fisherie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对公海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世界大多数沿海国家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实施公海制度的实践,以及分析公约有关条款的基础上,指出今后渔业管理制度将朝着有利于沿海国的方向发展,远洋渔业国只有与沿海国密切合作,承担公约所规定的养护生物资源的义务,才能确保远洋渔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根据我国渔业的实际状况,分析了海洋法公约生效对我国公海渔业生产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并提出对海洋渔业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海岸湿地退化对胶州湾渔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40-50年来胶州湾海岸湿地退化的原因、过程以及海岸湿地退化对渔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认为海岸湿地退化导致胶州湾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受损,并且对珍稀鸟类保护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连沿海野生鼠尾藻种群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对大连沿海4个采样点潮间带野生鼠尾藻种群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结果显示,鼠尾藻种质资源的生态分布受海域地貌特征、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干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藻体长度和质量增长受海水表面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与盐度的季节变化无相关性.7-10月各种群生物量和长度达到最高值,5-7月出现...  相似文献   

18.
温州南部沿岸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温州南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及其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南部沿岸海域共鉴定鱼类47种,隶属于9目27科41属,主要以暖水性和暖温性为主,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共26种;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共6种;再次为形目(Tetraodontiformes),共4种。春季,优势种依次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as)、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六丝矛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49.3%;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棘头梅童鱼和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占总渔获量的50.8%。日本鳀、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刺鲳(Psenopsis anomala)、龙头鱼、鳓(Ilisha elongata)和六指马鲅等是各季节各站位组的典型种及造成不同站位组间群落差异的主要分歧种。此外,组内的典型种一定程度上是组间的分歧种和群落的优势种。经Pearson分析,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盐度和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出,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酸碱度p H、水深和盐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福建沿海地区的地质地貌及气候的特点,综合分析了危害福建沿海的海洋灾害类型,主要有海洋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和生态灾害等三种类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和活动断层、海岸侵蚀、港口淤积;气候灾害主要为台风风暴潮;生态灾害主要为赤潮。提出相应的防灾建议:(1)注重海洋灾害的调查研究,进行海洋灾害填图和近海地质填图;(2)主动预防风暴潮,建设防护坝和营造防护林;(3)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4)建立海岸带生态防护网,确保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20.
The stock unit used in fisheries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s generally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particular population or species to avert problems caused by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populations as one stock, which can lead to the overestimation of population sizes and genetic pollution. Furthermore, since the linkage of microhabitat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reproduction of marine organisms in coastal area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ood web in each microhabita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sustainable fisheries management practices. We investigate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food sources and feeding habits of immature stage of Siganus javus using genetic population analyses and stable isotope analyses (δ13C and δ15N). These species are commonly harvested by small-scale fisheries, and it inhabits Bandon Bay in the Surat Thani Province of Southern Thailand.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sampling sites was greater than that between sites. The δ13C values of S. javus differed between sites, which suggest that the different ecological habitats exhibit different rates and patterns of carbon flow even among sites located in the same ba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tudies combining genetic population analyses and stable isotope analyses are required to confirm the delineation of fine-scale management units inten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fishery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