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从苹果上获得的苹果茎痘病毒的分离物ASPV—MX进行了研究 ,人工接种 4科 13种草本指示植物 ,发现ASPV—MV易由汁液摩擦接种 ,能侵染一种藜 (Chenopodiummurale)、西方烟 (Nicotianaoccidentalis - 37B)、西方烟亚种 (Nicotianaoccidentalissubsp‘obligua’)、鸡冠 (Celosiacristata)、千日红 (Gomphrenaglobosa) ,尤其在西方烟及西方烟亚种上症状明显 ,这 2个西方烟可以作为ASPV的鉴别寄主和繁殖寄主 ,在这 2种烟草的接种叶上均产生坏死枯斑 ,在西方烟的系统叶上主要产生明脉现象 ,而在西方烟亚种上的系统叶上产生线纹坏死。通过试验测得ASPV的致死温度为 6 2℃ ,稀释限点为 1× 10 -2 ,体外存活期为室温约 2 4h。  相似文献   

2.
丁磊  孙平平  张磊  李正男 《园艺学报》2023,(11):2509-2515
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是苹果和梨树上普遍发生的潜隐病毒之一,西方烟(Nicotianaoccidentalis)是其重要的草本寄主之一。在本研究中,构建了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CP(CP-BD),并从西方烟cDNA文库中筛选与ASPV CP互作的蛋白。经通过酵母双杂交回转验证和NCBI BLAST比对,获得30种可能与ASPV CP互作的西方烟蛋白质,为研究ASPV侵染致病的分子机制及CP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的苹果花脸病在田间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ASSVd在组培条件下的传播方式,2012—2015年对河北省顺平南神南村3个果园进行持续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果园A、B、C的显症率分别从3.00%、19.35%和10.00%上升至10.00%、34.41%和22.00%,带毒率分别从11.00%、20.43%和14.00%上升至23.00%、37.63%和30.00%,带毒率和显症率都逐年增加,而且带毒率大于显症率,即有些带毒果树不显症。发病果树田间分布有明显的发病中心。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显症果树ASSVd vsiRNA reads数是带毒未显症reads数的4.08倍,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显症树ASSVd病毒积累量显著高于带毒未显症树。以携带ASSVd的组培苗和无毒组培苗为试材,利用RT-PCR检测明确了ASSVd可通过伤口沾染带毒汁液、组培剪污染、含毒培养基、根系接触进行传播,其中根系接触传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PAS -ELISA)检测葡萄卷叶病毒的程序 ,提出了A蛋白、酶标A蛋白、抗体的适宜工作浓度及样品粗提液稀释倍数。通过对感病植株的幼叶、幼茎、老叶、老茎的检测研究 ,规范了PAS -ELISA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 ,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郑州葡萄圃的 39份种质及郑州地区栽培的品种进行了检测 ,保存品种的带毒率 76 .9% ,抗逆性较强的东亚种群带毒率 55.6 % ,郑州地区栽培品种葡萄带毒率为 4 5.0 %。  相似文献   

5.
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获得了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内蒙古‘金红’苹果分离物(ASPV-NM)全长基因组序列(登录号:MK239268)。该分离物基因组除去Poly A尾共有9 286个核苷酸,与17个已经报道的ASPV分离物全长基因组序列核酸一致性为70.6%~79.2%;基于全长基因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RdRp)基因和外壳蛋白(Coatprotein,CP)基因分别将分离物ASPV-NM划分到组Ⅲ、组Ⅲ和组Ⅰ;在ASPV-NM基因组中检测到1个显著的重组事件;将ASPV-NM摩擦接种到西方烟37B上,可引起显著的褪绿黄化症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典型的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不同繁育方式获得樱桃苗木的病毒携带情况,为今后樱桃苗木最适繁育方式的选择以及苗木无毒化栽培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法随机采集中国樱桃实生苗、樱桃砧木扦插苗、甜樱桃实生苗的样本各30份,樱桃砧木组培苗60份,采用RT-PCR法对6种病毒进行检测。【结果】6种病毒检测结果均呈阳性,经序列分析证明,6种病毒片段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病毒核苷酸序列有较高一致性。本实验田间随机取样的中国樱桃实生苗、樱桃砧木扦插苗、樱桃砧木组培苗、甜樱桃实生苗的带毒率分别为86.67%、70.00%、0%和76.67%。中国樱桃实生苗样本植株带毒率为86.67%,单独侵染PNRSV的比例较高,为53.33%;樱桃砧木扦插苗的样本中樱桃坏死锈斑病毒(CNRMV)、李属坏死斑病毒(PNRSV)和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GRMV)检出率分别为36.67%、26.67%和20.00%,这3种病毒樱桃扦插苗田间携带率较高;甜樱桃实生苗的田间带毒率为76.67%,其中95.66%为樱桃病毒A(CVA)单独侵染;从两个不同产区所取樱桃砧木组培苗(共60份样品)未检测到樱桃常见6种病毒。【结论】中国樱桃实生苗与砧木扦插苗的田间带毒率均较高,分别为86.67%和70.00%。甜樱桃种子不可默认为无病毒携带,反而极易感染与传播樱桃病毒A(CVA),并非无毒苗最佳繁育材料。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在山东省发生的情况,2006-2007年在葡萄主栽区和葡萄品种资源圃进行了田间调查、样品采集和病原检测。应用GRSPaV外壳蛋白基因表达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TA-ELISA)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在2a采集的298个样品中,125个样品为阳性反应,阳性率41.95%。125个阳性样品涉及43个品种,品种被侵染率74.14%。研究对检测的样品用RT-PCR法验证,有3对引物均扩增出了预期片段,分别为解旋酶基因340bp片段、外壳蛋白(CP)基因842bp片段和RNA聚合酶(RdRp)基因499bp片段。  相似文献   

8.
苹果病毒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培育脱毒苹果苗木非常重要。为了解苹果砧木组培苗的病毒病携带情况,以课题组保存的13个苹果砧木组培苗为材料,使用RT-PCR检测脱毒处理后样品中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结果显示,BP、W8N13、唐木田含有ASGV;HCT-2、BP、W8N13含有ACLSV;ME-2含有Apscaviroid;所检样品均未检出ASPV。试验获得5份无病毒苹果砧木组培苗。  相似文献   

9.
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葡萄卷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用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PAS-ELISA)检测葡萄卷叶病毒的程序,提出了A蛋白、酶标A蛋白、抗体的适宜工作浓度及样品粗提液衡释倍数。通过对感病植株的幼叶、幼茎、老叶、老茎的检测研究,规范了PAS-ELISA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郑州葡萄圃的39份种质及郑州地区栽培的品种进行了检测,保存品种的带毒率76.9%,抗逆性较强的东亚种群带毒率55.6%,郑州地区栽培品种葡萄带毒率为45.0%。  相似文献   

10.
利用RT-PCR方法检测无融合生殖砧木采种母树的带毒状况。结果表明,平邑甜茶、小金海棠、青砧一号、青砧二号等砧木的采种母树不同程度带有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等3种潜隐病毒,带毒株率0~13%。应当重视由此可能给苗木繁殖和研究利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英  牛建新 《园艺学报》2008,35(4):493-500
采用RACE技术对库尔勒香梨苹果茎痘病毒进行研究,获得了梨树苹果茎痘病毒5′和3′末端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3′和5′末端快速扩增技术(3′RACE和5′RACE技术)能很好地扩增苹果茎痘病毒的末端序列,分别获得了长度为329 bp和367 bp的片段,通过与 NCBI 核酸数据库中已经发表的序列NC_003462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梨树ASPV 3′末端含有131个核苷酸非编码序列,具有 poly(A)尾,5′末端含有34个核苷酸非编码序列,其同源性与已发表的序列分别为78%和84%,为获得梨树ASPV病毒全长基因组和基因组功能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砂梨ACC氧化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砂梨ACO3(GenBank Accession No.AB042107)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引物,以砂梨品种若光(Wakahikari)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扩增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回收该片段并克隆到pMD19-T载体,测序后去除接头和基因编码序列。得到1段长715bp的上游序列,登陆PLACE数据库在线进行植物DNA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并分析,起始位点的上游89bp处有1个TATA-Box核心启动子元件。另外序列还存在多个特异调控基因表达的元件,初步判断为砂梨果实中ACC氧化酶基因的诱导型启动子。  相似文献   

13.
检测砂梨潜隐病毒的IC-RT-PCR和TC-RT-PC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砂梨为试材,在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捕作RT-PCR穴IC-RT-PCR雪和试管捕作RT-PCR穴TC-RT-PCR雪技术,对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chloroticleafspotvirus,ACLSV)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stemgroovingvirus,ASGV)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TC/IC-RT-PCR均能有效检测梨粗提液中的ACLSV和ASGV,分别获得了大小约358bp和499bp的目标扩增片段;但IC-RT-PCR检测ACLSV的效果受到病毒分离株间血清学关系影响。与传统的RT-PCR相比,IC/TC-RT-PCR不仅灵敏度更高,而且不需提取总RNA,可以简化操作程序和减少苯酚、氯仿类有机试剂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适合于大量梨样品的病毒快速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14.
苹果茎痘病毒RT-PCR检测及分子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对采自6个苹果品种和7个梨品种的33个样本中的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 进行了检测, ASPV感染率为63% ( 19 /33) 。对6个ASPV中国分离物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 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 测序结果显示CP基因全长为1 191 nt, 编码397个氨基酸。中国分离物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0.2% ~91.7%。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不同ASPV分离物分为3个大的类群, 呈现一定的寄主相关性, 并未呈现明显的地理相关性。第一和第三大类群的寄主皆为苹果, 第二大类群包含6个梨分离物和2个苹果分离物。不同ASPV分离物的抗原指数差异较大, 推断可能由于序列变异引起抗原表位变异, 从而引起血清型差异。  相似文献   

15.
设计植物EXP扩展蛋白简并引物,以砂梨果实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EXP基因cDNA片段,该片段长465 bp。根据该片段序列,分别设计2条5’和3’末端扩增的特异引物,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该片段的5’端和3’端序列。用DNAMAN5.22软件对3个序列进行拼接和分析,获得了该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Pyp-EXP。该cDNA全长为1 395 bp,5’端起始密码子ATG始于72 bp,3’端终止子TAG止于830 bp,Ploy+(A)从1 363~1 395 bp。该基因已在GenBank基因数据库注册,注册号为EF602031。Pyp-EXP核苷酸序列有一个759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区与西洋梨、苹果、湖北海棠、桃的同源性分别为96%,96%,94%和86%;该cDNA推导编码252个氨基酸,含有1个组氨酸(His_Phe_Asp,HFD)功能域,与西洋梨、苹果、湖北海棠、桃中相应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7%,95%和93%。该基因的克隆为研究扩展蛋白的时空表达及其在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梨新品种‘玉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绿’梨是以白梨‘慈梨’为母本,砂梨‘太白’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在武汉地区7月底到8月上旬成熟。果实近圆形,果皮绿色,平均单果质量270g,最大单果质量434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总酸含量0.28%,维生素C含量42.7mg·kg-1。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汁多,酸甜可口。早果,丰产,稳产,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霉梨(Pyrus spp.)品种群的起源,基于叶绿体片段(accD-psaI,trnL-F)及低拷贝核基因LEY2第二内含子(LFY2int2-N)DNA序列信息对相关的梨属植物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小霉梨’,其它样本均为同一种叶绿体单倍型,与大多数砂梨品种的单倍型一样;基于LFY2int2-N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霉梨和浙江原产砂梨均非单系类群,但两者关系密切;霉梨并非种间杂种,豆梨很可能没有直接参与其起源。  相似文献   

18.
鸭梨多酚氧化酶基因CDS区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果皮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已经发表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鸭梨多酚氧化酶编码区序列,将此核酸序列克隆到载体pGEM-T,酶切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该段序列含有1782个核苷酸,编码593个氨基酸。对鸭梨多酚氧化酶基因片段的一致性分析和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沙梨(Pyrus pyrifolia,AB056680)、苹果(Malus domestica,L29450)、李(Prunuss alicina,AY866432)以及杏(Prunus armeniaca,AF020786)的一致性分别为99%、96.3%、82%和51.4%,绘制的进化树和形态学分类地位相一致。将该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9b上,获得的重组子命名为pET39b-PPO,热激法转化表达受体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用IPTG进行诱导。SDS-PAGE分析表明,PPO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被诱导表达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66ku,检测表明具有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甘肃中部梨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中部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对AFLP引物在40份甘肃梨种质中共扩增出472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404条,多态率高达86%,显示了甘肃中部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任何一对引物可以鉴别所有40份资源,显示了很高的鉴别能力。采用UPGMA聚类分析法构建的系统树在相似系数为0.72时将40份种质分为7个组:西洋梨、新疆梨、白梨(砂梨)、木梨、褐梨组和2个秋子梨组。所有白梨品种与唯一的砂梨品种黄花梨聚为一个大组。形态学上归属不明的品种分别聚类到西洋梨、白梨、木梨和秋子梨组中。研究表明基于AFLP标记的梨资源分类体系可以反映甘肃地方梨品种和类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用RAPD分析新疆主要梨品种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RAPD分析了新疆18个梨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从160个随机十聚体引物中筛选出12条RAPD引物。18份材料共扩增133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约11条带,其中14条带为所有材料的共有带,有119个多态性位点,占总带数的89.47%,Nei相似系数为0.5~0.923。用PHYLIP构建MP树,认为(1)对选用的形态学经典分类已较明确的新疆梨、白梨、砂梨、西洋梨、秋子梨,RAPD分析数据完全与其相符;(2)几个芽变品种间高度相似;(3)杂种新梨1号与砀山梨、杂种新梨6号与香梨、杂种早酥梨与苹果梨分别并类;(4)苹果梨独立于供试的5个种之外;(5)库尔勒香梨归属于新疆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