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微量元素在盐碱地新池塘配方施肥培育鱼种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足基肥的盐碱地新池塘中,将有机肥、无机肥氮、磷、微量元素按比例连续不断地配方施肥和水质调控,使水体中NH4^+-N+NH3-N为0.835 8mg/L,PO4^3--P为0.128 6mg/L,SiO2为1.49mg/L,N/P为6.02:1。微量元素Fe、B、Mn、Zn、Mo、Co分别按60、50、50、5、5、5μg/L施入池水,隐藻、硅藻为优势种群的浮游植物总生物量达到46.939mg/  相似文献   

2.
防病养虾塘水质管理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臧维玲 《水产学报》1997,21(4):422-427
养殖中国对虾的试验塘,以防病养虾塘水质管理模式加以管理,养殖周期为87-159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虾塘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要求,NH3-Nt〈1mg/,0.005mg/L≤NO2≤0.016mg/L,溶氧处于过饱和状态,CODMn〈12mg/L,池塘单位水柱毛产氧量约为7g(m^2.d),总耗氧量约为5-11g/(L.d),并借助增氧机补足池水所缺需氧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测水数据将有机肥、无机肥氮和磷按比例少量多次施肥,使试验水体中NH4-N+NH3-N平均值为0.8389mL,PO4^3--P为0.1285mg/L,N/Po 7.33/1,COD平均值为17.85mg/L,有机腐屑和细菌占有机悬浮物的75%,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8.5711mg/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3.218mg/L,叶绿素为232.6μg/L,池中绿藻、隐藻、硅藻为优势种群,成功地  相似文献   

4.
1992-1994年对天我洲长江故道水体调查研究表明;三氮9NH4-N,NO2-N,NO3-N)含量适中,为0.20-0.64mg/L,N/P=9-150,磷为限制性营养元素,补充较缓慢。  相似文献   

5.
暗纹东方鱼屯是近海温暖层鱼类,溯长江而上繁殖,嗣后再洄游近海。它具有海、淡两种水质环境中生存的生理调节功能。这种生理调节又是有一定限度的,对水质变动的忍耐力较为脆弱,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成活率。作者研究表明,暗纹东方鱼屯最佳适应水质理化指标为溶氧量在6mg/L以上,总磷量为0-02~0-8ppm,NO-2-N为0-2~0-8ppm,NH+4-N为0~2-5ppm,透明度在35cm以上,pH为7-4~8-6,无污染毒害元素,酚量在0-005ppm以下。这样的水质环境,鱼个体生长速度快,肥满度高,成…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改善养殖水环境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垠  马悦新 《水产科学》1998,17(4):10-13
使用二氧化氯化处理水养殖用水(实验室规模)测定水化学指标及水中细菌数量的变动,结果表明:(1)二氧化氯能够明显中水环境的溶氧(增氧量为5.8-22.7%)减低水中COD和NH3-N值(COD降低幅度为26.0-58.8%,NH3-N清除率为19.4-38.5%)(2)二氧化氯浓度为0.2×10^-3mol/m^3及1.2×10^-3mol/m^3可有显降低海水中弧菌数及细菌总数,随着药物浓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海水网箱养殖鲈鱼的病害有10多种,包括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其中细菌性皮肤溃疡病危害最大。通过2年来对海水网箱养殖鲈鱼病害的疾病种类调查;传染性病原、发生与流行规律;环境因素和药物研制等的研究,认为鲈鱼病害应以生态防病结合药物防治的综合性防治技术来解决,经应用试验已取得成功,现总结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点选择 试验点选在浙江省宁海县薛岙冷冻厂下属的海水网箱养殖场,养殖海区的海水基本无污染,经测定,NH4+-NH3-N在 0.071 mg/L左右,PO-P在0.059mg/L左…  相似文献   

8.
鳜塘水体生态固子的计算机模拟识别法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赖子尼  余煜棉 《水产学报》2000,24(2):146-150
应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研究鳜塘水体中溶氧量与九项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塘或不同时期其生态因子差异较大。在高维空间中,高、低溶氧量两类样品点聚集在不同的区域,周界清晰、分类十分成功,表明池塘水体溶氧量与水中多项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规律。用模式识别优化技术求得维持稳定的高溶氧状态的9项生态指标值,优化生态因子的溶氧预值大于8.4mg/L。水体溶氧量与其它九项因子成多元的二次函数关系,其模型  相似文献   

9.
非离子态氨及亚硝酸盐对欧洲鳗鲡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6~8月,通过人工控制NH3-N及NO2--N的浓度,对欧洲鳗鲡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非离子态氨对欧洲鳗鲡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6、3.27、2.19mg/L,安全浓度为0.219mg/L;亚硝酸盐对欧洲鳗鲡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0.0、84.1、26.6mg/L,安全浓度为2.66mg/L。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利用坝基渗水养殖虹鳟的过程和成绩。试验在水温低于14.2℃,溶氧只有3.5-7.0mg/1的情况下,经117天的饲养,个体净增重256g,为鱼种的1.16倍,群体增重1.12倍。1^+龄鱼种饲养256天,个体净增重365.4g。中后期成活率为98%,规格较整齐。每m^2净产鱼10.45kg。  相似文献   

11.
1 施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海带在海区 NO-3-N加上 NH+4-N平均含量在100毫克/米3以上以及磷含量在4毫克/米3以上时才能正常生长,自然海区中氮、磷含量一般在这个水平以下,因此必须进行人工施肥。在肥沃海区栽种的海带生长正常、藻体色泽浓褐、个体大、叶片平直而厚,质量很好。反之,不但产量低而且质量差,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根据海带可以在一个短时间内吸收大量肥料和饥饿海带能够迅速吸收肥料的特点,避开大潮流、阴雨天、大风浪的时间进行施肥,是可行的。2 施肥的方法2.1 挂袋施肥 在塑料袋上用小针刺3~4…  相似文献   

12.
最大深度为3-5米,热天水温层化的池塘,多用于商品化水产养殖。本研究采用的六个水塘中无溶解氧、黑色金属含量为2.4-43.2mg/L、总镁0.01-2.25mg/L、总氨氮0.24-3.59mg/L、总亚硫酸盐0.07-1.25mg/L。  相似文献   

13.
氨氮对罗氏沼虾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离子态氨氮对罗氏沼虾幼体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幼体24小时半致死的NH3-N浓度值为4.109毫克/升左右,100%死亡的NH3-N值为5.061毫克/升;48小时NH3-N的LC50值范围为1.015-2.112毫克/升,LC值为3.127毫克/升;生产池中的NH3-N值较低,对罗氏沼虾幼体的生长蜕壳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天鹅洲长江故道水体氮、磷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4 年对天鹅洲长江故道水体调查研究表明:三氮(NH4 - N、NO2 - N、NO3 - N) 含量适中,为0-20 ~0-64 mg/L,N/P= 9 ~150 ,磷为限制性营养元素,补充较缓慢。经t 检验(α= 1 % ) 三氮、总氮、PO4 - P、总磷1992 ~1994 年含量无显著差异,预测一定时间内N、P 含量稳定,不会加快富营养化进程。主要水化学指标表明,故道水质属中—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15.
加强越冬鱼类安全越冬管理的技术措施,对提高越冬鱼类的成活率,确保养鱼生产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一、越冬池塘要求 1、池塘深度和底质: (1)越冬池塘深3m,冰下不冻水层在1.5m以上。 (2)池底平坦,淤泥不应超过15cm。无水草,不漏水。 (3)无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流入。 2、水源:越冬期间可及时对越冬池补水,河水、水库水和泉水皆可。 3、溶解氧:越冬池水溶氧量 4-6mg/升较为适宜,低于 3mg/升时就应该采取措施。 二、越冬鱼类要求 1、在越冬前对鱼要精养细喂,增加脂肪积累,提高肥满度。从“立秋”到…  相似文献   

16.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12种培养基及对照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6品系进行培养,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螺旋藻可以同时以NO3-N和NH4-N氮源。NO3-N对螺旋藻是最为通用和安全的氮源,但添加浓度以11mmol/L左右最为适宜,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需求又可降低养殖成本;适宜浓度的NH4-N可促进螺旋藻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造成NH3中毒,NH4-N的添加量以1.27~2.57mmol/L范围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刘中  刘振华 《水产科学》1995,14(1):13-17
本文研究了光合细菌的分离,纯化,培养的工艺和方法,并着重进行了光合细菌在鱼苗,鱼种及成鱼养殖中的应用,试验表明,使用光合细菌可使池塘底泥中菌化物下降58.04mg/kg,有机物下降3990mg/kg以上,使用光合细菌作饵料添加剂,使鱼种及成鱼亩产产41.5-154.5kg,并提高鱼类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丁磊  吴康 《科学养鱼》2001,(12):36-36
目前青虾养殖成活率很低,通常为30%左右,所以产量不高。根据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提高青虾养殖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一、提高溶氧青虾对溶氧的要求较高,其窒息点为1.1毫克/升,而且青虾在溶氧相对较低的夜晚活动更为频繁,极易缺氧死亡。因此要提高青虾养殖成活率,关键是提高水体溶氧量。1.配备增氧机的功率应达到0.5千瓦/亩,使水体溶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2.底泥以10厘米厚为宜,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施放的有机肥应充分发酵腐熟,以减少高温季节的有机耗氧量。3.主养青虾混养鱼类的池塘应控制鱼种放养量,以…  相似文献   

19.
宁旺云  翟兆斌 《渔业现代化》1999,26(1):19-20,17
1 鱼塘中不同深度溶氧的浓度渔民历年来有“养好一池鱼,先要养好一池水”的经验。所谓“养好一池水”确切地说是指保证有适合鱼类生长的水环境。在水产养殖中.水环境因素包括水中的溶氧、水温、酸碱、氨氮、CO2、饲料生物等。其中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类的放养密度和生长速度起看重要的作用。若水中溶氧量在4mg/L以上,则鱼摄食增加、生长增快.鱼病减少,饵料系数降低;反之,鱼类生长滞缓甚至死亡。因此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保证水质良好性,以保证高密度精养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养殖产量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水中溶氧主要…  相似文献   

20.
罗氏沼虾蚤状幼体耗氧速率与窒息点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爱敏 《齐鲁渔业》1997,14(2):37-39
以罗氏沼虾蚤状幼体V与IX期为试验对象,在水温28.5±0.2℃条件下测定其瞬时耗氧速率;并将瞬时耗氧速率与时间、溶氧量作相关分析。结果:耗氧速率随时间延长、溶氧量下降而递减;蚤状幼体V与IX期昏迷点分别为2.18mg/L,1.34mg/L;窒息点分别为1.85mg/L,1.26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