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姜瘟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栽培的姜上发现有几种细菌为害,分别引起叶枯、软腐和蔫萎等症状,而一般所谓"姜瘟"是指为害最严重的萎蔫型细菌病害。根据江苏和山东两地姜瘟病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生长适温、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反应和致病性等性状的测定,并与番茄的青枯病细菌进行比较,证明引起姜瘟的细菌是青枯病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Ianacearum(Smith) Smith)。初步交互接种试验证明,姜瘟菌株与番茄青枯菌株的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姜瘟菌株对番茄的致病性很弱;而番茄青枯菌株则不能为害姜。  相似文献   

2.
姜的主要病害是腐烂病 ,农民叫姜瘟。该病可使姜减产30%以上。姜瘟症状 :发病时先在茎基部和根茎上部侵染 ,病部呈水渍状黄褐色 ,失去光泽后软化腐烂 ;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黄及卷成倒伏状 ;姜块呈水渍状淡褐色 ,内有白色恶臭粘液 ,表皮变软 ,继而腐烂成空壳 ,直到全株枯死。姜  相似文献   

3.
姜瘟及其防治技术措施龚标勋(海南省白沙县植保植检站572800)姜既是蔬菜作物也是经济作物又是药材。姜产量高,经济效益也高,是我省冬春种作物之一,然而姜瘟是姜的主要病害,我县常有发生而且为害严重,常导致成片死亡,一般病田减产五成以上,严重田甚至无收。...  相似文献   

4.
夏德鑫 《植物保护》1984,10(4):30-31
新丰老姜是著名的土特产,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最高年产量达30万担左右。后因“姜瘟”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流行,产量损失严重,姜农们是“想栽姜又怕栽姜”。1979年以来,嘉兴市科协组织了乡农技站和繁荣大队等七个单位,开展了姜瘟发生与防治技术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几年研究姜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对姜瘟在田间周年流行时间序列中空间分布型的变化作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应用7种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扩散系数 C 检验结果表明,姜瘟在田间的扩散系数 C 都大于概率为95%的随机分布型 C 值置信区间上限;Taylor 指数法则检验得:S~2=2.4280X~(1·1722);(?)-M 回归方程为:(?)=1.0529+1.2597M,改进后的模型为:(?)=0.7933+1.8084M-0.1492M~2;I 值、Ca 值在整个姜瘟时间序列中始终大于0;(?)值、(?)/M 值始终大于1,这些检验结果表明姜瘟在田间呈聚集分布,但在极少数重病田当病蔸率达60%左右时,分布型呈随机分布,病蔸率达75%以上时,则趋均匀分布.抽样方法比较结果是以采用平行线、棋盘式和 Z 字型取样法为宜.文中还讨论了在不同发病率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6.
生姜腐烂病的防治方法罗林钟吴行政(重庆市合川科协631520)(合川市土场镇农技站生姜腐烂病又叫腐败病,俗名姜瘟,在生姜产地普遍发生。1、症状:田间观察姜瘟,宜在下午4时左右进行。生姜受阳光晒后一般均表现叶片卷缩、下垂。但到下午4时左右健姜叶片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生姜腐烂病(俗称“姜瘟”)是生姜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完全绝收。2010年7、8月份,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土壤湿度偏高,随后又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闷热、高温高湿,最易导致“姜瘟”爆发成灾,目前已有农户反映田间开始发病,因此种姜农户要特别警惕。  相似文献   

8.
姜瘟的发生规律及系统控制技术初探孙晓阳(四川省南部县植保植检站637300)姜瘟是生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产姜地区均有发生,严重时姜株成片死亡,发病率一般在30%,高的可达80%以上,可导致生姜产量锐减,减产达30%~80%,严重影响其商业品质,...  相似文献   

9.
我国姜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罗怀海 《植物保护》1995,21(1):38-40
我国姜瘟的研究现状罗怀海(四川省农牧厅植保站成都610041)姜瘟也称生姜腐败病,50年代即有发生,主要为害生姜根茎,茎、叶也能受害。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地下根茎的上半部先发病。病部初呈水浸状,黄褐色、无光泽,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有污白发臭的...  相似文献   

10.
九江县黄老门乡是江西省著名生姜产地,栽培历史悠久,常年种姜面积在1500~2000亩,亩产一般2500斤,高的达3000~4000斤,其当家种“红爪姜”品质优良,是该县土特产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姜瘟流行,产量损失严重,受害姜田一般减产40—60%,  相似文献   

11.
两种防治姜瘟病的有效药剂浙江省生姜栽培面积约4万亩,主要分布在杭州、金华、嘉兴、温州、台州等地区。50年代末期,姜瘟渐趋严重,80年代后期为害猖獗。死亡率轻则20%—30%,重则70%—80%,甚至全田枯死。国内不少单位作过防治姜瘟病研究,但因农药毒...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孢杆菌Bs2004菌株的防病促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Bs2004菌株对生姜姜瘟、大白菜根肿病和莴苣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促生作用。结果显示:Bs2004菌剂可以显著降低生姜因姜瘟导致的死亡率,并使姜苗和生姜分别增产52.5%、51.2%;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效达到52.3%,增产14.7%,显著优于庄伯伯和生石灰土壤处理;对莴苣的增产和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与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有一定关系,在莴苣生长前期和中期用药可提高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防效达到69.0%,生长后期一次性高浓度用药,莴苣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氯化苦防治姜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氯化苦熏蒸土壤可有效的防治姜瘟,提高产量,每667m^3用99.5%氯化苦原液25kg一35kg进行土壤消毒,可使生姜增产45.63%一61.88%。  相似文献   

14.
姜瘟灵是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根据植物微生态理论、姜瘟病为害特点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原理研制的新型生物农药,据我区苍山、郯城、临沭、平邑等县生姜集中种植区试验、示范证明,如能适时连续用药,效果很好。在发病率达30%—50%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严重地块发病率在50%以上时,防效仍可达90%左右,并能刺激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生姜生产,一般增产率20%—30%,  相似文献   

15.
姜腐烂病又称软腐病、青枯病、俗称“姜瘟”,是危害生姜栽培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  本病在许多种姜地区均有发生。华东地区多在7月份开始发病,8~9月份进入发病盛期。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甚至绝产,对生姜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一大因素。为减少病害的发生,必须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避免病害的发生流行。具体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1 症状  姜腐烂病主要发生在地下的根茎部分,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被害部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其后逐渐软…  相似文献   

16.
李卫 《广西植保》2007,20(3):33-34
蒙山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温度和光照非常适宜生姜生长.但近几年来,生姜种植规模一直没有扩大,青枯病(姜瘟)是制约生姜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在生姜生产中普遍发生,发病严重时,田间病株率在50%以上,部分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7.
生姜青枯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浊法测定了10种药剂对生姜青枯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乳酸环丙沙星、盐酸环丙沙星、土霉素的毒力最强,其EC50分别为1.75、1.81和2.21μg/L;而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头孢曲松钠、中生菌素次之,EC_(50)分别为11.17、11.23、19.23和24.20μg/L;姜瘟净、硫酸多黏菌素B和大蒜油的EC_(50)最高,分别为549.61,1 223.22和2 064.33μg/L。通过盆栽试验,采用药剂浸种、先灌药后接种病原、以及先接种病原后灌药等处理方式评价了这10种药剂对生姜青枯病预防和治疗的潜能,结果显示,硫酸链霉素和中生菌素浸种处理对生姜青枯病防效最好,分别为93.0%和75.9%;硫酸链霉素、硫酸多黏菌素B、姜瘟净、大蒜油表现出较好的预防作用;除硫酸链霉素外,其他药剂对青枯病治疗作用差。  相似文献   

18.
对候集镇姜瘟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姜是镇平县候集镇的名土特产,品质佳,无筋香辣,在国内市场享有盛名,种植面积由50年代的3千亩发展到当今的4万余亩,平均单产3、4千公斤,高的达5千公斤以上。但自近年姜瘟流行,亩产下降到1500公斤左右。一般病田发病率30—40%。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6—1990年,我们对姜瘟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探讨。 发生情况 该镇姜田一般6月初发病,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初发病先从母姜及抽生的假茎开始,然后再传至子姜,孙姜及其抽生  相似文献   

19.
绥阳县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也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又名稻瘟热,俗称火烧瘟、麻叶子、刻颈瘟和黑节病。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等,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为害较大。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惠水县穗颈瘟大流行原因与综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为真菌性病害.属半知菌中的梨孢菌。在水稻各个生育期都可发生.按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穗颈瘟只能预防,一旦发生,常造成白穗,不能正常结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