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断奶仔猪的基础日粮中,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和粪便菌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饲料增重比降低3.4%,发病率降低44.2%,腹泻率降低24.6%;30d时,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数比对照组显著低4.27%(P<0.05);15、45d时试验组大肠杆菌数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15、30和45d时试验组乳酸杆菌数分别比对照组高4.04%、1.62%和1.85%,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断奶仔猪的料重比,降低粪便中大肠埃希氏菌数量,促进肠道中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探讨连梅止痢中药制剂对大肠埃希菌K88感染的仔猪腹泻的疗效。72头21日龄初始体质量平均为(4.41 ±0.01) kg的仔猪被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发病组、低剂量(0.5 mL·kg-1 BW)、中剂量(1.0 mL·kg-1 BW)、高剂量组(1.5 mL·kg-1 BW)及抗生素组(0.2%恩诺沙星2 mL·头-1)。给断奶仔猪灌服一定数量的大肠埃希菌K88建立腹泻模型,利用乌梅、黄连、诃子以及秦皮原料制备的连梅止痢中药制剂(含生药1 g·mL-1)对发病猪进行治疗,观察该中药制剂对腹泻病的疗效。结果表明,该中药制剂对仔猪大肠埃希菌腹泻的治愈率为80%。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在用药的整个阶段中剂量组仔猪粪便中的大肠埃希菌K88平均数量与发病组相比显著减少 (P<0.05),其他剂量组与发病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从仔猪肠道形态上观察,抗生素组和中剂量组仔猪肠道组织结构基本完整。经过生存分析发现,中剂量中药制剂与发病组相比能显著提高仔猪生存率(P<0.05)。发病组生存曲线相比其他组的陡峭,而中剂量组的曲线最平缓,中药制剂能降低仔猪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60头12 kg左右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进行为期35 d的生长饲养试验。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1%微生态制剂,对照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1%中药包,研究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粪便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以及粪便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5.17%,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34%,料重比降低了4.94%(P<0.05);试验组尿素氮含量和白蛋白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试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葡萄糖、球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粪便乳酸菌数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数量和腹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粪便氮、磷排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的添加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降低腹泻率,增强仔猪免疫力,减少粪便氮、磷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同期配种的长×大二元杂种健康母猪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酵母菌制剂0.1%(活菌数1.7×106cfu/g)、乳酸菌制剂0.1%(活菌数2.0×106cfu/g)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0.1%(活菌数1.1×106cfu/g),进行1个繁殖周期(怀孕到仔猪断奶)135d的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窝均产仔数11.10头,窝均产活仔数10.50头,分别比对照提高12.61%(P>0.05)和10.48%(P<0.05);仔猪初生窝重15.523kg,平均个体重1.511kg,分别比对照提高17.48%(P>0.05)和5.76%(P<0.05);仔猪平均断奶窝重49.169kg,平均断奶个体重5.096kg,分别比对照提高32.89%(P>0.05)和16.90%(P>0.05)。试验组仔猪死胎率2.8571%、弱仔率6.306 3%、断奶死亡率4.610%,分别比对照降低0.334 4%(P>0.05)、0.910 2%(P>0.05)和3.35%(P>0.05)。结论: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与仔猪的生长力,降低仔猪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小鼠口服不同剂量断奶安14~18 h后分别经腹腔和静脉感染大肠埃希氏杆菌O1和O2,结果断奶安组腹腔感染大肠埃希氏杆菌O1的小鼠存活率达60%(对照组存活率10%),腹腔感染大肠埃希氏杆菌O2的小鼠的存活率为50%(对照组全部死亡);静脉感染大肠埃希氏杆菌O2的小鼠存活率达90%(对照组存活率为30%),静脉感染大肠埃希氏杆菌O2的小鼠存活率达60%(对照组存活率为10%).小鼠经腹腔分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2×107CFU/20g)和大肠埃希氏杆菌O1(5×107CFU/20 g)后,口服断奶安进行治疗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灌服断奶安100mg/kg、1000mg/kg、2000mg/kg、3000mg/kg和蒸馏水后,存活率分别为40%、70%、70%、80%和0;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组分别灌服1000mg/kg、1500mg/kg,2000mg/kg断奶安和蒸馏水后,存活率分别为40%、60%、50%和10%.表明,断奶安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通过仔猪小肠上皮细胞(ZYM SIEC 02)体外培养模型,观察猪源乳酸杆菌对细胞的黏附作用,以及对致病性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黏附细胞的竞争、排斥和置换作用。采用乳酸杆菌在体外与ZYM SIEC 02共同孵育镜下观察其黏附效果;乳酸杆菌与致病性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共同黏附ZYM SIEC 02观察其黏附竞争性;用乳酸杆菌预处理ZYM SIEC 02后再加入致病性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孵育观察其黏附排斥性;用致病性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预处理ZYM SIEC 02后再加入乳酸杆菌孵育观察其黏附置换性。结果表明:乳酸杆菌可以黏附ZYM SIEC 02,具有剂量效应。乳酸杆菌与致病性沙门菌或大肠埃希菌同时加入细胞一起培养时,能竞争性的黏附细胞且黏附抑制率也具有剂量效应。乳酸杆菌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致病菌,高含量乳酸杆菌(1010 mL-1)能使致病菌的黏附率下降。但是,用致病菌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乳酸杆菌,只有高含量的乳酸杆菌可以置换致病菌,而低含量乳酸杆菌却能增加致病菌对细胞的黏附。研究结果为乳酸菌作为微生态制剂用于临床上防治仔猪沙门菌病、大肠埃希菌病,减少食物源性污染和提高食品安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将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到仔猪教槽料中,通过测定仔猪的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和粪便菌群数等指标,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产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出生后21~35 d时,试验组仔猪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降低2.41%,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14.96%和12.19%(P0.05);出生后21和35 d时,试验组乳酸菌数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大肠杆菌数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21和35 d时,试验组R/D值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9.09%和9.52%;出生后35 d时,试验组仔猪粪便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6.53%。表明复合制剂能够降低饲料增重比和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促进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改善肠道健康,降低粪便中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仔猪断奶后饲料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1989~1992年从兰州市及其邻近县6个鸡场获得送检病料766份,对获得纯培养的279株肠道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和初步的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70株为沙门氏菌,其中绝大多数(63株)是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179株是大肠埃希氏菌;另有30株未被分类.L种鸡场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对1~1.5月龄公鸡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甘肃地区导致新生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采集甘肃省部分地区新生仔猪腹泻病料104份,采用16SrDNA扩增技术对细菌性病原进行鉴定,经标准诊断血清确定其血清型,并用药敏纸片法对细菌性病原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在35份病料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4份病料中分离得到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的沙门菌;肠道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主要以O78:K80(B)为主;该地区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表明:甘肃地区新生仔猪腹泻的细菌性病原主要是大肠埃希菌,且多重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0.
从10日龄健康雏鸡的小肠中成功分离筛选出有抑菌作用的嗜酸乳杆菌M16.拮抗病原菌试验表明,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在体外具有抑制杀灭鸡大肠埃希氏菌O-78、鸡白痢沙门氏菌O-7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58000的作用,是微生态制剂可选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1.
选取(25±1)日龄体质量相近[(6.24±0.32)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丁酸梭菌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1)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和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血清总蛋白水平分别提高了10.45%(P0.05)、17.64%(P0.05)、15.24%(P0.05)和17.54%(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0.78%(P0.05)、3.80%(P0.05)、3.50%(P0.05)和5.52%(P0.05)。2)添加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65.87%(P0.05),添加5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肝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提高了13.14%(P0.05)。3)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盲肠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数量(P0.05或P0.01),试验组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25~55日龄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500 mg/kg丁酸梭菌可缓解断奶氧化应激,抑制断奶仔猪肠道有害菌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微生态制剂对提高哺乳仔猪增重和腹泻防治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初生体重基本大致的60头健康仔猪随机分成微生态制剂口服组和对照组,微生态制剂口服组在仔猪出生后连续3天灌服微生态制剂口服液,对照组正常饲养,仔猪于28日龄断奶,比较分析试验期内仔猪的增重和腹泻率。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口服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3.53%(P0.05),将仔猪腹泻率降低了23.34个百分点(P0.05)。表明仔猪出生后灌服微生态制剂可显著增加仔猪增重和降低腹泻率。  相似文献   

13.
微生态制剂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之一,其可以补充动物肠道内缺乏的正常微生物数量或种类,能够调整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使营养物质更好的消化吸收,可以增强免疫力,以达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病"的目的。微生态制剂具有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减少腹泻、调节肠道菌群数量、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等功能,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体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的影响及其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发酵鸡粪样品中大肠埃希氏菌与沙门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检查鸡粪作为再生饲料的安全性,对发酵前和经两种方法发酵处理后的鸡粪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Salmonella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检测.结果表明,发酵前新鲜鸡粪样品可检出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数为1.39×108个·g-1,经直接发酵和复合微生物发酵处理的鸡粪样品均未检出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数分别减少至2.3×106个·g-1和2.6×104个·g-1,与发酵前样品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复合微生物发酵处理后的大肠埃希氏菌数明显少于直接发酵样品.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产期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猪的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头。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8%微生态制剂,试验期57d,统计并分析添加微生态制剂后,仔猪在增重、料重比、腹泻率、免疫指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仔猪的增重、饲料转化率,降低腹泻的发生几率,增强仔猪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测定膨化壳聚糖铜微粒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96头28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4个日粮处理组(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 01%、0. 02%、0. 04%含量的膨化壳聚糖铜,预试期7d,正试期40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 02%膨化壳聚糖铜具有显著降低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和摩氏变形菌等有害菌菌群数量(P 0. 05),显著提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菌群增殖的作用(P 0. 05)。表明膨化壳聚糖铜微粒可以通过影响有益菌与有害菌菌群数量改善仔猪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中药复方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影响,选择21日龄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单栏饲养,分别饲喂基础日粮 0.2%中药复方、基础日粮 0.02%粘杆菌素和基础日粮。于试验开始后第7 d、14 d和28 d每个处理随机取5头,处死后无菌采集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各肠段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中药复方能显著增加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内容物中乳酸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P<0.05);随着断奶后中药复方日粮饲喂时间的延长,DGGE图谱泳带数量增加,说明中药复方显著增加了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多样性(P<0.05)。上述结果提示,该中药复方可促进肠道有益菌、抑制病原菌的增殖,增加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多样性,有效提高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乳酸片球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乳酸片球菌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120头28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Ⅰ、Ⅱ和Ⅲ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 01%、0. 15%和0. 30%的乳酸片球菌制剂(乳酸片球菌≥1. 0×10~9CFU/g)。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 82%、15. 06%和11. 53%,料重比分别降低了6. 77%、10. 53%和8. 27%,差异显著(P <0. 05);试验组仔猪的粗蛋白、粗纤维和磷的消化率均得到显著提高(P <0. 05)。乳酸片球菌使仔猪腹泻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试验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 <0. 05),比对照组降低了51. 08%、69. 09%和55. 84%,腹泻指数也显著下降(P <0. 05),肠道中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增多而有害微生物大肠杆菌减少。综上,乳酸片球菌能够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健康,提高生长性能,日粮中乳酸片球菌的添加量以0. 15%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正仔猪水肿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眼睑部水肿。该病病程短,治愈率低,致死率高,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已成为养猪业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一、发病原因1.管理不善管理不善,卫生不良,消毒不严,营养缺乏,引起肠道微生物变化,促进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生长繁殖,导致发病。2.断奶应激反映断奶后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蛋白饲料引起仔猪胃肠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的应用效果,试验采用28日龄断奶、体重和膘情差异不大、出生时间相近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抗生素组、微生态制剂组,测定并分析仔猪生长性能、健康状况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组、抗生素组在促生长、提高仔猪免疫力方面及整个试验期经济效益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微生态制剂组与抗生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微生态制剂乳菌宝可以替代抗生素应用在仔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