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们对养殖虾原料、加工各环节及成品虾进行了细菌数、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和科学数据。材料与方法:唐山地区各重点加工厂原料(1987年9、10月份收购,冷库存放;1988年l月份加工用的原料虾)及成品虾。 2、唐山一冷1988年l月份加工各环节,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及加工各工序用冰、水等。 3、  相似文献   

2.
2005年3到6月问对厦门市(集美,同安,岛内)3个区养殖的带壳牡蛎及市售牡蛎肉进行微生物检测的结果表明:厦门地区的养殖牡蛎已经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开壳牡蛎肉受污染较为严重,其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等指标的合格率仅为50%和0%;带壳牡蛎的细菌总数指标虽100%合格,但大肠菌群指标却只有25%合格.牡蛎受微生物污染主要在剥壳后到食用前这一段时间,放置越久污染程度越严重;牡蛎剥壳后泡水会加速其微生物的生长.净化贝类虽然其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全都合格,但作者仍然认为不宜生食.  相似文献   

3.
出口冻熟螯虾制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熟螯虾制品是我国近几年新开发出来的出口熟制水产品之一,主要出口美国、法国、瑞典、丹麦等欧美国家。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新厂不断增多,出口数量亦日益增加,仅1995年江苏就出口达5000多吨,创汇近4000万美元。中于该产品可直接食用,对卫生要求极高,质量较难控制,如不能把好质量关,将严重影响我国螯虾制品的出口和发展,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螯虾制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根据近几年来检验监管工作实践,我们将出口冻熟螯虾制品主要质量问题分为以下7个方面: 1.细菌污染严重。突出反映产品的细菌总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个别厂的产品细菌总数达到10~7个/g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达到10~3个以上,个别  相似文献   

4.
有益微生物在高密度养虾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常见有益微生物芽胞杆菌、光合细菌PSB或EM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的介绍,来为降低高密度养虾对养殖环境的污染影响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根据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第67项中要求,我们对我省出口水产品对虾、鱼类、海蜇皮、赤贝进行大肠菌群细菌的试验,找出污染源及污染的环节,以便提出合理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把好产品出口关。我们于78年10月~79年1月对我省山海关食品厂、秦皇岛市外贸冷冻一厂、北戴河海滨冷冻厂、唐山地区外贸冷冻厂、沧州地区外贸冷冻  相似文献   

6.
污染与对虾养殖的关系,这是对虾养殖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也是海洋开发利用对海洋环境科学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污染到底对对虾养殖有没有影响?有什么影响?影响的机理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据我们了解国内至今尚没有作深入的研讨。但在北方一些养虾单位,污染造成幼虾大量死亡的事例已发生了。考虑到我国沿海不少地方污染又比较严重,因此根据已有的一些资料,就有关污染与对虾养殖的关系问  相似文献   

7.
一项能防治虾病、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的光合细菌养虾新技术,已在日照市对虾养殖生产中被广泛推广应用。光合细菌是生活在水域中的一类种类繁多、有特殊功能的细菌。光合细菌和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对虾的优质饵料;它能够利  相似文献   

8.
对虾是我国水产品中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随着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对虾产品出口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对虾产品的定位1.1对虾产品是中国水产品出口中最大宗的产品之一;1.2对虾产品是中国养殖水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宗产品;1.3对虾产品是中国养殖名特优产品中养殖水面最大、养殖省份最多、养殖分布面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产品;1.4保护与创造对虾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环境,是发展水产品出口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生石灰与水结合产生大量的热能杀死细菌。石灰又是咸性物质,可中和酸性。我们利用石灰的这些特性,在养殖斑节对虾中应用石灰防治病害,1989年以来,在我县东里、雷高、坎园、朱家等虾场的8500亩虾池中试验。在试验的虾池中,有新虾池,有使用三年以上受污染较严重的旧虾池,有土壤pH 7.0以下的酸性底质虾池。试验证明,用石灰防治虾病,有效、经济、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又名淡水小龙虾、龙虾、克氏螯虾.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克氏原螯虾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虾仁出口欧美的供不应求,克氏原螯虾一跃成为水产养殖的炙热品种.本试验就克氏原螯虾在水泥池高密度养殖生产条件下进行了养殖技术的探索,在总结养殖经验技术的同时为以后的大规模养殖生产及工厂化苗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研究成功“科利尔”活菌生物净水剂 ,可较好地解决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污染问题。活菌生物净水剂可以降解氨氮、亚硝基氮 ,分解硫化氢 ,有效消除水中的有机物和腐殖质 ,增加鱼、虾、蟹体内的有益菌群 ,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 ,增强鱼、虾、蟹、蚌等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 ,预防病害发生 ;同时还具有稳定水体的pH值 ,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 ,从而实现生态养殖、健康养殖 ,生产出可供出口的“绿色食品” ,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营效益。生产活菌生物净水剂采用高密度发酵技术 (专利 )和低温干燥工艺。菌种为自然界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海水被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细菌、病毒及重金属对养殖虾的肝胰脏承受的负担越来越大,而维生素C在肝脏解毒上能诱发多功能氧化酶(oxidase)的活性,加速对异物、毒物以及药物的异化作用,加强虾体自身的解毒功能,提高免疫能力,同时,可使虾体加强由于环境不良引起的紧迫或病原感染引起的疾病等的抵抗力。 据研究资料:维生素C参与Proline的hydroxylation反  相似文献   

13.
漳州破灶屿海区海水及贝类体中的粪大肠菌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2008年9月期间对漳州破灶屿海区海水及养殖贝类体中的粪大肠菌群(FCB)进行了采样调查,同时采集海门岛附近海域养殖贝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破灶屿周边海域海水中FCB均未超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标准(≤2000个/L),受到FCB的污染相对较小;养殖的牡蛎粪大肠菌群均符合GB 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3000个/kg);而海门岛附近海域养殖的缢蛏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为80%,贝类已受到粪大肠菌群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虾病及虾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在养殖环境的保护、病害防治和科学养虾方面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养虾的残饵,加上对虾本身的排泄物,致使虾池底部沉积大量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腐烂分解使底质变黑发臭,滋生各种细菌,而后又污染水体,导致虾病频发。连续几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暴发性虾病,已成为困扰养虾业的一大问题。尽管学者对虾病及虾病防治的紧迫问题积极开展研究,但尚未取得明显成效,而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07,28(6):45-45
美国联邦卫生监管部门已经允许一家中国大型养殖虾生产商恢复对美国的货物出口,从而使该公司成为首家不受6月份限令约束的企业。该限令是出于对中国商品药物污染的担忧而作出的。  相似文献   

16.
<正> 1993年养殖对虾暴发的虾病,经有关科研部门初步确定:原发性因素为病毒,继发性因素为细菌及环境,但病毒来源及病毒载体目前尚未查清。鉴于这种情况,明年能否养虾,虾病能否抑制,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及全国虾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国内外对目前的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这个热点问题.难于作出明确答复。各地只有在搞好综合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决策。我们认为,对虾养殖是:“再养有风险,转产有困难,干还有希望,扔掉彻底完”。所以说“再养有希望”,其原因:一是从本省和邻省情况看,辽宁省的丹东、东沟、营口;河北的昌黎、乐亭等部分  相似文献   

17.
泰国:渔获物出口增加在世界前10位渔业发达国家中,泰国被列为第三产虾大国。估计有41,000公顷的土地用于海水对虾养殖,养殖的主要品种为斑节对虾和墨吉对虾。泰国渔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虾反倾销对我区对虾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商务部在2004年7月6日初裁中国对美的虾出口存在倾销行为,决定征收中国进口反倾销税7.67%至112.81%。我国是美国虾产品的主要输出国,排世界第二位,美国虾民发起的对中国虾的反倾销让大量的虾出口企业遭受重创,同时带给对虾养殖业很大的不良影响。据报道,由于受美国“反倾销”诉讼风波的影响,广东省虾出口美国急跌90%。7~9月份是我国南方养殖虾上市旺季,大量养殖虾“出口转为内销”,本地市场供大于求,造成虾价大跌。  相似文献   

19.
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是我国南方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大部分集中在广东沿海地区。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产量也不断提高。因近一两年来产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虾苗代数多品种退化,并由于价格不良竞争,苗场劣质低价饵料和缩短淡化周期造成虾苗先天营养不足;二是长期持续养殖造成池塘养殖环境污染,由此引起的细菌和病毒及寄生虫病有所增加,从而影响了虾的产量,而虾的病害有好大部分是由于寄生虫引起,根据今年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寄生虫病的情况,我们作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正>威海某企业以本地养殖南北美对虾为原料生产的冻虾仁顺利出口加拿大,首批出口共15.414 t,这是山东省本土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首次出口加拿大。为加快培育养殖虾产业发展新动能,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技术优势,从养殖源头持续深入抓质量提升,让威海南美白对虾顺利走出国门。邀请专家举办养殖管理、生产加工、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