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岩盐又名石头盐,自然界中以固体形态存在,主要含有钙、氯、钠、钾等10多种矿物质,动物中牛、羊、鹿等反刍兽易舐食.岩盐对各种反刍兽体内的矿物质缺乏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我团中心鹿场近几年用岩盐防制鹿因缺乏矿物质而引起的鹿的咬毛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以库蠓作为传播媒介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家饲和野生反刍兽的传染病。目前,蓝舌病病毒有26个血清型分布世界各地,且型与型之间不发生交叉免疫,主要感染绵羊、山羊、牛、鹿等反刍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甚至导致反刍兽死亡。检测蓝舌病病毒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以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为主。文章综述了蓝舌病的流行分布情况、病原特性、传播媒介、发病机理与临床症状、诊断技术与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上,防制家畜胃肠道和肺线虫病的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在主动预防动物组织蠕虫病上,暂时还缺乏实践的研究方法,这些蠕虫病包括有反刍兽和猪的棘球蚴病、牛囊尾蚴病和多头蚴病、鹿囊尾蚴病和猪旋毛虫病等。在预防上述蠕虫病中,尽管被认为正确合理的措施已提出有一百多年,但任何人还未在科学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4.
人们已经发现,在潮湿热带地区生长的饲草,为放牧反刍兽所需要的许多常量和微量元素是缺乏的。1974年拉丁美洲公布的饲料成分表中概括了2615种饲草样品的矿物质含量,表明以下元素是缺乏的:缺磷样品占86%,缺钠占6O%,缺钴占43%,缺铜占47%,缺锌占75%(Conrad和McDowell,1974)。土壤和饲草中矿物质的缺乏或不平衡是热带放牧的牛生产能力降低和存在生殖系统疾病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反刍兽异嗜癖 ,是牛、羊、鹿等动物常发的一种现象 ,一般人们不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但这种现象在牛、鹿发生非常普遍 ,尤其在豫西丘陵山区 ,牛的发生率可达 30 %以上 ,局部地区可达 80 %。鹿的异嗜发生率可达 90 %以上 ,有些鹿场可达 1 0 0 % ,严重影响着草食动物的发展。但  相似文献   

6.
引起反刍兽面部湿疹的有关真菌毒素Sporidesmin的小鼠微核分析MundayR.etal.Sporidesmin是一种结构为表二硫二羟哌嗪(epidithiodioxopiperazine)的真菌毒素,可引起反刍兽的面部湿疹,此为牛、羊和姑鹿的一...  相似文献   

7.
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主要感染小型反刍兽如绵羊和山羊,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1易感动物和传播途径本病主要感染小型反刍兽如绵羊和山羊,偶尔感染其它野生反刍动物如鹿等,人也可被感染。临床上以羔羊和母羊最为易感,波尔山羊更易发生持续感染并表现症状较为严重。主要通过病羊或带病羊的皮肤和黏膜擦伤的方式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8.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反刍兽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鼻、眼有黏液脓性分泌物,流延,口腔糜烂,咳嗽,腹式呼吸,水样、血样粪便等症状,自然感染主要发生于山羊、绵羊、羚羊、鹿等反刍动物。临床上山羊较为易感,病死率较高,绵羊次之,牛、猪等呈隐性感染,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OIE)列为A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9.
反刍兽的瘤胃酸中毒在牛、羊常见,而且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而鹿发生此病比较少见,笔者曾遇到铁力市一养鹿户饲养的梅花鹿发生瘤胃酸中毒疾病.  相似文献   

10.
本病有许多名称,如反刍兽酸中毒、瘤胃酸中毒、反刍兽急性消化不良等,以往的教科书上概列入瘤胃食滞和前胃弛缓中。随着集体化畜牧业的发展,日粮中构成的精料比例加大,本病的发生日益增多,反刍兽消化性酸中毒的病因主要是采食精料过多。主要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小反刍兽疫也称为小反刍兽伪牛瘟、羊瘟,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疾病,感染上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动物会出现发热、口炎、腹泻等症状,对山羊危害最为严重,病死率较高。小反刍兽疫又叫小反刍兽瘟、胃炎肺肠炎综合征、小反刍兽伪牛瘟综合征,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我们总结老农经验果用黄烟重曹、食用油合剂治疗反刍兽瘤胃臌胀,效果很好,通常一次治愈。方法:如果是鹿、羊瘤胃臌气,取碎黄烟(叶子烟)25~30克,重曹30克,  相似文献   

13.
小反刍兽疫(PPR),曾被称小反刍兽伪牛瘟、小反刍兽瘟疫、山羊瘟病、绵羊和山羊瘟疫,胃肠炎-肺炎综合征等,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小反刍兽类的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1].  相似文献   

14.
反刍兽瘤胃酸中毒是过食豆谷类饲料而引起的内中毒,是瘤胃积食的一种特殊类型,故又称中毒性积食。常见于乳牛、肉牛、绵羊、奶山羊。我们于1992年,遇到公马鹿发生瘤胃酸中毒,现报于后。  相似文献   

15.
小常识     
在常用的畜禽药物中,有不少药物内服后可被胃酸、胃蛋白酶反刍兽的前胃内容物破坏,起不到预防或治病的作用。因此,绝不可口服给药,以免白白浪费药物和贻误治疗时机而使病情加重。这些药物主要有:鸡的各种疫苗(鸡新城疫F系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I20弱毒疫苗除外)、各种菌苗(猪肺疫弱毒菌苗、布氏杆菌猪型2号菌苗除外)、各种血清、全血、血浆、青霉素(单胃兽)、氯霉素(成年反刍兽)、红霉素(成年反刍兽)、洋地黄(反刍兽)、麦角(反刍兽)、黄体酮、促肾上腺皮质素、甘露醇、山梨醇、维生素C(反刍兽)。以上药物只可用于注射,才有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阐述微量元素钴缺乏时,反刍兽发生此病的病因、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在常用的畜禽药物中,有不少药物内服后可被胃酸、胃蛋白酶反刍兽的前胃内容物破坏,不起预防或治病的作用。因此,绝不可口服给药,以免浪费药物和贻误治疗时机而使病情加重。不可内服的药物主药要有:鸡的各种疫苗(鸡新城疫F系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I20弱毒疫苗除外)、各种菌苗(猪肺疫弱毒菌苗、布氏杆菌猪型2号菌苗除外),各种血清、全血、血浆、青霉素(单胃兽)、氯霉素(成年反刍兽)、红霉素(成年反刍兽)、洋地黄(反刍兽)、麦角(反刍兽)、黄体酮、促肾上腺皮质素、甘露醇、山梨醇、维生素C(反刍兽)。以上药物只可用于注射,才有效。内服无效…  相似文献   

18.
小反刍兽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PPR)又称小反刍兽假性牛瘟或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特别是山羊高度易感,野生动物也可偶然发生.  相似文献   

19.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V)也称作小反刍兽假性牛瘟、口炎肠肺炎综合征等,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调查发现,该病主要感染对象为小反刍兽,以山羊最为常见.现阶段,并未发现感染人的病例.小反刍兽疫病毒和犬瘟热病毒、牛瘟病毒、牛麻疹病毒、海豹瘟病毒等相类似,它们均属于...  相似文献   

20.
动物外来疫病——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山羊和绵羊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A类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该病曾称为小反刍兽假牛瘟、小反刍兽瘟疫、山羊瘟病、绵羊和山羊瘟疫等。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山羊高度易感,绵羊次之,牛呈亚临床感染,野生动物(如白尾鹿)偶有感染,猪可被实验性感染,未见人感染的报告。PPRV有4个群,但只有1个血清型。该病给小反刍兽动物养殖及国家和外贸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