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外追肥对秃杉一年生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秃杉1年生实生苗进行根外追肥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根外追肥对苗木的高、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追肥5个月苗高达21.3~26.0 cm,地径为0.39~0.47 cm,而对照则分别为17.7 cm和0.27 cm。不同肥料对苗木高、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著,其中大肥王、复合肥对苗高、地径的增长效果较好,其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55.45%、74.55%,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67%、141.6%。在秃杉实生苗培育生产上可首选复合肥进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青钱柳、南方红豆杉、半枫荷3种木本药材进行栽培技术试验,并研究分析了3种药材栽培后苗木生长情况,其结果表明:栽培时间选择在冬末春初,裸根苗定植前使用伴有保水剂和生根粉的泥浆蘸根或定植容器苗,苗木成活率可达90%以上;苗木定植后,每年抚育2次,每次施肥50 g,连续抚育2年。3年后青钱柳苗高达312.63 cm,地径达4.27 cm;南方红豆杉苗高达176.60 cm,地径达2.24 cm;半枫荷苗高达258.70 cm,地径达1.12 cm。  相似文献   

3.
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进行不同粗度根段和不同ABT6浓度浸泡处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苗木高度、地径、出苗率均与实生苗对照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根粗度减小,各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1.2~1.6 cm径级根段的出苗率和苗木地径最大,分别达到67.5%和0.52 cm,苗木高度则以>0.8~1.2 cm粗度径级根段最大,为14.98 cm,但无论苗木地径还是苗木高度均小于同期播种的实生苗,苗高仅为对照(31.40cm)的47.73%,地径仅为对照(0.72 cm)的71.68%.采用根段育苗虽可节省种子成本,但苗木生长相对较为纤弱,需培育多年才能达到当年实生苗的平均水平,且取根不易,不适于规模化扩繁.因此,从工效、成本和生长情况综合考虑,美国山核桃育苗应优先选择种子繁殖而非根段育苗.  相似文献   

4.
板栗断胚根断茎尖育苗,是将种子催芽后断胚根播种;一年生实生苗和二年生嫁接苗分别长高到30-40cm和70-80cm 随即断茎尖,控制主根生长和高生长,促发须根和苗茎和粗生长。结果表明:断胚根苗木比不断胚根苗木根系平均增加209.09%;一年生断茎尖实生苗比不断茎尖实生苗地际径平均增粗29.94%;二年生出圃苗地际径平均增粗14.51%;断胚根断茎尖苗木比对照苗木根系平均增加211.48%,一年生实  相似文献   

5.
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进行了追肥试验,研究了追施氮肥量和追肥时间对苗木生长量和各器官养分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追施氮肥量为120 kg/hm2,追肥时间为7月初是最佳的施肥处理,其苗高、地径、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6%、24%、69.3%、119%、70.3%和88.2%;追肥时间对苗木生长量及体内N、P浓度影响相对较小;长白落叶松体内全N和全P在各器官的分配状况为叶>根>茎,全N在苗木内浓度随着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全P在苗木体内的浓度则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菌肥对香榧等控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香榧、山核桃、杨梅等控根容器苗培育过程中,选用固氮菌、解磷菌及其混合菌进行菌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菌肥3 a后,香榧容器苗解磷菌、混合菌处理苗高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18.26%和18.06%,差异显著(P<0.05);山核桃容器苗固氮菌、混合菌处理高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6.25%和47.23%,差异显著(P<0.05);杨梅容器苗混合菌处理苗高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明显优于它们单独使用效果;此外,不同菌肥对香榧等3种苗木地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不同的菌肥对各树种的苗木生长促进效果有明显差异,在苗木培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苗木合理选用菌肥。  相似文献   

7.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激素和复合肥对盈江省藤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分别在藤苗移栽后2个月(开始试验实施)、9个月、12个月时测定地径、苗高和叶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阶段的3个指标分别为地径0.36~0.50 cm、0.61~0.89 cm、0.77~1.25 cm,苗高10.72~13.21 cm、13.22~14.92 cm、16.16~22.50 cm,叶片数2.3~2.5片/株、2.6~4.0片/株、3.1~5.2片/株,呈现明显的动态增长。移栽12个月时,对照的3个指标均极显著地差于其他处理组合(P0.01),即试验的因素水平组合对苗木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效果;此阶段理论优水平组合是地径施0.55 g/株复合肥和喷施0.5 g/L IBA,苗高和叶片数均为施1.1g/株复合肥和喷施0.5 g/L IBA的组合。激素种类是影响藤苗生长的主导因子(RARCRB或RARBRC)。  相似文献   

8.
利用ABT2号生根粉和NAA,研究不同叶面处理方式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生长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处理方式不同,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涂刷侧枝的处理方式对苗木生长量有促进作用,而喷洒处理方式则有抑制作用。涂刷侧枝时,ABT2号处理的苗高、地径平均为41.1 cm、0.46 cm,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5%;NAA处理的苗高、地径平均为37.4 cm、0.51 cm,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16%。喷洒时,ABT2号处理的苗高、地径平均为33.6 cm、0.41 cm,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7%;NAA处理的苗高、地径平均为31.4 cm、0.43 cm,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1%、2%。  相似文献   

9.
云南红豆杉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云南红豆杉苗木分级的标准,得出1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苗的分级标准是Ⅰ级苗:苗高≥14.71 cm,地径≥0.27 cm;Ⅱ级苗:苗高≥11.59 cm,地径≥0.23 cm;Ⅲ级苗:苗高<11.59 cm,地径<0.23 cm.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开展了桢楠(Phoebe zhennan)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GGR6富根试验。结果表明:桢楠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比为泥炭土∶黄心土∶钙镁磷肥=60∶35∶5。桢楠大田育苗不同浓度GGR6对苗木进行喷施处理后,其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及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均有明显差异,宜采用GGR6溶液浓度为100 mg/L进行喷施,比对照,苗高生长增加20%以上,地径生长增加15%以上,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增加70%以上。富根壮苗出圃率达7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3种覆盖条件(切碎稻草、新鲜苔藓和地膜)下,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苗木的种子出苗率、苗木保存率、苗高生长及地径生长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覆盖条件对种子出苗率、苗木保存率、苗高和地径的影响从优到劣的顺序均为苔藓覆盖>地膜覆盖>稻草覆盖.不同圃地覆盖物对苗木的苗高生长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新鲜苔藓覆盖下苗高生长最大,达到26.1 cm;而切碎稻草覆盖下苗高生长最小,为18.4 cm.不同圃地覆盖物对苗木的地径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新鲜苔藓覆盖下地径生长最大,达0.55 cm;而切碎稻草覆盖下地径生长最小,仅达0.43 cm.综合分析可知,新鲜苔藓是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的首选覆盖物.  相似文献   

12.
2019年3月,在浙江省温岭市采用1年生和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实生苗造林,幼苗分别为地径2 cm带土球及营养钵苗、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和全冠苗,于2019年10月测定苗木的高度、地径,分析不同试验处理(苗木规格、苗木类型、截干方式、施肥处理)对红豆树当年生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木犀科白蜡属与丁香属之间进行白蜡树与紫丁香的高杆劈接试验,平均嫁接成活率为88.8%,最高达96.4%,嫁接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通过生长指标与接口径级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些指标是白蜡树高接紫丁香的关键因素;各生长指标的多重比较分析,表明苗高123.10 cm,地径3.75 cm,接口粗度2.43 cm以上的白蜡树是质量最佳的砧木,且当年紫丁香的分枝量可以增加到4.7条,达到市场对嫁接苗树形饱满度的要求;紫丁香的树冠分枝量与白蜡树的接口粗度和地径之间存在幂函数Yi=A+XBi的回归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11和0.925,相关性显著,可靠性高达0.999.旨在为白蜡和紫丁香的推广拓展了更大的分布空间。  相似文献   

14.
对1a生川滇桤木幼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川滇桤木苗木的幼林生长有显著影响。1a生幼林施肥处理下的苗高、地茎和冠幅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13.01%、20.37%和11.52%,且差异显著;2年后肥料效应对地径影响显著,比对照增长21.13%;对苗高、冠幅的作用减弱,分别比对照增长6.97%和7.20%。1a生和2a生幼林施肥处理下,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根系鲜重、根系干重的平均生长量均明显高于未施肥处理的对照,且差异显著;叶片相对含水量也高于对照,且1a生幼林茎叶的相对含水量差异显著,而2a生幼林差异不显著。2a生川滇桤木新造幼林根系从0.2~1.5cm范围内均有分布,其中0.20~0.45cm范围根系最多;0.46~0.59cm范围内次之;0.60~0.99cm和1.00~1.50cm范围内最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叶面肥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苗期生长质量的影响,对杉木苗分别喷施1.000 g·L~(-1)特多收和0.167 g·L~(-1)喷施宝叶面肥,结果表明:2种叶面肥处理3个月后杉木苗高度、干重量以及Ⅰ级苗比例与清水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地径差异显著(P0.05),特多收叶面肥处理较喷施宝叶面肥处理苗高、地径、干重量和Ⅰ级苗比例分别增加6.11%、5.17%、24.85%和7.02%,效果优于喷施宝。  相似文献   

16.
南方红豆杉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缓释肥用量、不同基质配比、不同规格容器对红豆杉容器苗生长质量性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缓释肥用量多少、泥炭与谷壳基质不同比例、容器不同规格与红豆杉容器苗生长影响十分明显,缓释肥用量2.0 kg/m3处理苗木地径均值达2.63 cm,泥炭与谷壳体积配比6:4处理苗木高径比达72.53,综合考虑生产成本,适宜红豆杉容器苗工厂化生产的方案是基质中施用缓释肥量为2.0 kg/m3,泥炭与谷壳基质体积配比为6:4,无纺布容器规格为5 cm×10 cm。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叶面肥种类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na)苗期生长质量的影响,对马尾松苗分别喷施质量浓度为1g.L-1的特多收和0.125 g·L-1喷施宝叶面肥,结果表明:2种叶面肥处理3个月后马尾松苗高、地径、根系生长以及苗木质量较清水处理均有所提高,特多收叶面肥处理各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清水处理(P<0.05),特多收叶面肥处理较喷施宝叶面肥处理的苗高、地径、主根长、须根数、总须根长、鲜质量和Ⅰ级苗比例分别增加0.7%、3.1%、17.6%、29.5%、21.4%、1.6%和1.5%,施肥效果优于喷施宝(P<0.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用量的复合肥和磷肥作基肥,通过对巨桉3T-无性系幼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与对照间株高、地径差异显著;复合肥用量500 g时,6个月后巨桉3T-无性系苗木株高为2.04 m,地径为2.53 cm,而磷肥用量为500 g时,株高为1.68 m,地径为1.77 cm;用复合肥200 g和磷肥300 g混合作基肥效果最好,株高为2.12 m,地径为2.46 cm。当复合肥和磷肥用量相同时,复合肥施用效果好于磷肥,两种肥混施能较好地促进桉树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nl)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对照树种,在东沙窝荒漠区进行了柽柳造林对比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柽柳苗期在东沙窝丘间地造林适应性强,苗期保存率高于沙拐枣和梭梭,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cm,平均苗高15.6cm。沙丘和丘间地造林试验表明,柽柳适宜在丘间低地造林,沙拐枣、梭梭适宜沙丘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