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茶史源流六安为中国古老茶区,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霍山县志》:"霍茶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史记〉云: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但是直到唐、  相似文献   

2.
饮茶与佛教     
饮茶与佛教赵蒯芳(安徽省九华山科技办公室)"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茶之历史远溯于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时期。如今,茶成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饮料,也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一大享受,也成了人们文化艺术的一种品赏,并形成了茶礼、茶德、茶俗、茶道,及...  相似文献   

3.
复兴茶道弘扬茶德发展中华茶文化程良斌(陕西省紫阳县科委)"茶道"始于我国唐代,《封氏闻见记》载:"……茶道大行,王公茶士无不饮者"。1987年2月,法门寺出土了一批金银茶具,为研究和复兴世界上最早的茶道,提供了确凿的实物依据。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凤县的...  相似文献   

4.
安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椐东汉时安徽名医华陀《食论》云:“苦茶久食,益意思。”在公元二世纪以前安徽已产茶,距今1800a以上。唐代,陆羽《茶经》产茶区域中提到安徽的有寿州(今六安、霍山、寿县等)、舒州(今舒城、怀宁等)、歙州(今休宁、祁门、歙县等)、宣州(今宣州、黄山、九华山以北等)、池州(今贵池、东至、石台等)、庐州(今合肥、巢湖等)。李肇《唐国史补》就记载有:“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霍山黄芽为当时名茶。安徽祁门县,“邑之编籍五千四百余户,其疆域亦不为小,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  相似文献   

5.
王谋强 《种子》1998,(4):34-36
大的菜,别名结球白菜,古称牛肚菘,黄芽菜,卷心白,原籍我国。大白菜的起源、演进、分类在国艺界长期一直争议,到今其观点基本统一。l史料拾碎1.1大白菜(Chinesecabbage—pe-tsai)唐(618~903)苏恭《唐本草》:“即牛肚菘,叶最厚大,味苦;紫菘,叶薄细,味少苦;白菘似蔓菁也”,牛肚菘可能是散叶大白菜;元朝忽思慧《饮腾正要》(1330)中的松图呈抱会状态,疑为半结球大白菜;明朝《群芳谱》(1621):“黄芽菜,白菜别种,叶、茎仅扁,惟心带微黄。初吐有黄色,故名黄芽”,即为花心大白菜;道光二十五年(1845》《胶州志》…  相似文献   

6.
唐人饮茶情趣多──茶诗浅析之一蔡嘉德,吕维新(江西上饶茶厂334000)茶,作精细加工、煎煮,成为品味无穷、独特的饮料,自唐代始。先出自寺观僧道,那里一般都拥有就近的茶园和泉水,有齐备的工具,他们要与"耽睡"作斗争,他们制成的茶自饮有余还常赠挚友;道...  相似文献   

7.
马世雄 《茶业通报》1995,17(3):30-31
名山县蒙峰茶厂经营管理调查报告马世雄(四川省农业大学)名山县蒙峰茶厂是新崛起的蒙山名茶骨干企业,创建于1989年,现有管理人员11人,生产工人80人;该厂主要生产蒙峰黄芽,甘露,蒙峰雀舌,毛峰,万春银叶,玉叶长春,春露等名优绿茶和茉莉花茶;年产干细茶...  相似文献   

8.
茶宴     
茶宴春碧,洪金(江苏洪泽县教育局)中华民族重情好客,客来敬茶,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宋·杜丰)。由之,富有文明道德的茶宴便形成了久传不衰的优良传统。其实,早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孙皓就倡导"以茶代酒",变奢侈的酒宴为尊雅的茶宴,认作是...  相似文献   

9.
唐宋绵州名茶及产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葭 《茶业通报》1995,17(1):47-47
唐宋绵州名茶及产地考寒葭(四川农业大学)绵州,今四川绵阳市,旧称绵阳地区,绵州位处涪江平原为蜀地开发较早的文化区域之一。隋唐时绵州已有蜀地茶叶明珠之誉。一、唐宋绵州茶叶名产地唐绵州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茶经》八之出"绵州"条目注释有:绵州龙安...  相似文献   

10.
饮茶对吸烟嗜酒者的保健作用王超南,王泽普(安徽省铜陵县人民医院)(安徽省铜陵县农业局)喜吸烟饮酒的人通常也有喝茶的习惯,真是有着"烟、酒、茶不分家"之情。这种不分之情在生活中人们并不以为然,但客观上都很符合科学饮食道理的,虽然往往人们并不一定都认识到...  相似文献   

11.
一、蒙顶黄芽的特征:“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是古今广为传颂的赞誉蒙顶茶的诗句。蒙顶黄芽是蒙顶名茶传统产品之一,在茶叶分类上属黄茶类,品质特征是:形状扁直,芽肥大整齐,鲜嫩显毫,黄绿匀净,汤黄明亮,甜香浓郁;味甘而醇、叶底嫩黄。二、蒙顶黄芽鲜叶采摘:1.采摘标准:蒙顶黄芽的鲜叶要求严格、每年春分时节,茶芽争春萌发,当茶国内有10%左右的芽头鳞片展开,可开园采摘肥壮芽头,炒制特级黄芽。随时间的推移,茶芽的长大,可采一芽一叶半初展,俗称鸦雀嘴的芽头,炒制一级黄芽。但不能采摘真叶已展  相似文献   

12.
顾谦 《茶业通报》1995,17(2):22-24
研究开发天然富硒茶顾谦(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硒元素是瑞典科学家贝来利乌斯和柏齐济阿斯在1817年发现的。早期硒被认为对人体有害元素,1957年美国Scnuarz发现硒是动物的必需元素,1978年联合卫生组织正式宣布"硒为人体之必须微量元素"之后,才确...  相似文献   

13.
论正宗产地黄山毛峰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义  方俊 《茶业通报》1994,16(3):30-32
论正宗产地黄山毛峰的品质蒋文义,方俊(黄山市徽州区茶叶办)黄山毛峰,茶之珍品,蜚声全国.闻名世界。可是近年来受茶叶市场出现追求短期经济效应的影响,产区广而不断仿效采制,产量多而品质优劣不分.导致市场产品声誉已日趋下降。究其原因:生产上不论生态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4.
夏涛  段建真 《茶业通报》1995,17(2):35-36
龙洞系列名优茶的采制夏涛,段建真(安徽农业大学)龙洞系列名优茶产于湖北省宣恩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洞水库库区茶厂。该库区方圆1.5km2,境内丛山峻岭,峡谷深幽,树木苍翠,风景宜人,有"小三峡"之称。这里终年云雾弥漫,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  相似文献   

15.
宋代“斗茶”曾庆均(重庆商学院)斗茶也为茗战。兴于唐末,盛于宋,元代稍衰,明代基本绝迹。斗茶是在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宋代文人唐庚在《斗茶记》开篇就介绍了斗茶的实况:"政和二年三月壬成(1112年)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  相似文献   

16.
科技开发见成效茶区经济结硕果──石台县五年茶园低改工作的调查秦爱国(石台县委政研室)我县位于皖南山区腹部,东依黄山、九华山,北临长江,与贵池相连。总面积211.36万亩,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应茶树生长,茶叶生产已成为全...  相似文献   

17.
孙远军 《茶业通报》1995,17(1):36-36
“百杯香芽”名茶的研制孙远军(安徽省国营十字铺茶场四分场)"百杯香芽"何以得名?相传远古时期两位挚友在百杯头(今朗溪县境内)作别.痛饮百杯香茗恋恋不舍.后人为了记念他们的友谊,将此香茗取名为"百杯香芽"。一、产地的自然条件"百杯香芽"产于郎溪境内的国...  相似文献   

18.
我国茶树生态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茶树生态研究的进展段建真,郭素英(安徽农业大学)我国古代就有对茶树生态的实际观察,如唐代陆羽《茶经》中已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的论述。嗣后,历代对茶树生态的认识不断深化,到了五十年代已经开始对茶树与土...  相似文献   

19.
“锦上添花”、“海贝吐珠”特型名茶汪芳生,汪徽州,王镇恒(黄山市歙县科学技术实验站245200)(安徽农业大学230036)"锦上添花"、"海贝吐珠"特型名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以东黄山余脉的南云山、龙潭、高凹、江满田的上黄音坑一带。南云山主峰高16...  相似文献   

20.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为十字花科植物,可菜、药两用。萝卜在《中药大辞典》中学名为"莱菔",在我国民间有"小人参"之美称,也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萝卜进城,医生关门","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等说法,药用价值非常高;萝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