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蜂改为新法饲养时 ,可用棉线或麻线穿上四五颗大针 ,以备急用。将巢脾取出 ,平放在桌面上 ,割齐巢脾 ,将割齐的一边 ,紧靠上框梁内边。再用小刀沿着铁丝轻轻划口 ,把铁丝压入巢脾 ,巢  图 1 巢脾固定在巢框上示意图框和巢脾翻过来平放。用针刺入巢脾穿过近上梁的一根铁丝 ,拉紧巢脾和铁丝 ,拴在上梁上 ,如此拴上三四道 ;然后 ,再把巢脾的下端靠中间穿上一针或两针 ,将巢脾和铁丝拉紧 ,拴在下梁上。这样整块巢脾就固定在巢框上了 (图 1)。把固定好的巢脾依次放入巢箱 ,子脾放中间 ,蜜、粉脾放两边。蜜蜂会自己咬断拴线 ,并能把它拖出箱…  相似文献   

2.
龙培仁 《中国蜂业》2003,54(4):30-30
去年在荔枝花期我突发灵感 ,发明了单面巢牌多用隔板和快速胶索组合钩 ,现介绍给蜂友们。一、单面巢脾多用隔板单面巢脾多用隔板的制作方法 :将一个巢框钉在一块薄隔板上 ,巢框上梁宽2 7cm ;侧梁和下梁宽 1 8~ 2 0cm。隔板厚度加侧梁宽为 2 7cm。在巢框紧贴隔板的内侧上一张巢础 ,待流蜜期到来时加入蜂群内造脾 ,脾造成后 ,用隔王栅把蜂王关在单面巢脾内 ,强制蜂王产卵 ,让新脾育一代子 (因新脾底部是木板 ,工蜂有爬过背面脾的习惯 ,当工蜂过不去时就有咬穿房底的现象发生 ,但当新牌育过一代子后工蜂就不再咬脾了 )。另一方法是割去旧巢…  相似文献   

3.
在转运蜂群时每张巢脾用两个钉子,一个钉子从蜂箱前壁上部,钉入巢框前边条上;另一个钉子从箱后壁(与前壁钉子对称处)钉入巢框的后边条。钉在前、后箱壁上的两个对称的钉子,即可将巢脾牢牢卡住。  相似文献   

4.
谈转运卡脾     
《中国蜂业》2011,62(9)
从理论上讲,每个巢脾的蜂路10mm,卡脾的木卡每个10mm。但实际上除了大型蜂具厂机械化生产的蜂箱、巢框外,一般农村养蜂户大部分委托当地木工制作。相当一部是自己动手做蜂箱,蜂箱误差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中蜂过箱或收捕野生洞穴蜂时 ,均要遇到割脾上框的问题。按过去的传统方法多采用薄竹片、图钉等将割下的虫卵脾固定在巢框的上梁处 ,待工蜂用蜡粘好后 ,再提脾拆除。此法虽牢靠但烦琐。笔者进行改革后 ,方法非常简便 ,现将其陈述如下 :a .采用 18号铅丝 ,剪成 4~ 5cm长 ,将一端约 1cm弯曲成 90°角的钩备用 ,需要多少条就做多少条。b .在巢框面板上设定一条中线 (目测亦可 ) ,然后用锥子锥约 4~ 5cm等距离一小洞。c .固定巢脾时 ,将割齐的子脾放在倒卧的巢框上梁顶部 ,然后用小刀沿横向铁丝划一线沟 ,将脾压入铅丝 ,再将巢框倒转…  相似文献   

6.
巢脾是蜂巢内的主要建筑物。它既是蜜蜂繁殖、生活、工作的场所,又是蜂儿发育生长的摇篮和蜜蜂贮存饲料的仓库。一个蜂群的巢脾质量如何,关系着蜜蜂的繁殖力和采集力。在饲养当中常发现有发霉、鼠咬、震坏以及被脏物污染的巢脾,这样的巢脾直接与蜜蜂接触会引起疾病,或出现中毒等现象。1.巢虫危害脾的处理:在养蜂过程中,常有被巢虫危害的巢脾,严重时使整张牌全部毁掉,不能再使用。这样的巢牌要严格处理,把清理下来的巢虫及卵虫全部烧掉,巢框应用喷灯喷烤或用开水煮20分钟。如果被害不严重,应及时进行人工清理巢脾,然后进行药物…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中蜂生物学特性,蜜蜂是球形结团,巢脾形状为两边小中间大,群势上下发展,即往下发展扩巢,越冬时将巢中间巢脾咬掉,形成中空,密集结团,度过寒冬,春繁时在中空部位补造新脾,蜂王开始产卵。几十年来我使用的是标准蜂箱,用标准蜂箱活框饲养中蜂。根据以上特性,使用两种特殊巢脾来增殖扩大群势,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巢框的制作     
曹日煊 《中国蜂业》2009,60(1):33-33
巢框是蜂箱中至关重要的部件,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巢脾的优劣。笔者根据自己几十年来自制巢框的经验,按其制作程序向蜂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巢脾搁架的制作和使用[印度]K.SubbaRaO等在检查满箱的强群时,通常要把巢脾逐框提出检查,但由于箱内缺乏空间,提脾时易压死蜜蜂,并导致蜜蜂变得更凶。有的养蜂者在检查时从箱内抽出一、二个巢脾放在地上或靠在箱壁上、箱架上,以便箱内腾出空间便于其它巢...  相似文献   

10.
杨茂 《中国蜂业》2014,(10):35-35
<正>蜂箱及箱内巢脾的包装和固定是一件十分繁琐和费时费力的工作,现有蜂箱固定装置存在的问题:1.蜂箱内巢脾采用铁钉自箱外向箱内钉入,钉在巢脾侧梁上以达到固定巢脾的目的,此方法需先将巢框位置调到铁钉尖处,必须开箱检查,钉铁钉蜂箱时的震动,使蜜蜂暴躁蜇人且消耗蜂蜜。一个蜂箱所需铁钉就得十几个,且费事费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中蜂的封盖子脾一旦进了巢虫很难根治,弃掉则还有一部分幼蜂未出房太可惜,所以在夏末初秋之际除了要蜂多于脾外,勤扫蜂箱与换箱我认为不是最好的办法。勤扫蜂箱与换箱增加了饲养人的工作量和干扰蜜蜂正常采集,要想尽办法不让巢虫上脾,即使箱内有巢虫但上不了脾照样不能危害巢脾。这里有一种办法:不让巢框的任何部位,主要是框耳,与巢箱内壁直接接触。具体办法是把蜂箱前后箱身由上至下去掉6 cm宽内壁的1/2,如图1。买1条搞建筑用的角铁切割成2条3 cm宽的铁条板,长度以蜂箱内壁宽度为准。用直径4 mm的铁丝弯成上下5 cm长,宽度以垂直放得下铁条板为宜的卡子4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养蜂取蜜都是用摇蜜机取,而我认为传统的刀割取蜜同样有它的可取之处,特别是在病虫防治方面有它独到之处。现将本人在实践中得到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a.在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方面:2002年我收捕的一自然分蜂群,约4脾蜂,因只剩2个巢框,为了应急,我在另一边放1块木板代替巢框让蜜蜂在木板上筑巢。蜂群扩大后,我用刀割下巢脾上部的蜜带,中下部子脾用铁皮爪扣挂在巢框上让蜜蜂继续修造;两巢框接连取了几次蜜。因木板较宽,巢脾不便割取,就没有取蜜,后来发现,木板巢脾上的蜂感染了囊状幼虫病,巢框巢脾上的蜂没有染病;木板上的蜜蜂幼虫最终因染病…  相似文献   

13.
巢虫是中华蜜蜂巢内的大敌。巢虫会蛀坏巢脾,若蛀食子脾会造成蜂蛹的死亡,它还会损坏蜂箱、巢框,给中蜂饲养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时还能迫使蜂群逃跑。可见能否有效地防治巢虫,是关系到中蜂的生存、发展,蜂蜜的产量,还间接影响山区、丘陵区开花农作物的产量、品质的大问题,绝不可等闲视之。那么怎么防治呢?通过观察、实验、研究,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1首先谈“防”。1.1要选育好蜂种,培育强群,做到一年四季蜂略多于脾(蜂箱里外侧巢框整个面都有一层蜂为准)。好些资料上说蜡蛾在箱底蜡屑中产卵,孵出后再爬上巢脾,这不一定正确。在巢虫发生…  相似文献   

14.
米勒育王法     
丁桂玲 《中国蜂业》2009,60(1):51-51
米勒育王法是由Miller博士发明的。Miller博士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养蜂者,他提出的育王方法简单易行,无需移虫,可以总结为:取出优质蜂王所在蜂群的一张巢脾,换为安装有两片巢础的巢框(Miller巢框,如图1),1周后此巢框被修建好,蜂王在上面产卵。修剪巢脾边缘,使刚孵化幼虫所在的巢房暴露出来,把这个巢脾放到一个无王群中。10天后,巢脾边缘会有封盖的王台(如图2所示),把王台割下后放人核群或无王群。  相似文献   

15.
我用塑料巢框当隔板,使同样的蜂箱在中间隔板每面各增加了半个巢脾的面积,每箱可多贮蜜2~2.5kg。对春繁、越冬及管理带来很大方便,实现了一板多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蜂抗巢虫能力远远低于意蜂。每年6、7月份中蜂巢脾上就会出现星星点点的白头蛹,我一直找不出原因。后来一次查蜂时,在一个快灭亡的小蜂群蜂脾上发现线条状的虫子,用蜂友介绍的敲打法,敲打巢脾,可见巢虫爬出。一般巢脾上出现零散的白头蛹,可说明已有巢虫。通过实践,我认为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制作巢框时,都用铁线作巢框线。其好处是刚性较强,缺点是容易生锈,尤其是用在意蜂巢框上。因为意蜂巢脾不像中蜂巢脾那样年年化蜡,有时二三年才化一次蜡,加上经常用硫磺熏蒸,导致铁线严重锈蚀,我们在使用巢脾时,弄得满手都是铁锈,更严重的是污染蜂产品。  相似文献   

18.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1,30(2):20-20
巢虫以蜂群巢脾内的茧衣、花粉和蜜汁为食,并在巢脾上面吐丝作茧,毁坏巢脾,危害幼虫和蛹。意蜂抗巢虫能力强,中蜂抗巢虫能力弱。在低温时,巢虫一般很少发生,高温时,巢虫危害严重,在每年芒种至处暑时,巢虫的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19.
范克民 《蜜蜂杂志》2011,31(11):27-27
巢脾的好坏,决定蜂群的质量和产蜜量的高低。在养蜂时,要时刻关注巢脾的变化。中蜂抗巢虫能力差,对巢脾很有讲究,尤其在越冬期间天气较冷时,要提早做好准备,把巢脾按新老进行排列,以便顺利将老巢脾及时抽出,不然的话将影响蜂群安全越冬。下面将我多年对巢脾抽老留新的做法贡献给饲养中蜂的朋友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春霞 《中国蜂业》2013,(12):40-40
一般用弹簧连接器连接巢继箱进行转地的蜂场,继箱内的巢脾多数用钉子固定,现介绍一种不用钉子而用海绵条卡固定巢框的方法:给蜂箱大盖与继箱前后中间位置各加装2只座钩,转运时挂上弹簧,使大盖紧紧地压在纱盖上,海绵条卡就可以防止运输时巢框相互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