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虫体特征与生活史猪胃线虫病是由旋尾目吸吮科似蛔属的圆形蛔状线虫(螺咽胃虫)、有齿蛔状线虫、泡首属六翼泡线虫、西蒙属的奇异西蒙线虫和颚口科颚口属的刚刺颚口线虫、陶氏颚口线虫(致病颚口线虫)寄生于胃内而引起的线虫病,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2.
1引起猪呕吐的寄生虫病 猪胃线虫病是由旋尾目吸吮科似蛔属的圆形蛔状线虫(螺咽胃虫)、有齿蛔状线虫、泡首属六翼泡线虫、西蒙属的奇异西蒙线虫和颚口科颚口属的刚刺颚口线虫、陶氏颚口线虫(致病颚口线虫)寄生于猪胃而引起的线虫病。本病呈地方性流行,胃线虫少量寄生时患猪症状不明显。患猪,尤其是幼猪,  相似文献   

3.
<正>呕吐是生猪自身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某些热性传染病、中毒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寄生虫病等都能引起猪呕吐。1引起猪呕吐的寄生虫病1.1猪胃虫病猪胃线虫病是由旋尾目吸吮科似蛔属的圆形蛔状线虫(螺咽胃虫)、有齿蛔状线虫、泡首属六翼泡线虫、西蒙属的奇异西蒙线虫和颚口科颚  相似文献   

4.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牛及反刍动物真胃为主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此病遍布我国各地,由于人们对此病缺乏认识和了解,常造成高死亡、少收益等状况。1虫体形态及生活史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纤细柔软淡红色线虫,和饲养观赏鱼的红虫外观感觉上很相似,像细小的绒毛,体似鞭虫。雌虫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因含血液而呈红色的肠道形成红白二线互相捻转的  相似文献   

5.
肉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lorlus)是圆形亚目(Strongylata)毛圆形科(Trichostrongylidae)的线虫寄生于羊等反刍动物的第四胃和小肠中所引起的线虫病之一,造成羊群的消瘦与死亡,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先后在松江、青浦、嘉定的湖羊饲养场发现羊群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出现饮食欲下降、精神沉郁、消瘦、贫血、腹泻等,发病率45%,不及时治疗常导致羊死亡。剖解尸体在其第四胃中检出大量捻转血矛线虫,其感染强度平均为1256条,经对采集的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鉴定为捻转血矛线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9,(12):2342-2349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最重要的家畜寄生虫之一。已报道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参与虫体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目前捻转血矛线虫转甲状腺素蛋白(Hc-TTR-51)的定位及功能尚未见报道。研究首先克隆捻转血矛线虫Hc-ttr-51基因,然后分析其蛋白在捻转血矛线虫、HEK 293T细胞内的定位情况,最后RNA干扰Hc-ttr-51基因分析对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对其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Hc-ttr-51基因在虫体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与其他发育期虫体相比,L1、L3、雄成虫该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在L3期虫体体内该蛋白广泛表达,L4期和成虫体内该蛋白特异性表达于性腺。在HEK 293T细胞中,该蛋白在细胞质中呈明显的点状分布。RNA干扰秀丽隐杆线虫Hc-ttr-51基因表达后,虫体产卵量极显著下降,体长体宽显著缩短,咽泵率显著下降。以上研究为捻转血矛线虫生长发育特性、疫苗研究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危害生猪的主要寄生虫大体可分为3类:①危害不严重又普遍存在的寄生虫有猪细颈囊尾蚴、仔猪类圆线虫、猪毛首线虫(猪鞭虫)、猪刚棘颚口虫、猪食道口线虫(猪结节虫)、猪蛔状线虫(猪螺咽胃虫)、猪巨吻棘头虫、猪虱、猪艾美耳球虫等;②危害严重又普遍存在的寄生虫有姜片虫、猪蛔虫、猪后圆线虫(猪肺丝虫)、冠尾线虫(猪肾虫)、猪疥癣(猪癫)等;③时有发现的寄生虫有戴形微口吸虫、日本血吸虫、中华后睾吸虫、肝片形吸虫、猪囊虫、裂头蚴、旋毛虫、猪孢子虫、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猪蠕形螨等。  相似文献   

8.
旨在解析3种不同形态阴门盖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的遗传进化差异,本研究从养殖场山羊皱胃中分离到捻转血矛线虫虫体,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71条雌虫虫体阴门盖的形态结构特征,并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1、ITS-2和nad4基因位点,采用PCR法对不同阴门盖的虫体进行扩增,通过比对多位点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经显微镜观察发现,本研究分离到的捻转血矛线虫雌虫阴门盖存在舌瓣形、亚球形和舌-球混合形3种形态,所占比例分别为45.07%(32/71)、50.70%(36/71)和4.23%(3/71)。对43条雌虫全长和阴门至虫体末端长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种不同形态阴门盖的捻转血矛线虫全长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而3种不同形态阴门盖的捻转血矛线虫阴门至虫体末端的长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1、ITS-2和nad4基因进行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形态阴门盖虫体的9个样品在3个基因位点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碱基差异,多态性位点分别为10、13和43个,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85%、1.34%和1.97%。基于ITS-1和ITS-2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研究中所用样品与GenBank上H.contortus的参考序列处于同一进化支,表明本研究所分离到的虫体均属捻转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雌虫的阴门盖存在形态学差异,不同形态阴门盖虫体在ITS-1、ITS-2和nad4基因位点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碱基差异,此研究结果为捻转血矛线虫的种类鉴定和遗传进化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 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线虫病,分布全国各地.该虫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皱胃和偶尔见于小肠,是一种重要的寄生性线虫.成年羊多呈隐性感染,但羔羊、青年羊感染时危害较大.捻转血矛线虫成虫的吸血可造成动物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不断消瘦和虚弱,严重时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0.
猪毛首线虫病又称鞭虫病,是由猪毛首线虫寄生在猪盲肠、结肠内导致猪腹泻、贫血、慢性消瘦的一种寄生虫病。该虫体前部呈毛发状,故称为毛首线虫;整个外形又像鞭子,前部细,后部粗故又称鞭虫。该病对仔猪危害严重,主要引起顽固性腹泻、消瘦、贫血、严重感染可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1.
叶土发 《养猪》2010,(2):72-72
猪毛首线虫病,又称猪鞭虫病,是由猪毛首线虫寄生在猪盲肠、结肠内导致猪拉稀的一种寄生虫病。猪毛首线虫的虫体前部呈毛状,故称为毛首线虫,又因整个虫体外形很像鞭子,故又有鞭虫之称。该病对仔猪危害严重,主要引起顽固性腹泻、消瘦、贫血、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乌审旗地区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及耐药性情况,通过粪便中虫卵定性定量及剖检法对乌审旗不同地区的绵羊进行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情况调查,并开展了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流行比较严重,平均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89%和416.92×200个/g,捻转血矛线虫对伊维菌素注射剂和阿苯达唑片剂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捻转血矛线虫病是危害家畜较严重的一种线虫病,由于虫体刺破胃粘膜吮血,引起粘膜损伤、发炎、出血,最终导致患畜消瘦、贫血,甚至死亡。广州某个体奶山羊场于1998年6月先后发病20余只,其中数只死亡,经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捻转血矛线虫为主的线虫感染病。...  相似文献   

14.
捻转血矛线虫属毛圆科血矛属线虫,是危害反刍动物最严重的消化道寄生虫之一,常引起反刍动物的贫血、生产繁殖性能及抗病力下降,给畜牧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报道了西藏林芝地区某农牧户被宰牦牛真胃线虫的分离鉴别,经对虫体形态观察和PCR检测,确认为捻转血矛线虫。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研究寄生性线虫的滞育机制,参照Adams(1986)的方法,通过瘤胃灌注,将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三期幼虫攻入绵羊体内,对绵羊进行处理后,获得捻转血矛线虫滞育虫体。滞育虫体发育程度一致,虫体长(1 067±97)μm(n=18),肠道细胞中含有大量棒状结晶块;性腺开始发育,出现雌驱器原基;颈部出现颈乳突。通过温度检测分析,温度可能不是滞育现象的主要刺激因素。棒状结晶块可以被DAPI特异性着色,其成分可能含有核酸。本试验将为进一步研究捻转血矛线虫的滞育机制及其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捻转血矛线虫病既是反刍动物毛圆线虫病的主要病原,又是对绵羊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性寄生虫病。1流行病学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主要在牧场上发育,其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主要是温度、湿度和氧气。羊对捻转血矛线虫有"自愈"(Self-cure)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方便临床上鉴定羊消化道常见且易混淆线虫虫卵并丰富相关资料,试验从羊消化道中采集疑似捻转血矛线虫、夏伯特线虫、食道口线虫和奥斯特线虫共4种线虫,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虫种,将4种线虫于体外短暂培养后得到纯种虫卵,通过观察虫卵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形态变化获取每种线虫虫卵形态特征,并对虫卵的长径、宽径和长宽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鉴定4种线虫分别为捻转血矛线虫、绵羊夏伯特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和普通奥斯特线虫。4种线虫虫卵初期胚胎多呈收缩状态且形似桑葚,在外观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均为双层卵壳,多数对称,少数不对称。捻转血矛线虫虫卵呈短椭圆形,颜色较浅;绵羊夏伯特线虫虫卵呈椭圆形,颜色较捻转血矛线虫虫卵深;粗纹食道口线虫虫卵呈长椭圆形,颜色较捻转血矛线虫虫卵深,与绵羊夏伯特线虫虫卵相近;普通奥斯特线虫虫卵亦呈长椭圆形,颜色与捻转血矛线虫相近,较绵羊夏伯特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虫卵浅。虫卵在生理盐水中培养1~6 d后,捻转血矛线虫、绵羊夏伯特线虫和普通奥斯特线虫依次进入蝌蚪期和幼虫期,但仅凭肉眼依然难以区分虫卵种类;绵羊食道口线虫未观察到含蝌蚪或含幼虫的虫卵,仅在桑葚期观察到胚胎收缩成1团及...  相似文献   

18.
猪毛首线虫病又称鞭虫病,是由猪毛首线虫寄生在猪盲肠、结肠内导致猪腹泻、贫血、慢性消瘦的一种寄生虫病。该虫体前部呈毛发状,故称为毛首线虫;整个外形又像鞭子,前部细,后部粗故又称鞭虫。该病对仔猪危害严重,主要引起顽固性腹泻、消瘦、贫血、严重感染可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在羊场进行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时发现,羊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网尾线虫、毛首线虫及莫尼茨绦虫的发病率较高,要引起养羊场(户)的关注。1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牛等反刍动物真胃(皱胃)和小肠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也叫羊捻转胃虫病。1.1病原羊捻转血矛线虫外观呈毛发状,呈淡红色。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背矛状小齿。虫卵无色,壳薄,大小  相似文献   

20.
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寄生于反刍动物第四胃,偶见于小肠而引起的消化道寄生线虫病。因该虫体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红色含血的肠道周围,形成了红白相间的外观,肉眼可见,故称捻转血茅线虫,致病力强。该病分布于全国各地,感染后造成动物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引起死亡,对养羊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