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扩大恢复源,1988-1989年用49个甘蓝型、芥菜型品种与波里马不育系测交,发现三个全恢材料。波里马不育胞质F_1的生育期、菌核病的感染程度和经济性状无不良负效应。选育冬播油菜不育系比选育春播油菜不育系要困难。本文还对油菜的起源进化与三系选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白菜型油菜品种、自交系与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回交至BC2F1,再用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系与BC2F1测交,花期研究测交后代育性变化规律及定株定时观察白菜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与29A、广丰A、阿油A三种白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育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6个测交后代中,雄性不育的占23.1%,恢复可育的占7.7%,介于两者之间或育性分离的占69.2%.在南方白莱型油菜中发现能完全恢复育性的自交系。白菜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性较其他三种不育材料稳定.可为油蔬两用的南方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的不育源。  相似文献   

3.
生态穿梭育种在油菜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广适性早熟高油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穿梭选育甘蓝型油菜,通过对多年(2001-2013年)生态穿梭育种在品种选育中的成效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育种材料平均含油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且随着穿梭育种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张掖试验点含油量高于大荔试验点,到2013年选育出含油量达63.8%的新特高油种质材料,在所审定的油菜品种中均突出了高含油量的特点;而且育种材料的生育期也较穿梭育种之前缩短;在对冬油菜的穿梭选育中,选出了适应于春油菜区的油菜品系;部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表现出了生态型雄性不育的特点,有利于安全制种。因此利用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条件穿梭选育油菜育种材料,可有效创制出优良种质资源,特别是对甘蓝型油菜的高含油量资源创制、早熟性材料的选育、广适性品种选育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同时可利用"高油种质+化学杀雄"的模式测配杂交组合,选育高油强优势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栽培油菜的起源和进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中国栽培油菜主要性状进化趋势的基础上,对中国栽培油菜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补充完善。并通过油菜野生种分布、特有类型和原始类型分布、外类群分布、古代文化遗址考古及古代文献考证和地质与气候背景资料分析,提出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西部高山、丘陵地区是我国栽培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的起源地,并提出了芥菜型油菜起源与进化的另一条路径,即芥菜型油菜可能是由新疆毛芥染色体加倍演化而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油菜(期.页)论油莱的起源进化与雄性不育三系选育…(1 .7)油菜352x奥罗的F:代及其亲本线粒体 DN人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比较……(1 .16)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的研究 1.植物毒素的产生及毒素晶体描扫电 镜观察···‘·····························  相似文献   

6.
油菜雄性不育三系育种的研究实践与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介绍了作者的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包括非优质三系配套选育工作和雄性不育杂交油菜优质育种两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对油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育,以及油菜三系原种的繁育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1964—1985年三系杂交稻的遗传理论问题,起初从核质互作开始,继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王培田先生用水稻进化的观点提出了三系育性遗传问题。粳稻BT型三系选育成功,配子体雄性不育理论形成。野败型三系的配套,孢子体雄性不育的理论建立。杂交稻遗传理论的研究对加快三系的选育和杂交稻种子的提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种优势利用作为一种独立的育种途径在自花授粉作物中迅速推广,是得益于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因此,对作物细胞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杂交水稻自1973年“三系配套”以来,已育成的籼、粳、糯型多种水稻雄性不育系,按其不同细胞质来源已有60多种。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已从分类、遗传、利用等多方面进行过研究。本文是试图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一、雄性不育细胞质分类的研究 我国现有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包括不育材料),均是以进化程度较低的带有不育细胞质的亲本为母本,以进化程度较高的带有隐性不育核基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甘兰型油菜(Brassica napus var.Oleifera)的雄性不育性,是杂交优势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与育性有关的花器官形态解剖指标及其遗传变异规律,用以指导“三系”选育实践。初步阐明:(1)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停止时期明显不同。(2)花瓣宽度、花药长度和♀/♂值等三个性状与育性恢复基因密切连锁,是判断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测交后代育性变异的主要形态指标。(3)因此,根据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F_1花器官形态的表现型,可以推测测交品种核基因的显隐性程度及其恢、保特性。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在本院试验地种植的选自组合[门源×(Tobin×门源)F_1]F_6的白菜型春油菜双低品系88—523中发现了一株花叶不育株,此不育株的雄蕊呈戟形、无花粉,雌蕊稍弯曲。用几个不同品种(系)与其进行测交和回交,证明该不育属细胞质雄性不育,命名为88—533A细胞质雄性不育。用国内外的亲本材料与不育材料测交,结果表明,保持基因型易在青海和印度的常规品种中找到,而恢复基因则在加拿大的单双低油菜品种(系)中较易获得。  相似文献   

11.
用我国油菜种质资源与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系测交,发现不同类型油菜以及同一类型内不同品种测交后代的缺绿反应不同,找到了基本不缺绿的保持系。从广泛测交后代的变异株中,定向选择出N_(86)不育材料。N_(86)不育材料花瓣平展、育性受温度影响,属不育隐性核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的核质互作类型。用~(60)co—γ射线处理萝卜质不育系,其M_1出现了苗期不缺绿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得到了两份中间材料。陕2A不育系、波里马不育系、萝卜质不育系和N_(86)不育材料的恢保关系测定表明:陕2A不育系、波里马不育系的恢保关系相同。陕2A不育系和波里马不育系的恢复系不能恢复萝卜质不育系。陕2A不育系和波里马不育系的恢复系,也不能很好恢复N_(86)不育材料,大部分植株为半不育。  相似文献   

12.
大豆花粉育性分类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完全不育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完全可育的保持系、恢复系为对照,以5个分离群体为主要试材,将花粉败育率分为11个等级,观察、分析了花粉败育率的分布情况.不育对照花粉败育率均在95.1%以上,实际观察值为99%以上.可育对照败育率均在10%以内,实际观察值在5%以内.分离群体花粉败育率有三个高峰,第一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0~10%,植株高度可育,其中95%植株集中在0~5%之间.第二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为95.1%~100%,实际观察值均高于98%,植株高度不育.另一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40.1%~60%之间,是典型的半不育.以此为中心向可育和不育两个方向递减.花粉败育率10%和95%是两个明显的分界点.依据分离群体和对照的花粉败育率的分布情况,将大豆花粉育性分为4类.1、可育:花粉败育率0~5%.2、不育:花粉败育率95.1%~100%.3、半不育:花粉败育率10.1%~95%.4、典型半不育:花粉败育率40.1%~60%.  相似文献   

13.
芸薹属植物作为十字花科经济价值最大的属种,不仅包含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等油料作物,而且还包括白菜、甘蓝、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芸薹属植物杂交育种提供了简单、高效的制种途径。近年来,在油菜中已经发现和报道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类型已有十余种,很多不育胞质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对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研究工作、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和胞质类型的分类研究都有一定的进展。本文主要对油菜不同胞质类型的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及应用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测序技术的发展,对不同胞质类型的分类和不育机理的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4.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nohe,简称SCN)病是一种大豆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和轮作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相继育成了一些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品种,为了探讨不同抗性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动态关系和抗性品种的抗性机制,在黑土区的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的长期定位区,取我国大豆主产区常见的小麦--玉米--大豆轮作、玉米--大豆--玉米--大豆迎茬、小麦--大豆--小麦--大豆迎茬和大豆连作13年4种轮作方式,以在我国大豆主产区育成的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线4号和非抗病品种黑农3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抗性品种大豆在不同轮作系统中根内不同龄期线虫和根面雌虫发育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根内二龄幼虫(J2)数量存在着差异,在大豆连作13年、豆米豆和豆麦豆茬口上种植的抗线4号根内J2数量高于黑农35;在大豆连作13年、轮作、米豆米豆迎茬和麦豆麦豆迎茬4个茬口中抗线4号根内三龄幼虫(J3)、四龄幼虫(J4)数量和根面雌虫数量明显低于黑农35.由此推断抗线4号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机制可能是抗线虫发育,而不是抗线虫侵入.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属间体细胞杂种雄性不育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新疆野生油菜体细胞杂交产生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NO CMS和NSa CMS。用隐性核不育材料的保持系,波里马CMS和陕2A CMS的保持系,波里马CMS和陕2A CMS的恢复系对NO CMS和NSa,CMS测交,结果表明,NO CMS和NSa CMS是恢保关系明显不同于陕2A CMS和波里马CMS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O和NSa可育自交后代育性表现3(可育):1(不育)分离,初步认为不育性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10个蓝花子品种单株套袋自交均表现自交不亲和性,结实率为0;7个蓝花子品种群体套帐自交或品种内杂交,均有不同程度的结实株率和单株结角率。外地品种高州白花与云南8个地方品种正反交,全部获得较高的结实率,正反交间差异不大;与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正反交,结实率≈0;此外与5个白莱型油菜品种、5个芥菜型油菜品种和4个其它类型品种正反交,全部未获得角果。蓝花子的育种以集团选育方法效果为最佳,已选育出5个品系(型)。  相似文献   

17.
对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个育性指标:套袋自交结实率、黑染花粉率、嵌合颖花率,在4个不同育性水平的不育系的多个转育世代中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个指标均是微效恢复基因的遗传表现型,但嵌合颖花率因为易于考查、数据绝对值大、表现稳定性好而最适合作为微效恢复基因遗传分析的量化指标。该结论的重要意义在于量化的表现型是微效恢复基因遗传规律及进一步分子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奥富A是湖南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以自选优良保持株系L35 -4 -56(中9B/地谷B)去雄为母本,与自选优良保持株系J23 -5 -4 -58(金23B/岳4B//香7B)杂交,后代再与T98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水稻不育系,具有败育彻底,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易于繁殖制种,米质优,配合力强等特点,于2011年5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