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5 a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事件频繁发生,给当地社区牧民造成经济损失并带来心理恐慌,狼与牧民冲突日益尖锐。2012年7-8月,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卡拉麦里山保护区内狼的危害状况以及当地社区牧民与狼之间的冲突。结果表明:① 6个乡的牧民普遍认为在冬牧点或河谷定居点周围有狼,但是其数量有明显的差异;② 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的顺序是:绵羊、牛、骆驼、山羊和马,狼对绵羊明显存在捕食偏好。每户被狼捕杀家畜的数量与家庭家畜拥有量呈极显著正相关;③ 狼袭击家畜的时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以夜晚最为频繁,并且多发生在牧民的冬牧场,即在冬季捕食率较高;④ 狼一般远离道路和人类活动频繁的矿点、旅游点,而在靠近冬牧点和水源点的地方捕食家畜;⑤ 60.5%的牧民认为狼对草原生态系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
农牧交错带典型的过渡性特征决定了畜牧业在农牧民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禁牧政策的实施对农村畜牧业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本文以地处农牧交错带、于2001年11月成为禁牧试点县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在对69户农牧户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处理的基础上,从劳动力用工、物质和资金投入三个方面对禁牧前后畜牧业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计算羔羊出栏、成羊出栏、毛(绒)、当年羔羊增值等收益得出每只羊的年收益,对比发现,畜牧业经营方式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养殖的转变使畜牧养殖的投入产出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净收益短期内呈现下降趋势,成为实现农民增收及生态恢复成果保护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禁牧政策下农户违规放牧行为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牧政策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伴随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农户作为禁牧政策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影响政策的可持续性。文中基于2011-2013年在宁夏盐池县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揭示了禁牧政策下农户违规放牧行为特征、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违规行为具有博弈性、风险性的特征,其主要成因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受农户禀赋,包括资源、资金及能力的禀赋,草原的产权不清晰与政府管理执行力度差异的影响。建议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从农户角度出发,对草原进行合理管理与利用,而非一刀切的禁牧。  相似文献   

4.
杨柴飞播林的经营管理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经营管理杨柴飞播林的各项技术措施,并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对杨柴飞播林进行了打草、采种、放牧和杨柴草粉舍饲绵羊等综合利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典型草原禁牧条件下土壤水分对降雨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冉  张圣微  朱仲元  张鹏  高露 《干旱区研究》2019,36(6):1359-1367
通过在锡林郭勒草原设置禁牧和放牧试验点,对气象、植被、土壤要素和5 cm、10 cm、15 cm、30 cm层土壤水分进行监测分析,揭示典型草原禁牧条件下降雨和土壤水分的变化及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禁牧3 a后土壤垂向异质性增强,降雨过程中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放牧区则相反;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的滞后时间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相对于禁牧区,放牧区浅层土壤(5 cm、10 cm)持水性能较弱,入渗完成用时较短;5 mm以下的降雨对禁牧和放牧区土壤水分均无明显补给作用,当降雨连续均匀且强度不超过5 mm·h~(-1)时最有利于入渗,放牧区入渗深度达到15 cm和30 cm层分别需要7.9 mm和大于25 mm的降雨,而禁牧区大于5 mm的降雨就可以入渗到30cm土层;强度5~6 mm·h~(-1)的独立降雨只能入渗到表层土壤中(5 cm),强度大于15 mm·h~(-1)的降雨在禁牧区能通过大孔隙快速入渗到30 cm及更深层土壤,放牧区则表层入渗较快(0~5 cm),深层入渗较慢,会形成地表径流甚至洪水灾害。该研究的结果可以为草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和制定合理的放牧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于田绿洲脆弱生态环境成因及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田绿洲是我国典型的绿洲生态脆弱带地区、生态环境极为恶劣。于田绿恶劣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和人类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采药,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等活动是该地区脆弱生态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选取了反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代表性指标、根据南疆地区和全国的对比结果拟定了相应的分级和评价标准、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生态脆弱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于田绿洲的生态环境处于极为脆弱状态,应大力加强于田绿洲生态脆弱区的整治。  相似文献   

7.
不同放牧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植物种的空间异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方法及GS+软件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年荒漠草原植物种在不同放牧压下的空间异质性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压对荒漠草原物种空间分布有明显影响。整个试验区植物种为38种。SA2(春季零放牧、夏季适度放牧和秋季重度放牧)处理区植物种数最多为10种。家畜选择性采食及践踏等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在SA2处理区中较小,在SA5(放牧季皆为适度放牧)处理区较大。植物种分布在不同放牧组合下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SA1(春季零放牧、夏季重度放牧及秋季适度放牧)处理区与SA5处理区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强于SA2、SA3(放牧季皆为重度放牧)区和SA4(春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处理区。SA3处理区分形维数最高,空间分布格局简单,空间依赖性强,空间结构性好;相反SA1分形维数最低,空间分布格局相对复杂,随机因素引起的异质性占有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8.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治理环境资源问题的技术规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后的生产技术以及不遵循自然规律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使生态环境本就脆弱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灾更广泛外,还表现出诸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日趋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经济需要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科技进步是关键,为使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规范化运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法制建设中应制定治理环境资源问题的技术规范,包括生态技术规范、生产技术规范、节水技术规范、预测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牧区草原牧业生态经济学透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采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揭示了中国北方牧区草原雪灾背后的生态经济问题 ,中国北方草原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结构脆弱 ,功能低下。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 ,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干预大大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经济平衡 ,使草原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牧业经济系统陷于困境 ,系统抗灾能力降低。在缺乏有效生态经济管理的情况下 ,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将不可避免地使生态经济系统矛盾更加尖锐化 ,系统运行陷入双轨恶性循环 ,并最终阻碍牧业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学研究中,植被空间异质性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不同植被指数空间异质性的多尺度效应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文中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在内蒙古鄂温克旗对典型草原不同利用程度的植被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ann-kendal秩次相关法用于植被异质性分析可解释异质性的多尺度特征。禁牧可导致典型草原NDVI的异质性增加,在50m的样线内出现显著性变化的拐点5次,从禁牧到重牧过程异质性呈降低趋势。轻度放牧可促进植物种丰富空间异质性增加,在样线内出现显著性变化的拐点2次,高于其他放牧强度。过度放牧使植被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异质性程度极大降低,使植被特质趋向均质化。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多样性空间异质性影响较小,在样线内都未出现显著性的拐点。  相似文献   

11.
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群落是草原与荒漠过渡带上的一个地带性植物群落类型,分布面积大,是牧草地重要的环境保护屏障。通过野外观察,对藏锦鸡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形态特征以及沙堆内外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采集藏锦鸡儿的根和茎的样品,在室内分析根和茎的劈裂现象。结果显示:研究区藏锦鸡儿个体平均长57 c...  相似文献   

12.
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阶段草原自然环境压力和人类需求与影响,对草原生态安全状况等级的评定。以生态环境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概念(PSR)模型为指导,构建由21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多层次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天祝高寒草原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在GIS软件支持下,利用天祝高寒草原地区地图数据、遥感数据、观测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信息图谱方法生成天祝高寒草原水热和土地条件图谱、以乡镇为指标分级分类单元的评价指标图谱和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安全评价结果图谱。研究表明:天祝高寒草原生态安全状况总体上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但是处于较不安全和不安全状态的区域面积已接近总面积的1/4,草原生态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区内生态安全状态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可划分为西北部草原生态安全保护区、东部草原生态较安全保护与治理区和中部草原生态安全治理区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3.
The farming–pastoral ecotone in northern China is an extremely fragile ecological zone where wind erosion of cropland and rangeland is easy to occur. In this study, using a portable wind tunnel as a wind simulator, we conducted field simulated wind erosion experiments combined with laboratory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wind erosion of soils in trampled rangeland, non-tilled cropland and tilled cropland in Yanchi County,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rangeland, the cropland had a higher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lower soil bulk density. The wind erosion rate of trampled rangeland wa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tilled cropland and tilled cropland. For cropland, the wind erosion rate of the soil after tilling was surprising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soil before tilling. With increasing of wind speed, the volume mean diameter of the eroded sediment collected by the trough in the wind tunnel generally increased while the clay and silt content decreased for all soils. The temporal variation in wind erosion of the trampled rangeland indicated that particle entrainment and dust emission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erosion time through the successive wind erosion events due to the exhaustion of erodible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4.
生物防治是草地植保学科的重要范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该分支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概述了“十二·五”期间草地有害生物生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本领域学科发展水平与国际差距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草地有害生物生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地域提高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域提高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的重要性 ,回顾了国内外在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益、灌溉经济效益、灌溉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灌溉社会效益方面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和生态屏障,土地利用变化迅速。文中基于遥感数据探讨了20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变化;基于2008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并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了未来10年(2018)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随着耕地比例下降、林地比例升高,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比例趋于合...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沙区苁蓉产业发展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评价沙区生态产业效益情况,对准确、合理制定发展战略、有效推动沙区"产业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文中基于对沙区典型生态产业的实地调查,以沙区-苁蓉产业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一级指标层和8个二级指标层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运用熵权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应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产业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18.
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分析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的农业生产结构,构建充分体现资源优势,以牛羊为主的农牧结合型调整优化模型.实施该模型,可使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上述3市旗种植业总产值分别达到调整前的2.15倍、2.08倍、1.52倍;畜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调整前的1.99倍、1.83倍、1.29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The use of data gained from monitoring vegetation and soil parameters to enhance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efficacy of range livestock enterprises is not a new concept. I have been involved in several applications of rangeland monitoring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rangeland environments and to preserve range livestock production as a proper and economically effective means of using such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