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溪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监测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本溪市生态公益林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切实保护好、管理好生态公益林资源,通过对国家级公益林定位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5、2016年本溪市国家级公益林监测小区面积均为892.5 hm2;2011-2016年蓄积量由78 885 m3增加到90 551.2 m3,增长率为14.8%;2015-2016年蓄积量由85 477.9 m3增加到90 551.2 m3,增长率为5.9%。2016年本溪市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为29.4万hm2,总蓄积量为2 985.5万m3(比2015年增加161万m3、比2011年增加386.5万m3)。由此可见,本溪市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效果明显,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保持稳定,林分蓄积量逐年递增。森林生态功能稳中有升,森林健康等级总体仍呈上升趋势,生态公益林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对建瓯市房道镇境内30hm~2Ⅱ类地上16年生人促闽粤栲林分调查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地上部分)159.2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155.32t/hm~2;林分年均净生长量10.59t/(hm~2·a),其中乔木层年均净生长量9.71t/(hm~2·a);林分平均胸径13.6cm,平均树高14.6m,平均密度2483株/hm~2,平均蓄积量269.0m~3/hm~2,平均蓄积生长量16.8m~3/(hm~2·a);林分叶面积指数4.771m~2/m~2,叶对树干净同化率166.8g/(m~2·a)。  相似文献   

3.
森林蓄积量是反映森林质量高低、物种丰富程度和生态服务功能优劣的重要依据。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岗山西北坡选择无人为干扰的植被垂直带谱,设置5个海拔梯度(900~2 000 m),开展森林蓄积构成特征及其海拔梯度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黄岗山西北坡森林蓄积量达237.1 m3/hm2,不同植被类型构成了不同海拔梯度的林分蓄积。5个海拔梯度森林样带依次代表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矮曲林。不同海拔梯度的林分蓄积量差异显著(P0.05),并在海拔梯度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将森林蓄积构成树种按植被类型分常绿和落叶两种,按叶型分针叶和阔叶两种,则发现海拔1 700~1 800 m以针叶和常绿树种为主,是林分蓄积量最大的分布区。常绿、针叶及阔叶树种的平均蓄积量在海拔梯度上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构成森林蓄积的优势科为松科和壳斗科,两科林分蓄积量占总蓄积量的59.76%。构成森林蓄积的主要树种是针叶树种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和常绿阔叶树种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大多数优势科及优势种的蓄积量在海拔梯度上呈差异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蓄积量大小与海拔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黄岗山西北坡森林蓄积以常绿树种为主,但不同海拔森林蓄积的构成及其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市(原为崇安县),地处闽北武夷山脉北段南麓。境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为2158m,有华东屋脊之称。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7.09℃,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800~2300mm。全市面积28万 ha,其中山林地23万 ha,占83.3%。林地面积15.8万 ha(毛竹面积2.5万 ha,占林地面积16.0%),森林覆盖率为62.0%。木材蓄积量达1160万 m~3,年产木材14万 m~3,系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武夷山市毛竹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毛竹面积达2.5万 ha,占全省毛竹面积4.0%,占全区的10%。平均每公顷立竹量1410根。按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有0.153ha,超过耕地10.5%,人均毛竹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桓仁县大南沟村天然次生林综合经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4年,我们以桓仁县八里甸子乡大南沟村办林场为科研基点,开展了天然次生林综合经营效果的研究,现将11年来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一、自然概况林场位于东经124°51′,北纬41°13′,海拔500—1200m,年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900mm,无霜期120天,土壤为山地棕色森林土,土层厚30—50cm,森林总而积为2673ha,总蓄积量为24.5万m~3。原有森林绝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林,林相参差不齐,多代共存,林分产量低,质量差。  相似文献   

6.
利用太行山区 77个气象台站和 72 1个人工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 ,借助回归分析方法 ,对温度、降水变化对森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太行山区 ,温度与纬度、海拔之间相关显著 ,温度与森林蓄积量显著相关 ;对于平均林龄为 2 3a左右的人工林 ,在西北坡 ,温度升高、降水变化 ,对森林蓄积量无显著影响 ;但在河北省即太行山东南坡 ,温度每升高 1℃ ,森林蓄积量下降 6 88~ 8 12m3 hm2 ,降水每增加 10 0mm ,森林蓄积量增加 2 1 1m3 hm2 。  相似文献   

7.
眉县汤峪林区,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的汤峪河流域,属眉县汤峪林场的一部分。从汤峪口到上板寺,海拔620~3511m,总面积12024ha。其中,有林地面积9132ha。该林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可分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高山亚寒带和高山寒带五个气候带。汤峪河全长47.7km,平均比降24.2%,年平均径流量1.29亿 m~3,平均流量为84.4m~3/秒,水质无污染,泥沙含量低,属水土流失轻微区。这里的森林植被,随着地貌、海拔、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变  相似文献   

8.
依托中村林场"二类"2019年调查数据,参考欧洲林分分类标准,从海拔、坡向、林分组成、起源等方面对辽东栎林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栎林主要分布在1200~1400 m的范围内,在阳坡、阴坡、半阳坡分布较为均匀,为30%左右,半阳坡分布最少,为13.78%;现有的辽东栎林并不高大,其平均高度为7.6 m,平均胸径为14.4 cm,辽东栎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在海拔梯度上呈现"两段式"分布特点;辽东栎林分的密度较大,平均为1298株/hm~2;辽东栎林分的平均蓄积量较小,为63.23 m~3/hm~2,但是各小班平均蓄积量相差偏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和随机森林算法的森林蓄积量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提取的森林高度参数和郁闭度,结合分层地面样地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森林蓄积量估测模型,分析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在森林蓄积量反演方面的潜力,为森林蓄积量高效准确估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以直径30 m的地面样圆离散点云数据为数据源,经数据校准等预处理后,利用Li DAR360软件提取森林高度参数(最大高、平均高等)和郁闭度,并将数据随机分成训练数据(70%)和验证数据(30%)。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森林蓄积量估测模型,对仅用高度参数建模以及联合高度参数和郁闭度建模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运用R软件VSURF工具包筛选建模变量,对筛选后变量的建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仅用高度参数建模的估测精度为R~2=0.75、RMSE=40.07 m~3·hm~(-2)、MAE=29.21 m~3·hm~(-2)、MRE=49.40%,联合高度参数和郁闭度建模的估测精度为R~2=0.79、RMSE=36.23 m~3·hm~(-2)、MAE=26.16 m~3·hm~(-2)、MRE=38.35%。通过变量筛选,建模参数从24个减少至7个,可极大提高运算效率,同时R~2未变化,RMSE从36.23 m~3·hm~(-2)升至36.50 m~3·hm~(-2),rRMSE从31.92%升至32.97%,MAE从26.16 m~3·hm~(-2)降至26.08 m~3·hm~(-2),MRE从38.35%降至38.05%。【结论】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可以提取森林的垂直结构信息(高度参数)和水平结构信息(郁闭度),具备三维结构参数提取能力。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增加林分郁闭度信息可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估测精度。通过变量筛选,虽然能够降低参数数量,但对模型精度具有一定影响,在建模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全变量进行蓄积量估测;而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建议使用筛选变量进行蓄积量估测。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估测森林蓄积量显著优于光学遥感数据,可为森林蓄积量高效准确估测提供方法依据,能够满足大范围森林蓄积量快速反演需求。  相似文献   

10.
《林业资源管理》2015,(5):44-49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确定是科学、公平地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前提和基础。以株洲市生态公益林小班为对象,基于生态公益林权属、事权等级、保护等级、林分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等指标构建株洲市生态公益林补偿系数模型(CF)。通过补偿系数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分级量化,基于当前株洲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相应地提出了其分级补偿标准为(120+CF×100)元/(hm2·年)。  相似文献   

11.
<正> 伊春林区现有经营总面积349万ha,森林总蓄积23057万m~3。截止1986年末,三十八年共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7497万m~3,更新造林24.7万ha,人工林蓄积量1263.9万m~3,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磐安县2001年区划界定的28 190 hm2重点公益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001年和2012年不同林地类型生产力指标与森林生态状况指标的对比,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全县重点公益林评价指标值,评价与分析了全县重点公益林森林资源质量变化情况;活立木总蓄积由2001年81.5×104m3增加到2012年158.5×104m3;单位面积蓄积量由2001年30.53 m3/hm2增加到2012年59.88 m3/hm2;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面积由2001年4 876 hm2增加到2012年13 547 hm2。群落结构复杂、乔灌草层次完整的公益林面积大幅增长,说明磐安县公益林林种树种结构趋于优化,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森林的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显著增强。全县公益林中针叶林所占比重过大,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占比仍过少,中幼林面积过多,成过熟林面积过少。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江苏省最近的森林资源普查数据,提取各级各类树种、林种、面积和蓄积等相关因子,结合当前国内外生态效益评价有关研究成果,从森林碳汇、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环境、森林防护、森林游憩和生物多样性等7个方面,对江苏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森林资源取得了显著增长,但是与其他省相比,江苏森林资源总量仍较少,全省人均森林面积0. 02 hm2,人均森林蓄积1. 091 m3,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森林产生的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生态需求相差较大。(2)森林碳汇有较大提升潜力。江苏作为平原人工造林地区,随着可造林绿化土地资源的减少,全省森林蓄积量的提高将主要依靠森林质量的提升。目前,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61. 27 m3/hm2,与全国平均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林地生产力和生态质量的提高都有较大潜力。(3)生态补偿机制较为单一。从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来看,全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与森林资源发挥的巨大生态效益和生态价值相比,仍相差甚远,江苏尚未真正建立依靠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化筹资机制所应形成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当前的补偿标准难以适应全省生态公益林保护与管护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年的引种对塔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表明,极端低温及降水是制约塔拉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据此将哀牢山以西、怒江、澜沧江下游海拔1450m以下16个县的128个乡镇区划为云南种植塔拉的最佳适生区;哀牢山以东、元江中下游海拔1 250m以下14个县的81个乡镇为一般适生区;公益林种植区为金沙江中游海拔1 100m以下的10个县的62个乡镇.  相似文献   

15.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32-35
以祁连山乔木建群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青海云杉林分因子、生物量及地上径向密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为探索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树高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 800 m处树高最大,2 900 m处树高最小,平均胸径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递增的趋势,3 100 m处胸径最大,2 700 m处胸径最小;林分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递减趋势,2 700 m处林分密度最大,3 100 m处林分密度最小。各海拔区段树高和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各海拔区段林分密度差异显著。青海云杉地上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海拔2 900 m的青海云杉地上生物量最少,地下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减小再增大,变化幅度较为平缓,海拔3 100 m地下生物量最大。地上径向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海拔3 100 m地上径向密度最大,海拔2 800 m地上径向密度最小;海拔3 100 m是青海云杉的最佳生长海拔区段,最能反应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6.
三亚市生态补偿区森林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6,(3):92-97
以三亚市生态补偿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从森林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3个方面构建了森林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小班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的森林生态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评价的6个指标层因子权重由大到小分别为:森林蓄积量(0.25)、森林自然度(0.20)、森林群落结构(0.20)、森林健康等级(0.15)、郁闭度(0.10)、平均树高(0.10)。4个区域整体生态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而抱安区的生态水平是最高的,4个区域的森林生态水平大小为抱安区那会区青法区扎南区。  相似文献   

17.
以青羊湖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传统方法提出森林经营方案,从生态敏感性和景观格局角度对林场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根据生态脆弱程度对小班的森林经营方式及经营措施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实现对森林经营方案的合理优化。结果表明:青羊湖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整体较好,森林蓄积总量为128 049 m~3,平均蓄积量为119.13 m~3·hm~(-2);青羊湖林场以微度脆弱、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性区域为主,占比依次为21.81%、29.85%和28.43%,重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较少,面积占比分别为15.97%和3.94%;以生态脆弱性为依据,对高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的经营方式及措施进行调整,其中有6个小班的经营方式由保护经营调整为重点保护,6个小班由集约经营调整为保护经营,涉及调整面积21.91 hm~2,森林采伐调整后减少采伐量570.47 m~3。通过这些调整可有效避免生态脆弱区的人为干扰,从而恢复和提升生态脆弱区林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林分密度是影响林木胸径和材积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的产量结构,林分密度又是在营林工作中能够有效控制的因子,因此研究林分的最佳经营密度对实现林业产出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山西省寿阳县国营罕山林场12个不同密度的人工油松林样地5年内的胸径生长量和生长率、蓄积生长量和生长率数据,拟合曲线回归方程,分析最佳经营密度。研究认为,以培养大径阶木材为目的的人工油松林最佳密度宜在900株/ha左右;以发挥森林生态功能或提升总体林分产量为目的的的人工油松林最佳密度宜控制在1320株/ha左右。寿阳县国营罕山林场油松人工林全部为生态公益林,培育目标是实现森林生态效能最大化,因此株密度应控制在1320株/ha左右。  相似文献   

19.
森林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是生态恢复和生态水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将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区划分为4个海拔区段,并在不同区段内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分析青海云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群垂直结构表明,不同海拔区段乔木层中层木均最多,海拔2 900~3 100 m和3 100~3 300 m上层木居中,海拔2 700~2 800 m下层木居中。种群径级结构表明,小树和中树所占总体比例均达到76.3%以上,大树个体较少,青海云杉种群更新较好,处于恢复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明,海拔2 700~2 800 m、2 900~3 100 m和3 100~3 300 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格局,海拔2 800~2 900 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泊松分布格局,2种分布格局可能分别受制于气候因子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数据Landsat TM影像与气象数据,利用温度、水分胁迫系数改进CASA模型,对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NPP与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植被NPP空间分布较均匀,平均在200~1400g/(m2.a)之间;河流、市城区裸地植被NPP最小,在0~100g/(m2.a)之间;整个南京市植被NPP空间分布由北向南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于最南部地区为自然森林区,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环境状态,NPP最大。而分布在南京市的各个森林区,森林植被NPP均在1300~1426g/(m2.a)之间。利用生物量-蓄积量方程计算出南京市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碳储量分别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24%、59%、17%。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11.73万t,平均森林植被碳密度为17.38t/hm2,郊区和县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远远高于市区,但是两者的碳密度并无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