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大田栽培的"赤霞珠"酿造葡萄为试材,进行了3种不同模式的生泰透气防渗砂实验。结果表明,栽植沟底覆膜时使用生泰透气防渗砂能提高酿造葡萄成活率约1%,提高新梢平均生长量2 cm。  相似文献   

2.
通过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沙丘"双眉式"麦草方格沙障和丘间低地上分别进行梭梭、沙拐枣裸根苗浸根法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造林能够稳定提高造林成活率,也可以提高植物体自身抗性,控制水分丧失,维持植物体水分平衡,延缓植物生命周期,抑制林木生长状态,延长生长期,降低造林成本,促进梭梭、沙拐枣等苗木生长发育。抗旱造林粉是干旱、半干旱沙区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梭梭造林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通过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沙丘"双眉式"麦草方格沙障上进行梭梭裸根苗浸根法造林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植物体自身抗性,控制水分丧失,维持植物体水分平衡,延缓植物生命周期,抑制林木生长状态,降低造林成本,促进梭梭生长发育.因此,抗旱造林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已成...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漏斗式覆膜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是干旱山区、沙区造林技术上的新突破,该技术对于半干旱缺雨地区的绿化造林,能够起到节水保湿、提高土壤温度、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造林成活率等作用,对漏斗式覆膜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的应用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影响沙区造林成活的主要因子是干旱、缺肥、温度高、风大,特别是"缺水"、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在沙区造林一定要考虑水,在确保各项造林技术措施时、必须从适应树苗生理要求出发,为确保其成活及生长创造条件.从当前沙区造林的实际出发,风沙源的治理必须采用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沙区土壤贫瘠,干旱多风,缺雨少墒,枣树造林成活率往往较低.易造成“当年造林不成林”的现象。根据笔在沙区多年的枣树栽植实践经验,认为提高枣树造林成活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武威市北部干旱沙区常规造林成效低。采取多树种搭配、精选苗木、ABT生根粉泥浆蘸根、大苗深栽、1穴多株、穴内多种、2次整地3次灌水、截干平茬、造林前后防治鼠兔害等集成技术,大规模治沙造林。结果表明,4年平均成活率85.6%,较常规造林提高约10百分点;3年生梭梭株高69~135 cm,地径0.8~1.3 cm,新梢长30~42 cm,防风固沙效果明显;流动沙丘成活率高而且稳定,丘间低地成活率年际变化较大,相差13百分点。集成技术治沙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高于合格标准,技术成熟,可以推广应用于武威市北部干旱沙区。  相似文献   

8.
沙区乔灌混交造林新法文/苏文辉万俊生针对沙区造林缺水、缺肥、风大、温度高、干旱的问题,采用乔灌混交造林新法,可使造林成活率达96%以上,三年后的保存率达90%以上。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乔灌混交方法。株行距2×3米,乔灌排列为西方向和北方向所构...  相似文献   

9.
<正>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是优良的常绿造林树种,耐干旱瘠薄。但在沙区,其栽植技术难度大,成活率不高。为了提高沙区侧柏造林成活率,我们在河南省愿阳县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得出了一套沙质平原地区提高侧柏成活率的适用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干旱沙区由于立地条件和涵水能力差,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使用"清华绿宝"抗旱保水剂对同一地区不同树种进行蘸根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显著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尤以阔叶树种更为明显,比对照提高了13.3个百分点;促进造林苗木的生长;地径增粗明显。该项技术适宜在同类地区的林业工程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为试验区,应用营养袋育苗和抗旱造林配套技术进行斑克松不同造林密度、不同苗龄、不同整地方式造林试验的结果表明:营养袋平均出苗率达82.5%,造林密度对斑克松造林成活率几乎没有影响;机械带状整地成活率较高,适用于斑克松造林;4年生营养袋的造林成活率比3年生的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青海省干旱沙区杨柳插杆深栽固沙造林中的树种选择、插杆采集及制备、整地、造林、抚育管理等技术,对进一步提高高寒沙区固沙造林成活率,增加沙区植被覆盖率,提高林业工程科技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巴彦淖尔市节水造林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彦淖尔市地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80~250mm,年蒸发量平均2300mm以上,蒸发量达降水量12倍以上,水是制约本地区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文章根据对乌拉特前旗卧羊台通道工程造林、临河区街道园林绿化、磴口县乌兰布和沙区酿酒葡萄园等林业工程。应用节水造林技术现状进行的调查,分析了节水造林技术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大面积推广提出技术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液态地膜在榆林沙区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约林木成活和生长的关健因子是水分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促进造林幼树的长势,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采取对比试验示范,分析探讨液态地膜在榆林沙区及公路护坡中的作用效果,利用液态地膜的保水保墒、增温增肥等功能,来改善植物立地条件,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出适合榆林沙区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下,液态地膜的最佳处理方法、使用技术。结果显示,在榆林沙区可以大面积推广液态地膜。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干旱沙漠区因造林成活率低导致造林补植比重大、造林成本增加、影响林分质量提高等问题,就主要造林树种北沙柳机械打孔深栽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造林成活率和劳动效率高、不需专门整地、简单实用等优点,其造林成活率较常规人工挖坑造林提高23.5%~42.8%;劳动效率是人工挖坑造林的2.67~3.78倍,适宜于在沙区灌木造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漏斗式覆膜造林技术是一项投资少、效果好、容易操作的一种适用技术,它对干旱、缺雨地区的工程造林,能够节水保湿,增加土壤温度,提高造林成活率。文章主要介绍了漏斗式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在巴林右旗造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幼苗从半湿润地区调运到干旱沙区栽植,在不同土壤类型下,其成活率、保存率、顶芽生长等都表现出差异性。经研究,樟子松幼苗在其原产地苗圃生长,各方面性状表现最优;在干旱沙区沙壤土、砂土上,表现尚可;而在干旱沙区盐碱地上,栽植成活率低,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8.
结合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和造林成活率低、生态工程建设成效不显著的生产现状,通过采取水平阶、鱼鳞坑、开沟和穴状等4种整地方式,在山滩旱地进行了对比试验,总结出了适于内陆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不同整地技术。该技术的研究应用,可节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和造林成活率低、生态工程建设成效不显著的生产现状,通过采用蓄水渗膜袋、森露固体水、聚乙烯地膜等3种不同的节水材料,在山滩旱地进行了造林试验研究,找出了提高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干旱山区山滩旱地节水造林的有效手段和主要办法,为干旱山区实施生态节水工程、巩固造林成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产地北沙柳、黄柳一年生无性系扦插苗的成活率、高生长量等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量,应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抗旱性评价,认为不同产地灌木柳无性系苗的成活率、干物质积累量、高生长量、地径等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伊金霍洛旗掌岗图、达拉特旗响沙湾和解放滩产地的北沙柳具有良好的生长表现,是抗旱性较强的北沙柳产地,可用于西部干旱沙区造林推广;辽宁章古台和呼伦贝尔市鄂温克产地的黄柳在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原本处于半湿润区的黄柳定植到干旱的沙区还能表现出很好的抗旱性,可以在东部湿润沙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