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对临高县博厚镇红牌湾海滩的10hm2红树林和新盈镇和贵村6.67hm2红树林进行区域生态修复,分别将其划分为3个和11个小班区,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海南本土红树植物红海榄、榄李和白骨壤在修复区种植.通过总结该次临高县近海岸红树林种植修复关键技术,为后期其他区域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东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资源及保护现状,针对近年因围垦养殖、城市建 设发展用地、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大量排放等,导致一些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面积大幅减 少;现有红树林群落植物种类偏少、结构简单、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互花米草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严 重,林分质量下降、系统功能退化;加上沿海红树林恢复属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措施及建设成本要求高等 实际情况,结合广东沿海滩涂立地条件及红树林经营管护特点等,提出了相应的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模式 及特殊立地修复营建关键技术等,为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营建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栈道建设进行踏查、调研结果表明,目前红树林栈道在材质选择、路线设置、景观效果、抗风、防腐、高程设计等方面存在与红树林生境不协调的问题。分析比较架空栈道、非架空栈道、浮桥、汀步这4种常见红树林栈道的特点,并结合红树林生境特性,提出了红树林栈道生态设计的要点,可为构建和谐生态景观和红树林栈道建设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深圳福田凤塘河口红树林修复工程生态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福田凤塘河口红树林修复工程是一项生态保护性的工程,其生态效应及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程度是工程环境影响可行与否的关键.从施工期、运营期评价该工程的实施探讨了对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植被生物量变化、生物多样性、鸟类迁徙与繁殖以及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生态防护、消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红树林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环境的典型代表 ,但研究中发现红树林保护的起点较低 ,工作较为复杂.对此进行了要素分析 ,结果表明 :增加红树林的规模、增加红树林生态多样化可以有效地实现电白区红树林的规模扩增.而与此同时 ,减少环境污染、适当商业化开发红树林旅游资源也是促进红树林保护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2月25日,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龙率调研组到钦州市调研红树林保护修复情况。考察茅尾海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的坚心围片区和七十二泾片区后,赵龙强调,要继续落实好中央有关红树林生态修复要求,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坚决打击破坏自然生态、随意填海造堤行为。要将红树林保护与海洋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发展有机结合,实现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在沿海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沿海防护林。文章从红树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防风消浪效应、促淤造陆功能和抵御海啸功能等几方面综述了红树林生态防护效应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红树林造林修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退化的消失的红树林湿地资源,我国湿地修复技术研究和实践总结多,但是成活率低。文章主要从红树林湿地修复技术的宜林地选择(温度、盐度、沉积物、潮汐浸淹和波浪能量)、树种选择与引种与修复造林技术3个方面进行探讨;同时探讨了造林方法、造林季节、造林密度、混交造林等。结合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提供各项指标临界参数以供修复参考,旨在为我国红树林的有效恢复,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科学参考。针对湿地修复技术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为对象,分析了红树林湿地生态恢复的现状,提出恢复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在景观、面积、生物多样性及与红树林相关的海洋历史文化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开展生态旅游是解决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和合理利用矛盾的有效途径。鉴于以体验为主的红树林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生态旅游对红树林有一定影响,建议在东寨港保护区外围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在演丰镇建设演丰西河红树林大观园,在塔市围海大堤内退塘还林,建设红树林湿地公园;在三江围垦大堤内侧建设服务于旅游的生态养殖示范区;在保护区管理局附近建设红树林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红树林是沿海生态系统的原始特征之一,遍布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称为“沿海林地”和“潮间带森林”。红树林总的来说包含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这是由属于几个科的常绿植物种所组成的生态群落,这些种具有极其相似的生理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认为它是极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其生态价值包括有机物生产、造陆护堤、净化水体、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等 ,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海陆交界处的特殊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在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沿海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树林快速恢复与重建技术"项目针对红树林恢复重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红树林群落的快速形成为切入点,系统地研究并提出红树林快速恢复与重建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海陆交界处的特殊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在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沿海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树林快速恢复与重建技术"项目针对红树林恢复重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红树林群落的快速形成为切入点,系统地研究并提出红树林快速恢复与重建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及其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联合6家单位历时12年攻  相似文献   

15.
许艳 《防护林科技》2010,(4):51-53,74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的一种独特景观。红树林在调节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红树林特殊的生态适应性和底质沉积物特征,对于研究红树林净化海水、抵挡风浪、保护海岸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是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选择多样性、代表性、自然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和稳定性7个指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权重,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评价,计算出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78,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分析了该保护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红树林     
红树林是陆地过渡到海洋的特殊森林。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对象。红树林生态系统与沿海防灾减灾、浅海养殖、近海环境、森林、海洋旅游等密切相关,有着陆地森林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浙江温州地区引种红树林试验,探索秋茄、桐花树、老鼠、木榄、海桑等5种红树植物在冬季低温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秋茄和桐花树的生态适应性较强,其余树种生态适应性较差,需要进行长期驯化。  相似文献   

19.
守望红树林     
陆星 《森林与人类》2003,23(11):32-33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山口镇境内的国家级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有红树林连片颁布的浅海和滩涂。作为我国大陆海岸红树林的典型代表,保护区还于2000年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  相似文献   

20.
曾明 《广东园林》2012,34(4):58-61
文章综合分析了全球红树林的生态特性特征、资源分布、生态和经济效益以及目前红树林湿地资源亟需加强管理和保护的问题,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促进红树林的良性营造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