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湖北七姊妹山6 hm~2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阐明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共存机制,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将川陕鹅耳枥和多脉青冈按胸径(DBH)划分4个径级:幼树(1 cm≤DBH 2.5 cm)、小树(2.5 cm≤DBH 5 cm)、中树(5 cm≤DBH 10 cm)和成年树(DBH≥10 cm),分析2个优势种不同径级的个体数量、空间分布、种内及种间相关性。【结果】在4个径级段上,川陕鹅耳枥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多脉青冈为倒"J"型分布,但2个物种各径级内的个体均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川陕鹅耳枥与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径级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减弱;随空间尺度增大,川陕鹅耳枥中树对幼树种内相关性表现出由显著正相关(P0.05)向无显著相关性的递减趋势,成年树对幼树表现出由无明显相关性向显著负相关性(P0.05)递减的趋势,小树对幼树、中树对小树、成年树对中树、成年树对小树均表现出显著(P0.05)正相关;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间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P0.05),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不同径级的川陕鹅耳枥对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P0.05),并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随空间尺度增大,较大径级(中树和成年树)的多脉青冈个体对川陕鹅耳枥幼树和小树表现出由无明显相关性向显著负相关(P0.05)的变化趋势,并且径级差距越大,负相关性越强。【结论】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林中优势种(川陕鹅耳枥与多脉青冈)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演替后期种(多脉青冈)对前期种(川陕鹅耳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前期种促进后期种的定居与生长。随着群落恢复,次生林样地将逐步成为后期种占优势的森林群落。本研究结果通过展现物种间关联性的变化也表明,物种关联性的变化过程驱动森林群落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林分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随尺度变化的规律及林分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为鄂西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鄂西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和金子山国有林场3个研究区的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各研究区大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从20 m×20 m到200 m×200 m不同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随尺度变化的规律,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法解析尺度变化影响下的空间结构指标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鄂西南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常见优势乔木树种为川陕鹅耳枥、多脉青冈和锥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在尺度≥120 m×120 m后变化趋于稳定,整体表现出微聚集分布、大小分化中庸且混交良好的状态。不同尺度上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与林分物种多样性存在中度相关性(P <0.01),其他结构参数与林分多样性不存在相关性。[结论]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调查的最适尺度为120 m×120 m;不同研究尺度下,角尺度是林分空间结构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一个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
运用Shannow-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不同更新方式群落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群落主要树种生态位有重要影响。人工更新群落中乔木檫木(Sassafras tsumu)虽有最高的生态位,为1.748,但已受林下常绿灌木的挤压,将会变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群落中檫木生态位为1.671,因受微毛柃(Eurya hebeclados)、短柱柃(Eurya brevistyla)等树种挤压居第三位,群落已向良性方向演替。天然更新群落中乔木层落叶树种大穗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i)最高,为1.667,常绿树种青冈(Cycloblanopsis glauca)的生态位已从人工更新群落中的0.601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群落中的1.081上升到1.584,群落中的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均较大,群落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结构趋于合理。落叶阔叶树种檫木、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在天然更新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分别为0.387和0.292,而常绿阔叶树种青冈则相反,在天然更新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为0.537。不同更新方式群落中树种生态位宽度及树种间生态位重叠的差异源于人为干扰过程中对非目的树种生态位的压缩与释放程度以及树种间对资源竞争的结果。通过树种间生态位调控可以优化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4.
浙江九龙山分布有珍稀濒危落叶树种为主要树种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探明这些落叶树种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进展演替过程中生态位变化规律,选择该地区多脉青冈—鹅掌楸林演替过程中4个不同阶段的代表性群落,进展演替过程中,在群落垂直空间上常绿阔叶树不断挤压落叶阔叶树的生存空间,该地区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对珍稀濒危落叶树种是致危生境,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5.
通过380个浙江省生态公益林中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松林、杉木林4种主要森林群落的典型样地调查,对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格局上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以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最高;针阔混交林的下木层物种数最高,其次是常绿阔叶林,但下木层各指数在各林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杉木林下草本层物种数指数最高,松林草本层各项指数都最低。从时间格局分析,不同群落类型的多样性指数随年龄变化各不相同,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物种数在幼龄-中龄-近熟阶段趋势一致,均为先大幅增加然后略有下降,两种针叶林型的物种数都相对稳定;4种主要群落类型的乔木层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D,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先增加后略有下降再增加,且显著高于同年龄级的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随时间各异,但都极显著高于同年龄级针叶林的指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多样性指数高,是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的理想群落与目的群落。  相似文献   

6.
2016年6月,在天台鹅耳枥Carpinustientaiensis原生地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采用样方法对现存19个野生植株分布区内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同时分层采集样地内土壤样品,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天台鹅耳枥植株分布区域内土壤理化性质良好,适宜植物生长;样方调查数据表明,天台鹅耳枥生境地群落的物种共有124种,隶属于55科,91属;按照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划分,天台鹅耳枥生境地群落植物属可划分为13个类型;样地中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和重要值均为最高,分别达到40.12%,21.77%,43.51%和35.13%,其生长状况对天台鹅耳枥群落环境影响较大;不同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物种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56(1号)和11(2号),0.943 2(1号)和0.808 9(2号),2.397 9(1号)和1.714 6(3号),0.832 5(2号)和0.426 0(3号)。调查显示,天台鹅耳枥自然分布的植株所处群落环境复杂多样,伴生植物种类和生态类型十分丰富。研究结果将为天台鹅耳枥种群的原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野外回归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典型群落样地调查法,对瓦屋山常绿阔叶次生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瓦屋山常绿阔叶次生林乔木物种共计17种,隶属10科16属;(2)瓦屋山常绿阔叶次生林乔木层的优势种为扁刺栲(Castanopsis platyacantha)和中华木荷(Schima sinensis),主要伴生树种为硬壳柯、细梗吴茱萸五加、野桐、小叶青冈等阔叶树种;(3)瓦屋山常绿阔叶次生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在1.25~2.68之间,生态优势度在0.17~0.45之间,均匀度指数在0.26~0.47之间;(4)瓦屋山常绿阔叶次生林在演替进化中,正由双优群落朝着多优群落的格局演替变化。  相似文献   

8.
百山祖冷杉森林植物群落的外貌与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百山祖冷杉森林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群是由常绿的多脉青冈和落叶的亮叶水青冈组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天然的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构成乔木层的树种有8 ~ 9种,分为3个亚层,第1亚层高13m,由百山祖冷杉组成,第2亚层高8 ~ 12m,由多脉青冈和亮叶水青冈优势种群构成主要林冠层,第3亚层高4 ~ 8m,主要由第2亚层优势种群的幼树组成.百山祖冷杉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17 ~ 19种,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物种主要由箬竹和百山祖玉山竹组成,草本物种主要为莎草科的苔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峰丛中部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特征、群落内种子植物的区系特点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峰丛中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由乔、灌、草及层间藤本植物组成,种类组成丰富,样地(1 800 m2)共有植物146种,分属55个科,其中种属比较多的科有樟科、壳斗科、山茱萸科、胡桃科、榛科等,群落无明显优势树种;群落以常绿树种、革质叶、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的植物区系与泛热带植物区系和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65.31%,群落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特征。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结构复杂、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鄂西南森林动态样地内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动态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更新动态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参照热带森林科学中心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大样地,调查并鉴定胸径大于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在垂直结构上,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都随着树木高度层次的降低而升高;在径级结构上,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都随着径级增大而降低,呈倒"J"形分布趋势;按所分布的径级数量不同可将群落内的物种分为10类,多数物种主要分布于小径级范围,但优势种群则集中分布于某个径级或均匀分布于各径级,表明优势种群可能有集中更新和连续更新2种方式;在胸径小于10 cm的径级内翅柃最占优势,而在其他径级内壳斗科物种占主要优势;群落中大部分种群有超过60%个体分布在最低的2个垂直层次内,且有超过85%的个体胸径小于10 cm,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更新趋势,群落总体上处于进展演替中;对群落中径级和高度级上都占优势的25个种群的动态分析表明,16种属进展种群,3种属近期处于稳定状态但远期将趋于衰退状态,2种属衰退状态,4种属进展期与衰退期相间出现及个体数量存在波动的种群。【结论】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树体较小,大径级和高度级树木种类及个体较少,绝大多数优势种群及群落总体均处于进展演替阶段,群落具有良好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11.
谈森林采运作业与森林生态保护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论述了采运作业给森林环境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 ,按照生态采伐的观点结合伐区生产实际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天然林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天然林资源状况1.1 天然林资源分布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 ,森林类型包括南海诸岛的热带珊瑚岛森林、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森林资源总面积为13 370万hm2 ,森林资源总蓄积为 117.85亿m3。  相似文献   

13.
韩微 《森林工程》2005,21(6):7-8
从森林旅游与森林生态旅游的区分入手,指出了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旅游的本质区别,在分析森林旅游不可持续的基础上,强调了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构建可持续森林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江西省林林公园概况,分析目前建设森林公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森林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传统与林业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两分法,将中国林业传统分为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传统和破坏森林、大量消耗林木的传统。前者是以对动、植物的图腾崇拜为开端;后者是以火的使用为开端。在两种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中,产生了丰富多彩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文化,包括各类树木及竹文化、花卉文化、园林文化和岩栖山居与森林游乐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林学、森林与林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林学、森林与林业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和变化 .林学经历了由传统林学向现代林学的转变 ,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营管理和利用为研究对象 ,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 ,全面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 .对森林的认识也经历了从认识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 .由于人们对林学及森林认识的变化 ,使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从长期形成的以木材利用为中心 ,转变为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作用为核心和重点 ,全面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采伐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滨凡  吕任涛 《森林工程》2004,20(3):5-6,19
本文论述了森林生态采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森林生态采伐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利于保护森林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森林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泰国的森林旅游与森林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泰国森林旅游业的情况。泰国经济由"替代进口型"转向"外向型"的过程中,成功地利用了本国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在发展森林旅游业时,采取森林资源开发与森林保护并重,发展旅游与改善环境并重,提高人民素质与加强法治管理并重的方针,取得了比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林业改革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森林认证助推世界私有林及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世界上绝大部分森林是私有林, 而随着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速。森林认证对促进世界私有林和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和可持续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分析世界私有林和我国非公有制林业认证发展现状、模式和作用的基础上, 对如何推动我国非公有制林业认证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森林有害生物生态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各国林业发展的战略和指导思想,21世纪林业科学的发展方向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森林有害生物生态管理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在森林保护学科的具体体现和实际应用.害虫的生态管理(EPM)是害虫的综合管理(IPM)的进一步发展.EPM在充分吸收IPM合理部分的基础上,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不断地收集有关信息,随时对系统进行监测、预测的基础上,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进行防治.由于EPM不采用昂贵的化学农药和大规模释放天敌,防治费用将比IPM更低.实施EPM必须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及自然调控机制有深入的了解,就目前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实施EPM,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