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野鸦椿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光合生理特性,探讨野鸦椿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条件。采用遮光方式模拟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遮光30%、60%和90%),研究野鸦椿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生理指标和光合日变化等光合特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野鸦椿幼苗的生长量均高于对照,以遮光60%的苗高、地径、根长、根幅的增幅最大;遮光30%、60%处理下其生物量积累较多,植株长势良好,叶色较深;遮光处理后,野鸦椿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Chla+Chlb)的含量增加,叶绿素a/b值降低;遮光处理使野鸦椿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遮光30%、60%处理条件下,叶片中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全光照和遮光90%;随着遮光程度的加强,光合速率不断下降,以遮光30%处理下光合速率较高。因此,在育苗生产中,建议有效辐射强度保持在遮光率为30%~60%的范围,可培育出优良健壮的野鸦椿苗木。  相似文献   

2.
以播种育苗4个月的圆齿野鸦椿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9(33)正交实验设计设置不同氮、磷和钾肥施肥量及配比,通过测定移栽幼苗的成活率、苗高、地径、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长和生理指标,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并得出最适合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的氮、磷、钾肥配比。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配方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的生长影响显著;在施肥处理中,除了处理8可溶性糖的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大于对照,说明适量的施肥促进了圆齿野鸦椿生物量的积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处理1即每株施尿素0. 1 g、钙镁磷0. 1 g、氯化钾0. 1 g是最优的施肥配方,其N元素、P元素、K元素含量分别为0. 046 g、0. 012 g、0. 06 g。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和收获时间对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总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情况,为其药用价值和科学栽培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3个低海拔地区的8年生圆齿野鸦椿,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采集其叶片、枝条和果实,选择高海拔地区6年生的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于2014年8月分别采其叶片和枝条,对其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1)8月采集的叶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野鸦椿高于圆齿野鸦椿,且其含量差异呈显著性水平;但是,8月采集的枝条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野鸦椿低于圆齿野鸦椿。2)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且2个月份采集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叶片>枝条>果皮>种子,均以叶片中的含量为最高,依次为9.06%(农大)、7.14%(清流)和6.85%(邵武)。3)11月采集的圆齿野鸦椿样品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高于3月所采样品中的含量,其叶片中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可提高172.91%。4)圆齿野鸦椿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试验地的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年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叶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还与年均无霜期呈正相关关系,其枝条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各地理和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圆齿野鸦椿的叶片采收期长于野鸦椿;低海拔、较少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较高有利于圆齿野鸦椿植株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累积,这3个因子可以作为圆齿野鸦椿适宜栽培区域的划分指标;夏季采摘野鸦椿叶片,秋冬季采摘圆齿野鸦椿叶片,所采叶片的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氮磷钾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形态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以1年生圆齿野鸦椿盆栽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L9(33)研究N、P、K不同配比施肥对幼苗生长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可以改善苗木的生长特性,优化苗木的生理指标.其中,处理5的苗高、地径增长量和可溶性糖积累量最高,分别为72.67%、130.44%、6.94%,处理3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为37.17 mg·g-1,处理1的生物量和可溶性蛋白累积量最高分别达到7.52 g和45.02 mg·g-1.分析可知N、P、K配比保持在中低浓度对生理指标改良促进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圆齿野鸦椿幼苗的各方面质量.  相似文献   

5.
圆齿野鸦椿朔果着色及呈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圆齿野鸦椿朔果果皮色素的变化及其呈色过程,以不同发育时期圆齿野鸦椿的果皮为试材,首先进行果实颜色的数字化描述,然后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果实逐渐变红与典型色域的CMYK模式中M(洋红)、Y(黄色)值关系密切,M值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花青素则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与其它色素含量呈负相关;类黄酮含量出现降升降的S型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花青素呈负相关。综上所述,圆齿野鸦椿果实由绿转红的过程中,伴随着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和花青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采用沙藏催芽法对圆齿野鸦椿种子进行催芽处理,研究了出芽后2种基肥对该树种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其育苗技术.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出苗整齐后2.5~5.5个月,其以有机肥为基肥的苗高增长量显著高于以复合肥为基肥的苗高增长量;出苗整齐后1.5~7.5个月,以有机肥为基肥的幼苗地径增长量显著高于以复合肥为基肥的幼苗.有机肥能够更好地促进圆齿野鸦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高效利用圆齿野鸦椿籽油,采用正己烷加热回流提取圆齿野鸦椿籽油,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正己烷-圆齿野鸦椿籽粉末比(液料比)对圆齿野鸦椿籽油提取得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及数据分析,进一步对回流提取圆齿野鸦椿籽油的工艺进...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试验材料为4个月播种的圆齿野鸦椿幼苗,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施肥量及配比对幼苗成活率、地径、苗高、叶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是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的必须营养元素,施肥量和施肥配方对其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幼苗期以氮肥为主,配合钾肥和磷肥,选择合适的施肥量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竹炭配施化肥对圆齿野鸦椿叶片产量及药用品质的影响,提升圆齿野鸦椿林药用林的产量和质量,以4年生圆齿野鸦椿为试验对象,采用L18(3^(5))正交设计,测定分析圆齿野鸦椿在竹炭与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施下的叶片产量及药用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各种肥料单施的效果不明显;氮肥和微肥有利于叶片产量和多糖含量的提升;磷钾肥有利于总黄酮含量的累积;竹炭有利于总三萜含量的累积;竹炭配施N、P、K和微量元素肥,有利提高各元素肥的效果,减少施用量。综合来看,圆齿野鸦椿最佳竹炭配施方案为T8,即竹炭120 g·株^(-1)、尿素54.5 g·株^(-1)、过磷酸钙·89.3 g株^(-1)、氯化钾33 g·株^(-1)、微量元素稀释2000倍,叶片的产量和品质均较好。实践中可根据药用林的不同目标成分需求调整配方。  相似文献   

10.
《江西林业科技》2006,(3):56-56
由江西省赣州市林木种苗站主持完成的《圆齿野鸦椿等26种乡土树种苗木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的系统研究》项目。于2006年3月26日通过了由江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的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圆齿野鸦椿种子预处理新方法。使难发芽的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芽率提高。达到51%-65%。攻克了圆齿野鸦椿种子难发芽的难题。该项目研究成功。通过对项目所列26种参试树种种子预处理、种子播种品质主要参数测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低温层积不同时间野鸦椿种子内含物质变化情况,及不同播前预处理种子发芽情况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野鸦椿种子不通过低温层积处理无法萌发。(2)野鸦椿种子在层积过程中主要通过大分子油脂类物质水解作种子萌发的物质动员。(3)野鸦椿种子通过低温层积的方法解除休眠的时间应控制在90~120 d内,层积时间过长发芽率反而下降。这与同属植物圆齿野鸦椿种子的萌发特性一致。(4)层积90~120 d时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在120 d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峰值,表明可溶性糖是野鸦椿种子萌发的直接利用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12.
试验对圆齿野鸦椿发芽过程进行了观察,根据其变化特征将其发芽出苗的过程分为吸胀、萌发、发芽和出苗4个阶段。通过对不同时期采集的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芽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得出11月30日采集的种子发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8 a林龄野鸦椿为试验材料,在统一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为基肥的基础上,分别增施硼、锌、锰微肥,探究硼、锌、锰三种微肥对野鸦椿果叶生理特性及观赏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增施锰肥有利于提高野鸦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施微肥可提高野鸦椿的抗逆性、促进果实膨大,提高产量,但对酶活性的影响并不明显。通过评价发现施微肥有利于提高野鸦椿观赏性,提高园林景观价值,因此,在野鸦椿栽培和园林应用中可适当施用微肥。  相似文献   

14.
研究沙藏催芽处理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对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播种育苗的差异和不同播种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种子沙藏催芽至第3年的2-3月份春播,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均能显著促进其发芽,发芽率最高达75%,出苗快而整齐;以沙壤土加竹炭粉为播种基质,播种量为6.0g.m-2的Ⅰ、Ⅱ级苗产量最高,生长均匀整齐,是最佳播种育苗组合。  相似文献   

15.
用米径6 cm以上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大树作砧木,黄果野鸦椿作穗条,在春、夏、秋3个季节进行高位嫁接,发现春季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0.1%,为快速扩繁"黄果野鸦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HPLC法同时测定闽产圆齿野鸦椿中两种色原酮碳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圆齿野鸦椿中两个成分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A)和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B)的方法,并测定了这两个成分在闽产圆齿野鸦椿枝条、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含量。结果表明:HPLC测试条件为色谱柱Dikma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体积比),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6 nm,柱温30℃,检测时间15 min时,化合物A和B分别在2.000 2~20.002 0μg和2.001 6~20.016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2%和99.77%,RSD均小于1.00%(n=6)。HPLC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为今后圆齿野鸦椿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应用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圆齿野鸦椿种子预处理和苗木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年以上对圆齿野鸦椿的种子预处理、种子主要播种品质参数测定和对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大于5cmI级侧根数、根幅、冠幅、鲜叶重、鲜干枝重、鲜根重的测定,以及对苗木物候、苗木生长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圆齿野鸦椿的较为系统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分析了山地培育圆齿野鸦椿绿化大苗过程中,切根、施基肥、修枝与不同移栽密度等技术措施对移栽保存率、林分生长状况、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切根处理有利于侧须根形成,细根较密集分布在50cm×30cm土体范围内;施基肥处理可以促进树冠形成;修枝可以提高枝下高,枝叶分布层抬高。切根、施基肥、修枝措施对圆齿野鸦椿绿化大苗有积极作用,提高了生物量,枝叶生物量空间分布趋于合理,移栽密度以1.5m×1.5m为宜。经过4年可以培育出合格或基本合格的绿化大苗。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案开展了野鸦椿容器育苗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温淋种催芽对野鸦椿发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野鸦椿淋种催芽的适宜水温为50~60℃,最佳水温是60℃,发芽率达83.6%。随着淋种催芽的水温降低,其发芽率也随着降低。水温太低,种壳难以软化吸水,播种发芽率不高;而水温达到70℃,种壳易开裂,种胚容易损伤,其发芽率最低,只有35.2%。  相似文献   

20.
省沽油科野鸦椿属常绿小乔木,对城市环境适应性强,耐最低温度-8℃。圆齿野鸦椿果成熟时紫红色,果期长,从9月至翌年3月果熟后经久不落.是优良的观果树种。树形优美,可盆栽矮化,摆放于室内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