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给油橄榄花而不实、坐果率低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以‘城固’‘鄂植’‘莱星’‘皮削利’‘中山’‘佛奥’这6个油橄榄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花粉特性及花粉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花粉均为长圆形,其纵横径均在150~260μm之间,‘城固’的纵径最小,‘佛奥’的横径最小;‘鄂植’‘莱星’‘中山’‘佛奥’的花粉量均在110 000个/单花左右,‘城固’与‘皮削利’的花粉量均在80 000个/单花左右;6个品种的花粉畸形率均在5%~15%之间,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莱星’‘皮削利’‘鄂植’‘佛奥’的花粉生活力均在85%以上,‘莱星’‘鄂植’‘佛奥’‘中山’4个品种在采后24 h内的花粉生活力均大于60%;6个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均在20%~50%之间。  相似文献   

2.
甘肃油橄榄主要栽培品种结实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肃油橄榄主要栽培品种进行了结实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陇南油橄榄自孕结实能力为佛奥>莱星>城固32>九峰6号>鄂植8号>皮削利>钟山24>戈达尔>阿斯>配多灵>皮瓜尔;自由授粉结实能力为莱星>皮削利>佛奥>城固32>九峰6号>鄂植8号>戈达尔>配多灵>阿斯>钟山24>皮瓜尔;在使用混合花粉测定结实能力时,参试的5个品种结实能力强弱依次为莱星>皮削利>鄂植8号>九峰6号>城固32。  相似文献   

3.
甘肃陇南油橄榄主栽品种的最适授粉配置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肃陇南的莱星、皮削利、城固32、九峰6号、鄂植8号5个油橄榄主栽品种的最适授粉配置选择进行了系列性的研究。经观测此5个油橄榄主栽品种的花期基本一致,均有1天或1天以上的盛花可配期,能保证品种间充分授粉的需要。3种不同授粉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以人工异花授粉的油橄榄植株坐果率为高。在此两项观测试验的前提下,对主栽的5个油橄榄品种所进行的全双列杂交试验结果表明:皮削利和九峰6号、莱星和鄂植8号2个组合,正反交的植株坐果率均高,可互为授粉品种;莱星宜作皮削利的授粉品种,而皮削利不宜作为莱星的授粉品种;莱星和九峰6号、城固32和皮削利这2个组合,品种间的花粉亲和力低,不适宜互作授粉配置。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核桃花粉的保存、人工授粉及授粉树的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绿岭、辽宁1号、鲁果1号、绿早、中林1号、上宋6号等6个早实核桃品种花粉的形状、大小、生活力,并对绿岭核桃进行了授粉试验和授粉适期试验。结果表明:早实核桃花粉粒形状为近圆形至圆形,圆形花粉约占20.41%;花粉粒的平均直径为39.60μm,品种间、品种内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花粉粒平均直径最大的品种是辽宁1号,为43.32μm,最小的品种是中林1号,为36.67μm;6个品种的花粉均有较强的生活力,在-20℃冷冻条件下保存至第180天时花粉活力仍在20%以上,在常温条件下花粉仅能保存8d左右;在柱头呈倒"八"字形时授粉,坐果率为29.82%,显著高于柱头反卷时的21.39%。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SSR标记对油橄榄品种自由授粉的子代进行父本分析,研究品种间的亲和性,确定品种适宜的授粉树,为油橄榄建园品种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凉山州油橄榄园‘豆果’、‘鄂植8号’和‘九峰4号’3个品种的自由授粉子代为材料,利用12个SSR标记进行父本分析。[结果]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12个,平均9.08个,其中,DCA11和GAPU103A等位基因数(12个)最多。试验群体中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3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09,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75。12个SSR标记在95%的置信区间检测出父本的子代163个,占子代群体总数的79.9%,其中,‘豆果’子代44个,‘鄂植8号’47个,‘九峰4号’72个。在36个候选父本中只检测出20个子代,平均繁殖贡献率为5%,其中,大于5%的品种为:‘克罗莱卡’、‘佛奥’、‘城固32’、‘贝拉特’和‘巴尼亚’。3个试验品种所有子代均未发现自交现象。[结论]‘豆果’、‘鄂植8号’和‘九峰4号’均为自交不亲和品种。‘克罗莱卡’和‘佛奥’与‘九峰4号’和‘鄂植8号’的亲和性均较强,‘城固32’和‘贝拉特’与‘豆果’的亲和性较强。在油橄榄建园时,可以选择‘克罗莱卡’和‘佛奥’作为‘鄂植8号’和‘九峰4号’的授粉树,选择‘城固32’和‘贝拉特’可作为‘豆果’的授粉树。  相似文献   

6.
甘肃陇南油橄榄主栽品种含油率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省陇南市引种油橄榄的历史已有36 a,目前该市油橄榄的栽培面积与鲜果产量均居全国之首。为了进一步研究油橄榄品种的含油率、果实品质和不同加工设备的残油率,为确定企业加工设备选型而提供依据,采用外业调查及内业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陇南市油橄榄主栽品种鲜果样品的含油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油橄榄各品种含油率的大小依次为阿斯>佛奥>鄂植8>奇迹>莱星>科拉蒂>城固32;采收期前后相隔1月,除城固32以外,其余各品种的含油率均增加了7%~8%。文末还提出了有关该市油橄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0~2011年通过对云南省的6个油橄榄主栽品种皮瓜尔、软阿斯、佛奥、城固32、鄂植、科拉蒂在旱季末期和雨季末期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束缚水/自由水、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5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运用SPSS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个油橄榄主栽品种的抗旱性依次为皮瓜尔﹥城固32﹥佛奥﹥鄂植﹥科拉蒂﹥软阿斯,皮瓜尔是抗旱性最强的品种,其次是城固32,适宜在云南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橄榄油的品质和油橄榄鲜果的最佳出油率,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收期,在油橄榄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每隔10d对甘肃陇南市6个油橄榄主栽品种单果质量、成熟指数、果肉率、含油率进行测定,分析各因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橄榄果实的最适采收期,城固32在10月上旬采收,阿斯、莱星、佛奥在11月上旬采收,鄂植8、皮削利在11月中旬采收,比该市目前制定的榨季晚10~15d(除城固32外),在保证油品质量的前提下,含油率平均提高3.42%,该市每年可多产橄榄油205t;采收期从10月上旬开始至11月下旬结束,榨期50d,解决了总产量和加工能力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下旬和2011年5月上旬,选择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大湾沟和草坝村油橄榄栽培园的主要栽培品种,对其1年生枝条数量、树冠体积以及成花枝条的长度、直径、枝条角度、枝组角度、成花数量进行调查.应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多元线形回归和曲线拟合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城固32、鄂植8号枝条直径对于枝条形成花影响比枝条...  相似文献   

10.
金堂县淮口镇于2009年开始先后引进7个油橄榄品种进行栽培试验,试验通过设置标准样地进行物候期观测,表型性状比较,含油率及油脂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油橄榄品种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果实成熟集中为10月上旬,阿贝基纳成熟期稍稍晚—点为10月中旬;各品种表型性状差异大部分两两显著;鲜重含油率高低顺序依次为鄂植8号>佛奥>阿贝基纳>皮削利>皮瓜儿>小苹果>莱星;单果重依次为皮削利>莱星>鄂植8号>小苹果>佛奥>皮瓜儿>阿贝基纳;果肉占单果比重依次为小苹果、皮削利>莱星>鄂植8号>皮瓜儿>阿贝基纳>佛奥;在引种的7个品种中,阿贝基纳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佛奥和鄂植号次之.  相似文献   

11.
为给油橄榄品种适应性的研究和生产中品种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对白龙江流域的甘肃陇南宕昌沙湾、甘肃甘南舟曲立节和犀牛江流域的甘肃陇南武都龙坝、礼县龙林、西和西高山等高海拔种植基地和扩区驯化试验点的以不同方式栽培、在不同措施管理下不同品种油橄榄的受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陇南油橄榄主栽品种抗冻性(越冬性)的强弱依次为阿斯鄂植8城固32莱星科拉蒂奇迹;新引进的西班牙油橄榄品种其抗冻性的强弱依次为豆果柯尼卡贺吉布兰克曼萨尼约恩帕雷特皮瓜儿阿尔伯萨娜奇迹。  相似文献   

12.
麻竹开花不孕发育过程及育性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麻竹开花不育机理,开展育性调控,有效提高麻竹结实率,采用野外观察麻竹花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形态及外源激素调控开花结实等方法,对麻竹开花不孕发育过程及育性调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麻竹花为假花序,颖花,闭合型;花期为每年的4—11月;花粉粒平均直径为27.1μm,萌发孔外孔径平均为3.83μm,内孔径直径平均为1.96μm。种子为坚果状颖果,卵球形,长0.55~0.86 mm,直径2.22~3.35 mm。麻竹开花不育有3个重要原因:(1)雌雄蕊无法同时间内授粉;(2)小花柱头生长不良;(3)花粉日照易失水。麻竹开花结实率受外界因素影响,生长素调控可以促进麻竹结实,获取种子。  相似文献   

13.
犀牛江流域是陇南市"三江一水"流域之一,首次栽植油橄榄(Olea europaea)"莱星"、"佛奥"和"鄂植8"品种,初步对其树体基本生长性状、物候期及抗病虫害和抗寒性调查研究,将为以后选择适宜品种、扩大种植区域提供生产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X~2适应性检验表明,马尾松种子园内各无性系花粉发芽率的频率分布为正态分布。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花粉发芽能力与其花粉量及大小无明显相关,且在遗传上是有差异的,但同一无性系内的不同分株则是相当稳定的。各无性系花粉的平均发芽率约为34.6%。无性系间花粉粒大小的遗传差异表现在花粉粒的纵径上,而这种差异在无性系内是不明显的,其纵径.横径.均径分别约为50.13μ、35.83μ,43.52μ。马尾松1克花粉约含50436608粒,每一小孢子叶球约含223416粒。由此估算得该种子园每雄花枝、每单株,每公顷分别含有花粉粒为18.2×10~6、317.5×10~7、1.49×10~(12)粒。  相似文献   

15.
油橄榄丰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8—1993年在湖北省郧县、四川省西昌、甘肃省武都县油橄榄试验园进行了丰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品种佛奥(Frantoio)、城固31号和32号(Chenggu,No.31&No.32)10~14 a即5 a的果实平均年产量为5 066.3 kg.hm-2,比对照区的产量提高2.6倍,并提出了油橄榄丰产稳产的土壤理化指标和相适应的水、肥及整形修剪的综合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1980—1987年在湖北省武昌、宜昌、巴东和陕西省城固等地的8个县(市)进行了油橄榄丰产栽培中间试验,总面积约133.3ha。结果表明,佛奥品种在各主要中试点生长发育良好,生态适应性强,花型优越(完全花百分率高达80—95%),具有一定的自交结果能力(自交座果率1.96—2.40%),果实品质好(果肉率79.0—79.2%),含油率高(干果44.08%,干果肉71.5—73.9%),早实丰产,适合作为主栽品种。城固32、莱星同佛奥品种花期一致,授粉可配性高(正、反交座果率分别为7.13—9.35%、10.64—11.25%),作为授粉品种和佛奥搭配种植可增加油撖榄园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果之间多酚含量的差异,以云南引种的16个品种油橄榄叶样及13个品种的果渣样为原料,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选出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多酚物质最优水平组合为:萃取功率为600 W、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温度为120℃、乙醇-水溶液浓度为40%,以此为微波萃取工艺条件,提取油橄榄叶样及果渣样中多酚物质,并测其含量。结果表明,叶样多酚含量鄂植8号中的最低,为1.02%,城固53中最高,为8.29%;果渣样品中多酚含量,阿斯最低,为0.64%,而莱星最高,为1.56%,油橄榄叶样中多酚含量平均值(4.21%)大于果渣中多酚平均含量(1.10%)。实验结果为从油橄榄中获取天然抗氧化剂,以延伸油橄榄产业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板栗优良品种的鉴别和选育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对20个常见板栗品种的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各测试板栗品种的花粉均为长球形,大小为13.08μm×9.07μm,花粉大小(极轴)与赤道轴之比(P/E)为1.45,花粉粒均具三孔沟,沟长平均为11.00μm,占极轴长度的84.19%;沟间距均为6.68μm;花粉极面观均为三裂圆形;各品种花粉的外壁纹饰不同;坚果鲜、干质量分别为14.14和6.56g;边果底座宽度为1.76cm,外侧弧长为5.21cm;板栗果实(坚果)大小与花粉大小(极轴)及其它花粉外形指标均无相关性;板栗果实(坚果)质量与花粉大小(极轴)无显著相关关系,却与花粉的沟间距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浓度的糖、硼、钙对油橄榄花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准确而可靠的油橄榄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方法,以油橄榄中山27#品种花粉为试材,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糖、硼、钙及PEG对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促使油橄榄中山27#品种花粉萌发的最适宜的蔗糖浓度为150 g/L、硼酸浓度为200 mg/L、钙离子浓度为40 mg/L、PEG-4000浓度为100 g/L;在此培养基中室温培养24 h,其花粉萌发率可达最大值(64.51%)。  相似文献   

20.
以江西吉水种源的白花树花粉为研究材料,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花粉形态结构观察以及采用离体培养基法、I2-KI和TTC染色等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贮藏条件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树花粉粒为长球型,具3孔沟,外壁面具细网状纹饰;花粉平均极轴长52.33±0.577μm,平均赤道轴长26.89±0.502μm;3种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中以离体培养基法最有效,花粉萌发的最佳组合为:10%蔗糖+0.05 g·L-1硼酸+100 mg·L-1GA3+3 h;花粉最佳贮藏条件为-80℃密封保存,贮藏180 d后花粉的萌发率仍可达40.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