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014年和2015年的6-7月选取了浙江省15个县(市、区)的193个杨梅(Myrica rubra)基地,测定其土壤的p H值、有机质和铅、镉、砷、汞的含量和杨梅果实中这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杨梅果实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p H值、有机质和重金属等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杨梅果实中铅、镉、砷、汞的检出率达到100%,其中6个样点铅超标,1个样点镉超标;杨梅果实中4种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的p H值、有机质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铅、镉在杨梅果实中的含量与土壤中的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0.884,砷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在杨梅果实中的含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没有铅、镉明显,而汞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在杨梅果实中的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杨梅果实中部分重金属含量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省台州市4个县的90个油茶基地土壤样品中铅、镉、铜、锌、铬和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6种重金属均有检出,从平均值来看,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Zn、Cr、Pb、Cu、As、Cd。对照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和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各采样点土壤中各项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但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接近清洁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3.
锌镉污染区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锌镉污染的区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现场采样和室内培养分析的结果表明,污染区内土壤重金属锌镉含量大大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植物根际土壤中锌镉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锌镉含量,污染区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细茵、真茵、放线茵的数量均显著降低。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全锌、镉都呈显著的负相关,锌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比镉显著。  相似文献   

4.
苏尼特右旗草原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6):124-130
以苏尼特右旗某草原采矿区的气象资料及采矿区周边草原表层土重金属含量为依据,分析该草原矿区输沙势能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以尾矿库为中心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即主要输沙势方向的下风向,重金属铜污染是导致该草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常年的主导风向对尾矿库周边草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影响显著。苏尼特右旗受风蚀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应该加强对尾矿区的底泥和矿渣的苫盖措施,防治风、水蚀加剧对草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输沙势较大的上风向要建植防风林带或沙障,对输沙势较大的下风向要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不同的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根据区域特征结合生态恢复建议进行生态恢复,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保障人畜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森林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选取华南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土壤,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土壤中常见重金属元素镉、铅、铜、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单因子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评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研究区铅含量较高,均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规定的风险筛选值70 mg/kg;镉、铜、镍含量均在风险筛选值以内。从空间分布特征上看,铅含量呈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的趋势,镍、镉含量呈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铜含量呈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总体变化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污染程度评价表明,铅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呈轻污染等级;镉、铜、镍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重金属含量未超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945,综合污染等级达到警戒线。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研究区镉含量呈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铅、铜、镍均呈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程度;4种重金属元素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小于150,属于轻微程度。总的来说,研究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有必要进行定期的森林土壤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湿地土壤重金属富集现状,探索其解决途径,为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系统调查采样,测试和研究了醴陵官庄湖湿地土壤中3种不同土壤类型(自然土壤、季淹土壤、常淹土壤)0~20cm土壤层中铜(Cu)、锌(Zn)、铅(Pb)、镉(Cd)、和铬(Cr)等重金属的含量。通过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类土壤中,除自然土壤中的Zn和常淹土壤中的Cr之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值都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了湖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自然土壤中的Cd超过了背景值的52.2倍;(2)3类土壤中,Cd都达到了重度污染,Cr处于安全范围,其他3种重金属则在常淹土壤中均达到警戒限;(3)土壤区域污染负荷指数在自然、季淹、常淹土壤中分别是2.42,2.55,2.22,均为中度污染水平,其中Cd的贡献率最大,3类土壤中均达到75%以上;(4)自然土壤的潜在生态危害最严重,达到了429.28,属于强潜在生态风险态势,季淹土壤次之,常淹土壤最低,其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最大的元素为Cd,达到很强风险程度,其他元素则处于轻度风险程度。由此可见,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对醴陵官庄湖湿地的环境维护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醴陵官庄湖湿地的土壤及周边环境急需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7.
选取北京市典型再生水灌区—凉凤灌区为研究区,对该研究区土壤重金属Ti、Cr、Mn、Ni、Cu、Zn、Cd、Pb、V进行了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Cr、Mn、Ni、Cu、Zn、Cd、Pb均超过北京市土壤背景值,其中Cd、Cr、Zn超标严重。从各重金属变异系数看灌区9种重金属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Zn、Ni、Cr、Pb、Cu、Cd、Mn、V、Ti,其中Zn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1.76,表明Zn在研究区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各重金属与Ti含量的比值表明Zn、Cu和Pb三种元素累积强度受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明显高于其他元素,其次Cr在麦田中富集程度最高,Mn为林地,Ni、Pb为荒地,Cu、Zn、Cd为绿化地。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灌溉用水频率、垃圾随意堆放、施肥、大气沉降是造成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重金属含量特征差异的关键因素。其中Ti、Mn、V是主要由于自然的因素引起的。Cu、Pb、Zn是主要是由于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污泥的施用以及大气沉降造成的。Cr、Ni是由于污水灌溉中污水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森林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采用与国家背景值比较、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土壤污染分担率等方法,从不同地区、不同产品对浙江省森林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食品产地土壤7种重金属(Pb、Cd、Hg、As、Cu、Cr、Zn)中,只有Pb略高于国家背景值,其余均未超标,总体质量较好。以无公害产地环境为评价标准,采用Nemerow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全省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指数为0.53,属1级安全;浙西南、浙北、浙中、浙东沿海地区分别为0.6、0.55、0、46、0.44,均为1级土壤,属安全。山核桃、竹笋、香榧、板栗、杨梅产地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指数分别为0.68、0.54、0.43、0.39、0.38。浙中和浙东沿海地区产地环境较佳,板栗、杨梅产地环境最优。全省只有5.6%森林食品产地受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以Cd、Zn分担率最高、Pb、Cu污染最小。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市荔湾区城市绿地为起点往东北延伸至从化流溪河自然保护区,建立长100 km、宽10 km的绿地生态梯度样带,采用样方取样分析法研究绿地土壤理化性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比较不同人口密度、不同机动车流量、不同城市化进程区域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和人口密度的减少,容重越来越小,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越来越大,而随着机动车流量的增大,容重增大,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变小;距市中心距离越远、机动车流量的减少,酸度越大,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钙、总铅、总镉和总铬等含量越小。随人口密度增高,pH值由酸性变成中性或碱性,养分减少,重金属含量增加,有机质、总氮和有效氮含量增加;有效磷含量均值为41.1±55.0 mg/kg,属极丰富(>40.0 mg.kg-1),城区土壤约为郊区的3倍。城市化的人为活动使得土壤碱化、磷丰富化,土壤镉、铅和铬等重金属含量升高而污染化。研究结果可为科学使用和保护城市绿地土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杭州临安区社区花园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临安锦城街道的社区花园进行土壤采样,利用IDW空间插值、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分析及健康风险暴露指数法等方法,分析社区花园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污染源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Cu、Zn、Cd、Ni、As已超过杭州市背景值,以As和Zn较为显著,整体上东部污染重于西部;社区花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交通、农业或生活污染;37%的地区呈现重度或中度污染,3.23%的地区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以Cd和As较为严重;As、Cr和Ni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超出阈值,致癌风险中Cr和As超出安全值。因此,应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的基础上对社区花园进行潜在生态风险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估,重点治理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重金属元素和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11.
以大法寺镇268个耕地地块为研究对象,人工采集土壤样品139个,采用相关性分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正定矩阵分解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等方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u、Zn、Pu、Cd、Cr、Ni、Hg、As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污染水平。结果表明:Cd、Ni、Pb、Zn、As的含量均高于湖北省土壤背景值,分别为湖北省土壤背景值的2.23、1.71、1.23、1.15、1.14倍,其中,Cd超标倍数最大,应当引起重视;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约有97%的土壤样品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及中度生态风险等级;通过正定矩阵分解模型和主成分分析解析出3个污染因子,分别为农业源与自然源的复合源,工业源、大气沉降源,而农业源与工业源是研究区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的杨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解不同品种的杨树对铅(Pb)和镉(Cd)的耐抗特性,以南林95杨和南林895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浓度Pb胁迫和PbCd复合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对其根系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种杨树对Pb和Cd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南林95杨和南林895杨在Pb胁迫和Pb-Cd复合胁迫下,各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在Pb胁迫和Pb-Cd复合胁迫下,南林895杨的根系活力和CAT活性均强于南林95杨,但其叶绿素含量少于南林95杨。Pb胁迫下,南林95杨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南林895杨,在Pb-Cd复合胁迫下则相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林895杨对重金属Pb和Cd的耐受性强于南林95杨,具有更好的修复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