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映秀镇视野区地震灾后生态植被恢复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大地震使处于震中的映秀镇城镇视野区1681.7hm^2林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511.3hm^2林地毁损,542.7hm^2林地受到严重影响,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森林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降低,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影响。本文针对映秀镇视野区生态植被毁损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植被恢复原则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崩塌(滑坡)体绿化等生态植被恢复重建措施,以期加快映秀镇生态植被恢复重建,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核桃林地因过度耕作而导致地力持续退化现象,提出推广生草栽培法、套种木本常绿阔叶树种、增施有机肥料并改进施肥方式、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等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有效恢复和改善山核桃林地地力,促进山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科学考察,以实地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为依据,对甘肃黄土高原植被修复与重建的环境和理论基础综合分析,提出了物种选择及搭配、模式布局、植被建植和促进恢复等技术策略,以及生态规划尺度、社会运行机制、资源协调配置等政策导向,从而为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持续恢复,消除区域甚至全国生态退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西藏高原典型生态系统退化及植被恢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导致西藏高原脆弱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 对正在进行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文中在全面梳理西藏高原典型退化生态系统的主要表现(草地退化、湿地退化、工程扰动区植被破坏、风沙化土地不断扩张)、识别其驱动因素(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工程扰动)的基础上, 总结了西藏高原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技术措施(围栏封育、人工种草、工程扰动分类恢复、适生植物种选择、沙障设置等), 以期为进一步加强西藏高原退化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治理、促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壤严重退化,因此,恢复植被及恢复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或人工林生产力,促进森林尽快发挥其经济与生态功能势在必行。为此,本文以自然植被针叶混交林地为参照,同针叶人工纯林地、阔叶人工纯林地、针叶人工混交林地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状的差异和动态过程,客观揭示土壤物理特性变化与人为干预影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灵石县侧柏林生长现状,针对近年来侧柏林生长退化、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从促进林木生长、遏制退化、提高林地生态环境的角度,对退化林地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1)白龙江干旱河谷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植被恢复难度大。(2)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现状的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生态组成、结构、空间格局等现状,发现目前该区域在保护植被、区域特征等方面研究仍存在不足,认为未来应加强对退化机制、人为干扰、脆弱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研究。(3)分析影响退化原因,找出适应的乡土树种和发展模式,为白龙江干旱河谷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矿区生态环境是影响矿区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矿产业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退化,矿区生态恢复已是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矿区生态退化与生态恢复的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林业技术在安徽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但长期以来矿区森林和林地不断受到侵占和破坏,森林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多年的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受到了严重威胁。该文在安徽省矿区植被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分类阐述了造林及林地整理、管护与封育、湿地恢复等林业技术在安徽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旨在通过技术措施使矿区开采创面、塌陷区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和石漠化得到缓解,现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土壤种子库及其在退化林地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壤种子库研究的进展。简要阐明了土壤种子库的定义。介绍了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种子密度、动态变化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土壤种子库进行退化林地植被恢复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市拥有天然林地342.8万hm2,天然草地1 008.8万hm2,占内蒙古自治区整个天然林地、草地面积的7%。近年来,呼伦贝尔天然林草地80%以上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导致土地荒漠化趋势不断加重。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呼伦贝尔天然林草植被退化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趋势,以及采用封山育林、围栏封育等措施对植被恢复的效果,为呼伦贝尔天然林草植被退化后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模式的构建和应用效果为例,针对影响林业发展的障碍性因子,阐述了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立地条件,提出了灌木林地、疏林地的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荒山荒地和退耕还林地的人工造林的技术思路、主要技术措施和造林模式,并对所构建的植被恢复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退化人工梭梭林的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 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14.
菌根真菌在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化喀斯特地区普遍具有生境基岩裸露,土层浅薄,生境保水性差,基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富钙的生态特征,是该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而菌根真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对困难立地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喀斯特岩溶地区的恶劣立地条件,菌根菌的生理生态特性,表明通过菌根技术解决退化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应用菌根技术必将提高喀斯特地区植被成活率,增加植物适应力,在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进程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盐城滨海湿地是江苏省重要的滩涂湿地,在珍稀动植物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滩涂湿地的过度开发利用,盐城滨海湿地正面临严重的破坏,生态功能逐渐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是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该文基于盐城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和退化原因,提出了盐城滨海湿地植被恢复需遵循的生态学原则,包括: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演替、优先...  相似文献   

16.
扎龙湿地退化主要原因是湿地缺水,通过生态补水,促进湿地水体、湿地植被、湿地土壤及其鹤类等主要水鸟的恢复,从而使湿地恢复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使其发挥正常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侵蚀红壤退化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综述了植被恢复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有机碳、易变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恢复前相比,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侵蚀红壤有机碳库及易变有机碳有大幅度提高,并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继续呈上升趋势;此外,植被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呼吸。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必须坚持贯彻执行种草促林、植灌促林、栽阔促林、封禁管理、营造经济林等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指导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的保护与修复,以该公园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GIS分析软件,对林地类型、树种和龄组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公园中的植被存在森林分布不均、森林岛屿化、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稳定性差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宜林地造林绿化、中幼龄林抚育和封山育林等措施。认为森林公园植被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为前提,对于人工干扰强、植被退化的区域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首要工作。在回顾国内外植被恢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 总结了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包括植被恢复目标的确定、植被恢复的步骤与途径及其采用的技术方法, 最后探讨了植被恢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抚顺大伙房水库周边现有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单一、削减氮磷污染效率低、水质改善功能低下,通过对水库周边不同程度退化的植被采取自然更新、人工更新、改造、封育等对策,形成河岸植被不同类型近自然的合理的林灌草比例,进而推进水库周边退化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提高退化植被保持水土、净化和改善水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