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小杯法测定了α-三连噻吩(α-T)对几种植物的光活化生长抑制作用.经用近紫外光(320~400nm)照射后,α-T能有效地抑制稗草、油菜和含羞草根、茎的生长,特别对稗草的生长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当α-T处理浓度为10mg/L时,光照对稗草根、茎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7.89%和95.29%,而非光照处理则为13.79%和-5.86%.处理浓度为100 mg/L时,光照对根、茎长抑制率均为100%,而非光照处理分别为16.20%和16.74%.检测不同光照时间和不同浓度处理对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发现,随着光照时间从0.5 h延长到3 h,处理浓度从0.1、1至10 mg/L时,测得对稗草根长和茎长的抑制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只有当光照时间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显现出光活化的效应.电镜观察表明,经α-T处理的稗草愈伤组织,浓度为10mg/L,光照3 h时,可造成细胞生物膜结构的破坏,而非光照处理细胞则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2.
黄皮果核有机溶剂浸提物对稗草光活化生长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皮果核的甲醇提取物并结合光照和非光照处理稗草萌发的种子,检测对稗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与非光照条件下对稗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8mg/ml的处理浓度下,经紫外光(波长365nm)照射2h后,对稗草的根、茎、鲜重的抑制率分别为87.84%、60.38%、18.40%,非光照处理为77.99%、45.71%、14.44%。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粗提物对根长抑制率的IC50值,光照组为3.030mg/ml,非光照组为3.357mg/ml;对茎长抑制率的IC50值,光照组为4.533mg/ml,非光照组为4.558mg/ml。进而对其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溶剂萃取分离,生测结果表明,三氯甲烷萃取物对稗草生长抑制活性显著,当处理浓度为4mg/ml时,光照处理的根长和茎长抑制率均达到100%,而非光照处理分别为87.80%和59.02%,表现出光活化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3.
黄皮果核有机溶剂浸提物对稗草光活化生长抑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皮果核的甲醇提取物并结合光照和非光照处理稗草萌发的种子,检测对稗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与非光照条件下对稗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8mg/ml的处理浓度下,经紫外光(波长365nm)照射2h后,对稗草的根、茎、鲜重的抑制率分别为87.84%、60.38%、18.40%,非光照处理为77.99%、45.71%、14.44%。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粗提物对根长抑制率的IC50值,光照组为3.030mg/ml,非光照组为3.357mg/ml;对茎长抑制率的IC50值,光照组为4.533mg/ml,非光照组为4.558mg/ml。进而对其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溶剂萃取分离,生测结果表明,三氯甲烷萃取物对稗草生长抑制活性显著,当处理浓度为4mg/ml时,光照处理的根长和茎长抑制率均达到100%,而非光照处理分别为87.80%,和59.02%,表现出光活化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光谱仪,检测两种光敏化合物α-三连噻吩(α-T)和1-苯基-4-(3,4-亚甲基二氧)苯基-丁二炔(简称化合物5)处理的稗草愈伤组织后,经近紫外光光照与非光照处理,诱导细胞内产氧自由基的总量.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光敏化合物在1mg/L的浓度下,光照组与非光照组愈伤组织产氧自由基的总量存在显著差异,α-T处理的光照与非光照电子自旋共振图谱氧自由基积分面积与愈伤组织量的比值分别是54.58和46.78mm2/mg;化合物5的氧自由基积分面积与愈伤组织量的比值分别是68.62和53.98mm2/mg.而两种光敏化合物处理的非光照组与空白对照处理的光照组与非光照组所诱导的氧自由基总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两种光敏化合物对稗草生长的光活化抑制作用与光活化Ⅰ型机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几种植物提取物光活化他感生长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1%浓度的黄皮种子、万寿菊根甲醇提取物和猪毛蒿精油处理稗草、含羞草、小麦、油菜和水稻催芽露白的种子,经光照与非光照处理,测定对5种受试植物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黄皮、万寿菊和猪毛蒿的提取物对受试的5种植物表现出一定的光活化抑制生长活性。黄皮提取物对5种受试植物的根长抑制率均在50%左右,对小麦和油菜茎长抑制率达50%以上,对稗草、水稻、含羞草茎长抑制率较低,均在30%以下。万寿菊提取物对稗草和含羞草具有显著的光活化抑制生长活性。光照处理后的根、茎伸长抑制活性比非光照处理高出6倍。1%浓度的猪毛蒿精油无论是光照处理或非光照处理,对5种受试植物根、茎的伸长抑制率均在90%以上,显示出强烈的异株克生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具有光导性能的芳基吡唑啉类化合物的光活化除草作用,由α,β-不饱和酮与苯肼环化,合成了5个1,3,5-三芳基吡唑啉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并讨论了其波谱性质。首次研究了这类化合物对稗草的光活化除草作用。结果表明,1-苯基-3,5-二噻吩吡唑啉(化合物 Ⅱ e )光照下对稗草根长的IC50值为4.46 μg/mL,光活化比为2.69,具有较好的光活化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7.
狭卵链格孢菌株AAEC05-3及其毒素对稗草的致病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稗草生防菌狭卵链格孢Alternaria augustiovoidea菌株AAEC05-3防除稗草的潜力,研究了其孢子接种浓度和喷液量对该菌株致病力的影响及菌株的寄主专化性。结果表明,接种浓度和喷液量显著影响菌株的致病力,接种浓度达到1×106个孢子/mL时,菌株对稗草生长抑制率达到85.32%。150mL/m2的喷液量对稗草的防除效果达到91.84%。进一步增加喷液量,菌株对稗草的生长抑制率降低。水稻、大豆、向日葵和绿豆对菌株不敏感,而小麦、玉米和谷子等作物对菌株较敏感,表明菌株寄主相对专一。通过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到一除草活性化合物,化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在243nm和281.5nm。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18柱并以甲醇∶水(v/v)=60∶40为流动相能较好地分离纯化该毒素。在100mg/L浓度下,毒素可完全抑制稗草种子的萌发。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100mg/L浓度下,该毒素对稗草幼苗生长抑制率达76%。表明菌株AAEC05-3可有效防除稗草,具有微生物除草剂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为原料,在三乙胺或吡啶作傅酸剂的条件下与取代磺酰氯反应,得到44个新的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芳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 NM R、HR-M 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显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p和4u在50μg/m L下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otiorum的抑制率分别为76.0%和75.2%,化合物3j在100μg/m L下对稗草生长的抑制率为50%。  相似文献   

9.
几种植物提取物对萝卜蚜的光活化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和水蒸馏法,分别获得黄皮种子甲醇、石油醚提取物,万寿菊根甲醇提取物和猪毛蒿精油。以不同的浓度并结合紫外光光照处理,发现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在浓度1~5 mg/mL的浓度范围内,对萝卜蚜的死亡率为60%~90%,光照与非光照处理,其死亡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石油醚提取物浓度5 mg/mL时,则显示出光活化效应,光照与非光照的死亡率分别为34.77%和19.29%。猪毛蒿精油浓度0.5 mg/mL和5 mg/mL时,不显示出光活化效应,但在1 mg/mL时则表现出显著的光活化效果,光照与非光照的死亡率分别为83.65%和24.15%。万寿菊根甲醇提取物浓度5 mg/mL时,光照与非光照的死亡率分别为23.91%和9.74%,表现出光活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
石蝉草乙醇提取物除草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超  陈敏  周颖  刘霞  叶火春  张静  冯岗 《植物保护》2018,44(2):199-203
为探明石蝉草是否具有除草活性,本研究采用小杯法和盆栽试验法测定石蝉草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石蝉草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的根茎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苘麻和稗草根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73和0.80mg/mL,对茎长的IC50分别为0.77和0.89mg/mL;盆栽试验表明,5mg/mL浓度对稗草和苘麻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73%和82.02%,与对照药剂癸酸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研发新型除草剂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培养皿法,研究了银胶菊花水浸提液及其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剩余水相不同极性组分对苘麻和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 g/L浓度处理下,水浸提液完全抑制苘麻和稗种子萌发,对苘麻和稗根长、芽长、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2.6%、89.1%、84.3%和91.7%、55.8%、39.1%;正丁醇相抑制苘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最强,乙酸乙酯相抑制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最强。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1 g/L浓度处理下,乙酸乙酯相生物活性最高,苘麻和稗种子萌发率分别为13.3%和33.3%,对苘麻和稗根长、芽长、鲜重的抑制率分别为63.1%、80.0%、58.3%和51.3%、26.7%、23.3%。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小麦活体、小麦水提液及小麦次生代谢产物丁布对几种杂草的异株克生活性。小麦与马唐、反枝苋、野燕麦、早熟禾、稗草等杂草混播的盆栽试验呈现出小麦播种密度越大,杂草种子萌发率越低的趋势。小麦水提液对马唐、反枝苋、早熟禾、稗草、野燕麦根和茎的生长均有明显的异株克生作用,IC50(根)<1.5 mg/mL,IC50(茎)<3.0 mg/mL,而对黑麦草、圆叶牵牛无明显的抑制活性。除马唐外,小麦水提液对供试杂草种子萌发抑制效果不明显。小麦次生代谢产物丁布对3种不同杂草的根、茎总体抑制效果为反枝苋>马唐>野燕麦,IC50(根、茎)<1.5mg/mL,IC50(种子萌发)<3.5 mg/mL。比较IC50可知,生物活性:丁布>小麦水提液。丁布是小麦中具有异株克生活性的次生代谢物。  相似文献   

13.
以 Facet(活性成份 quinclorac)为对照 ,测试了农美利的稻田除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农美利是一个较优秀的直播稻田苗后除草剂 ,除草率可达 10 0 % ,适宜用量 2 mg/ m2 ,适宜使用时期为水稻一叶一心期~五叶一心期。对水稻的营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其抑制效应是可逆的。农美利对水稻和稗草的生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农美利的除草作用在于对光合速率、呼吸强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其强度在杂草与水稻之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对4种农田杂草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不同部位对鳢肠、反枝苋、马唐、稗等农田杂草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茎粉末对供试杂草的防治潜力。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根、茎、叶均可显著抑制供试杂草胚根(种子根)的生长,但对供试杂草胚轴(胚芽鞘)生长的作用不一。在不同的部位中,以玉米茎的活性更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茎粉末对供试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量为10g/kg时对4种供试杂草的株高抑制率和鲜重防效均高于80%。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防治高龄稗草的有效药剂,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6种除草剂对高龄稗草的生物活性,并通过大田试验作了进一步验证。盆栽法测得五氟磺草胺和双草醚对高龄稗草的活性最高,其ED50值均为9.3 g/hm2,而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对高龄稗草活性最低,ED50 分别为28.7、28.6 g/hm2。其余2种除草剂嘧啶肟草醚和氟吡磺隆对高龄稗草的活性介于以上两者之间,ED50为10.1 g/hm2和11.4 g/hm2。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30、37.5 g/hm2和10%噁唑酰草胺乳油 150、180 g/hm2 4个处理对高龄稗草防效优良,处理后20、40 d防效均在93.0%以上;处理后40 d,10%双草醚悬浮剂3种浓度处理和5%嘧啶肟草醚乳油 80 g/hm2的防效均在91.4%以上;10%氟吡磺隆水分散粒剂和10%氰氟草酯乳油对高龄稗草防效均不理想,药后20、40 d各处理的株防效均不到80%。  相似文献   

16.
郭凤  罗小勇 《杂草科学》2012,30(3):21-26
为了进一步明确牡丹叶及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化感活性大小,于室内采用琼脂混粉法测定了牡丹叶粉末在不同浓度下对生菜、小麦、黄瓜、稗、夏至草、播娘蒿和独行菜等7种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在低浓度下牡丹叶粉末对各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较大,但在高浓度时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或种子根)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胚轴或胚芽鞘的抑制.计算对各受体植物胚根或种子根、胚轴或胚芽鞘的有效中浓度(EC50),生菜为0.93~5.25 g/L、小麦为1.20 ~4.65 g/L)、黄瓜为3.58~>10.0 g/L、稗为0.64~3.36 g/L、夏至草为1.09~5.27 g/L、播娘蒿为1.02 ~9.65 g/L、独行菜为0.79 ~6.84 g/L,以稗的敏感性最高,黄瓜最低.继而探索了牡丹叶乙醇、甲醇和蒸馏水3种溶剂提取物对生菜幼苗生长的抑制效果,发现乙醇提取物的活性最高,提取浓度以80% (V/V)为宜.  相似文献   

17.
吡氟酰草胺属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明确其与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五氟磺草胺复配的联合作用及复配剂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田间防效,采用温室盆栽法,评价了二者复配后的除草活性及联合作用类型,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复配制剂对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和对水稻的安全性。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与吡氟酰草胺复配后对稗、马唐、异型莎草及鳢肠的活性均表现为相加作用,二者复配的合适配比 (质量比) 范围为 (1~2) : (5~1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于水稻移栽后8 d茎叶喷雾处理,300 g/L五氟磺草胺 ? 吡氟酰草胺 (1 : 5) 悬浮剂对水稻生长安全,且对水稻田稗、异型莎草、耳叶水苋及丁香蓼有良好的防效:在有效成分用量112.5~135.0 g/hm2剂量下,药后35 d,复配悬浮剂对上述杂草的总草株防效和总草鲜重防效分别为93.8%~95.8%和94.1%~96.1%,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对较难防除型杂草耳叶水苋及丁香蓼的防效,整体防效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单剂处理及当地常规用药22%苄嘧磺隆 ? 乙草胺可湿性粉剂处理。五氟磺草胺与吡氟酰草胺复配能够在扩大杀草谱的同时提高防效,且对水稻安全,可用于水稻移栽田防除多种一年生杂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黄皮素内酯Ⅱ(2′,3′-epoxyanisolactone)在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植株的花、枝叶和果核中的含量,明确其对稗草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的测定,小杯法培养供试稗草。[结果]黄皮素内酯Ⅱ在花粗提物中的含量较少,仅为0.43%,在枝叶和果核中的含量分别为3.33%和3.21%。黄皮素内酯Ⅱ处理稗草植株,处理后稗草根中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与未经处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在50μg/mL的浓度下,可以显著地降低稗草植株内的蛋白含量和增加植株内的氨基酸含量。当处理浓度为50、25、12.5、6.25、3.125μg/mL时,样品中的含氮量分别为1.402 8、1.317 2、1.250 2、1.128 7、0.903 2mg/g,比对照0.832 1mg/g均有所增加。黄皮素内酯Ⅱ处理后,稗草的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所下降,处理浓度为50、25、12.5、6.25、3.125μg/mL时,蛋白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75.91%、66.43%、62.43%、58.57%和58.03%。[结论]黄皮素内酯Ⅱ对稗草代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白三叶草对苘麻和稗草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白三叶草对杂草的化感作用,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白三叶草地上部分水浸液和根部水浸液对苘麻和稗草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草地上部分水浸液和根部水浸液显著抑制苘麻和稗草种子的发芽率,降低了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抑制了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呼吸速率、根系活力,明显提高了杂草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用浓度0.1g/mL的地上部分水浸液处理稗草种子后,最终发芽率降低56%,稗草种子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降低24.78%、48.69%,呼吸速率和根系活力分别降低40.63%、36.28%,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分别提高32.30%、87.40%。随着水浸液浓度的提高,化感作用增强,地上部分水浸液对杂草的化感作用大于根部水浸液,对稗草的抑制作用大于苘麻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