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7月2日上午9点10分。飞赴东营执行灭蝗任务的我省平阴农用航空站农航N5A型B-8631飞机,圆满完成灭蝗任务,经过1小时25分的飞行,安全降落在平阴机场。该飞机6月14日下午7时10分到达东营,15日开始作业,7月1日完成飞防灭蝗任务,共起降92个架次,飞行85小时30分,灭蝗4.7万hm^2,及时控制了蝗灾的蔓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高压静电喷洒灭蝗车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控制和防止蝗灾大面积爆发,开发了高压静电喷洒灭蝗车.考察了双流体雾化喷嘴各控制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改变气液压力配比可以有效调节双流体喷嘴的喷量和雾滴粒径.在此基础上,对高压静电喷洒灭蝗车进行雾滴沉积特性试验和草原灭蝗试验,雾滴粒径和沉积分布在射程方向上呈现双峰特性,蝗虫杀灭率可达93%,喂毒性药剂的灭蝗效果比触杀性药剂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蝗灾大面积频频发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是制约新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新疆除采用飞机灭蝗和生物灭蝗外,主要是用风送式喷雾机灭蝗。为了提高喷雾机喷雾性能,采用9WZC-30型超低量喷雾机作为试验样机,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经方差分析,确定了影响喷雾机喷雾性能的主要因素,并找出它们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4.
张应龙 《农机化研究》2006,(10):164-166
针对农牧业中的蝗灾控制问题,运用高压静电喷雾技术研制了喷洒灭蝗机。该机具以越野车为载体,车厢上安装独立柴油发电机,在驾驶室内可控制喷雾的启停、喷头的俯仰及旋转运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蝗区进行了整机现场试验,对比了荷电与非荷电、不同药液及不同药液喷量下的灭蝗效果。在荷电、锐劲特药液的喷量为1.0L/min时,得到了该机具运行的最佳灭蝗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7月2日上午9点10分,飞赴东营执行灭蝗任务的我省平阴农用航空站农航N5A型B-8631飞机,圆满完成灭蝗任务,经过1小时25分的飞行,安全降落在平阴机场。  相似文献   

6.
蝗灾作为三大自然灾害之首,严重地危害粮食生产和草原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往治理蝗灾的主要方式是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其弊端也日渐显著.建立和谐的生态系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蝗灾的防治也需转变传统的治理方法.为此,针对目前物理治蝗的现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灭蝗机械的基本结构,分析了其捕集原理,并探讨了其优缺点.从建立和谐、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展望了未来灭蝗机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压静电喷洒灭蝗机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高压静电喷雾技术研制了喷洒灭蝗机。该机具以越野车为载具,车厢上安装独立柴油发电机组,在驾驶室内可控制喷雾的启停、喷头的俯仰及旋转运动。在试验室内对喷雾系统进行试验,得出了轴心风速、断面风速、雾滴体积中径和雾滴沉积量的分布特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蝗区进行了整机现场试验,对比了荷电与非荷电、不同药液及不同药液喷量下的灭蝗效果,得出了该机具运行的最佳工况参数。  相似文献   

8.
风筒结构对风送式喷雾机喷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风送式喷雾机在草原灭蝗和防治林木病虫害中大规模使用,风送式喷雾机具有喷幅大、雾滴均匀性好、农药使用效率高和受环境制约少等优点.其中,喷幅是风送式喷雾机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喷幅的指标直接影响了灭蝗的效果和喷雾机的工作效率.为了揭示风筒结构对风送式喷雾及喷幅的影响,设计了一组不等水平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得到了喷嘴安装位置、整流器的安装、风筒直径和风筒长度对喷幅的影响程度,找出了它们的最佳参数组合,为风筒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信息超市     
浙江研制出大棚旋耕机;新型工厂化育苗用自动播种机研制成功;高压静电喷洒灭蝗车通过鉴定;大型自动菊花烘干机研制成功;太阳能微风发电机研制成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静电喷雾治虫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静电喷雾治虫实验的方法与结果,其中包括喷雾过程、室内杀虫、野外灭蝇、田间灭蝗和草原治蝗。证实了静电喷雾可以改善喷雾性能、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环境污染和节省防治费用;该项技术应用于大面积远程风送式喷雾机上具有安全、经济、可靠的特点;在卫生防疫、塑料大棚作物病虫害防治以及草原治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Landsat8卫星数据的蝗虫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的蝗虫灾害对农业生产形成了巨大的危害。实现对蝗虫的发生发展的实时监测对于治蝗防蝗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赤峰市北部三旗为研究区域,通过对Landsat8 OLI卫星数据蝗虫寄主植物分类,结合叠加先验蝗区分布图,判别出蝗虫适生地。然后,采用Landsat8卫星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等蝗虫生境参数,并结合外业同步调查蝗虫生境数据、地表覆盖数据、历史蝗灾数据等进行分析与建模。同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蝗虫虫口密度与叶面积指数、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等生境参数的关系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监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决定系数为0.50,均方根误差为3.17。  相似文献   

12.
蝗虫灾害的机械化捕集治理技术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瑞清  周强  王书茂 《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1):165-167,180
在蝗虫灾害的防治中,车载的气吸式蝗虫吸捕机利用气动吸捕的技术原理和拖拉机驱动方式,实现了对草原蝗虫的无害化捕集治理以及捕集蝗虫的饲料利用,并且朝着快速移动响应和空间全方位吸捕的功能发展;光电诱导蝗虫捕集机利用蝗虫种群趋光聚集行为的光电诱导效应,采用落蝗滑板式的机械收集机构实现蝗虫无害化的机械化捕集,并逐步集成便携的自供电电源器件,发展成为光-机-电一体化的蝗虫捕集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黄土高原,刺槐发挥着防治水土流失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黄土高原榆林、延安、渭南、咸阳、宝鸡等地(市)的274株刺槐解析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陕西黄土高原的刺槐在15a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10.84±0.29)m、(10.64±0.31)cm和(0.048907±0.001634)m^3。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刺槐长势差别较大,宁夏的刺槐生长状况好于山西、陕西和河南,甘肃的刺槐生长缓慢、生长量低。同时,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和林分密度对刺槐生长影响显著,生长在海拔1000~1200m之间的刺槐生长状况好于其它海拔水平;山坡的中下部较上部更有利于刺槐生长;阴坡的刺槐长势优于其他坡向;随着坡度的增加刺槐生长量下降。建议在黄土高原营造刺槐林时应选择海拔1000~1200m之间、坡度较缓的阴坡下部,15a生刺槐密度控制在3300~4950株/hm2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蝗虫在滑移捕集滑板上的附着力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给灾害蝗虫光电诱导滑移捕集装置中滑板材料的优选与滑板倾角的设定提供技术支持,设计了蝗虫附着力测试系统(精度为1mN,量程为0~3N),并利用该系统进行了蝗虫在不同材料和不同倾角捕集滑板上的附着力测试。结果表明,当分别以镀锌铁板、PVC板和普通玻璃板为滑板时,蝗虫的附着力均随着倾角的增加而减小;对于确定倾角的滑板,蝗虫在镀锌铁板上具有较小的附着力,故镀锌铁板较适宜作光电诱导滑移捕集装置的滑板,相应的最小倾角为35°~40°。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黄土高原中部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胡颓子和火炬树等乡土树种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树高生长曲线分两种类型,以油松、侧柏等人工实生林为一种类型,即满足“慢一快一缓慢一稳降”生长规律,沙棘、火炬树等萌蘖林开始生长较快,之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6树种树高平均生长量为0.4518±0.2763...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单元最邻近匹配的蝗虫切片图像修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序列切片中带有褶皱的蝗虫切片图像,提出基于单元最邻近匹配的方法打开褶皱,首先利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算法对放大2倍的切片图像提取褶皱切片和参考切片特征点,利用k-d树策略确定初始的匹配对;然后经RANSAC算法剔除误匹配;再分别对褶皱区域和褶皱切片进行单元划分,并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求每个褶皱子单元最邻近的切片子单元中匹配点对的空间映射模型;最后利用该空间映射模型求褶皱子单元的对应匹配块,完成褶皱区域的修复。试验表明:采用单元最邻近匹配的方法能够搜索到更多的特征点,建立的空间映射模型也能更好地匹配褶皱区域的图像纹理变化,能较好地完成对褶皱区域的修复,实现带破损切片的精确分割和修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黄胫小车蝗的形态结构,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黄胫小车蝗的跳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黄胫小车蝗的跳跃特征参数。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仿蝗虫机器人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三维动态仿真,分析了跳跃运动状态下位移、速度、加速度、作用力和力矩的变化,讨论了仿蝗虫机器人的跳跃特性,获得了仿蝗虫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的最优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