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室内平板拮抗作用测定,短小芽孢杆菌A3菌株对泡桐黑腐皮壳的菌丝及分生孢子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圈直径为3-4cm。在林地3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单用A3菌侏的发酵液,防治效果为97.8%;与多菌灵混用为99.4%。均比常用农药福美胂(89.3%)好。A3菌株拮抗物可使泡桐黑腐皮壳菌丝及分生孢于膨大畸形,进而胞壁破裂,内含物外流。  相似文献   

2.
拮抗放线菌TA21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抑制及其控病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株TA21是一株从重庆烟区土壤中筛选出的对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为了明确其抑菌效果和控病作用及其在烟草根黑腐病生防中的应用潜力,本文进行了菌株TA21抑菌活性检测和温室控病测试;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分类的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室内测定试验表明,菌株TA21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抑菌带宽达12.5mm;温室控病试验发现其对烟草根黑腐病防治效果达85.3%。无菌滤液试验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无菌滤液均能有效抑制烟草根黑腐病菌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组分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TA21为链霉菌属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相似文献   

3.
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研究证明,它与苹果黑腐皮壳的内子座形态相同,但与外子座形态、菌落色泽、质地、结构、酯酶同工酶谱及寄主反应等均有明显差异。室外人工交互接种,均不发病。室内交互接种均发病,病斑再分离培养所得菌株再测定,上述性状皆不因寄主不同而变异,有明显的稳定性。因此,梨树腐烂病病原菌是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的一个新变种——苹果黑腐皮壳梨变种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 var.pyriY.J.Lu.var.nov.。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本文以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为靶标菌,从草莓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3株拮抗细菌,通过培养性状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同源序列比对分析进行了鉴定,菌株1-9和9—4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菌株12—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这3株细菌对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3株拮抗细菌对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镜下观察对菌丝有致畸作用,其培养滤液还能够抑制草莓根腐病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细菌菌株CSR-2,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抑制禾谷镰孢菌丝生长、形态及孢子萌发.将菌株CSR-2与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联用田间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为52.3%,可显著降低玉米茎腐病的田间发病率.利用第三代PacBio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6.
胡萝卜黑腐病是影响山西省胡萝卜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本文研究了胡萝卜黑腐病病原菌归属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特征鉴定胡萝卜黑腐病致病菌为Alternaria radicina。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6;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尿素;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水滴中萌发率最高,酸碱度和光照周期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一株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平板稀释法、平板对峙法从核桃根部皮层筛选出一株对核桃根腐病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1A,通过形态特征测定、理化特性分析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KJ865856;其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拮抗菌对核桃根腐病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菌率达63.33%;此外,该菌对板栗疫病菌等几种不同的林木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通过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降解真菌细胞壁中蛋白质和纤维素,破坏病菌菌丝,病菌生长受到抑制。该拮抗菌能够显著抑制核桃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孢子萌发抑制率达74.89%,病菌菌丝表现为菌丝扭曲、断裂,分支增多并缠绕,菌丝颜色加深等。盆栽生防效果研究显示,该拮抗菌对各组核桃根腐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采用该拮抗菌预处理具有相对较好的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金色链霉菌S-921菌株对泡桐腐烂病菌具有很强的抗生作用,将两者于PDA平板培养基上共同培养8天,出现直径3cm的抑菌圈。经S-921菌株发酵液浸泡处理的泡桐腐烂病病原菌菌丝体,会出现大量液泡,原生质凝集,菌丝尖膨大等异常形态,并失去致病力。S-921菌株发酵液(原液)对泡桐腐烂病的治疗效果,以刮除病班后涂抹发酵液的效果最佳,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特基拉芽胞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 JN-369是1株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其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后得到抗菌粗蛋白。为明确菌株JN-369抗菌粗蛋白的抑菌机理,首先确定了该抗菌粗蛋白抑菌谱、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紫外稳定性以及酶稳定性,并观察研究了抗菌粗蛋白对稻瘟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并采用针刺离体接种法测定了40%稻瘟灵EC、25%三环唑WP及不同浓度JN-369抗菌粗蛋白对水稻稻瘟病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菌株JN-369抗菌粗蛋白抑菌谱广,对葡萄灰霉病菌、草莓灰霉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等13种植物病原真菌及卵菌表现出抑制作用,而对油菜菌核病菌没有抑制作用;该粗蛋白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具有应用于粮食作物生物防治的潜力;对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有双重抑制作用,能使病原菌菌丝细胞膨大,并可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离体防效试验显示,供试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均有显著的拮抗效果,菌株JN-369抗菌粗蛋白在浓度为50~100 μg/mL时对稻瘟病的拮抗效果最好,该菌株有望开发为防治稻瘟病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拮抗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对稻曲病菌具有拮抗能力的18株芽孢杆菌中选出拮抗作用较强的2个菌株A1、H-51,分别对稻曲病菌进行抑菌率、致畸性、孢子萌发影响以及对水稻促生性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2个菌株的发酵液对稻曲病菌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7.66%和62.87%,对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分别为77.37%和59.74%,但对水稻促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和离体培养法测定S-921菌株及其发酵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作用。结果表明,S-921菌对苹果树腐烂病菌有较强的抗生作用,二者在PDA平极培养基上共同培养时,能产生直径30~40mm的抑菌圈。将苹果树腐烂病菌用S-921菌株发酵液浸泡处理12小时,可失去致病能力。离体培养的结果表明,刮除病斑后涂抹S-921菌株发酵液的治疗效果最好,治愈率达100%;在病斑处划刻(间隔2~3mm)后涂抹的,仅能短时期的抑制病斑扩大,不能治愈。S-921菌发酵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溶菌作用,使原生质凝集,液泡消失,菌丝壁溶解,原生质外流,菌丝体崩溃而解体。  相似文献   

12.
链霉菌182-2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及抑菌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链霉菌182-2的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文拟对其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组分进行初步分离,并进行抑菌特性研究.[方法]发酵液经预处理后,依次用活性炭脱色,大孔树脂吸附层析分离纯化,对纯化后活性物质(组分Ⅱ)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其活性物质中至少含有两种抗真菌活性组分.离体条件下当活性物质浓度为2 000μg/mL时,对烟草赤星病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达58.0mm.目测法测定抗生作用表明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80 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60μg/mL.48 h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抑菌中浓度(EC50)分别为31.9 μg/mL和42.2μg/mL.活性组分处理还可导致病原菌菌丝和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变形扭曲或产生大泡囊.[结论]纯化后的活性物质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进一步研究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株生防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抑菌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获取优良植物病害生防菌,以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ss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圈法和菌落直径法对健康龙柏鳞叶小枝中分离的4株优势内生真菌进行了筛选评价,并结合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生防内生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对峙培养发现1菌株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2.05%和48.65%,标记其为LB-1;LB-1菌株与指示菌对峙培养的菌落交界面处,2种指示菌的菌丝均出现了消解、断裂,而LB-1的菌丝则生长正常。未灭菌LB-1菌株发酵液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1 mm和13.7 mm,抑菌率分别为47.89%和48.72%;灭菌LB-1菌株发酵液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 mm和15.0 mm,抑菌率分别为5.96%和33.90%,指示菌在生长过程中菌丝溶解现象明显。经鉴定,LB-1菌株为毛壳菌属Chaetomium中的近缘毛壳菌C.subaffine,是一种极具生防潜力的内生真菌,其抑菌特性可能通过溶菌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对琯溪蜜柚黑斑病菌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分离筛选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共分离纯化得到12株能够拮抗蜜柚黑斑病菌Phyllosticta citriasiana的放线菌菌株,其中菌株XG40对蜜柚黑斑病菌的拮抗能力最强,抑菌带宽度为16.3 mm。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recArpoBgyrB序列分析,将菌株XG40确定为小串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enulae。抗菌谱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G40的发酵液对番茄叶霉病菌、蜜柚炭疽病菌、蜜柚黑点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真菌和2种植物病原细菌也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抗菌性能广谱高效。菌株XG40对黑斑病菌的抑菌机制表现为受抑制菌丝发生畸变、粗细不均匀、大量断裂,其发酵液能使黑斑病菌孢子内含物消解并产生液泡。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XG40发酵液对室内离体果实黑斑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3.52%和78.87%;对田间果实黑斑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78.91%和71.15%。因此,菌株XG40可作为防治蜜柚黑斑病的生防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防治杨树溃疡病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筛选到对杨树溃疡病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发酵液“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复筛,以及离体组织试验对杨树不同部位组织的内生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并对目的菌株进行了防治效果测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及其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115株杨树内生菌中筛选出有拮抗效果的菌株24株,并复筛出拮抗效果良好的菌株5株,最终从杨树内生菌中筛选出1株杨树溃疡病拮抗真菌,编号为YGF9,其对杨树离体组织溃疡病防治效果可达76.47%,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表明菌株YGF9可有效抑制杨树溃疡病病原菌的生长,是防治杨树溃疡病的潜在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6.
拮抗真菌HTC的鉴定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拮抗真菌HTC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拮抗机制,采用平板对峙、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等方法对菌株HTC进行了鉴定,并研究其发酵液与抗生物质粗提液对辣椒疫霉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经鉴定,菌株HTC为金色毛壳菌Chaetomium aureum。在平皿对峙试验中,菌株HTC的红色分泌物能抑制辣椒疫霉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59.1%,后期HTC菌丝可缠绕并降解辣椒疫霉菌丝。发酵液与抗生物质粗提液对辣椒疫霉不同发育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高达97.58%,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均高于70%。浇灌发酵液后,可提高辣椒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并明显促进辣椒苗生长,鲜重和干重增加32.27%和18.09%。研究表明,金色毛壳菌菌株HTC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7.
为挖掘可用于防治梨炭疽病的生防资源,从江苏句容梨园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梨炭疽菌具有较强拮抗效果的菌株CL01。基于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该菌株被鉴定为奥托威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CL01能够抑制梨炭疽菌菌丝的生长,受抑制的真菌菌落边缘菌丝变得稠密,分支增多,局部膨大,在PDA皿上抑菌带宽达(8.2±0.4)mm。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L01发酵液能够破坏梨炭疽菌细胞壁完整性,导致菌丝皱缩、塌陷。CL01发酵液还能够抑制梨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经发酵液处理后的孢子萌发率降至50%以下。用正丁醇萃取法提取的CL01发酵液粗提物对梨炭疽菌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带宽可达到(7.3±0.2) mm。CL01发酵液和发酵液正丁醇粗提物均可以有效抑制梨炭疽病斑的扩展,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62.0%和83.0%。此外,CL01还对多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拮抗活性,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人参链格孢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人参根际土壤筛选出一株拮抗细菌YJ 3-7,结合细胞形态判断、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菌株YJ 3-7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的发酵液、菌悬液和无菌发酵液对人参链格孢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8.76%、98.27%和70.62%。离体叶片和盆栽试验表明YJ 3-7发酵液可以较好地防治人参黑斑病,防效分别为63.24%和67.92%,盆栽防效略低于多菌灵(72.81%)。除此之外,菌株YJ 3-7还能有效抑制其他8种病原真菌的生长。研究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YJ 3-7抑菌谱广,对人参黑斑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可为人参黑斑病生物防治药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放线菌11-3-1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与菌株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进一步明确放线菌11-3-1菌株的生防效果和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其抑菌效果。放线菌11-3-1菌株对供试的1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带可达到19.67 mm。显微镜观察显示,11-3-1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影响,可致使油菜菌核病菌菌丝体畸形、扭曲和原生质浓缩外渗等。11-3-1菌株发酵原液对油菜菌核病的室内药效达96.91%,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和药剂对照组。根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黄色长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longisporoflav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