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州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 ,极为适合小菜蛾的繁衍 ,加上当地许多蔬菜基地常年都有叶菜类蔬菜种植 ,更为小菜蛾的周年发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抑太保、“70 51”杀虫素、虫螨光、天力Ⅱ等的相继推广应用 ,对小菜蛾的防治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长期单一使用某一品种或盲目加大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 ,致使小菜蛾对当前使用的许多农药产生抗性。为配合温州市政府“放心菜”工程配套技术体系项目的实施 ,笔者引进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出口的新型生物杀虫剂———菜喜 2 .5%悬浮剂 (下简称菜喜 ) ,并对小菜蛾幼虫进行了室内杀伤力试验及…  相似文献   

2.
“虫瘟一号”(B型)是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属无公害生物型农药。为明确其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笔者于1999年5月,在甘蓝上进行了“虫瘟一号”(B型)防治2代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 “虫瘟一号”(B型)粉剂(广  相似文献   

3.
菜田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及菜蛾绒茧蜂的选择毒杀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在室内测定了9种菜田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及其主要天敌菜蛾绒茧蜂成虫和茧的毒性。结果表明,应用厂家推荐田间防治小菜蛾的使用浓度,对小菜蛾的杀虫效果锐劲特、Bt、虫螨光可达100%,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宝路和抑太保可达95%以上,杀虫双达80%,而氰戊菊酯和万灵对小菜蛾的杀虫效果较差,供试幼虫最终化蛹率分别达70.0%和78.3%。让菜蛾绒茧蜂成虫接触厂家推荐浓度的药膜,接触杀虫双2小时后的死亡率即达80%以上;12小时后,接触锐劲特的死亡率即达100%;24小时后,接触万灵和杀虫双的累计死亡率达90%以上,接触宝路和氰戊菊酯的约50%,而接触抑太保、Bt、虫螨光和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的累计死亡率均在20%以下,和对照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在菜蛾绒茧蜂等天敌较为丰富的季节,虫螨光、Bt、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宝路和抑太保应属防治小菜蛾优先选用的杀虫剂,锐劲特则主要应在小菜蛾大发生、而天敌又很少时应用。  相似文献   

4.
菜蛾的发生与防治韦泽平(广西农科院植保所)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又名小菜蛾,幼虫俗称吊丝虫、吊丝鬼、小青虫等。属于磷翅目,菜娥科。小菜蛾是世界性蔬菜害虫,中国各菜区都有分布。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广西以芥菜、白...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的饲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的饲养方法陈景芬,姜辉,顾宝根(农业部农药检定所100026)小菜蛾(PlutollaxylostellaL.)属鳞翅日菜蛾科,该虫生长周期短,繁殖力强,可用天然饲料(萝卜苗或甘兰型油菜苗)进行室内饲养,为室内生物测定工作提供发育一致的标准试材...  相似文献   

6.
高孢子含量Bt制剂对桃小食心虫毒效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道国产高孢子含量Bt(1.6×10^4IU)可湿性粉剂对桃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室内和田间药效,及其与低浓度化学农药混用的试验结果。室内实验表明,在苹果上分别喷酒高含量Bt可湿粉1000和2000倍液后接虫,第3天幼虫蛀果率均为零;喷酒2.5%溴氰菊酯(3个供试浓度)的结果与之相同,亦无1头幼虫蛀入果内。但是,高含量Bt可湿粉2000倍液在田间的残效期较短,施药后第3天和第6天在苹果上接虫,死亡  相似文献   

7.
啶虫脒、吡虫啉对麦蚜生物活性及药效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啶虫咪、吡虫啉是我国近期开发的两种高效、低毒的吡啶类杀虫剂[1,2]。为了明确这两种药剂对麦蚜Rhopalosiphumpadi(L-)的生物活性及药效,作者进行了有关的比较试验,现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3%吡虫啉乳油(imidacloprid),3%啶虫啉乳油(acetamiprid)(扬州农药厂);25%辟蚜雾水分散性粒剂(pirimicarb)(英国捷利康化学工业有限公司)。1-2 室内毒力与速效性测定采用浸渍法[3],虫源采自田间麦蚜自然种群,待测农药用水稀释…  相似文献   

8.
2.2%菜虫必清是由爱福丁、氰戊菊酯及植物性增效剂复配而成的广谱性杀虫、杀螨剂,可以用于防治棉花、蔬菜和果树上的各种害虫和螨类。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小菜蛾的共毒系数高达310,增效2.10倍。为验证室内试验结果,明确菜虫必清的杀虫谱和使...  相似文献   

9.
虫螨立克属新一代生物杀虫杀螨剂,其有效成份为阿维菌素(AvermectinB1),具有高效、低毒、无交叉抗性等优点。1999年用该生物农药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并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0.5%虫螨立克乳油(上海市农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滇西南菜区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和抗药性现状, 2013-2017年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幼虫、性信息素诱集成虫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滇西南菜区小菜蛾田间种群每年早春存在种群激增现象, 3-5月份出现春季高峰期, 6月后种群数量保持较低水平。抗性测定表明, 该地区小菜蛾对丁醚脲、Bt、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茚虫威均为低水平抗性, 对氟啶脲和多杀霉素为中等水平抗性; 对阿维菌素为中到高抗,对高效氯氰菊酯为高抗水平。建议该区域1-5月放置性信息素诱杀成虫, 3-4月用丁醚脲、Bt制剂、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茚虫威等进行化学防治, 6-12月小菜蛾的发生虫量在经济阈值下, 可不防治。  相似文献   

11.
菜蛾俗称小菜蛾、吊死鬼,是我国蔬菜生产上重要害虫,近年来在我县蔬菜上为害不断加重,特别是春夏之交(4~5月)和秋冬之交(10~11月)危害更重。该虫以幼虫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幻虫在苗期喜群集心叶为害,初孵的幼虫钻入叶片组织取食叶肉,幼虫稍大啃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呈网状,3~4龄幼虫将叶片吃成孔洞、缺刻,失去食用价值.造成严重减产。上杭县1996年的秋冬之交(10~11月)小菜蛾在花椰菜、萝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大发生,受害面积3万亩,约占全县蔬菜面积30%左右。3000亩毁种无收,损失掺重。现将…  相似文献   

12.
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生命表及飞行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ranch.田间自然种群中,幼虫期的死亡率最高,1、2、3龄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48.14%、50.86%、78.97%,幼虫期被寄生蜂寄生的概率随龄期的增大而增高,从1龄的1.44%上升到3龄的60.88%。应用微型昆虫飞行磨(Flishtmill)计算机联机装置对不同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雌虫飞行能力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强,3日龄最大连续飞行的时间为8.83分钟,距离为272.93m。雄虫以2日龄成虫飞行能力最强,最长的一次连续飞行时间可达25.00分钟,距离为882.88m。  相似文献   

13.
7.5%虫霸乳油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报告蒙显标,邓劲生,韦江(南宁市郊区植保站530001)(广西植保总治)7.5%虫霸乳油是广东德庆西江植保化工厂生产的新型杀虫剂,为开发替换农药,验证该药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的防治效果,笔...  相似文献   

14.
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L .)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 ,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以长江中下游各省受害最重。由于小菜蛾幼虫比较活泼 ,年发生数代 ,特别是该虫对生物杀虫剂Bt和菊酯类农药容易产生抗性等原因 ,导致该虫的防治比较困难。因此筛选防治小菜蛾的药剂是蔬菜生产上一项紧迫的任务。 0 .3%苦·阿微乳剂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素与微生物源农药科学复配研制的一种新的无公害杀虫剂 ,为了验证该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我们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田概况试验地设在西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农…  相似文献   

15.
为及时找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 ,指导全省大面积生产防治。近几年 ,我站组织各地、州、市开展了防治检疫性斑潜蝇对路农药的筛选试验。1田间药效调查方法1.1查蛹法4次重复。每小区在施药前和施药后24h各采摘有虫叶片5~10片(叶片数量根据作物而定 ,保证每样本幼虫数量在50头以上) ,用塑料袋分别装好写明标签带回室内 ,于处理后第5d ,7d ,9d各查1次 ,计数每袋内正常蛹个数 ,计算防效。要求各小区施药前后采摘叶片数量相同 ,受害程度接近 ,保证每样品活虫数量相当。1.2幼虫死亡率调查法在斑潜蝇幼虫1~2…  相似文献   

16.
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小菜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杨平  林锦英 《昆虫天敌》1999,21(3):107-112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DBM是十字花科的重要害虫。本文应用昆虫病原线虫斯氏线虫的六个种和异小杆线虫的一个种对小菜蛾四龄幼虫进行室内测定,筛选出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24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8406为防治小菜蛾的较理想线虫种,田间小区试验也主宰了这点。  相似文献   

17.
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豌豆蛀杆蝇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24对豌豆蛀杆蝇Phytagromyza sp.有致死作用,室内试验幼虫寄生死亡率可达100%,肾达60.4%,对照为6.2%。田间防治试验,每亩施有量1.5亿条时,防治效果为68.8%;用量3.0亿条时,效果达92.9%;对照区自然死亡率为6.3%;而化学农药(18%杀虫双)防治区效果则为48.8%。试验表明,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豌豆  相似文献   

18.
短稳杆菌(Empedobacterbrevis)是从罹病死亡的四龄斜纹夜蛾幼虫尸体中分离、筛选、纯化而来的生物农药创制新品种。经初步试验,该农药对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效。为摸清进一步提高该农药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的有效途径,探索光照、温度、湿度、稀释浓度、防治对象不同虫龄与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设置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探析田间应用技术,为合理、科学、大面积推广使用该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系统地评价新药剂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环境因素对其应用效能的影响,在室内,建立了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幼虫的敏感毒力基线,测定了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卵的活性,测定了温度、龄期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持效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具有较高的触杀毒力,48hLD50为0.45μg/头。用64mg/L丁烯氟虫腈药液浸渍,对小菜蛾卵的孵化抑制率为46.24%,且初孵幼虫存活率明显降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1~2龄幼虫的毒力较高,3龄以后随虫龄增大,敏感性降低;温度对丁烯氟虫腈毒力发挥有显著影响,表现明显的正温度系数效应,温度从15℃上升到32℃,毒力增强15.49倍。持效性试验表明,64mg/L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在84%~95%之间,持效15天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以5%丁烯氟虫腈乳油1200倍液施药,药后1天防效达76%以上,药后7天在88%以上,与相同用量的同类药剂氟虫腈无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辐射对亚洲玉米螟体内几种水解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不同虫成3-4龄幼虫、1-2d龄蛹,当天羽化成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P)和碱性磷酸酯酶(AlP)的活力在不同^60Coγ辐照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不同虫态的CarE活力顺序为: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