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几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在山东省广大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践证明,在棉铃虫连年大发生的情况下,抗虫棉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扼制了棉铃虫的为害。但同时棉田的生态环境、害虫发生特点和为害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棉田害虫的防治上,要根据这些变化来确定相应的对策和技术,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实现棉花的高产、优质、高效。1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及棉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消长发生情况1.1抗虫棉的抗虫性特点1)抗虫选择性。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类害虫具有抗性,但不抗棉蚜、害螨(红蜘蛛,下同)、棉盲蝽、棉蓟马、烟粉虱等害虫。2)抗虫…  相似文献   

2.
30%抗虫威乳油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30%抗虫威乳油是江苏省大丰县农药厂生产的新型复配杀虫剂,为明确其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我站受厂方委托,在新洲管理区地膜棉田进行防治二代棉铃虫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设30%抗虫威乳油每667m...  相似文献   

3.
小麦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年以来,我国北方主要产棉区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棉田棉铃虫连年大发生,尤其是1992年特大发生,麦田一代虫量猛增,一代蛾期延长,导致棉田二代棉铃虫龄期很不整齐,给防治增加了困难。为查清棉铃虫棉田二代幼虫发育不整齐的原因,作者就棉铃虫取食小麦不同部位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年经过对抗虫棉田和非抗虫棉田多种病虫、多代次的对比调查,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病虫发生有明显差异。抗虫棉棉花蚜虫、棉叶螨、大灰象甲及棉花苗病、枯萎病、黄萎病等,发生均高于非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较强,一般不需要用化学农药防治;对三代棉铃虫的抗性降低,需用化学农药防治2次,比非抗虫棉减少用药1~2次;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极低,防治与非抗虫棉相同,要防治4次。另据资料,抗虫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的致死能力较强,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致死能力降低。据此,抗虫棉田的病虫害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1)以防蚜、防病为重点,抓好播前与播期…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棉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施氮肥量对棉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中、高3种施氮肥水平处理条件下,随着氮肥量的增加,棉田棉铃虫落卵量增加,棉苗蚜、棉叶螨种群数量减少,发生为害减轻,但棉伏蚜种群数量增加。中等施氮肥条件下,第二、三代棉铃虫幼虫数量高于低和高施氮肥处理,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通过用中棉29、苏棉15室内饲养2-4代棉铃虫,观察其发育状况,结合田间调查,初步明确了中棉29在苏北沿海棉区抗虫表现及棉田天敌消长动态,据此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不同抗虫棉品系对棉田害虫与天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就不同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抗虫保铃棉品系自控区上发生的害虫与天敌种类,害虫总数与对照品种相比,其差异均不显著,棉铃虫发生为主的大丰棉区,抗虫棉上棉铃虫数量都较对照显著减少,其中高抗品系上减少更多,说明抗虫棉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抗性,以棉蚜发生为主的如皋棉区,所有抗虫棉品系上棉蚜均大量发生,而化学防治的对照区则虫口下降,鉴于棉铃虫和棉蚜均为我国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抗虫棉上棉蚜的危害加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棉花中5-羟色胺含量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不同棉花品种(系)中5-羟色胺含量的时空动态,并以添加外源5-羟色胺的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分析5-羟色胺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中5-羟色胺的含量为5.0~20.8 μg/g,其中蕾期与花期棉株叶片中5-羟色胺的含量均高于苗期与铃期棉株叶片,除个别品种(系)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饲喂添加外源5-羟色胺的人工饲料可导致棉铃虫化蛹提前、发育历期缩短以及蛹重增加。10 μg/g和100 μg/g的5-羟色胺对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或没有影响或降低死亡率,但是极高浓度(500 μg/g和1 000 μg/g)的5-羟色胺能够提高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表明常规棉花蕾期与花期较高含量的5-羟色胺可能有利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在抗虫品种(系)培育中可将低5-羟色胺含量作为抗虫种质资源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分布及转移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1年对新疆南部棉区主栽作物棉花、小麦、套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棉铃虫百株虫量以及这些作物田的杂草数量和杂草上的棉铃虫虫口密度等进行调查,以莎车县的调查数据为例计算各类作物田中各代棉铃虫的发生总量,比较得出各代棉铃虫在新疆南部棉区一年中的转移规律即:第1代棉铃虫发生于小麦田和棉田,第2代棉铃虫发生于棉田,第3、4代棉铃虫发生于套播玉米田和棉田上。  相似文献   

10.
捕食性天敌龟纹瓢虫在Bt抗虫棉田内近年发生普遍,且数量大,通过2007~2008年系统调查表明,龟纹瓢虫占Bt抗虫棉田内天敌总量的53%~75%,为充分发挥龟纹瓢虫在Bt棉田内的控害作用,笔者对龟纹瓢虫在Bt抗虫棉田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就龟纹瓢虫对棉蚜、棉铃虫的控害作用作了试验研究, 同时总结出龟纹瓢虫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 ,转B .t.基因抗虫棉 (下称抗虫棉 )在临清市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主要品种为新棉 33B、荷棉 3号。由于抗棉铃虫效果好 ,缓解了棉铃虫防治的压力 ,减少了防治成本和农药的使用量。但由于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使棉田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势必引起害虫种群及为害程度的变化。为此 ,从 1 997年开始 ,我们对抗虫棉棉田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初步掌握了抗虫棉棉田害虫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现简要报道如下 :1 抗虫棉棉田害虫的发生特点1 .1 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突…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捕食性天敌控制作用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分析棉田捕生天敌数量变化及空间动态的基础上,综合考试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天敌与棉铃虫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度和时间发生上的同步性,建立了棉铃虫捕食性天敌控制作用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棉田棉铃虫发生期,控制棉铃虫卵和初孵幼虫的天敌集团作用的大小依次为:瓢虫草蛉类〉捕食性蝽类〉蜘蛛类。天敌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存在时间上的序列性和阶段性,不同棉铃虫发生世代天敌功能团和优势天敌作用大小不同。二代主要为龟纹瓢虫、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不同寄主植物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在棉田的发生和为害,一方面受棉田内自身生态条件影响,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与棉田外寄主植物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2a的多点调查认为:棉铃虫在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环境和寄主的不同生育期,对寄主的“亲和性”是不同的,同时不同寄主植物对棉铃虫的“适应性”也不同,由此可将棉铃虫寄主分为4个类型;另一方面,各寄主植物间虫源表现为相互转移和扩散,即寄主间有“库”与“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棉田蜘蛛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及保护利用途径孝感市孝南区植保站刘舜洲,舒月平,武安娜蜘蛛是棉铃虫的主要天敌。近几年来,棉铃虫的发生越来越严重,那么在此同时,田间主要天敌数量如何变化,怎样有效利用天敌?我们根据1986年~1994年共9年系统调查资料,对8...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南部棉区麦蛾柔茧蜂对田间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新疆阿克苏市进行了利用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 Say防治麦田第一代棉铃虫和棉田第二代棉铃虫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麦田按500头/亩的量释放麦蛾柔茧蜂,可使麦田棉铃虫幼虫的虫口减退57.7%;化蛹量较对照减少0.56头/m~2。在棉田按700头/亩的量释放麦蛾茧蜂,对棉铃虫幼虫的麻痹率是50.73%,对棉铃虫的防效达65.96%。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棉铃虫在华北、东北广大棉区特大暴发,第一代在小麦上猖獗发生,使部分麦田小麦严重受害,随后第2~4代在棉田和其它作物上特大暴发成灾,发生数量为常年的15—20倍,发生危害面积达5000多万亩,占全国棉田面积一半以上。1 1992年棉铃虫猖撅发生概况在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常年以2代在棉田发生量大,仅少数年份3代或4代发生猖獗,有历史记载的棉铃虫大发生年份,也是个别世代大发生,造成局部棉田减产。1992年则是全年棉铃虫的4个世代均特大发生,一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玉米两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是棉花增产的大敌。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一年发生四代,在侵入棉田的三个世代中,以第二代占最优势。大发生年份,全部伏前铃被掠夺一空,造成棉花后期徒长、晚熟,产量品质,均蒙受很大损失。 耕作制度的改革,带来了第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的变动,小麦面积的扩大,品种的更新,水肥土耕管水平的提高,给第一代棉铃虫在麦田发育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条件。第一代的大量繁殖,成为第二代集中在小面积棉田严重发生的虫源基地。因之改变棉铃虫在棉田的生境,会减轻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棉田间作玉米,即用以分散二代棉铃虫  相似文献   

18.
山西抗虫棉田棉花害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引雪 《江西植保》2005,28(4):172-173
1995年抗虫棉开始在山西省种植,因其对棉铃虫较好的抗性,深受广大棉农欢迎。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省抗虫棉种植面积占总植棉面积90%以上。我省推广的抗虫棉品种主要是新棉33B、GKl9、GK321等。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引起棉田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使棉田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为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棉叶螨、棉蓟马、棉盲蝽、烟粉虱等棉田次要害虫危害明显加重,上升为主要害虫。近年来,我们对新的生态条件下,棉田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1棉铃虫为害明显减轻1.1抗虫棉对棉铃虫产卵行为及卵孵化无不良影响据盐湖、临猗…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海棉区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常规棉苏棉9号与4个转Bt基因抗虫棉的系统对比,明确了抗虫棉的抗虫增产效应;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营养器官的棉铃虫幼虫死亡率高,残虫基本不能化蛹;抗虫棉对棉田。其它的鳞翅目昆虫幼虫有兼抗作用;在棉铃虫中等发生年份,2、3代无需专门防治,4代可按虫量指标防治1-2次,最终比苏棉9号增产一成左右,节省药工费60%以上,增收1500元/hm^2以上,并且有利于天敌增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频振式杀虫灯能直接诱杀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可分别减少田间棉铃虫幼虫量、卵量47.1%和57.8%,且对棉田天敌诱杀力小,益害比可达1∶76.4,是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1项先进、实用的配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