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雅罗鱼,俗称“华子鱼”,属鲤科、雅罗鱼属,黑龙江土著鱼类,肉质细腻白嫩,风味鲜美独特,历史上就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名优品种。由于自然资源锐减,雅罗鱼在市场上的身价日高,中南省区早已引入池塘养殖,但在我省还很少见相关的报道。我市讷河镇五一村宋长海渔场,从2002年起开始收集野生东北雅罗鱼进行池塘驯养,并逐步完成了从池塘繁殖、苗种培育、直至食用鱼养成的一整套工作。2006年,该场试验使用颗粒饲料驯化高效养殖雅罗鱼’取得较好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东北雅罗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属,为中小型经济鱼类,名列黑龙江鱼类“三花五罗”之中,享誉省内外。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过去,一直是江河自然捕捞的主要对象。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水域环境受到污染,资源遭到破坏,捕捞量逐年减少,现在已由自然捕捞向人工养殖方向发展。2003年至2005年,我们结合生产实践,采用池塘实施主养雅罗鱼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雅罗鱼人工养殖的认识,促进了雅罗鱼人工养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不同饲料对主养草鱼池塘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质好等特点,很受消费者喜爱。因此,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较高,成为养殖结构调整中扩大养殖的对象。为了充分利用池塘的生态环境,挖掘草鱼的养殖潜力,提高其养殖效益,探索一套适宜的草鱼养殖模式,2005年我们在洛龙区火龙渔场进行了三种不同饲料在池塘中主养草鱼的对比试验,为提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更好的养殖方法。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属鲶形目鳞科,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济价值较高,是消费者喜食的鱼类佳品。目前市场货源紧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为了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提高池塘养殖质量,增加渔民经济效益,2007年我们结合养鱼生产实践,在讷河镇五一村渔场进行了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验效益。  相似文献   

5.
江黄颡鱼又名瓦氏黄颡鱼,俗称江颡,分类属鲶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颇受消费者喜爱。江黄颡鱼生长速度快,食性较杂,市场前景看好,是一种理想的淡水养殖品种。根据近年来的养殖经验,池塘专养江黄颡鱼,不仅能增产增收,而且江黄颡鱼能吞食寄生在鱼体表的锚头鳋等,减少鱼病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池塘生态和经济效益。现将江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及体会总结如下。1主要技术措施1.1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场地应选择含沙性土壤,池塘面积为1334m2 ̄3335m2,池深为1.8m ̄2.0m,坡度为…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2003年,我们在辽宁省铁岭市五角湖渔场进行了池塘无公害养殖黄颡鱼试验示范并取得了成功。现将具体养殖情况总结如下。1 池塘准备1.1 池塘面积 利用五角湖渔场池塘一口,面积0.33hm~2。池底平坦,淤泥较厚(约30cm),水源为地下井水,池塘正常水深1.5~1.8m。  相似文献   

7.
东北雅罗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属,为中小型经济鱼类。过去,东北雅罗鱼一直是江河自然捕捞的主要对象,现在已由自然捕捞向人工养殖方向发展。2003年~2005年,笔者进行池塘生态养殖东北雅罗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东北雅罗鱼人工  相似文献   

8.
通渔 《海鲜世界》1991,(4):13-13,22,25
近年来.北京郊区不少渔场在围绕如何充分挖掘渔塘的生产潜力,提高产量.增加养鱼经济效益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改革养殖制度,改进养殖工艺.总结摸索出一种一年养两茬鱼的新养殖方式,值得有条件的渔场学习应用,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赤眼鳟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因其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的红斑,俗称红眼睛。该鱼广泛分布于福建省建瓯市江河溪流自然水域,是我市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优质野生鱼类之一。由于赤眼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亲睐,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其它常规养殖鱼类。同时,该鱼又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适宜高密度养殖的优点,近年来,我市城郊渔农利用池塘主养赤眼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鲍传和 《淡水渔业》1998,28(2):23-24
在池塘养殖时主养品种(吃食性鱼)占80%,配养鱼类(滤食性鱼)占20%,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在养殖中保持良好水质,简称80:20模式.这一健康养殖模式打破传统思想、改变放养结构、改进养殖方法、快速提高渔业生产水平.安徽省内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已开始实施这一养殖,养殖的产量、效益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本文就1997年在安徽省内几家渔场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美刺少,经济价值较高,是颇受人们喜欢的鱼类佳品,目前已从自然捕捞向人工养殖方向发展。2004年我们在讷河镇五一村渔场进行了黄颡鱼池塘主养高产试验,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赵福海  朱雪根  黄则平 《海洋渔业》2002,24(4):178-179,172
江苏省吕四渔场曾是著名的大黄鱼产地之一,但由于捕捞强度的逐年增大,80年代以来,大量自然资源日趋衰退,大黄鱼渔场已形不成渔汛。为保护大黄鱼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笔者在前几年大黄鱼养殖试验的基础上,针对大黄鱼的生长特性,结合市场变化及本地的条件,采取引进大规格鱼种,强化池塘养殖管理,使之当年就养成商品鱼。这是一种适合江苏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大黄鱼养殖模式。笔者先后攻克了鱼种海上长途运输、陆地近距运输、高温渡夏、池塘养殖和越冬集养及病害防治。为大黄鱼池塘养殖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钱超 《淡水渔业》2002,32(6):36-38
小蕉渔场作为三明市区重要的商品鱼基地 ,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努力挖掘池塘生产潜力 ,养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2 0 0 0年 1月 10日~2 0 0 1年 1月 11日我们在承担福建省水产厅下达的《30 0亩吨鱼塘高产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中 ,对其10 0 6 4亩吨鱼塘高产技术进行总结 ,并从渔业技术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以此作为今后商品鱼基地养殖结构调整、养殖模式改革的依据。1 吨鱼塘养殖模式以罗非鱼为主要养殖对象 ,多品种混养 ,合理密养 ,具体放养情况见表 1。采用“一年养两茬鱼”的办法提高池塘利用率 ,增加鱼产量。具体作法是 :每年 4…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鱼类饲养期短,仅130~150天。传统的鲤鱼商品鱼养殖方式普遍采取的是春放秋捕,养殖效益不高。近年来,我省推广了一年养“两茬”鲤鱼技术,也称鲤鱼复养技术,实现了商品鱼淡季上市,鱼卖价高,养殖效益高,一般每亩可盈利2000元左右,比我省传统的春放秋捕养殖方式效益要高1倍以上。2000年,我省一年养“两茬”鲤鱼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第一茬鱼养殖(商品鱼养殖)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20亩,池深2~3米。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产》2005,30(8):41-42
5 成鱼养殖黄颡鱼的成鱼养殖是指将2cm以上的鱼种养成100g以上的商品鱼的过程。黄颡鱼的成鱼养殖有池塘主养、池塘套养、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近两年来,由于黄颡鱼价格坚挺,已有不少人开始了黄颡鱼池塘主养、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只要管理得当.池塘主养可以达到200~300kg/667m^2的产量:网箱养殖的产量可达25kg/m^2。  相似文献   

16.
圆腹雅罗鱼的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腹雅罗鱼(Leueiscus idus),又名高体雅罗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俗称小白鱼。圆腹雅罗鱼分布于欧洲北部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河流中,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水系。高体雅罗鱼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为重要捕捞对象,也是当地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在我国新疆布尔津地区产量很大,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1]。  相似文献   

17.
丁鱥(Tinca tinca),属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原产地主要在欧洲,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丁鱥经济性状优良,自本世纪初引入国内池塘养殖以来,迅速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民主一渔场从2004年开始丁鱥的引种养殖,2006年开始人工繁育并逐步形成规模化的苗种与食用鱼产量,  相似文献   

18.
周明  周怀兵 《水产养殖》2009,30(9):40-40
刘学余是洪泽县西顺河镇渔业科技示范户。多年来,他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开展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该养殖方式在不影响池塘常规鱼生产的前提下,提高了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来,不仅池塘常规鱼(鱼种或商品鱼养殖)产量和收入不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而且通过生态养鳖,每年多收入3万~5万元,成为当地渔业科技示范户中的致富能手。现将其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汤景山 《水产养殖》2014,(12):48-49
<正>新沂市草桥镇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推广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是在常规鱼养殖池塘中套养经济价值高的甲鱼,充分利用池塘水域中现有的饵料生物资源,在管理技术不变且不影响常规商品鱼产量、规格,不增加饵料成本的情况下,每667 m2增产甲鱼20~30 kg,增收1 000元以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套养的甲鱼不但对池塘养殖鱼类无危害,还能有效消灭患病鱼、虾,控制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20.
<正>梨树县池塘养殖模式大部分是主养鲤鱼搭养花、白鲢。近几年由于饲料价格连年上涨,但商品鱼价格上涨幅度跟不上饲料价格涨幅,致使养殖业经济效益不高,影响梨树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2009年在梨树县泉眼岭乡开展鱼、鹅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养殖池塘面积为7×667 m~2,水深1.5 m,池底平坦,底泥较少。水源为深井水。池塘边有一处简易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