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道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柠檬酸废水试生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介绍管道厌氧消化工艺反应装置的有关性能的基础上,主要报道容积45m~3的试生产性装置处理杭州柠檬酸厂废水的结果。管道厌氧消化器由若干管节横向串联组成,其水力运行呈推流式,能够持留高浓度的活性污泥,具有两步厌氟消化性能。中温下试生产性平均处理浓度20gCOD/1的柠檬酸废水,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按有效容积计的有机质负荷为15.50kgCOD/m~3·d,COD去除率84%,容积COD去除率13.4kg/m~3·d,产沼气率为7.5m~3/m~3·d。  相似文献   

2.
影响厌氧发酵生物产氢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经预热处理后的河底污泥,对其利用有机物厌氧生物产氢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起始pH值为6.5,反应温度为35 ℃时,该污泥可利用木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纤维二糖、淀粉等多种糖类物质为基质产生氢气,其中,以木糖为基质时,累计产氢量和产氢速率均较低;反应温度和起始pH值均对厌氧产氢过程具有显著影响,最佳温度为35 ℃最佳起始pH值为6.5.在上述条件下,以葡萄糖(COD=20.0 g·L-1)为基质时,可获得最大的累计产氢量为323.75 mlH2·gTVS-1,产氢速率为37.64 mlH2·gTVS-1h-1,气体中氢气含量约为50%.  相似文献   

3.
苎麻的厌氧微生物脱胶条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苎麻生物脱胶方法—厌氧微生物法。研究发现厌氧菌株脱胶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35℃,最适pH为7 0;细菌浓度为3×109个·ml-1以上时,脱胶时间在3天以内;在回调苎麻脱胶菌液pH条件下,菌液的重复使用次数为2~4次。通过联合脱胶试验,原麻经碱煮后敲麻再进行生物发酵,脱胶效果较好,残胶率达3 45%;碱煮时间6小时的比4小时好;碱浓度7 5g·L-1与10g·L-1的处理效果则差异不大;先生物处理后化学处理与先化学处理后生物处理相比,前者有更好的效果,处理3天,残胶率为2 53%。  相似文献   

4.
高速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以葡萄糖合成液为基质的两相厌氧消化试验研究成果。试验表明,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具有很高的潜力,当进水COD浓度为10—14g/1时,有机负荷可高达80KgCOD/m~2·d,产气量32m~(3STP)/m~3·d,相应的COD去除率为75—80%。本文还对酸化产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颗粒污泥床的运行性能等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中部沙棘林干物质积累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应用标准地-标准木-分层切割法对黄土高原中部陕西延安沙棘人工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和生产力开展了研究,并建立了气候生产力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沙棘林个体年龄的增长,其树高、胸径、材积累计生长量逐渐增加,20年生沙棘人工林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平均值分别为:0.2823×10-4m3和0.5731×10-4m3,生物量现存量为33.5818t·hm-2,80%以上为主林冠层;沙棘林年净生产量369.9454g·m-2,降水生产力为917.8200g·m-2·a-1,该区域沙棘林生产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6.
在具有长压力引水管道的电站中,为防止发电机在突然甩负荷的情况下产生过大的水锤压力,以减少长压力引水管道的水锤冲击,往往是设置调压井、调压塔或调压阀,借以达到确保长压力引水管道的安全运行。但是,对于小水电站来说,根据设置调压井的判别条件(即∑L·V>15H、T_W=∑L·V/g·H_0或Td=4T_W等),则有的电站  相似文献   

7.
20.85升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粪水比为1:1.5奶牛粪浆酸化滤液。 35℃左右条件下,奶牛粪浆酸化以后,15目筛孔过滤的粪浆滤液,TS为2.38—3.14%,VS为1.72—2.25%,COD为25000—34000毫克/升,BOD_5为4700—5800毫克/升,pH为6.12—7.10,挥发性有机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ppm)分别为:1521—2558;410—535;和369—475。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0.4天时,平均有机负荷为2.76克COD/升·天,平均TS分解率为76.8%,VS分解率为78.1%,平均COD去除率为72.2%。溢流液pH为6.78—7.76;挥发性有机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ppm)分别为24—74;40—105和0。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89升/升·天。平均原料产气率,以COD计为0.49升/消耗1克COD;以TS计为0.47升/消耗1克TS;以VS计为0.62升/消耗1克VS。污泥指数为25.18毫升/克,污泥龄为130天;污泥主要分布在下部污泥层中,约占总体积的1/5;污泥层的污泥沉降比为96—99.5%。当有机负荷率由2.76克/升·天(水力停留时间为10.4天)提高到12.66克COD/升·天(水力停留时间为2.9天)时,容积产气率由0.89升/升·天,提高到3.95升/升·天,但COD去除率由72.2%降至64.4%。  相似文献   

8.
刘翠英  张华涛  刘锦 《中国沼气》2000,18(3):24-27,34
本文叙述了采用厌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维生素B12 、淀粉混合废水的中试研究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在 35℃± 1℃的条件下 ,当进水COD为 1 31 31mg·L- 1时 ,COD去除率可达到 95 9% ,容积负荷为 1 3 2 7kgCOD·m- 3d- 1;厌氧出水经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后COD值可低于 30 0mg·L- 1,COD去除率为 49 9% ;整体工艺COD去除率可达到 97 7%。  相似文献   

9.
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中,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SRB)厌氧生物法处理脱硫废水。结果表明,温度为35℃,水利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为12h,ρ(CODcr)/ρ(SO42-)比为3,进水pH为6.5为SRB厌氧生物法处理脱硫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SRB对酸性废水具有较强的耐受性,pH≥4.0的脱硫废水可由SRB厌氧生物法直接进行处理。SRB厌氧体系具有较强的SO42-生物还原能力,控制SO42-负荷小于6kg/(m3?d)时,SO42-去除率在84%以上,相应的CODcr利用率在81%以上。SRB厌氧生物法对脱硫废水具有稳定的处理效果,反应体系在弱酸性、高负荷条件下连续运行30天,SO42-平均还原率为82%,CODcr平均利用率为78%,出水pH值在6.3以上。  相似文献   

10.
厌氧降解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奥里油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敏  邓宇  胡国全  尹小波  张辉 《中国沼气》2003,21(3):15-17,21
本文介绍了以奥里油为原料生产重交沥青的生产废水处理工艺,通过实验模拟,探索了该类废水的生物处理效果,并总结出了该废水生物处理启动调试经验.实验证明,用该工艺处理是可行的,厌氧降解处理COD负荷8.7 kg·m-3d-1,平均去除率达35%,好氧处理COD负荷1.87 kg·m-3d-1,平均去除率达69%,生物处理总的COD平均去除率达80%.最终出水达到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竺  李正山  杨玖贤 《中国沼气》2002,20(2):12-15,33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 ,变易性大的难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本文采用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 ,并对厌氧消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良好 ,在中温 (35~ 4 0℃ )消化时高浓度 (30 0 0~ 80 0 0mg·L-1)进水COD的去除率达 95 %左右 ,常温消化的COD去除率也可达 90 %左右 ;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可达 5kgCOD·m-3d-1以上 ;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启动期短 ,耐冲击性好。  相似文献   

12.
以秸秆和猪粪为原料半两步沼气发酵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秸秆和猪粪为原料,分别投入固体床及水压式沼气池内,进行半两步常温沼气发酵。固体床最高挥发酸浓度达12g/l,产酸期25天,后期产气约40天,夏季平均产气率为0.4m~3/m~3·天。沼气池内进入猪粪和酸水,产气率显著提高,池温在10—15℃变化时,产气率达0.2—0.5m~3/m~3·天,池温在15℃以上时,产气率保持在0.5m~3/m~3·天以上,最高产气率为0.8m~3/m~3·天。在208天运转期内,沼气池平均产气率为0.48~3/m~3·天。总装置平均产气率为0.35~3/m~3·天。每公斤TS平均产气量为279.7升。该工艺可解决秸秆原料进出沼气池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应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等特点。采用厌氧悬浮填料床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CODCr、SS、氨氮和TP浓度分别为137.4、687、65.6和5.2 mg/L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 h,厌氧悬浮填料床反应器出水浓度分别为106.1、76.0、62.6和5.0 mg/L,通过预处理可降低后续处理设施的污染负荷,防止悬浮物对后续处理设施的堵塞,可见厌氧悬浮填料床对农村生活污水有较好的预处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氢气和甲烷作为清洁、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通过UASB反应器利用玉米酒精废醪厌氧消化产氢和产甲烷。在UASB产氢的过程中,平均COD去除率为42.21%,日产气量为2560.95 mL,氢气含量为34.08%,比产氢率为1.02 H2L·g-1COD;在UASB产甲烷的过程中,平均COD去除率为83.86%,日产气量为1441.43 mL,甲烷含量为68.55%。对比两种消化途径,结果表明:比较产氢产甲烷两种途径,产氢过程更易酸积累,能源回收率较低;相对于厌氧消化产氢来说,低浓度玉米酒精废水更利于产甲烷,废醪COD去除率较高,能源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甲醇废水的两段厌氧消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雪飞  任南琪 《中国沼气》2002,20(1):15-18,28
采用两段厌氧消化工艺对高浓度甲醇废水进行处理可提高系统的处理效果 ,增强系统运行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 ,减少甲醇直接生成乙酸所造成的系统酸化的危险。生产性试验表明 ,一体化两段厌氧反应器正常运行时 ,其容积负荷高达 2 1.3kgCOD·m-3 d-1以上 ,去除COD的产气率达到 0 .4 5m3 ·kgCOD-1以上。在进水负荷剧烈波动的情况下 ,COD去除率维持在 95 %左右 ,出水COD一般在 2 0 0~ 5 0 0mg·L-1之间。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硝酸(HNO3)和双氧水(H2O2)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改性ACF(ACFmod),ACFmod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容均有下降,但其平均孔径增大,且表面醌基含量多于ACF;在硫化钠(Na2S)还原降解甲基橙体系中,加入炭质材料加速了甲基橙降解,并且促进效果最好的是ACFmod;在厌氧污泥降解甲基橙体系中,投加炭质材料加速了甲基橙生物降解,且ACFmod的降解效果好于ACF的;通过运行UASB反应器发现,投加ACFmod对甲基橙的脱色率及对COD的去除率均高于未投加的反应器,甲基橙脱色率大于90%,COD去除率大于79%,说明ACFmod对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系统降解甲基橙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气化发电焦油废水的厌氧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亚新  吴创之  韩志英 《中国沼气》2003,21(1):15-17,36
厌氧毒性测定(ATA)结果表明焦油废水对厌氧菌有毒害作用,焦油废水使污泥活性下降50%的抑制浓度(IC50%)为418mgCOD·L-1。废水浓度不同对甲烷菌的毒性类型也不同,废水COD浓度在293mg·L-1以下属代谢毒性;在587mg·L-1时属生理毒性;在879mg·L-1以上属杀菌毒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迫切要求强大的能源做为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电力这种洁净的二次能源将对未来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发电、输电、供电效率和终端节电在我国能源效率和节能事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纵观国内外电力工业发展 ,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能效率是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1 提高电力能源效率意义重大(1 ) 有效缓解一次能源压力。 2 0 0 1年全国火电厂平均发电煤耗率为 35 7g/ k W· h,供电煤耗率为385 g/ k W· h。与 1 98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 5 6 g/ k W· h和 6 3g/ k W·h。随着科技发展 ,…  相似文献   

19.
第重视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衣业·“……杨姐(1) ·实验与研究·豆腐废水沼气发酵中水解和发酵性细菌的分离和 鉴定······················,·············……凌代文等(4)管道厌氧消化器活性污泥性状的研究··…郑军等(10)pH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影响的研究…… …”“’“·““‘’·‘·‘二’…‘······……”·~…朱学庆等(16) ·农村办沼气·我国农村常用沼气发酵原料的产气潜力和特性… ””’“’“‘’‘’“””‘’“·”····················,…姚爱莉(2…  相似文献   

20.
处理生物质气化发电焦油废水的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UBF)内厌氧污泥在环境温度(16~36℃)条件下完成驯化并实现颗粒化,其间焦油废水的COD比例是主要影响因素。UBF反应器稳定运行时,在HRT为66 9h,OLR为0 65~0 75kgCOD·m-3d-1的条件下,焦油废水COD平均去除率达到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