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探索松江区直播水稻氮肥用量,发挥化肥的最大经济效益,特设置不同施氮水平对直播稻“秀水123”产量及产量性状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江区当前土壤条件下,“秀水123”要获得最高产量,最佳氮肥用量为21.31kg/667m2。  相似文献   

2.
在增施有机肥猪尿泡液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探讨不同施氮量对直播稻秀水123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地区当前土壤条件下,种植秀水123要获得最高产量,最佳氮肥用量为298.3 kg.hm-2,在此氮肥用量下,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可以达到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中稻上进行不同施肥时期氮肥分配比例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的基肥、分蘖肥、穗肥分配比例为5.4∶3.6∶6或者1.8∶ 1.2∶3较优,水稻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施氮量、氮肥运筹和氮磷钾配比对直播晚粳稻秀水134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氮肥运筹和氮磷钾配比对直播晚粳稻秀水134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施用量主要通过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对产量发挥作用,而氮肥运筹主要对每穗粒数产生影响,氮磷钾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氮与磷钾肥分别配施,而且适当增加磷钾(尤其是钾)的配比,才能发挥最佳的肥效和提高直播稻的产量。直播晚粳稻秀水134最佳的施肥方法为,施氮量为225 kg·hm-2,基、蘖、秆、穗肥比例为25∶40∶15∶20,氮磷钾配比为1∶0.25∶0.5。  相似文献   

5.
氮肥统筹对麦玉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麦玉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探讨麦玉周年氮素分配比例,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小麦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周年氮素分配比例(4∶6、5∶5和6∶4)及肥料种类(树脂包膜尿素、脲酶抑制剂型肥料和脲甲醛型肥料)对麦玉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玉周年氮素分配比例为5∶5时效果较好,较4∶6和6∶4处理,麦玉周年产量分别提高1.3%和3.8%,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8.0%和8.6%,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23.6%和25.8%,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8.8%和26.5%,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5%和3.7%。施肥种类对麦玉周年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均以树脂包膜尿素较高,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周麦22在小麦/玉米一体化条件下,周年氮肥的用量及分配比例,试验研究周麦22在不同氮肥量及不同分配比例下的生长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全年氮肥施用量及氮肥由玉米向小麦分配率的增加,周麦22群体生理指标呈现增加趋势,而产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小麦/玉米一体化全年施氮量600 kg/hm2及5∶5的分配比例,有利于周麦22及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7.
氮肥不同用量及其运筹对“秀水128”机插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施用肥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笔者于2009年在"秀水128"机插稻上进行了氮肥用量和前后期运筹的梯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秀水128"机插稻的最佳施肥模式为一生总氮用量折纯氮22kg,前后期(基蘖肥与穗肥)施肥比例7∶3。  相似文献   

8.
以甬籼69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机插早稻生育期、苗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区机插早稻的氮肥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3.5∶3.5∶3产量最高,但从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的整体分析,还是以基肥∶分蘖肥∶穗肥3.5∶4.5∶2为宜。  相似文献   

9.
小麦/玉米一体化氮肥运筹对矮抗5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304-1307
为研究小麦/玉米一体化条件下周年氮肥用量及其分配比例对冬小麦群体生长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以矮抗58为材料,周年氮肥用量设300,450,600 kg/hm~2共3个水平,小麦、玉米间的氮肥分配设4∶6,5∶5,6∶4共3个比例。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施用范围内,冬小麦群体数量与氮肥水平呈正相关,全年总产量与当前麦季氮肥施用水平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当小麦季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拔节期之后群体数减少、干物质量降低、小麦及全年产量下降。全年施氮肥450 kg/hm~2以及小麦、玉米间的氮肥为5∶5的分配比例有利于矮抗58及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10.
相同栽培条件下比较"秀水123"和"上师大3号"两种水稻的农艺性状、产量、食味品质指标和根系特性.结果显示:"上师大3号"比"秀水123"总生育期少2 d;两种水稻总体株型相似,"上师大3号"比"秀水123"约高10 cm,秆茎比"秀水123"粗壮,每穗实粒数也明显高于"秀水123",较"秀水123"增产3.85%;两种水稻食味品质在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指标上基本相同;"上师大3号"根数比"秀水123"明显增加,在水稻生长后期,"上师大3号"侧根结构依然保持完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小麦/玉米一体化条件下,周年氮肥用量及分配比例关系下,冬小麦群体生长及产量变化规律。[方法]以周麦22为材料,小麦/玉米两熟制周年氮肥用量设300、450、600 kg/hm23个水平,小麦、玉米间的氮肥分配设4∶6、5∶5、6∶4 3个比例。[结果]随全年氮肥施用量及氮肥由玉米向小麦分配率的增加,群体生理指标呈现增加趋势,而产量呈先增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冬小麦与夏玉米全年施氮肥(尿素)600 kg/hm2及5∶5的分配比例,有利于冬小麦及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周麦22在小麦/玉米一体化条件下,周年氮肥用量及分配比例。[方法]研究周麦22在不同氮肥量及不同分配比例下的生长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随全年氮肥施用量及氮肥由玉米向小麦分配率的增加,周麦22群体生理指标呈现增加趋势,而产量呈先增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小麦玉米一体化全年施氮肥600 kg/hm2及5∶5的分配比例,有利于周麦22及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水稻"秀水123"不同栽种本数和不同氮肥施用量进行了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秀水123"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6月初播种,6月下旬移栽,在纯氮施用量180kg/hm^2、栽种1本时产量最佳,其次是纯氮施用量180kg/hm^2、栽种2本和纯氮施用量120kg/hm^2、栽种2本。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水稻生产上最佳的氮肥施用比例,以"武运梗23"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全生育期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667m~2总施氮量为18.7kg、前后氮比例为7∶3的条件下,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3.5∶6.5处理的水稻每667m~2实际产量最高,达625.15kg。  相似文献   

15.
水稻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秀水123"为供试水稻品种,研究了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有机肥减少化肥不会造成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16.
《山东农业科学》2019,(6):91-96
本试验以郑单958(玉米)和济麦22(小麦)为供试材料,研究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氮肥分配比例(4∶6、5∶5和6∶4)及肥料种类(树脂包膜肥料、脲酶抑制性肥料和脲甲醛肥料)对冬小麦、夏玉米叶片SPAD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硝酸还原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氮肥分配比例为6∶4时,冬小麦SPAD值、SOD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干物质积累量均相对较高;当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氮肥分配比例为5∶5和4∶6时,夏玉米各生理指标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氮肥分配比例为5∶5时周年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较4∶6和6∶4处理分别提高4.5%和8.5%。肥料种类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秀水123"和"上师大3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个水稻材料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上师大3号"露白率和发芽势分别比"秀水123"高出约90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差异.采用蒸馏水和营养液两种方式培养第5天和第10天时,除蒸馏水和营养液培养第10天"上师大3号"最长根长平均值极显著小于"秀水123",及营养液培养第10天两者的根数平均值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上师大3号"均显著高于"秀水123",且铵态氮吸收量也显著高于"秀水123".  相似文献   

18.
对晚稻"秀水123"进行了4种不同秧龄抛秧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 d秧龄产量最高,15 d秧龄产量次之,25 d秧龄产量第3,30 d秧龄产量最低。晚稻抛秧栽培的秧龄以15~20 d为宜。  相似文献   

19.
以优质稻宁粳34为指示作物,在总氮量一定,基肥与追肥的分配比例为4∶6、5∶5、6∶4、7∶3、8∶2、0∶0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基施与追施氮肥的比例为7∶3能较好的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可促进水稻早抽穗,延长水稻的灌浆期和成熟度,使籽粒更加饱满,增加千粒重,产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的影响。[方法]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结果]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冬前苗情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用氮量的增加和基肥比例的提高,拔节期分蘖、次生根、群体总苗数及成熟期有效穗数均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增加到270 kg/hm2时千粒重及产量最高,300 kg/hm2时结实粒数最多;基肥与追肥比例6.5∶3.5时结实粒数最多、产量最高,5.5∶4.5时千粒重最高。[结论]大面积生产时施氮量以270 kg/hm2,基肥与追肥比例掌握在6.5∶3.5到7.0∶3.0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