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瓜渐渗后代遗传变异分析及 QTL 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 = 14)渐渗酸黄瓜(C. hystrix Chakr.,2n = 24)遗传物质后的遗传变异情况,以12 个黄瓜-酸黄瓜渐渗系及其受体亲本栽培黄瓜‘北京截头’为试验材料,对表现酸黄瓜主要特征的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相关QTL 检测。结果表明:各渐渗系的变异系数介于6.17% ~ 46.26%,平均为20.81%,在多数性状上与受体亲本差异极显著,表现出酸黄瓜的遗传特性。通过t 测验,以P ≤ 0.001 为阈值,在10 个性状上共检测到87 个QTL,平均每个性状9.67 个QTL,每个渐渗系7.25 个QTL,每个导入DNA 片段0.8 个QTL。上述结果证明控制相关性状的野生酸黄瓜遗传物质已渐渗进入栽培黄瓜,且使其遗传基础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2.
无融合生殖型平邑甜茶(M.hupehensis. 2n=51)与融合型冬红果(M.pumila. 2n=34)和M9(M.varparadise, 2n=34)的杂交后代,经田间形态观察与鉴别,在301个实生后代中,发现有268个母本遗传型(即由母本珠心细胞发育形成的无性个体)和33个有性杂种植株。经镜检后者体细胞染色体数,其中有25个四倍体植株、7个三倍体植株和1个非整倍体植株。这些杂种植株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无融合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3.
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获得同源四倍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稳定纯合的同源四倍体黄瓜材料,采用多种分化培养基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未授粉子房培养形成的胚进行培养。结果共获得33个再生植株,经染色体计数后发现7株为同源四倍体植株(2n=4x=28)。利用SSR手段对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植株进行了同质性鉴定,发现均为纯合子。利用形态学观察和染色体计数法对同源四倍体单株自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交后代倍性没有发生变异。对此类型同源四倍体植株和经秋水仙素诱导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植株分别进行了花粉可染率、花粉萌发率及自交结籽数的观察,发现前者具有高的育性,自交结籽数为15~34粒。上述结果表明,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是获得同源四倍体的一条途径,获得的稳定纯合且育性好的同源四倍体材料可作为特异资源用于黄瓜倍性育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15个杂交组合的866个后代植株对桃花器的花型、花粉育性、花径大小和雌雄蕊高度比等4个性状的遗传倾向进行了分析,并鉴定了亲本品种花型和花粉育性的基因型。结果表明,花型和花粉育性均由单基因控制,其中铃型花对蔷薇型花、花粉可育对花粉不稔均为完全显性;桃花径大小性状可能由花型基因Sh和微效多基因共同控制;雌雄蕊等高×雌蕊高(正反交)、雌雄蕊等高×雌雄蕊等高和雌蕊低×雌蕊高的3种杂交类型中,其杂种后代均以雌雄蕊等高的株系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育出能够在内蒙古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三叶草品种,以高加索三叶草(2n=6×=48)为母本,白三叶(2n=4×=32)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及胚拯救技术得到了杂种F_1代,选择9个杂交F_1代稳定株系,以亲本为对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16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111条条带,多态性条带72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4.86%;11个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73 4~0.477 1,平均值为0.241 2;9个杂种F1代的株系与父本白三叶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遗传相似系数较小,表明9个杂种F_1代的株系表达了更多源于母本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6.
黄瓜叶色突变体遗传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叶色正常(绿色)与叶色突变(黄色)黄瓜材料为亲本,配制正反交杂交一代(F1)、回交一代(BC1)及F2代分离群体。以此为试材,对黄瓜叶色突变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叶色突变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F1、BC1及F2后代中绿叶植株与黄叶植株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叶片绿色对黄色为完全显性,叶片黄色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AFLP技术和BSA方法,筛选到1对引物组合在绿叶和黄叶亲本与绿叶和黄叶池间同时表现多态性,绿叶亲本和绿叶池在大约200bp处有1条特异条带,而黄叶亲本和黄叶池无带。F2代验证发现鉴定结果符合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7.
刘有春  李嘉琦  刘成 《果树学报》2023,(10):2050-2060
【目的】揭示越橘果实大小遗传规律,了解果实大小与花冠、叶面积的相关性,为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杂交后代早期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果实大小有明显差异的大果越橘品种Berkeley和小果资源N6为亲本组配正反交遗传群体,共计314株,连续3 a(年)测量果实单果质量并进行遗传分析;根据果实大小选择55份品种/品系构成自然群体,测量单果质量、花冠大小及叶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遗传群体验证源自自然群体的相关性是否能在遗传群体中稳定遗传。【结果】越橘果实单果质量在正反交群体中均呈正态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大果亲本做母本的群体其单果质量分布范围、群体中间值、平均值大于小果亲本做母本的群体,说明越橘果实大小存在母性遗传特性;供试正反交群体果实大小平均值(分别为1.46 g和1.79 g)均偏向低值亲本N6(1.11 g),远低于高值亲本Berkeley(2.90 g),说明越橘果实大小遗传存在明显的趋小变异,广义遗传力(H2)大于0.90,说明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环境效应影响小;自然群体果实大小与花冠大小(R=0.81,P=2×10  相似文献   

8.
 以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Cucumis ×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 2n = 38) 与华南和华北两种生态型栽培黄瓜(C. sativus L. , 2n = 14) 进行杂交, 比较各个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及结籽率情况, 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标记的方法研究这些后代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 各种杂交组合的坐果率达到83% ~100% , 其中以异源四倍体×栽培黄瓜获得含有胚的果实比例较高, 为60% ~67% , 平均每个果实中约有10~20个胚, 通过胚胎拯救, 成活率接近100% , 染色体计数为26条, 为异源三倍体。在以栽培黄瓜×异源四倍体的杂交中, 获得3个果实, 其中1个果实含有大约180个胚, 胚胎拯救成活率接近80% , 染色体数为26条, 为异源三倍体; 另外2个果实分别含有60粒和15粒种子, 植株染色体数为14条, 与栽培黄瓜相同。异源三倍体与栽培黄瓜间杂交产生的含有胚或种子的果实极少。选择其中1个异源四倍体×栽培黄瓜后代含14条染色体的群体(HH1群体) 深入研究, 有4株表现野生种C. hystrix的多分枝习性, 6株的果刺颜色表现野生种C. hystrix的黑色性状, 且其果皮成熟颜色均为橘红色, 不同于两个原始亲本。通过SSR和RAPD两种标记对HH1 群体的遗传研究, 19 个SSR 标记共产生63 个等位基因, 其中24个(约38.1% ) 表现出变异, 有7个等位基因可能来自于野生种C. hystrix。在400余条随机引物中, 有24条引物产生变异位点, 在统计的186个位点中, 有56个(31.7% ) 位点出现遗传分离, 其中8个位点可能来自于野生种C. hystrix, 这表明通过远缘杂交及渐渗杂交过程可将野生种的基因导入栽培黄瓜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核型分析首次发现3个牡丹异源四倍体,并通过杂交试验分析其育性特点与育种潜力。分析表明,3个材料均具有20条染色体。核型公式,材料07-LB-30为2n=4x=20=16m(1SAT)+4st(1SAT),07-LB-22为2n=4x=20=15m(1SAT)+1sm(1SAT)+4st(3SAT),07-LB-56为2n=4x=20=16m(3SAT)+4st。杂交试验表明,07-LB-30分别作父、母本均具良好育性,是优良亲本材料;07-LB-22是雄性不育的优良母本,具有重要育种价值;07-LB-56虽然作母本不育,但作父本有一定育性,是培育重瓣多倍体牡丹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甜瓜属(Cucumis)黄瓜与酸黄瓜的3种不同倍性异源多倍体 - 双单倍体种间杂种F1(2n = 2x = 19,HC)、异源三倍体黄瓜(2n = 3x = 26,HCC)和异源四倍体C. hytivus (2n = 4x = 38,HHCC)及其双亲为试材,比较研究过氧化物酶(POD)、谷氨酸脱氢酶(GDH)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AT)在不同倍性异源多倍体中的酶谱表达特性,探讨基因组剂量对酶谱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倍性异源多倍体的酶带染色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酶带数和酶带分布基本一致。在AAT同工酶中,酶带的表达随基因组剂量的提高而增强,在POD和GDH同工酶中,大部分酶带的表达随基因组剂量的提高而减弱。这些结果表明甜瓜属异源多倍体在不同的酶系统中,酶谱表达可能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基因组剂量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  相似文献   

11.
Tetraploid muskmelon plants were induced successfully from diploid Cucumis melo inbred M01-3 (2n = 24) by colchicin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ruit qualities of diploid and tetraploid muskmelo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ves and flowers of the tetraploid plants were markedly larger, the plants were obviously higher, and the stems were thicker than those of the diploid plant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the numbers of chloroplast, granule and grana, and the length of chloroplast and granule of the tetraploid plant leav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or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diploid plants. The soluble solid, soluble sugar and vitamin C contents in the tetraploid fruit were distinc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diploid fruit. The weight of the tetraploid fruit was 30% heavier than that of the diploid fruit. And the seeds from the tetraploid plants were broader and thicker than those from the diploid plants. Togeth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etraploid muskmelon exhibited better agronomical characteristics than the diploid muskmelon and the tetraploid muskmelon could be used as the improved variety and a potential germpla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iploid fruit.  相似文献   

12.
白菜与甘蓝的种间杂交及其杂种后代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梁红  冯午 《园艺学报》1990,17(3):203-210
利用杂交授粉后子房离体培养的方法克服了白菜与甘蓝的种间不亲和性,并获得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杂种后代。对杂种后代进行形态观察、核型研究、同工酶分析和回交试验。杂种后代的形态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较偏向父本。二倍体杂种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19。四倍体杂种生长发育较迟缓,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38。杂种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为“偏母本的互补型”,并在二倍体杂种中出现新的酶带。杂种后代高度不育,用白菜花粉回交二倍体杂种有低度的育性,用甘蓝花粉回交则不育。回交试验与同工酶分析的结果给我们以启示,应是由于杂种细胞质基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倍性蝴蝶兰杂交后代的染色体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倍性蝴蝶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杂交后代的根尖染色体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 明,除三倍体和三倍体杂交未能产生杂交后代外,不同倍性蝴蝶兰杂交后代的倍性均出现分离。二倍体和 二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均产生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二倍体和三倍体杂交产生二倍体、三倍体、 五倍体和非整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随正反交不同而异,三倍体@四倍体的后代倍性有三倍体、四倍体、 八倍体和非整倍体,而四倍体@三倍体的后代倍性有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和非整倍体;四倍体和四倍 体杂交产生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六倍体和非整倍体。不同倍性蝴蝶兰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 分裂普遍存在微核、落后染色体和三分体等异常现象,导致小孢子和杂种后代的倍性出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柑桔同源及异源四倍体花粉育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8个柑桔同源四倍体及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得到的2个异源四倍体的花粉育性和花粉粒大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同源四倍体柑桔花粉育性平均为36%,约为二倍体(62%)的60%。‘伏今夏’甜橙由于是异质结合的染色体易位突变体,其同源四倍体花粉育性比二倍体(23%)高出50%。权(Poncirustrifoliata)与甜橙(Citrussinensis)属间以及来檬(C.aurantifolia)与甜橙种间四倍体体细胞杂种花粉育性介于其双亲之间,花粉育性分别为各自高值亲本的99%和75%。同源及异源四倍体花粉粒体积平均为二倍体的2倍或双亲之和。本结果说明,柑桔体细胞杂种可作为杂交亲本进一步被利用。  相似文献   

15.
蝴蝶兰若干品种(系)的染色体数和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庄东红  曲莹  许大熊  李军  陈志玲 《园艺学报》2007,34(5):1257-1262
 采用酶解去壁法,对蝴蝶兰属(Phalaenopsis )38个品种(系)进行了染色体观察计数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蝴蝶兰的5个品种中有3个四倍体(2n=4x=76),2个三倍体(2n=3x=57);20个外引品系中有14个四倍体,1个三倍体和5个非整倍体;13个自育品系包括10个四倍体和3个非整倍体。均未见二倍体。不同品种(系)的染色体长度和形态相差较大,存在核型多样性;有21个品种(系)的染色体组全部由小染色体(长度2.5 μm左右)组成,17个品种或品系除了含小染色体外还含有大染色体(长度为5~9.5 μm),染色体大小组成与花色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对不同蝴蝶兰品种(系)的染色体倍性、染色体形态及其育性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01~2002连续两年, 以沙田柚、本地早橘、中秋橘、HB柚、国庆4号温州蜜柑等二倍体品种为母本, 以NS (橘柚+无酸甜橙) 、NH (橘柚+ HB柚) 、SH (无酸甜橙+ HB柚) 、VM (伏令夏橙+橘橙) 、HD (甜橙+丹西橘) 等优良四倍体体细胞杂种的花粉授粉, 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再生植株。经细胞流式仪和染色体计数观察表明, 两年从10个授粉组合中共获得244株三倍体和10株四倍体。在这些三倍体中有147株来自沙田柚为母本的组合。目前已有172株三倍体和4株四倍体植株移栽成活。这些材料为进一步选育无核三倍体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钟程  张蜀宁  于旭红  李英  侯喜林  李式军 《园艺学报》2010,37(11):1789-1795
以165份白菜(2n=2x=20)品系中筛选出的11份含2n配子较高的株系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花蕾,诱导2n配子;以其为父本,以四倍体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进行有性多倍化杂交,从F1中筛选鉴定四倍体。结果表明:用0.20%秋水仙素5~10μL微量注射3mm的二倍体白菜花蕾,处理1次,诱导2n配子效果最好,2n配子频率达20.20%,是未经秋水仙素处理对照的3.63倍。80株杂交F1中,染色体计数显示14株为四倍体(2n=4x=40),占17.5%。与二倍体相比,有性多倍化获得的四倍体在植株形态、气孔、花器官等方面均表现巨大性,气孔密度和结实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黄皮西瓜化学诱变及四倍体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0 .2 %秋水仙碱对二倍体黄皮西瓜 2 6 0 8进行处理 ,观察器官变异特征和生理变化 ,比较不同方法对鉴定变异四倍体的可靠性 ,并对不同倍数体和不同基因型黄皮西瓜果实外观着色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四倍体的变异株率为 12 .4 % ,采用二倍体普通西瓜♀×待鉴定变异株♂进行杂交鉴定四倍体方法简便可靠 ;利用四倍体黄皮西瓜配制三倍体黄皮无籽西瓜组合 ,外观着色明显改善 ,商品率提高 ,栽培难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厚皮甜瓜四倍体的诱导及其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份二倍体厚皮甜瓜为试材,采用0.2%秋水仙碱处理去掉生长点的幼苗茎尖,研究剥滴法对四倍体诱导率的影响以及四倍体甜瓜特征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网纹型材料M066的四倍体诱导率达54.4%,光皮型材料M072和M0544四倍体诱导率分别为20.0%和23.3%。与二倍体甜瓜相比,四倍体植株侧蔓节间距变短,花冠与叶片变大,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增加,花粉可染率和单瓜种子可育率降低,单果重及果形指数变小,果肉厚度同二倍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该试验结果说明,不同基因型甜瓜材料诱变率差异显著,四倍体甜瓜生理生态特性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20.
梁森林  党江波  梁国鲁  郭启高 《园艺学报》2018,45(10):1895-1899
通过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制片确定枇杷天然实生筛选株系‘B431’为四倍体。采用改良涂片法观察了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离体萌发法和人工杂交分析其育性,染色体计数法检测了其后代的染色体数。结果表明:天然四倍体枇杷‘B43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存在异常行为;染色体配对以二价体为主,也可见少量单价体和部分多价体;减数分裂进程中出现板外染色体、早熟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和极少的三极体等异常现象;四分体时期有二分体、三分体、多分体和微核等异常现象。四倍体枇杷‘B431’育性低于二倍体,但其花粉活力达到66.29%±2.22%,杂交结实率与二倍体差异不显著,仍有较高的育性,其与二倍体的杂交后代三倍体率达到66.67%,可以作为三倍体创制的核心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