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不同形态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施入等量钾肥的前提下,硫酸钾及氯化钾配施对马铃薯植株生育性状、氨基酸、钾含量等品质和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不同形态钾肥对植株株高和主茎数有一定的影响,对其他生育性状基本无影响;对块茎中蛋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其他类型氨基酸、总氨基酸、还原糖和钾含量有一定影响;对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薯率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硫酸钾与氯化钾配施显著提高了株高和主茎数;二者配施提高了块茎中总氨基酸、还原糖和钾的含量;二者配施后冲施黄腐酸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薯率。二者配施后冲施黄腐酸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最高,平均667 m2产量达3691.4 kg,且有效降低土壤碱性。单施氯化钾较单施硫酸钾处理更易促进马铃薯块茎中氨基酸合成;而单独施用硫酸钾更易促进钾的吸收,使马铃薯块茎表皮更光滑、有光泽,外观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钙[Ca(NO3)2·4H2O]、锌(ZnSO4·7H2O)肥滴施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新大坪原原种为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分别设置3种不同钙、锌施肥量处理。结果表明,钙肥滴施处理的马铃薯产量较高,马铃薯块茎单株大中薯数、单株大中薯质量、单株薯质量均比CK显著增加,其中T1(150 kg·hm-2)处理产量达67 619.05 kg·hm-2,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粗淀粉、锌含量均比CK极显著提高;锌肥滴施处理马铃薯植株生长较好,品质较高,其中T6(45 kg·hm-2)处理产量达70 555.56 kg·hm-2,马铃薯块茎钙含量均比CK极显著提高。综合分析,钙肥施入量为150 kg·hm-2、锌肥施入量为45 kg·hm-2,马铃薯植株生长期农艺性状较好,块茎产量较高,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施氮水平对湖南地区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费乌瑞它’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对马铃薯出苗率无明显影响;随施氮量增加,马铃薯株高、SPAD值、净光合速率总体先增加后趋于平稳;随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以施氮量150 kg·hm~(-2)达到最高,较不施氮处理提高60.17%;马铃薯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呈下降趋势。随施氮量增加,马铃薯块茎中总糖及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马铃薯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块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提高,湖南地区‘费乌瑞它’秋种推荐施氮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马铃薯组织培养薯苗大田栽培不同质地土壤对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砂质土壤表现最好,块茎数量和块茎重量分别为52014.0粒/667m2、1741.6kg/667m2;粘质土壤表现最差,块茎数量和块茎重量分别为4601.O粒/667m2、1422.9kg/667m2。  相似文献   

5.
应用表型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研究方法,以变异系数、系统聚类和关联度分析为统计手段,研究了4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遗传基础,进而对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型性状与SRAP标记聚类结果的关联度在块茎品质性状上最大,在植株性状上和块茎外观性状上次之,在植株抗病性状上和块茎产量性状上最小。说明在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时,块茎品质性状是一种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冬闲稻田分别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氯化钾型复合肥及其等量配比处理,研究对‘兴佳2号’和‘冀张薯12号’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及矿质元素、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后60 d两个品种硫酸钾处理的株高、茎粗、叶片SPAD值、生物量显著高于氯化钾处理,等量配比处理居中;硫酸钾处理植株硫、氮、磷含量最高,氯化钾处理含量最低;氯化钾处理植株氯、镉含量最高,硫酸钾处理含量最低。‘兴佳2号’和‘冀张薯12号’硫酸钾处理的产量最高,分别为31 442和30 512 kg·hm-2,其次为等量配比处理,氯化钾处理产量最低;钾肥种类显著影响块茎蛋白质、维生素C和镉含量,硫酸钾处理的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最高,氯化钾处理最低,氯化钾处理块茎镉含量最高,硫酸钾处理最低。因此,与氯化钾相比,硫酸钾能促进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降低镉的吸收,促进植株生长,增加块茎产量,提高块茎品质。  相似文献   

7.
抑制脂氧合酶对马铃薯试管块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马崇坚  柳俊  谢从华 《园艺学报》2003,30(3):291-295
 采用LOX活性抑制剂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处理,探讨LOX对块茎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抑制剂处理的试管苗,其植株及块茎内的LOX活性以及内源JA含量明显下降,同时块茎形成株率、单株块茎形成数及平均块茎质量等皆明显降低。试验分析显示,匍匐茎中的LOX活性及内源JA含量最高,证明LOX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及膨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影响JA的生物合成来对块茎的发生及生长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8.
于静  刘坤  樊明寿 《蔬菜》2024,(2):22-26
为更好协调马铃薯高产栽培与高效贮藏的关系,从块茎保鲜、抑芽、防腐、降低还原糖含量、减少质量损失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施用,氮、磷、钾肥应用以及微量元素处理对马铃薯贮藏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其中,生育期施用有机肥是减少块茎贮藏期干物质消耗、提升贮藏质量的有效策略;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有助于减少贮藏期间块茎质量的损失和降低腐烂率;钾肥有助于降低块茎贮藏期间的发芽率,而氮、磷肥效果正好相反;施用钙肥可提升块茎的耐贮性及加工品质,镁的施用效果与钙相似。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叶面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S3307、SODM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根系 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SODM、DTA-6和S3307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清水对照增加17.4 %、8.3 %和4.1 %;3个处理均降低了马 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SODM处理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可溶性蛋白、蔗糖含量,S3307处理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SODM处理可提 高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的根系活力,DTA-6处理则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的根系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得出,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 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品质、有效调控根系的生理代谢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以SODM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克新1号为试材,设置不同硅肥施用量处理进行两年试验,测定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与未施用硅肥对照相比,施用硅肥处理的马铃薯叶片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提高,根冠比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在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方面,各硅肥施用量处理均可提高产量及商品薯率,硅肥施用量为45 kg·hm-2时较对照两年平均增产29.95%,商品薯率增加5.5百分点;施用量为75 kg·hm-2时较对照两年平均增产57.01%,商品薯率增加8.8百分点。块茎淀粉含量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还原糖含量则显著下降。综上,硅肥施用量为75 kg·hm-2时对马铃薯产量以及商品薯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明显,而马铃薯块茎相关品质指标在硅肥施用量为45 kg·hm-2时较优。  相似文献   

11.
以洛薯八号马铃薯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春露地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当钾肥施用量超过25 kg/667 m2时,明显降低了马铃薯的单株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及产量。适量的钾肥可提高马铃薯淀粉、VC 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12.
在川西南冬季马铃薯种植区,开展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不同用量对青薯9号增产效应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施用60 kg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作底肥为最佳施肥方案,该处理的平均单株质量、商品薯率最高,平均鲜薯产量为2 114.0 kg/667 m~2,比对照(不施肥)增产1 063.5 kg/667 m~2,增幅为101.2%。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配比的磷钾肥对1 a生、2 a生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测定1 a生、2 a生防风根干重,以HPLC测定防风有效成分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当1 a生和2 a生防风施肥处理分别为P2O5124 kg/hm2和K2O 46 kg/hm2、P2O5186 kg/hm2和K2O 92 kg/hm2时,防风根干重均达到最大值。当1 a生、2 a生防风分别施用P2O5124 kg/hm2和K2O 46 kg/hm2、P2O5124 kg/hm2和K2O 92 kg/hm2时,防风中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总含量最高。钾肥对1 a生、2 a生防风根干重均有显著影响。最适于防风有效成分积累的磷肥量为P2O5124 kg/hm2。一定范围内配合施用磷钾肥促进防风生长,有利于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积累。综合考虑产量与品质,在田间氮素补至一致条件下,即每公顷含氮量为72 kg时,1 a生、2 a生防风肥料施用量分别为P2O5124 kg/hm2和K2O 46 kg/hm2、P2O5124 kg/hm2和K2O 92 kg/hm2,可获得成本低、优质高产防风,对于农业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对结球甘蓝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露地春茬盆栽条件下,以中甘21号为试材,研究了莲座期不同土壤含水量对结球甘蓝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81%~85%时,甘蓝植株生长势健壮,株型紧凑,单球重和产量最高,分别为0.74 kg和65.81 t/hm~2,同时,甘蓝硝态氮含量最低,维生素C、还原糖和净菜率含量最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马铃薯/玉米套作体系不同行比对马铃薯商品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筛选适宜与
玉米套作的马铃薯品种,以4 个不同类型马铃薯品种单作为对照,设置2∶2 和3∶2 两种马铃薯/玉米套
作 的行比,研究套作条件下马铃薯商品性和总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极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单个商品
薯质量、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商品薯率和商品薯质量占总薯质量的比率(商
品薯≥ 50 g)。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数量和单株块茎质量3∶2 行比套作极显著高于2∶2 行比套作,
单株商品薯数和商品薯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的差异随马铃薯品种而不同,单个商品薯质量和商品薯质量占
总薯质量的比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无显著差异。马铃薯生物产量(干质量和鲜质量)、块茎产量和商品薯
产量套作明显低于单作,2∶2 行比套作低于3∶2 行比套作。套作条件下费乌瑞它商品性较好,中薯5 号
商品性较差,鄂薯5 号、米拉中等。套作总产值的高低并不总与马铃薯的商品性成正向关系。套作总产值
高于单作玉米产值,但与单作马铃薯产值相比存在品种及套作行比间的差异。适合与玉米套作的品种与行
比依次为:费乌瑞它3∶2 行比、中薯5 号3∶2 行比、米拉3∶2 行比、费乌瑞它2∶2 行比。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化肥用量,实现优质高产,采用设施黄瓜田间小区试验法,以中农16号黄瓜为材料,设置4个氮水平处理,分别是0、138、276、414 kg/hm~2,分析了黄瓜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黄瓜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中N_(276)处理产量最高,为92 t/ hm~2;黄瓜硝酸盐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也不断增加,其中N_(414)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最高,为477 mg/kg;不同氮肥处理的黄瓜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可溶性糖含量N_(276)处理最高,达到5.3%。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上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减小,且硝态氮含量的减小幅度也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高施氮量显著提升了不同深度土层硝态氮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施用12.7 t/hm~2商品有机肥的基础上,当氮肥用量为276 kg/hm~2时,设施黄瓜可获得最高产量、最佳品质及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同等的栽培条件下,通过不同的栽培密度,探索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免耕马铃薯产量与栽培密度不成正比,紫花白马铃薯以每1hm2栽培9万株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在定西市干旱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定薯1号’种植密度对农艺形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定薯1号’出苗期和开花期的影响不大,而对株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封垄时间、成熟期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定薯1号’宽窄行种植时,最佳密度为64935株/hm2,产量达26250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64935~69630株/hm2;单行种植时,播种密度为54945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7437kg/hm2,适宜的密度范围是51020~54924株/hm2。  相似文献   

19.
以洛马铃薯8号为材料,设置种薯芽眼向上、向下、侧向3个摆向,研究其对早熟春播马铃薯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薯块芽眼摆向不同对性状有较大影响,芽眼向下播种的马铃薯与常规播种(芽眼向上)相比,株高增高4.14 cm,芽眼根增多,匍匐根增加1.1条,地上茎增粗1.12 mm,地下茎增长3.68 cm,匍匐茎增加1.19条,块茎增加1.06个,产量增加272.48 kg/667 m2,而大中薯比例、商品率基本相同,绿薯率极低,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