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5种不同出菇方式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时间、菇形、色泽、大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覆土出菇会延迟出菇时间,且子实体商品性状差,产量最高;不同方式间生物学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定向定量打孔出菇方式在提高产品的商品质量和减少劳动量方面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作栽培主料,采用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鲍鱼菇,研究鲍鱼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配方1菌丝长势浓密、粗壮,配方2菌丝长势弱。在各栽培方式中,处理3(配方1,露地覆土出菇)鲍鱼菇子实体性状表现好,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达每30袋8.34 kg和61.78%,且氨基酸种类丰富,营养成分含量高。但露地覆土出菇方式和棚内菌袋出菇方式相比鲍鱼菇子实体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泥墙式和覆土式两种出菇方式、覆粘土和沙子、施加营养液与否对工厂化杏鲍菇二次出菇的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立棒覆土栽培较泥墙式栽培出菇晚、菇形差,但产量高;覆粘土较覆沙土子实体品质和产量均有提高;施加营养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子实体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柴达木大肥菇子实体在人工驯化栽培过程中,不同覆土厚度子实体发生时间无显著差异;子实体单株重量随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一定覆土厚度指标范围内产量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一潮菇产量达到4.79kg·m^-2。其丛生菇率、子实体高度、茵柄直径、茵盖直径、茵柄高度等性状指标随覆土厚度加大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菌核侧耳培养基配方及出菇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不同培养基和不同的出菇方式的探讨,得出菌核侧耳在以棉子壳为主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良好,子实体生物转化率高于其他培养基。在室外出菇方式中,子实体转潮快.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室内。  相似文献   

6.
五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五种不同形式的出菇方式对白灵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白灵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外观表现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别相差1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不同出菇方式对平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朋  马瑞霞  蔡敏 《北方园艺》2010,(22):172-173
对平菇6种不同出菇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对平菇的出菇时间、菇形、大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覆土栽培会延迟出菇时间,且子实体商品性状差;不同方式间生物学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表明,菌墙式出菇及双向卧式出菇是平菇最理想的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8.
五种不同出菇地白灵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五种不同形式的出菇方式对白灵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白灵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外观表现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别相差1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大棚、大田、林下三种栽培模式栽培大球盖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受温度影响较小,冬季发菌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棚栽培的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略高于林下栽培模式,大田栽培的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低;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一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6.34%,大棚栽培与林下栽培的二等菇产量占比相当,大田栽培三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3.29%。  相似文献   

10.
梁爽  高继海 《蔬菜》2022,(10):59-62
摘要:工厂化白灵菇栽培中的菌棒出一次菇后,由于含水量过低不能二次出菇,一般就被废掉不再使 用,即使进行二次出菇,也表现产量较低,且造成其他资源浪费。通过多年试验与生产实践,探索出通 过覆土方式进行菌棒二次出菇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使菌棒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关 键技术包括:栽培季节、栽培设施、覆土前准备工作、覆土方法、出菇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