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园套种竹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少风  林心明 《食用菌》2000,22(6):37-38
我市地处闽北山区,生产竹荪的条件优越,自1990年推广大田阴棚栽培竹荪技术以来,生产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竹荪市场价格下降,使得生产规模一度萎缩。1995年,笔者进行了果园套种竹荪试验,利用果树形成的遮阳条件栽培竹荪,降低了竹荪生产成本。该技术推广后迅速为菇农所接受,使我市竹荪生产规模得到恢复并有所扩大,年栽培量超过4669000m2。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栽培工艺11 场地整理 桃、榛、柑桔、板栗、葡萄、杨梅等果园均可作为套种竹荪的场地。地势较平或缓坡地果园,可沿果树行间的排水沟作畦;地势较陡的梯式果园,则…  相似文献   

2.
果园套种竹荪栽培技术葡萄、柑桔、李、梨等果园和房前屋后的竹木林下空闲地,是套种竹荪及其他食用菌良好的天然场所。在果园里多层次立体种植,即节约遮荫材料,省工省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达到果菇双收的成效。1栽培季节的选择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和竹荪生长发育特性,...  相似文献   

3.
用砂锅栽培竹荪,是我县科技人员和城乡种植户在实施竹荪栽培星火计划项目中摸索出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以竹片、树片、作物秸秆、棉籽壳、花生壳等为原料,播种后置适温下培养数月,每锅可收干竹荪50~100克。成本不超过数元,收入则达数十上百元。由于这项技术具有简便易行,四季均可出菇,成  相似文献   

4.
正福建长汀县种植竹荪2011年只有2.5亩(1亩为667 m2),通过专业合作社典型带动,强化技术指导,2017年全县竹荪种植面积达300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户普遍反映第一潮菇可回收成本,技术通俗易懂,成功把握性大,收益比种植其它作物高。1栽培技术1.1栽培场地的选择与处理稻田、果园、林地、菜园、山坡地均可作为竹荪栽培的场地。但选择场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近水源,排灌方便。(2)土质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3)近三年不曾栽培过竹荪。旱地栽培竹荪,事先应在地面及四周撒灭蚁灵以防止白蚁危害;水  相似文献   

5.
竹荪与农作物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茜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7):136-136
竹荪栽培技术粗放,可与多种农作物进行套种。以竹荪与玉米套种为例,从菌种选择与栽培季节、场地选择、原料准备、播种栽培、种植管理等方面介绍竹荪与农作物套种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竹荪为名贵食用菌,素有“真菌皇后”之美称。我国人工栽培竹荪始于20世纪70年代,多产于竹源丰富的江南山区。20世纪80年代末期,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竹荪获得成功,使北方平原地区人工栽培竹荪成为可能。自2000年以来,以农作物秸秆为栽培原料,探索出竹荪与粮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露天竹荪生料栽培技术探讨1.原料选择与处理各种竹类和竹根、竹鞭、竹枝、竹叶、加工竹品下脚料(如竹绒、竹黄、竹碎片等,阔叶树的树枝、叶及碎片),农副产品下脚料(如黄豆秆、麦秆、花生壳及秆、玉米芯,棉籽壳,芦苇,甘蔗渣等)均可使用。在栽培之前,将竹、木碎...  相似文献   

8.
竹荪菌体洁白,细嫩爽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素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美称,因其美味、营养、保健的优越食用价值而倍受消费者青睐,这给福建省竹荪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随着竹荪产业的发展壮大,栽培原料、产品质量等问题日显突出。传统的栽培竹荪的原料为木屑、竹屑、作物秸秆等,备料麻烦,成本高。  相似文献   

9.
人工栽培竹荪,目前多采用竹类作原料,由于我区竹类原料短缺,致使竹荪栽培在我区很难发展.本人在多年的竹荪栽培试验中,发现长裙竹荪的菌丝体,能在覆盖畦面的麦秸和平菇下床废料堆上旺盛生长.据此笔者多次用纯麦秸、纯平菇废料、麦秸与平菇废料混合进行栽培长裙竹荪,均获成功,与用竹叶、竹枝原料栽培的相比,不仅单产高,且原基形成早,周期短.其中以麦秸与平菇废料混合室外畦栽的产量最高,从播种至头潮采收结束仅80天,头潮平均采收商品干竹荪214g/m~2.现将此法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柑桔是常绿果树 ,园内遮荫度高、湿度大、下层空间可利用价值高 ,是套种竹荪的良好场所。在柑桔园中套种竹荪 ,既节约遮荫材料 ,提高土地利用率 ,又达到果菇双收的成效。但是用常规法在果园中套种竹荪手续繁 ,成本高 ,不利于抵御市场风险。为此 ,近年来研究了在柑桔园中以谷壳为主 ,辅以竹屑的柑桔园套种竹荪的果菌复合模式 ,并取得成功。现总结如下。1 栽培方法1 .1 栽培季节的选择 根据竹荪生长发育特点 ,以当地气温持续在 8℃~ 2 8℃时为栽培季节 ,我市一般选春、秋季栽培。虽秋季栽培竹荪污染率低 ,但其菌丝体生理成熟后气温达不到 …  相似文献   

11.
竹荪代料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宗平  黄藩茜 《食用菌》2002,24(3):21-22
本文研究利用玉米芯、杂木屑等农林废弃物代料栽培竹荪 ,从菌丝生长情况 ,单位面积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栽培试验显示生物学效率均达到了 90 %以上 ,从而为利用这些原料栽培竹荪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竹荪是名贵食用菌,国内收购价每公斤600~800元。栽培易,原料广,所需设备和其它食用菌一样。室内外均可栽培,一间30米~2房,投资300元可收干荪约30公斤。为了满足读者要求,决定函授栽培与制种技术,收  相似文献   

13.
红托竹荪的人工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又名竹笙、仙人笠、网纱菰、竹菌等,属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云南已发现4个种,即长裙竹荪(Dictyophoraindusiata)、短裙竹荪(D.duplicata)、红托竹荪(D.rubrovalvata)和黄裙竹荪(D.multicolor)。目前除黄裙竹荪外,其它三种均可食用,是云南传统出口商品。近几年来,由于对竹荪的需要量增加,各地都在引种驯化,有的地区已获得人工栽培的子实体。我所对主产于滇中地区的红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竹荪仿野生栽培和人工栽培在竹荪外观形态、生产、经济效益等方面存在的不同,介绍了竹荪仿野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采用了新的栽培配方、生产栽培模式的革新等。  相似文献   

15.
2017年将乐县经济作物管理中心开展了瓜蒌-竹荪生态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瓜蒌-竹荪生态栽培模式平均竹荪鲜菇产量2.340kg/m~2,而将乐县常规搭遮阳网栽培平均竹荪鲜菇产量2.285kg/m~2。瓜蒌-竹荪生态栽培模式竹荪鲜菇产量比将乐县常规搭遮阳网栽培平均高0.055kg/m~2。667m~2按种植竹荪400m~2计算,可增收竹荪鲜菇44kg,增值880元,说明瓜蒌-竹荪生态栽培是一种很好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竹荪栽培的高产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小风 《食用菌》2004,26(2):35-35
竹荪人工栽培在我国已得到推广,竹荪产量迅猛增加。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对竹荪认识的不断深化,竹荪在国内外市场的销量也不断扩大,产品价格趋于平稳,这又刺激了竹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就闽北竹荪生产现状看,尽管栽培面积很大,却是广种薄收的粗放栽培方式,高产不多,大部分产量在40~60kg/667.7m^2。针对我市竹荪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日本岐阜县的蘑菇厂家人工栽培竹荪获得成功。在日本栽培竹荪是非常罕见的,明年将正式开始栽培。竹荪是生长在竹林等处的蘑菇,在中国的宫廷菜中,与燕窝、鱼翅等同被列为高端食材。日本各地都在做人工栽培竹荪方面的研究,但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基本都是中国产的干竹荪。  相似文献   

18.
四川不同地区竹荪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21,(4)
四川省青川县、长宁县分别坐落在四川省的北部和南部边缘,两地森林覆盖面广,空气清新,湿度高,生态环境好,盛产各具特色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荪。青川县和长宁县两地相距600 km,纬度相差4°,气候、地形差异大。总结两地栽培的竹荪菌株、原料、栽培时间及管理技术异同点,为相似气候区域竹荪栽培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果园套种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伍才  李上彬 《食用菌》2012,34(6):47-48
大球盖菇具有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丰富、栽培技术简单(一般生料栽培)、生产成本低、栽培效益好等特点。近几年,在闽西山区大球盖菇栽培以冬闲田连作和果园套种两种模式为主。现就果园套种大球盖菇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竹荪一次性采摘技术陈宁飘(福建省屏南县代溪食用菌研究所382304)珍贵食药用菌竹荪,从1989年起在全国各地陆续推广以来,栽培每平方米的竹荪都收到250克-400克干竹荪。高产量的竹荪给大面积栽培者,带来采摘时的困难。竹荪采收以往栽培者都是等到菌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