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园艺》2020,(1):55-58
采用SWOT分析法对稷山县板枣产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稷山县板枣产业在文化积淀、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土壤和气候条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板枣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病虫害防治、科技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面临销售渠道单一、品牌建设不够、市场混乱和食品安全等威胁,应抓住板枣深加工市场需求、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发展、政策支持等机会。提出了促进稷山板枣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其中包括优化苗木,科学种植;推进板枣产业深加工及贮藏保鲜技术;加强宣传,提高品牌效应,拓宽市场和销售渠道;提高农户的防灾减灾能力;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机制;借力旅游,实现板枣绿色、休闲产业之路,最终实现板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详细阐述了江西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南城县枣产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南城与江西枣产业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3.
枣种质资源是枣科学研究和生产利用的物质基础,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系统总结我国在枣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枣生产与科研成就及前沿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历史上枣生产经验积累丰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并在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从驯化栽培、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采收利用与贮藏加工等方面简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枣生产实践的主要成就;从基因组与生物技术、起源演化与分类、种质资源研究与品种登录、育种技术与主要成果、育苗方法与建园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病虫防控理论与技术、采后处理与贮藏加工等方面简述了1949年以来枣生产与科研的主要进展。在深入分析枣生产科研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技对策。  相似文献   

5.
枣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果品。近年来,随着枣产业逐渐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我国枣产业品种和产区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枣产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多以传统的乔化栽培和粗放管理为主,生产水平落后,经济效益差,我国枣产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升级关键期。河北省作为我国传统的产枣大省,近年来枣品质下降,价格走低,生产管理观念落后,产业发展前景堪忧,因此如何扭转当前劣势局面是河北省枣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系统整理了近年来我国枣产业布局变化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河北省枣产业发展和布局优劣势,以期为河北省枣产业提质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丝小枣产业链的优化,是推动金丝小枣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对于提升小枣品质、提高枣产品附加值、传播枣文化、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通过到河南、新疆、河北等地考察学习,深入枣区与枣农、营销大户、企业老板、县乡干部、基层林果技术员座谈,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金丝小枣种植、收获、加工、销售、枣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金丝小枣产业链条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枣产业转型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是我闰原产果树、第一大干果和五大优势经济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10多倍和20多倍,达200万hm~2和800万t,成为我国特色果品大产业。近年来,我国枣产业整体上进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从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型的关键期。分析转型期枣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性新机遇,并从高效新理念、目标新导向、发展新模式、品种新布局、栽培新技术、科技新支撑诸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枣是我国原产特色优势果树和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五果"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枣科研取得长足进步,推动了枣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枣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对科技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在简要回顾我国枣生产科研历史基础上,分析了70年来我国枣科研的发展演变,并将其分为恢复发展期(1949—1978年)、加速发展期(1979—1999年)和全面发展期(2000—2019年)三个阶段;综述了70年来我国枣科研在10个方面(组学应用、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病虫防控、采后处理、营养加工、设施生产、技术标准)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和重要进展;进而分析了枣科研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今后枣科研的12项重点任务,可为今后枣业同行和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山东省枣产业概况,包括各个枣产区的主栽品种、规模、栽培模式、产量等,分析了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鲜枣产业高速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都有所提高,已逐步建立起以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经营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生产体系。今后,我们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进一步推进我国鲜枣产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