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重庆市南川区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关键时期。该区在"三农"财政投入的支持下,农村经济总量增速快,2013年农业增加值比2010年增长46.31%,年均增长13.53%;农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长46.89%,年均增长13.68%;农民人均纯收入3年年均增长16.7%,接连跨越6000元、8000元,达到938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5∶1缩小到2.6∶1。同时,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扶贫效益不断提升,生态农业园区建设跃上新台阶。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三农"投入机制,完善财政资金管理体制;增加"三农"科技的资金注入;加快扶持农业小企业发展;加强延长产业链条投入;加大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投入"等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业》2012,(9):2
2011年,重庆市南川区"三农"工作面对严重的冰雪冻害、五十年一遇夏旱、持续高温伏旱等不利影响,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历尽艰辛,在极不平凡的一年里,实现了大灾之年稳产增收目标。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3%;农业增加值达到28.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17元,比上年增长23.1%培育农村万元  相似文献   

3.
《南方农业》2012,(3):2
<正>彭水县农业委员会以"保供给"为首要任务,以"促增收"为中心工作,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彭水县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量43.6亿元、同比增长13.5%,农业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15元、增长24.7%,增幅位居全市第8位。  相似文献   

4.
沁水县自2005年以来,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全县年均水保初步治理面积达到2 333.33 hm2,年粮食总产达到8 500万kg,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3 600元,农村经济以年均14%的速度在增长,涌现出了72个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介绍了沁水县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总体思路、具体做法、成效和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5.
《南方农业》2011,(4):2
2010年,重庆市南川区农量农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薄书记"135"发展部署,坚持"农业稳区"战略不动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实现农量总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44元,同比增长19%."十一五"收官之年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影响。面对这种不利形势,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重庆市上下重农支农扶农的氛围更加浓厚,特色效益农业正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升。农民收入增长"12.8%":腰包更实了2013年,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32元,比上年人均增收949元,增长12.8%,高出城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县坚持以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农业道路,着力推进以扶贫攻坚为重心的农村民生事业,为统揽’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探索农村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和机制,着力推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有效实现了农民收人的持续较快增长。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2558万元,农业增加值161263均纯收入7633元,增速居全市前列。  相似文献   

8.
桂林市农广校系统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对广大农民开展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有效地推动了桂林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了桂林市农广校体系办学的优势、现状和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近十多年的数据对比形式,展示分析重庆市渝北区农民收入现状。渝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为2404元,2012年为9375元;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2012年依次为54.7%、33.8%、3.1%、8.4%,2000年依次为36.9%、47.8%、8.0%、7.3%。阐述影响农民增收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提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村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等促进渝北区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方农业》2010,(2):2-2
到2012年,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现三大目标★两翼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年均增加800元以上,达到6400元★两翼农户纯收入在2009年基础上户均增加10000元,达到25000元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量化了小康社会指标,提出新时期"四化",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农业和农村发展这一块而言,亮点纷呈,无不闪烁出思想的光辉,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重庆市的具体情况,认为重庆市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应突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六大重点:(1)确保稳粮、保供、增收的总基调不动摇;(2)切实做好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这篇大文章;(3)着力做大产业集群,推进农业现代化;(4)努力把旅游农业作为一大产业来抓;(5)切实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6)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2.
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是以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和改圈、改厕、改厨同步建设(一池三改)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能源利用和污染治理相结合,保护了饮用水源的安全,净化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实行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实现家庭能源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以此引领山区农民走生态家园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从近日召开的2019年江西省农业发展大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江西着力推动以绿色化、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农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强省之路,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 625元,增长9.1%。着力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开展农药化肥负增长行动,推广农牧结合、粮经交替、水旱轮作等高效生态模式。完善省、市、县三级可追溯平台建设,强化农产  相似文献   

14.
旺苍县是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1.16%,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 591 t/(km2·a)。近年来,旺苍注重开发性治理,依托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中部着力建设高新农业示范区,北部着力建设连片扶贫开发区,南部着力建设标准化农业建设区;全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品牌、扶贫开发、科技支撑五大工程实施;茶叶、核桃、畜牧、杜仲四大特色主导产业2014年的产值已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6%。在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过程中,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植物措施为主,注重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代农业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基层农技服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技服务的现实需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就目前我市农技服务体系现状、问题和下一步对策建议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23(3):34-34
中国新农村建设信息网(www.xinnongcun.gov.cn)已于2006年6月8日正式开通,这是农业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中国新农村建设信息网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题网站。该网以“宣传政策,服务‘三农’,促进发展”为宗旨,设计有政策法规、领导讲话、新闻动态、理论研讨、典型模式、国外经验、农业现代化、持续农业、农村改革、乡村新貌、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项目、行业信息、百姓生活、农村教育、示范行动、数据库等十八个栏目,涉及到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国新农村建设信息网以新农村建设为…  相似文献   

17.
庄浪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施了以水利水保工程建设、林草植被建设、乡村道路建设、人饮工程建设、生态能源建设、移民工程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全县粮食总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95年的7.6万t、640.5元增长到2006年的13.9万t、1 658元,分别提高了82.9%和158.9%,其中2001—2005年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递增率为7.8%。庄浪县的水保生态建设,为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其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十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8%左右(同期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一些重大技术领域已在国际上具备了竞争优势.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有30%~40%,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差甚远.因此,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撑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新农村建设向节约型、绿色型、环保型和和谐型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从农民、农业、农村三个维度分析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包括以突破传统农业发展观念为核心、以创新现代农业制度体系为根本和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探索》2012,(10):21-22
近日,在黑龙江省召开的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现场交流会议指出,切实把现代农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实施《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t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为落实这一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