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中村"改造中的文化拒斥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近年来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背景,力图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城中村"政策执行的视角对文化拒斥"城中村"政策执行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进行探析,进而就如何破解"城中村"改造中的文化拒斥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改造策略初探——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炜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99-101
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地方都开展了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不断探索改造方式和改造策略。以重庆市为例,在分析现状和改造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城中村改造"改防结合、以防为主"的策略,并探索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下一步将以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整治为重点,提出了深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城市文化生态学研究的视角下,以文化、生态、空间三条主线分析城中村目前所面临的文化发展困 境,并对城中村文化建设提出合适的对策与建议,使其能够传承自身的文化特色并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太的成就,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郊区农村被纳入城区而成为“城中村”,由此产生了城乡矛盾。尤其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与“城中村”的之间的矛盾也随之产生.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因此,要在政府政策保障下对“城中村”进行改造.从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对于城中村改造的实践各地均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的城中村,住宅建筑情况大多良好,盲目采取大城市建设城市型居住区的做法显然不合时宜。村落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群居方式,是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的体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城中村作为原始的村落,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拆迁观念,以村落保留为基础,挖掘村庄特色,更要树立多样化的城市发展观念,改善基础设施,循序渐进,达到城市与乡村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6.
王南希  李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28-17429
通过探究城市背景下的"城中村"现状及与国外城市村庄进行对比,寻找到打破"城中村"禁锢的设计方法,重拾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最终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城中村"给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带来了新的问题。笔者从"城中村"的定义入手,分析"城中村"土地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城中村"土地利用及管理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城中村"土地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广州城中村的管理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的存在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其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进一步受到质疑。然而,"城中村"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使城市不得不正视此特殊地带,并采取帮扶措施,使其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以广州城中村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州城中村的概况,结合城中村的相关理论,提出广州城中村管理及改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自90年代初期.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建成区和边缘区形成的一类异质于现代城市和传统乡村的聚居区。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大中城市都已经或者正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使之逐渐减少。但由于城中村居住费用的低廉、生活的便捷、地理位置的优越.还是对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社会底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吸引力。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安高新区城中村居住的优劣势分析.使大家对城中村居住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213-214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农村社区不断被新型现代化城市社区所替代,社区原有经济、文化发生着剧烈的变迁。由于各部分变迁的速度不一致,使得各部分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改造过程中社区非物质文化的发展难免滞后于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使城中村居民产生越轨行为。为此,需要从文化视角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城中村居民越轨行为及时调控。  相似文献   

11.
实施积极的文化战略,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城市经营主体、城市经营客体和城市经营目标3个方面阐述了城市经营的内涵,界定了城市文化的构成,指出城市文化是城市经营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最后,针对我国城市经营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提出若干文化重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景观”,是综合提升人居环境形态美、功能美和文化美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保护魅力国土特征、重塑区域特色禀赋、提升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景观立法体系的构建既有助于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主要控制线,对农业发展、生态功能的恢复及保护、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介绍了6个国家(经济体)开发的针对乡村景观资源的评估规划技术和保育治理体系,并分析了其通过立法机制推动景观资源保育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经验。同时,本文从建立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数据库、探索景观特征营造和立法保育技术体系、通过地方实践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通过立法机制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城镇居民越来越向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石臼湖周边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开发较晚,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落后.着重分析了石臼湖区开发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提出几种可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侯雯娜  胡巍  尤劲  吕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8-1350
从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其特点及典型问题,从人口调控、经营模式、村民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增进景中村管理和发展的对策.最后,将国内其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的情况与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其他景区景中村可以借鉴和关注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或称民工,是我国当前的一个特殊的、庞大的、弱势化的社会群体,已发展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主办的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机构,理应在提高进城农民工整体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努力满足广大进城农民工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业院校图书馆面对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图书馆及学科馆员应顺应城乡一体化潮流,通过对特色资料、成果的收集、整理和开发,保存和发扬农业传统文化精髓,提高农业文化的吸引力,以成就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诗意,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双向流动和协调发展。笔者通过分析北京的产业化一体化、文化一体化进程之间存在不同步、忽视特色文化资源的多元性等现状与矛盾,分析都市农业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对策及方向,以促进形成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人类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直接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对扩大城乡文化、信息交流,促进农村开放,以及绿化、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和生存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针对北京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培森  倪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84-1785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社会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广泛交流,对中国城市商业步行街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我国城市步行街的现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景观设计原则,以此来改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城市农业发展历程,阐述了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合理地发展城市农业,有利于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合理的城市农业布局,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农业具有生产性功能,但其从事的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高品质、高效益的产业化经营活动;城市农业是城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城市农业文化应与城市文化相协调;城市文化建设既要遵循文化规律,又要遵循城市建设规划;加强与城市农业相适应的城市农业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工厂化杏鲍菇废弃菌袋再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时,往往只进行头茬菇出菇培养,之后菌袋直接淘汰,这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笔者根据杏鲍菇自身生物学特点,结合北京气候条件,采用覆土栽培的培养方式,对工厂化淘汰的菌袋进行二次利用,能够有效提高杏鲍菇菌袋的利用率,为农民创造收益,同时覆土处理的菌袋出菇之后作为生物肥料为植物利用,因而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