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楂树近几年发展较快,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在加强土肥水管理的基础上,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1.先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采用先密后稀的管理办法,使之在一定时期维持正常生长和获得一定产量。随着树林的增长和树冠的扩大,再逐步去掉临时植株,维持永久植株正常生长。确定永久植株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隔行隔株定株法,二是行内隔株定株法。前者可分别将2×2.5米和2×3米变为4×5米和4×6米的株行距。后者可分别将3×4和3×5米变为6×4米和6×5米株行距。  相似文献   

2.
从一九七五年开始,我们在本省各地进行了8个杨树新品种的区域试验。良种配良法,品种的优良性状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试验过程中,我们提倡“三大一深”的栽培技术措施。“三大一深”即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大苗规格:苗龄二年生或二年生根一年生干的截干苗,高度4—5米,根径4—5厘米,大穴标准。结合全面整地,栽植穴为一立方米;大株行距为4×6米,4×8米,8×8米;深栽要求一般为80厘米。 本文报导了杨树新品种深栽后对根系发育和分布的影响,为制定杨树速生丰产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单位:元/立方米、张品种规格价格红松原木4米×30厘米(北洋材)1050 ̄1100红松原木4米×30厘米(国产材)1400 ̄1500白松原木4米×30厘米(国产材)950 ̄1050白松原木6米×30厘米(国产材)1000 ̄1100落叶松原木4米×30厘米(国产材)950 ̄1050落叶松原木6米×30厘米(国产材)1000樟子松原木4米×30厘米(北洋材)900 ̄1000樟子松原木6米×30厘米(北洋材)1000 ̄1100落叶松板材4米×40厘米×5厘米(国产)1250落叶松板材6米×40厘米×5厘米(国产)1300樟子松板材4米×40厘米×5厘米(俄产)1230樟子松板材6米×40厘米×5厘米(俄产)1250饰面板(水曲柳)2440×122…  相似文献   

4.
株行距(2.5×2.5米至5×5米)对两种桉树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以两个令期(0—7和8—14年)进行了调查。对兰桉无显著效应,杂种特拉布桉则有明显的影响。两种桉树不同造林密度在砍伐时的木材密度值的比较,表明5×5米的株行距与现有标准株行距3×3米相比较大约增加10%。8—14年生的木质部密度已证明比内部的心材密度大约高15%。  相似文献   

5.
火炬松枯梢病的发生与林分密度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花岗林场1974年引种火炬松,1975年采取不同密度(3×3、4×4、5×5、6×6米)营造了1024亩用材林和种子林。1986年9月调查发现13年生树木生长不正常,林木密度大的发生严重枯梢,病株率达100%,病梢率达94.3%,少数树木已处于半枯死状态。1987年在密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4×6、3×8、2×12、3×10、3×12、3×4、3×7.5(米)等7种株行距进行沙兰杨造林,6年的试验表明,2米×12米的造林株行距是杨粮间作的最适密度;3米×4米的造林株行距不适宜搞农林间作,适合集约经营定向培育造纸原料林。  相似文献   

7.
一、土壤选择中壤土,轻壤土和砂壤土最适宜杨树生长。二、整地与栽植把将要栽植的地块,施足底肥,深翻30厘米,耙平。杨树丰产林一步到位的最理想的种植模式为:4米×6米,5米×  相似文献   

8.
<正> 对Williams品种的香蕉进行了5×2,4×2,3×2和3×1.5米的种植密度试验。初产分别为29.8,33.9,45.3和61.3吨/公顷。第一蘖芽产量分别为69.1,76.7,78.1,和74.5吨/公顷。累积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为3×1.5米(每公顷2,222株),第一蘖芽以3×2米的密度为好。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重点造林工程对黑松大苗的需求 ,从1998年开始 ,共移植 1.5~ 3.5m高的黑松大苗 870 0株 ,造林成活率达到 95 %以上。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 ,现将黑松大苗移植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 土坨规格苗圃地留圃大苗由于密度较大 ,下部光秃重 ,侧枝少 ,根系相对也不发达。这类苗木移植时的土坨规格为 :苗高 15 0~ 2 0 0cm ,土坨直径×土坨高度为(35~ 4 5cm)× (30~ 4 0 )cm ;苗高 2 0 0~ 2 5 0cm ,土坨直径×土坨高度为 (40~ 5 0 )× (35~ 4 5 )cm ;苗高 2 5 0~35 0cm ,土坨直径×土坨高度为 (45~ 6 0 )× (40~ 5 0 )c…  相似文献   

10.
一、栽植时间和密度:最佳为秋末冬初,亦可春植。初植2 ×3米,封行前抽株、抽行疏枝为4×6米;也可4×4米一次性定植,前期套种经济作物、草本药材、花卉苗木可达到以短养长之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澳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于1981年12月正式签订协议。其桉树品种及种源的施肥验,在1983年一号试验及1984年九号试验的基础上,1985年设计营造了十九号试验,经二年半的测定观察,取得良好效果,小结如下: 设计:4个区组×5种肥料×9个种源。小区:共355个,最小试验小区14行×18株,面积0.189公顷;行距3米,株距2.5米,每公顷种植1333株;小区与小区间隔4.5米。林地:选在东门林场33及34林班。1967年前是荒山,67年33林班种广宁竹,34林班种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根据我国林业发展的新形势,今后要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尽快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提倡4×4、5×5、6×6m的大株行距,加之人为创优的条件,已取得速生丰产的效果。能否有更先进的办法,在同等条件下取得最佳丰产效果,这是林业工作需要探讨的问题。通过调查黑山地区护路林、林网、大面积用材林,杨树都表现出具有边行优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杨树生长快,出材率高,在造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十几年来,我们通过引、选、育种等途径,选育出一批生长优良的杨树新品种。为了摸清它们的材质情况,先后对19个杨树新品种做了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并与山杨成材进行了比较。试材分别取自:(1)栽培在砂壤土地段上,密度为2×2米(栽后第三年间伐为2×4米)的试验林内5年生杨木,试件取树高4.6米以下;(2)栽培在粘壤土地段上,密度为2×2米  相似文献   

14.
<正> 周口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为丰富树种资源,改善用材林结构,自1972年起,先后在全区九县一市引种水杉3.5万株。引种苗木为一年生苗,高50—70厘米,地径0.8—1.2厘米。从信阳、南阳引进。早春定植。造林密度2×3米、2×4米、4×4米。1988年采取随  相似文献   

15.
雪松过去多用于庭园绿化。1964年昆明昙华寺苗圃,在西坡,坡度10°,土壤为酸性红壤的山地,用3年生扦插苗挖坑(坑为60×60×60厘米)造林3亩。株行距2×2米,呈品字形排列。1975年8月15日调查,平均高13米,平均胸径16厘米,未发现病虫害。选平均标准木(树高12.8米,胸径16厘米)做了树干解析。从树干解析说明,栽后4年内树高生长较  相似文献   

16.
一、丰产林形式全市125个村庄营造了杨树速生丰产林,其主要经营形式有三种:1.林粮兼顾,发展大径用材林。属于这种形式的主要是在土质肥沃,水利较好的平川地区,地下水位2—5米,人均耕地2亩以上的川地和部分丘陵区。发展较快的有吴村、乔李、县底、屯里、尧庙、段店等乡(镇)。丰产林营造规格一般为2×8米,每亩栽植42株,3年后隔株间伐小径椽材,以4×8米为过渡,每亩留21株,6年后隔株间伐中径檩材,每亩留10株,10年长成大径用材林,作为一个轮伐期。另一种规格是以3.5×4米为基础,每亩47株,3年隔株间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根据我国林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式,今后要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尽快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解决木材)和生态效益。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提倡4×4、5×5、6×6m的大株行距,加之人为创优的条件,已取得速  相似文献   

18.
长丰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北部,近年来营造杨树林十多万亩.初植密度前几年多为每亩111~333株,株行距2米×1米、3米×1米、3米×2米不等.不少林分已进入间伐期.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测胸径并知冠径和营养面积,进而可求算林分最适密度,掌握间伐起始期和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19.
选用Ⅰ—69、Ⅰ—72杨进行造林试验,采用0.5米×0.5米的株行距,3年可生产纸板材;生产造纸材以1.0米×1.5米或1.0米×2.0米株行距为宜.0.306公顷的高密度短周期试验林,3年共投资4321.32元,获纯利6202.67元,是投资的1.44倍。其中株行距0.5米×0.5米,1.0米×1.5米和1.0米×2.0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9、1∶4.7和1∶5.1。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泡桐既不能连片,也不能上山,只能作四旁绿化树种,这种想法严重地阻碍了泡桐的发展。是不是泡桐真的不能连片,不能上山呢?针对这个问题,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不少试验。山西省永济县国营林场和52843部队农场1986年营造了1733公顷(2.6万亩)成片的泡桐速生丰产林,规模相当宏大,管理水平相当高,泡桐生长迅速、整齐。现在平均胸径26厘米,树高10.1米,单株材积0.242立方米。贵州省兴仁县林业局1985年在海拔1320米、坡度20度的荒山上投资3万元,以株行距4×4米、5×5米、6×6米的不同规格连片种植20.7公顷(310亩)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