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降低林农抚育劳动的强度,利用模块设计原理试制林地抚育垦复机。该机器由电动机车、旋耕机、前后视屏摄像机组成,具有抚育效率高、体积小、操作灵活等特点。其工作原理是由电动机车运载旋耕机前进,旋耕机在林地旋耕作业达到抚育林地的目地,前后视屏摄像机可遥控指挥机车前进后退避开障碍物,实行无人驾驶遥控抚育垦复作业。可提高普通劳动力的垦复力5~8倍,特别是在林地上,林木树冠低矮不便人行穿越时可提高工作效率10-15倍。  相似文献   

2.
运用定位监测研究了雷竹林不同垦复方式(块状垦复、沿等高线带状垦复和全垦)下地表径流量和氮素养分流失状况。结果表明:垦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表径流,与未垦复林地相比,块状垦复减少幅度最大,平均减少23.49%;带状垦复次之,减少18.93%;全垦减少幅度7.52%。就土壤中全氮养分的维持而言,块垦效果优于带垦,带垦好于全垦;不同垦复方式对土壤中铵态氮含量的维持有一定差异,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垦复方式径流中的泥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全垦 > 未垦复(对照) > 带垦 > 块垦;块垦和带垦分别较全垦减少泥沙流失10.60%和8.02%,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1969年以来,我们大队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坚持三大革命一起抓,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根据全大队油茶林地坡缓、行距大、土质较好的特点,在全面垦复油茶林的基础上,实行间种作  相似文献   

4.
野生榛子垦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榛子垦复技术是经过多年在野生榛子垦复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其规范了野生榛子区划、建园、作业方式、密度调整、林地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生产操作技术,简化易懂,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前言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增产,努力多产茶油,是油茶产区群众日夜追求的目标,也是有的林业科研单位重点研究的项目之一。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各地采用垦复茶山,给林地施肥,实行间作,修剪油茶等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本文介绍在油茶产区调查的资料和实地试验结果,论证林地培土促使油茶增加的一项有效措施,并对大面积油茶林地实行培土的可能性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求扩大试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油茶从栽种到开花结果只需3-5年时间,而受益期长达60余年,油茶林通过垦复,清除了杂草灌木,改善林地环境、疏松土壤、增强抗性,减少病虫害;又将林地杂草翻埋于土中,增加了土壤肥力,可促进油茶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该项措施投入低,见效快,易为林农接受。  相似文献   

7.
板栗林分为天麻生长提供了森林环境,种天麻挖穴可垦复、改良林地,双方互相促进。板栗树与密环菌是一种共生共存相互利用关系,在人为控制下趋利避害。间作天麻的单重和穴产量:阴坡、粗沙土及土层深厚的林地均大于阳坡、黄粘土及土层浅薄的林地。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低产林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7项改造技术措施,即定期深耕垦复、及时修枝整形、疏砍补残更新林地、合理间作,增施有机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和保花保果。  相似文献   

9.
油桐是我省山区的一大资源优势。对油桐树冬管不力,桐油产量下降现象普遍存在。实践证明,对油桐采取各垦、修技、养树的冬季培管措施,可大幅度提高桐油产量。冬垦各星是消灭病虫杂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11一12月进行,可与施肥、间作护土作物结合起来进行。冬垦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冬垦要因地制宜,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一般坡度在15度以下,表土不易流失的,可全垦挖山。坡度在15——25度的山坡,要实行带状垦复,并从低处向高处挖,拉高境低,整平带面,作成梯田;坡度超过35度的陡坡,只宜在村周围垦…  相似文献   

10.
对丽水地区的油茶林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丽水地区油茶林土壤pH值较为稳定,为弱变异性.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达到中等变异性程度;不同土壤层次的养分含量不同,表层养分含量最高,向下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垦复林地>劈山林地>未抚育林地,但垦复和劈山对土壤pH值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技信息     
提高毛竹产产量技术。我省林科所的科研人员,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探索出一套有以的技术措施,使毛竹大面积产量由原平均每亩每度(二年为一度)500公斤增到业部列为科技兴林推广内容。其技术措施要点,一是林地垦枝落叶物翻入土内,有利行鞭发笋。坡度在20度以下的林地均可进行层复,里复的深度为17—23厘米,每隔3—4年进行一次。里夏季节,小年应在5—7月,大年可在秋冬进行。二是砍山除杂,在竹林面积大,公乏劳力与资金。或陡坡、山脊不仅垦复的地冻,。应进行矿山,将竹林内的杂草、檀木砍下,扰地用投,避免竹林向荣等、挖水与竹争…  相似文献   

12.
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经过3 a的试验研究表明:采取林地垦复、抚育、管理、施肥、整形修剪、林地覆草、林分调整改造等丰产管理措施对油茶的冠幅、根幅、抽生枝梢数、枝梢生长量、产油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一、荒芜桐林垦复奉节县大树公社石堰一,二队,采取对荒桐林冬季深挖,深度20—25厘米,在土层深的缓坡地,挖深30厘米,缓坡进行块状垦复,逐渐扩大成梯台,陡坡进行带垦.1979年秋,深挖荒芜桐林时,在林间种豌豆,1980年春天又垦复套种黄豆、红苕.今春垦复后套种黄豆.由于垦复和套种粮食,以耕代抚,油桐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赣县油茶低产林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结合该县的工作实践,从清理林地、垦复深挖、密度调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不同垦复时间和深度在毛竹林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毛竹分布中心区北缘——大别山区,进行4年试验结果表明,垦复深度效果以20cm为好,25cm次之,10cm较差;垦复时间以7月最佳,8月次之,9月较差。  相似文献   

16.
李永红 《湖南林业》2008,(11):22-22
一、造林地的选择与垦复。一般要求低山丘陵区土层厚度不少于60厘米,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质地中壤土较粘,石砾含量少的黄棕壤、黄壤、红壤或黄红壤。风害严重的山口、迎风面和山顶冈头,低洼积水地,均不能选作造林地。坡度小于25度,可采取全垦整地,定植穴为60厘米×60厘米×50厘米;坡度大于25度,采用水平梯地,大穴栽植。立地条件较好的小面积造林,宜全面割灌,水平带状全垦整地,丘陵还提倡撩壕整地,带宽1米。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低产林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 7项改造技术措施 ,即定期深耕垦复、及时修枝整形、疏砍补残更新林地、合理间作 ,增施有机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和保花保果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征占用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甘肃省林地管理现状,分析了征占用林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办事,强化岗位培训,建立并实行会审制度、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离任审计制度、总量控制制度等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克服板栗收益大小年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树与密环菌是一种共生共存、弱肉强食的相互利用关系,在人为控制下趋利避害。采用板栗间作天麻的新模式,板栗林分为天麻生长提供了凉爽湿润的森林环境;种天麻挖穴地垦复、改良林地,双方互相促进。板栗与天麻间作,每公顷大年收入23115元,小年收入(天麻)19575元,连年收益,解决了板栗收益大小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垦复与砍灌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和竹林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安徽霍山县开展了林地垦复和砍灌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和竹林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连续3年监测结果表明:垦复处理的林分平均胸径、1~2年生竹胸径、1~2年生竹比例、立竹度等指标分别为9.88 cm、9.96 cm、44.30%、2 918株/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67%、5.29%、8.45%、450株/hm2;砍灌处理的林分平均胸径、1~2年生竹胸径、1~2年生竹比例、立竹度等指标分别为9.82 cm、10.67 cm、27.26%、3 293株/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81%、6.17%、23.29%、475株/hm2。研究表明,抚育措施可促进毛竹林生长,优化竹林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