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吟梅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9):36-36,40
石蛙(学名棘胸蛙),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且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是南方丘陵山区名贵的水产品之一。余姚市的山地、丘陵面积805.09km。,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具备石蛙生长生活的良好条件。但由于人们过度捕捉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出于保护石蛙野生资源,开发这一传统名特珍品,满足市场需求目的,也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四明山区优越的自然资源,为山区农民开辟一条脱贫致富的创收新路。自2008年开始,余姚市水产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2.
朱炳全  傅军 《齐鲁渔业》2000,17(6):40-42
7石蛙成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成蛙的食性很广,但以蚯蚓、昆虫幼虫、飞蛾等为主食,基本饲养管理与幼蛙相似。同时注意防止鼠、蛇进入池中,作者曾发现一只种蛙吞吃了一只老鼠,结果自己也死了;一只大的褐家鼠跑入种蛙池,蛙与鼠相斗,死了十多只种蛙。8石蛙的安全越冬 蝌蚪的越冬可在室内进行,如发生水表面结冰则应将冰面敲破,以使水体有一定的氧气交换,不至于使蝌蚪窒息死亡。可采用细水常流、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幼蛙冬眠一般水深为 15 cm左右,以不淹没洞穴为宜,并留有一定的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应用塑料薄膜加盖保温…  相似文献   

3.
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Spinosa),俗称石鸡,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也作药用);因其胸部长有角质肉刺而名棘胸蛙。石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营养,有清凉滋补功效,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素有“山珍佳品”之美誉。本文简要介绍石蛙的养殖技术。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外观石蛙表皮粗糙,蛙体背部着生许多纵行的长条形不规则疣粒,背中央线上有黑色细小的角质刺,体侧及四肢背面布满小圆疣,雄性胸腹部还长满疣粒和角质刺。石蛙前肢为四指,指端呈球形,指间无蹼;后肢为五指,股胫粗长发达,趾间全蹼。2.生活习性:石蛙生长于…  相似文献   

4.
石蛙又称石鸡,学名棘胸虹,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中的一种大型蛙种之一。因其鸣声宏亮,酷似古时打更的“”之音,所以湘西山区一般称之为“”。当前有些专家认为石娃应命名为棘腹蛙。棘腹姓胸部及腹部布满大黑刺,棘胸蛙仅胸部有黑刺。到底棘腹蛙和棘胸蛙是同一蛙种的不同叫法,还是两种蛙种,目前尚未定论。石蛙体型略小于牛蛙,但含肉率却高于牛蛙,并且肉味鲜美,其营养及味道好于目前所有的食用姓,因此深受人民喜爱。近年来,由于人们肆意捕捉及对其生活环境的频繁侵扰,其自然资源日趋衰竭,因此,开展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前…  相似文献   

5.
朱炳全  傅军 《齐鲁渔业》2000,17(5):43-44
6石蛙蝌蚪与幼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的蝌蚪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饲养中稍有不慎,将会造成很大损失。变态后的小幼蛙,身体虚弱,对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头10天里,其肺和消化道都非常脆弱,因此,饲养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石蛙蝌蚪与幼蛙成活率、生长率的关键。6.1蝌蚪饲养管理技术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其卵经人工孵化一般8~15天可以孵出小蝌蚪。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部长 0.6~0.8 cm,尾长1cm左右,呈鼓锤状,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到了3天后活…  相似文献   

6.
<正>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等,其肉质洁白脆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其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加上人为滥捕,导致野生棘胸蛙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所以开展棘胸蛙的资源保护和资源增殖,并合理开发利用棘胸蛙资源,已显得相当重要。目前,人工繁育驯养棘胸蛙用水量大,设施成本高,疾病多,成活率低,养成商品蛙需3年以上。中国发明专  相似文献   

7.
石蛙学名棘胸蛙,又称棘蛙,石鸡、石蛤蟆、石怪等,为棘蛙属动物,大型野生蛙类,是我国南方山区持有的名贵山珍,被美食家誉为"百蛙之王".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少量石蚌基本靠上山捕捉,野生石蛙越来越少,笔者通过几年的反复试验,总结了提高石蛙产卵率、孵化率、变态率、成活率的一整套人工繁养技术,且拟每年提留约2万只幼蛙放归大自然,以此起到保护珍稀物种和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棘胸蛙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2004年在杭州市农发基金办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建德西部山区开展了棘胸蛙模拟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棘胸蛙养殖面积715米^2,当年培育幼蛙12.4万只,生产商品蛙7245千克,实现总产值78.6万元,总利润为34.8万元,每平方米利润达到486.7元,投入产出比为1:1.8。现将棘胸蛙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棘胸蛙俗称石蛙,是一种牺居在深山密林山涧溪流中的珍稀两栖动物,素有“蛙中皇后”之称。石蛙因长期处于野生状态,资源有限,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日益昂贵。因此,积极开拓这种名贵的优良品种,变野生为人工驯养,是一项新兴的养殖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石娃是一种大型肉用蛙,体重可达5皿克以上,肉质洁白脆嫩,味极鲜美,营养丰富,含有高蛋白、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防癌抗癌之功效。目前我国人工养殖的姓类品种,主要有古巴牛蛙和美国青蛙;但这两种蛙的出肉率、肉质鲜味和蛙皮深加工等方面都不及…  相似文献   

10.
正石蛙(Quasipaaspinosa)又名棘胸蛙、石鸡、棘蛙、石鳞、石蛤等,是中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近年来,石蛙经济价值不断提升,其人工养殖量日渐增加,但生长环境的改变,导致疾病发生。龙泉驿某石蛙养殖场2016年养殖的石蛙患红腿病并发烂皮病、腹水症,死亡率很高,经济损失上千  相似文献   

11.
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 spinosal),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脯氨酸和丙氨酸尤为丰富,谷氨酸含量高达11.9%,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  相似文献   

12.
正石蛙,学名棘胸蛙(Paaspinosa),俗称石蛤,石鸡,是我国南方山区特有的珍稀品种,在粤北山区也有自然分布。石蛙被称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被誉为"山泉中的活人参"。石蛙作为我国"四大山珍"之一,虽然自古就作为滋补佳品写进古籍药典,然而很少现代人知道,对其报道和研究也极其有限。本文将介绍石蛙的生  相似文献   

13.
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采用仿生态模式养殖商品蛙,具有品质好,投资省,效益高,市场俏等优点,是保护野生棘胸蛙资源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能更好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棘胸蛙资源,  相似文献   

14.
朱炳全 《淡水渔业》2000,30(2):27-29
(上接第 1期 )4 石蛙的人工繁殖技术4 1 种蛙的选择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 4~ 9月 ,5~ 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 ,必须从种蛙冬眠复苏开始 ,做好种蛙的选择和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 ,在冬眠之后 ,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 ,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 ,无破损 ,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蛙 ,雌蛙体重达 2 0 0克以上 ,雄蛙 2 5 0克以上就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 ,产过 1~ 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 ,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 ,但质量不好 ,…  相似文献   

15.
<正>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俗称石蛙、石鸡[1]。其成蛙体重一般为200~400g,为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2]。棘胸蛙肉质鲜美细嫩,蛋白质含量高,且具多种药用功效;同时,它还是近年来难得的一种山珍美味和高级天然营养滋补食品[3]。但是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捉以及环境恶化的影响,棘胸蛙的资源量日渐匮乏[4]。各地通过展开棘胸蛙  相似文献   

16.
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鸡、山蛙(图见彩中插2)。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名贵的水产品,山区村民称之为"山精"。祁门县芦溪乡地处黄山南麓,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5.78%,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风景区仅50公里,盛产野生石蛙。近年由于过量捕捉,资源破坏严重。2006—2008年我们在祁门县芦溪乡开展了半人工封沟放养增殖,资源恢复效果明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石蛙学名棘胸蛙 ,是一种栖居于山涧溪流中的珍稀两栖动物 ,其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价格较高。 2 0 0 0年开始 ,永嘉县农业局在县石蛙驯养繁殖试验场进行驯养繁殖试验。1材料与方法1 .1试验蛙来源用于试验的石蛙均来自本地高山野生石蛙 ,2 0 0 0年开始捕捉 ,积少成多。1 .2试验条件驯养池面积 1 2m2 ,高 1 .2m ,四周砖彻水泥粉刷 ,安装进排水管 ,池上口设网盖。池内水陆面积比为 3∶1 ,水深 1 0~ 2 0cm ,供有石穴、水草、食台 ,通风凉爽 ,仿自然环境设计。孵化池面积 4m2 ,高 1m ,水深 1 5~ 2 5cm。1 .3试验方法1 .3.1种蛙驯养野生蛙捕捉来…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6月笔者参与治疗了一例石蛙蝌蚪歪头病病例,现将养殖概况、发病过程及病情诊断、治疗方法分析讨论并总结如下,供广大石蛙养殖同仁参考。一、养殖概况养殖地点位于广东省清远英德市黄花镇盈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石蛙养殖基地。基地建有各类孵化池、育苗水泥池8000米2,亲本池30口,后备亲本池15口,育苗池85口,蛙苗生产面积共150余亩,所有池子皆为仿生态水泥池。目前共有石蛙亲蛙5000对,年产蝌蚪100万余只。  相似文献   

19.
正石蛙学名为棘胸蛙,又称棘蛙、石蛤蟆、石鸡,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常栖息于海拔150~1000米的密林峡谷间、溪流中、石窟里、岩沟内,昼伏夜出,喜在水上觅食,畏烈日。每年11月底至翌年4月中旬为冬眠期。根据笔者调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皆有石蛙养殖场,但规模都较小,主要原因是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20.
棘胸蛙(paa.spinosa)又名石蛙,石鸡。属两栖无尾蛙科、蛙属。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它是我国特有名贵的野生动物,也是山区维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物种。人们的滥捕滥杀和大量使用农药,致使环境恶化,造成野生棘胸蛙资源日益减少。由于经济价值高,近年来人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易引起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