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滨 《内陆水产》2001,26(6):37-38
目前正是放养鱼种的季节,对鱼病应该有“防重于治”的意识,除了挑选体质健壮的鱼种外,还应该在放养时用药物对鱼体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附在鱼体皮肤及鳃部的病原体。最好是在消毒前认真做好病原体检查工作,针对病原体的不同种类,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保证鱼种有较高的成活率。1 常用消毒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1.1 漂白粉溶液制成有效氯含量为10克/米3的溶液,在水温10~15℃时,浸洗鱼体25分钟左右,在水温15~20℃时,浸洗鱼15~20分钟;夏花鱼种消毒应采用5克/米3的浓度消毒15~20分钟。此法对细菌、病…  相似文献   

2.
鱼种消毒一般采取药物浸洗法,又称药浴法,用养殖户的话说就是用药水给鱼洗澡。常用于鱼种消毒的药物有漂白粉、硫酸铜、高锰酸钾等。漂白粉能防治细菌性鱼病,硫酸铜能预防原生动物寄生所引起的皮肤病或鳃病,高锰酸钾则可防治鱼鲺等。对于养殖户来说,细菌和原生动物一般都是肉眼难以分辨的,药浴消毒时,往往顾此失彼。经过多年实践经验证明,用漂白粉和硫酸铜合剂,给鱼种药浴效果非常好。既能防治细菌性鱼病,又能预防原生动物寄生引起的鱼病。用量为漂白粉10克/米3和硫酸铜8克/米3。先将漂白粉和硫酸铜分别溶化,然后再倒入浸…  相似文献   

3.
占家智  羊茜 《内陆水产》2001,26(7):41-42
1 赤皮病又叫赤皮瘟,该病发病快,传染率及死亡率都很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大多是因黄鳝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症状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病鳝身体瘦弱。预防方法1)放养时用10克/米3 的漂白粉浸洗鳝体20分钟;2)在鳝池埂上栽种菖蒲和辣蓼;3)发病季节用0.4克/米3的漂白粉挂篓;4)捕捞和运输苗种时,小心操作,勿使鳝体受伤。治疗方法1)用0.5克/米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用100克/升的食盐水或10克/米3的孔雀石绿溶液擦洗患处;3)用20~50克/升的食盐水浸洗病鳝15~20分钟。2 肠炎病又叫烂肠瘟,是…  相似文献   

4.
薛志成 《内陆水产》2002,27(3):35-35
1病毒类肠道疾病肠炎病危害对象:草鱼、青鱼。症状:病鱼体色发黑,肛门红肿,严重时鳍条基部充血,腹部出现红斑,肠管发炎,呈红色或紫红色。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用10克/米3漂白粉浸浴;2)流行季节每隔半月用1克/米3漂白粉全池泼洒1次,或投喂磺胺胍药饵;3)大蒜治疗。大蒜按每千克鱼种投喂5克的用量,拌入饵料,连喂3~6天。2寄生性肠道疾病2.1球虫病病原体:艾美虫。危害对象:青鱼。症状:鳃部呈苍白色,肠管内壁形成许多灰白色“肿瘤”,病灶周围组织溃烂,产生白色脓汁。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相似文献   

5.
池塘80:20主养异育银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条件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1.5~2.0米;池底平坦,少淤泥;pH值7.5~8.5,增氧机、水泵等设施配套齐全,进排水口均有拦鱼栅,其中进水口用20~40目的筛绢过滤,以防野杂鱼、敌害生物及其卵的进入以及池鱼逃逸。二、放养前的准备池塘于冬季干塘进行彻底清淤和曝晒,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或漂白粉10~20克/米3全池泼洒清塘消毒,以杀灭野杂鱼、敌害生物以及一些病原体。放养前7~10天,加注新水至0.8~1米。三、鱼种及放养1.鱼种要求规格均匀,体表光滑,健壮活泼,鳞鳍完整,无病…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预防措施第一:采捕鳝种,不能用铁夹,钓钩。黄鳝池内不得有玻璃碎片或铁片等锋利杂物,以免损伤体表,在搬运和放养的操作过程中要尽量细心,避免干燥、粗糙的工具接触,保持鳝体湿润。第二:投放鳝种前,要彻底清池消毒,每平方米池面可用生石灰1公斤或用20克漂白粉化浆后全池泼洒,一周后再投放鳝种。第三:做好发病鳝鱼的隔离工作,对发病鳝鱼池不要使池水相互串通,病鳝死亡后不要随便抛弃,必须深埋土中。第四:鱼体消毒。从外地购进和捕捉的鳝种,在放养前,必须先放在3%~4%食盐水中浸洗5分钟或放在10克/米3的漂白粉液中…  相似文献   

7.
鱼种消毒,是用各种药物配成各种药液,浸洗鱼种,杀灭鱼体上附着的或已经感染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预防鱼病的发生,这是提高放养鱼种成活率的一项有效措施。消毒所用药物有漂白粉、硫酸铜、高锰酸钾、食盐和晶体敌百虫等等。具体方法如下:1.漂白粉,配成药液的浓度为10PPM,即在每立方米水(重1,000公斤)中放入10克的漂白粉,水温在10—15℃,浸洗时间为20—30分钟;15—20C,浸洗15—20分钟。主要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等。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开始,香鱼逐渐成为闽东新兴淡水养殖品种。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鱼病也相应加重,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笔者经过几年来对香鱼病害防治的摸索和研究,初步探索出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现总结如下:一、白皮病1.病原白皮极毛杆菌。2.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在尾柄或背鳍基部出现一小白点,以后迅速蔓延扩大,致使鱼的后半部全成白色,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尾鳍全部烂掉,头向下尾朝上,身体与水面垂直,不久死亡。主要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鱼体受伤后感染所致。3.防治措施①避免鱼体受伤,用强氯精0.4克/米3浸洗20…  相似文献   

9.
《水利渔业》2008,28(1):8-8
1.鱼体消毒放养前将鱼体进行浸洗消毒。鱼体消毒是切断传染病源的重要途径,是控制和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在水温10~15℃时,用漂白粉15g/m^3或硫酸铜8g/m^3或高锰酸钾20g/m^3浸洗鱼种20—30min,或食盐10~20g/m^3浸洗3—5min,用以杀死鱼体皮肤和腮上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97年8月至1998年9月在常州市郊区太滆乡开展了池塘单养乌鳢高产高效技术试验。21.9亩水面经一年养殖,亩均产1587公斤,亩利10183元。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鱼池较整齐呈长方形,每口塘面积3~6亩,水深1.5米,池底平坦,淤泥20厘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系统配套。2.苗种放养。苗种放养前10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苗种从浙江购得,苗种下池前用5~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或用3%~5%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放养规格均匀,平均每尾40克。具体…  相似文献   

11.
吴莉芳  张勇 《齐鲁渔业》2000,17(3):42-42
1白云病1.1发病情况及症状是由恶臭假单胞菌引起的鱼病。鱼体受伤后,致病菌便容易入侵感染此病。多发生在每年的3~4月,流行水温11~17℃。稍有流水、水质清瘦、溶氧充足的网箱,鱼体受伤后更易暴发流行。病鱼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头部、背鳍、尾鳍最为明显。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鳞片脱落,体质瘦弱,反应迟钝,不久即死,剖开鱼腹,可见肝脏、肾脏充血。1.2防治方法1.2. 1采用 150 g/m3福尔马林与 20 g/m3敌百虫混合液浸洗鱼体30分钟,每天一次,连浸3天。同时,每 100 kg饲料…  相似文献   

12.
现又到了罗非鱼越冬的时候,今年气候比较特殊,罗非鱼越冬病害较多,现将有关罗非鱼在越冬期间可能发生的病害及防治措施通报一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水霉病病症:水霉病又称肤霉病,主要是由于操作不慎,鱼体受伤,鳞片脱落,霉菌从伤口侵入并大量繁殖而引起。最明显的症状是病灶呈白色棉絮状,鱼体瘦弱,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死亡。防治方法:①越冬温室彻底消毒。鱼种入池前用3%~4%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后放养。②发病后将水温提高至20℃以上。③用500~700克/米3食盐水+500~700克/米3小苏打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3.
1.水雾病在水温18℃~27℃的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过程中,及鱼苗、鱼种和成鱼养殖各阶段均可发生。可以见到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病鱼体表和受伤处有白色絮状物。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而死,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1)鱼卵的孵化用水用60目纱绢网过滤,用万分之一孔雀石绿泼洒,停水3~5分钟,每天2~3次;或用2%食盐水泼洒,停水5分钟;(2)在鱼苗、鱼种及成鱼阶段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或用l%食盐水加数滴食醋浸洗病鱼5分钟;(3)在捕捞及运输等操作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可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的磅胶软膏…  相似文献   

14.
控制夏季鱼病流行要诀要控制夏季鱼病流行,须掌握如下五字要诀。1.清:即清塘消毒。水深1米的池塘,每亩用125~150公斤生石灰加水全池泼洒。2.防:即搞好鱼病预防。在放养前用1×10-5的漂白粉对鱼种浸洗15分钟;木制工具用5%漂白粉洗刷或日光暴晒;...  相似文献   

15.
崔峰  肖明松 《内陆水产》2000,25(5):37-38
在长期不换水或换水次数很少的池塘中,河蟹易患纤毛虫病。用0.3mg/L的孔雀石绿全塘泼洒或用10mg/L的孔雀石绿浸洗病蟹30min,可杀死纤毛虫。泼洒福尔马林及硫酸锌浸洗不宜作为河蟹纤毛虫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海信 《齐鲁渔业》2002,19(2):21-21
一、细菌性鱼病 主要有鲢、鳙鱼的打印病和草鱼、青鱼的赤皮病。这2种病是由于机械损伤后被细菌侵入造成。防治方法是:鱼种下塘前,用5%食盐水浸泡3~5分钟,下塘后定期用1×10~(-6)漂白粉(或0.5 ×10~(-6)优氯净,0.2×10~(-6)强氯精或20  相似文献   

17.
春末夏初,气温逐渐回升,水体中各种病原体开始大量繁殖,又正值鱼种放养高峰期,鱼体抗病能力较弱,极易暴发大规模鱼病。现将该期主要鱼病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一是搞好鱼种消毒。鱼种下塘前一定要消毒。一般采取药浴形式,用8X10-6的硫酸铜或10X10-6的孔雀石绿与2%~4%的食盐水配制成溶液,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 二是加强水质管理。坚持经常换水,每7天一次,每次换1/3。同时注意水体消毒,每隔 10~15 天用石灰水进行全池泼洒,每亩(深1m)用量 15~20kg。施药期间要注意观察,以防泼洒石灰水引起…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条纹鲈(Moronesaxatilis)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较易感染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刺激隐核虫病及肠炎、烂鳃、营养不良症等病,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特别注意,要准确计算面积与剂量。现对上述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做如下介绍。1小瓜虫病1.1病因小瓜虫寄生引起。1.2症状肉眼可见鳃、鳍、体表布满白点状囊包,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1.3治疗方法(1)百虫净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0.15克/米3,疗效显著。(2)用0.2~0.4克/米3孔雀石绿和25克/米3福尔马林混…  相似文献   

19.
三明市大田甲武平有一山谷型山塘,可养鱼水面25亩,以集雨为主,山涧水为辅,最高水深9米,平均水深4~5米,通过近年来精养管理,平均年产商品鱼超过2万千克,平均亩产超过800千克,年创利润4万多元。一、鱼种放养山塘养鱼鱼种的选择要求体质健壮、背部肌肉肥厚、尾柄肉质丰满;无病无伤,鳞片、鳍条完整;体色一致有光泽;游泳活泼、溯水性强;符合规格要求。鱼种放养前均采用药物浸洗法消毒后放养。一般选用食盐3%~5%浸浴5~10分钟,或硫酸铜8毫克/升与漂白粉10毫克/升分别溶解后合用浸洗鱼种15~30分钟,操作时注意鱼种活动情况和当日水温高低作适当调…  相似文献   

20.
高温季节严防草鱼“老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英 《内陆水产》2002,27(7):33-33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老三病”,是草鱼养殖中最严重的病害,每年6~9月份是“老三病”并发病的高峰期,现将草鱼“老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户选用。1.取大黄50%、黄柏30%、黄岑20%,共同研成粉末,每100千克鱼重,每次用“三黄粉”0.5~1千克,食盐0.5千克,面粉0.2千克或麦麸10千克,加水和匀,制成半干状适口药饵,投入池中食台上,每天1次,3天为一疗程。2.按鱼塘水面,视鱼体重量,发病程度,用清凉油10~15小盒,新鲜菜油籽250~350克,方法是先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