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选地与选茬 1.1选地 选择湿润、保水保肥、排水良好、地表干净的平川地,不宜选择黄土岗、山坡地,土质特别肥沃的地区应选中等肥力的地块种亚麻。  相似文献   

2.
纤维用亚麻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原料作物兼油料作物,随着亚麻种植区域和种植模式的改变,培育优质、高纤、高抗及适应性广的亚麻新品种成为当务之急.经过广大育种工作者的多年不懈努力,纤维用亚麻育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育种方法上也有了很大突破,双亚13号的选育,就是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成功见证,是目前国内报道的唯一一个通过花药培养技术育成的纤维用亚麻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2007年升人全省生产试验,参试代号为MH-2,2008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命名推广,审定编号:黑登记2008003.  相似文献   

3.
1选地、选茬 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平川地、平岗地。前茬5年内没有种过甜菜的大豆茬、马铃薯茬或玉米茬。避免选在低洼易涝地和根腐病及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不能选重迎茬地块种植甜菜。  相似文献   

4.
1选茬整地 1.1选地、选茬 最好选择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平川及二洼地;有灌溉条件的岗地也可以.以玉米、小麦、大豆茬为好,忌白瓜、西瓜等瓜类重迎茬,上茬使用封闭除草剂的地块都不能种植甜葫芦.  相似文献   

5.
<正>梯田旱地全覆膜双垄沟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抗旱产粮栽培模式,适宜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梯田推广种植。1选地、整地1.1选地在本区域海拔1400~2200m之间选择向阳、较宽、较长的梯田地块种植。宜选前茬作物为冬小麦、马铃薯、豆类地块,不宜连茬,也不宜与胡麻、谷类作物轮换倒茬。在选茬适当、面积较大且向阳的梯田地里种植全覆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亚麻生长期间土壤耕层水分含量、纤维和籽粒产量、种植成本和麻农收益的影响,在光热丰富但干旱少雨的云南宾川县开展了亚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处理相比,研究中设计的9种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均可以显著提高亚麻生育期间农田耕层土壤的含水量,并在一定水平上提高亚麻的株高、茎粗、工艺长度、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单株茎质量;与常规耕作处理相比,不同保护性耕作处理对亚麻籽粒和纤维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但是在综合产量上看,完全免耕、不开沟、用厢沟边碎土盖种厚度不大于0.5 cm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常规耕作籽粒增产272 kg/hm2,纤维增产123 kg/hm2。因此,在光热丰富,但是干旱少雨的宾川及具有类似气候的地区,保护性耕作可以作为亚麻种植的良好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亚麻纤维和籽粒的产量,并可以降低亚麻种植成本,从而提高麻农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7.
<正>1严格选地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通透性好的土壤,前茬以小麦、玉米为好,严禁前茬为茄科作物。2精细播种2.1播前处理播前可用0.5%高锰酸钾浸泡10min,然后用清水洗净即可播种。2.2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8.
1 选育目标 亚麻在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现在农垦大面积种植。为满足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早熟,适应大面积机械收获的亚麻新品种的需要,以出麻率高、纤维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为育种目标,选育生产上急需的高纤、优质的亚麻新品种。新品种推广应用后,将给亚麻种植业、原料加工业和纺织行业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孙等祥 《种子世界》2016,(11):35-36
正1选茬整地,改垄夹肥玉米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和轮作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从茬口的选择上,除甜菜茬、向日葵茬外均可种植,这两种作物的茬口属硬瘦茬,不适于种玉米。选地要选择排水良好、不积水的地块种植。要求做到伏秋整地,规方连片种植,整地改垄前施农家肥30 000~37 500kg/hm~2,然后用轻重耙耙一遍。起垄的方法是将65cm小垄改成130cm大垄。2种子选择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李敬等 《中国种业》2012,(12):83-84
亚麻属于亚麻科亚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含有丰富的纤维,可加工制作亚麻服装,所制衣服透气、吸汗、不沾身,是夏季服装的最佳选择。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膳食纤维以及蛋白质,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增强免疫有效果。亚麻全草和种子可入药,具有平肝补虚、活血止痛、顺气润肠之功效。可用来治疗慢性肝炎、肝风疼痛、便秘等疾病。因此,亚麻是一种多用途、经济价值高、具有广阔利用和开发前景的经济植物,本文对亚麻的关键栽培技术作一总结,以期为亚麻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技术指导。1选地整地  相似文献   

11.
李静 《种子世界》2010,(4):50-51
<正>1播前准备1.1选地选择耕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排水保水性能良好,水肥供应适宜的地块。选茬以麦类、豆类、油菜、玉米等浅根作物为宜,严禁重茬、迎茬,实行4年以上轮作。禁止在施用绿黄隆、豆黄隆、普施特或其他超常量施用农药及除草剂的前茬地种植甜菜。1.2整地  相似文献   

12.
纤维用亚麻是平播密植作物,田间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对亚麻生长危害性强。在亚麻枞形期的蹲苗阶段(20~30天),杂草生长较快,如不及时清除,将使亚麻生长受到抑制,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还给收获带来困难。因此,清除杂草是亚麻栽培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作物学报》2011,37(4):635-640
选取18个中国品种和67份来自世界各地的亚麻材料(包括油用亚麻,农家种和野生种),采用7对引物通过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分析, 获得16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24条带。利用NTSYS 2.1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方法聚类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和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85份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0.53处分为4类,可以将栽培种和3个野生种区分开来;在遗传相似系数0.67处可以将纤维亚麻划为1类,而绝大多数油用亚麻分成4类,油用亚麻的遗传多样性远高于纤维亚麻;国产纤维亚麻中黑字号品种相似度极高,遗传背景狭窄,而双字号品种多样性稍好。还证明Linum bienne与亚麻栽培种(Linum usitatissimum L.)关系密切,并支持纤维亚麻来自油用亚麻的假说。  相似文献   

14.
孙慧杰 《种子世界》2014,(12):44-45
<正>采用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是玉米制种的成功经验。从1998年开始在甘南县良种场进行覆膜制种,制种产量与未覆膜相比,成倍增产。大垄覆膜主要功能就是增温、保水、增产。选茬整地,改垄夹肥玉米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和轮作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从茬口的选择上,除甜菜茬、向日葵外均可种植,这两个作物的茬口属硬瘦茬,不适于种玉米。选地要选择排水良好,不积水的地块种植。要求做到伏秋整地,规方连  相似文献   

15.
1 选地选茬,适地适种 地块选择:为了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应选择岗地、好地、肥茬,并要求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质肥沃、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地块. 轮作选茬:前茬以小麦、大豆、马铃薯为宜;其次是肥沃的玉米茬,虽然玉米较耐连作,但最好不选用连作3年以上的地块;忌选向日葵、甜菜、白菜茬.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分期种植采摘试验和不同品种、密度、施肥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嫩梢菜用甘薯周年生产以一年种植二茬为宜,分别于6月上中旬和10月中下旬种植,后者采用大棚设施栽培;最佳的品种、密度和施肥方案为:品种用福薯7-6,株行距15cm×20cm,基肥用复合肥435kg/hm2、追肥用尿素165kg/hm2,或基肥用人粪尿26670kg/hm2、追肥用人粪尿13335kg/hm2按1∶1对水浇施,每隔7~14天追肥1次.  相似文献   

17.
@@本栽培技术包括了绿豆种植的品种选择、选地、选茬、整地、施肥、机械覆膜播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内容,为适用于冀西北地区的绿豆抗旱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天津地区饲用小黑麦最佳收获模式,在小黑麦返青后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下小黑麦的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小黑麦年总干物质产量、干物质含量以及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干物质中粗蛋白、总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则呈上升趋势;随着刈割时期的延长,小黑麦干物质含量、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总糖和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年总干物质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乳熟中期最高)后减的趋势,而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根据隶属函数法对小黑麦的综合利用方式进行评价,优选乳熟中期10.0 cm刈割制作青贮,其次为拔节期10.0 cm刈割制作优质小黑麦干草或青饲。  相似文献   

19.
以油用亚麻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锌肥对宁南山区旱地油用亚麻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锌肥有利于促进油用亚麻苗期的生长发育,改善油用亚麻植株高度、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及农艺性状指标,增加油用亚麻产量,以施锌肥30.0kg/hm 2处理产量最高,为1 111.65kg/hm 2。  相似文献   

20.
1选地,选茬,隔离1.1选地应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质肥沃,通透性好,旱能灌溉、涝能排水的地块。1.2选茬宜选用前茬2年内没有施用过对芸豆有药害的、长残效除草剂的玉米、小麦、马铃薯茬。忌选豆茬、重茬和迎茬。1.3隔离繁种田与商品田芸豆空间隔离100m,确保种子质量达到良种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