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芹菜叶斑病的调查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芹菜叶斑病的调查和防治方法芹菜叶斑病又名芹菜斑枯病,是芹菜生产的重要病害,在广西有大斑病和小斑病两种,病原菌分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针孢属的两个种(Septoriaapli和Setoriaapii-graVeolentis)1发病症状大斑病和小斑病,...  相似文献   

2.
胡细贵 《植物保护》1991,17(5):28-29
柑桔粉虱座壳孢菌(Peroneutyta sp.)是柑桔粉虱蚧壳虫等害虫的寄生真菌,在防治柑桔病害时,一些杀菌剂常常会使座壳孢菌受到抑制,从而使寄生率降低。为选择对座壳孢菌抑制率较小,残效期较短的杀菌剂,笔者进行了柑桔上常用杀菌剂对座壳  相似文献   

3.
美国和苏联用座壳孢菌防治柑桔粉虱已取得成功(Burges.1971;等,1975)。作者注意到在福建省某些果园,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寡刺长粉虱(Bemisia giffardi Young)被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 Webber)真菌寄生而造成流行病,使害虫受到自然控制这一事实。本文主要报道在柑桔园挂枝接种座壳孢菌防治柑桔粉虱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湖北省兴山县发生的柑橘根腐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获得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菜豆壳球孢菌、龙眼焦腐病菌和葡萄座腔菌等菌株。对柑橘根腐病的为害症状、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冬青卫矛内生真菌Cylindrocarpon olidum W1次生代谢物中分离鉴定出8个抑菌活性化合物W1-1~W1-8。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高分辨质谱等技术,并结合相关文献确认其为壳二孢氯素及其类似物,分别为Ilicicolin A(W1-1)、5-Chlorocolletorin B(W1-2)、Ilicicolin B(W1-3)、Deacetylchloronectrin(W1-4)、Ilicicolin C(W1-5)、壳二孢氯素(W1-6)、Cylindrol A4(W1-7)和Cylindrol B(W1-8)。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壳二孢氯素及其类似物对烟草青枯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上述化合物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6.25、3.13、>100、3.13、6.25、12.5、25和25 μg/mL;化合物W1-2、W1-4和W1-5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6.45、21.60和26.69 μg/mL,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0.21、16.79和12.11 μg/mL。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摘     
科技文摘小麦叶枯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研究/刘红彦...(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河南农业科学.─1996,(2).─13~15小麦叶枯类病害是由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sorokiniana)、雪霉捷氏霉(Gerlachianivalis)...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提取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蛋白质,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用不等弯孢菌、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圆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与弯孢菌相似或相近)蛋白吸附除去抗血清中的交叉反应抗体,提高了抗体的特异性,建立了酶联免疫检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技术,应用ABC-ELISA和间接ELISA检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比较了两种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ABC-ELISA较间接ELISA检测灵敏度高2到5倍。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大豆镰孢根腐病菌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不同区域采集的大豆根腐病病原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296个真菌分离物分属于10个种,分别为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茄镰孢(F.solani)、木贼镰孢(F.equiseti)、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半裸镰孢(F.semitectum)、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matum)、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各分离物分离频率分别为68.24%、7.09%、5.41%、4.05%、3.38%、3.38%、3.04%、2.70%、2.03%和0.68%。利用‘合丰25’测定所有镰孢菌分离物的致病力,病情指数在30以上的分离物占镰孢菌总数的23.42%,其中尖镰孢为18.22%。在中等以上(病情指数>30)致病力镰孢菌分离物中,尖镰孢占77.78%。黑龙江省不同地理区域均有致病力较强的分离物,分布不均匀。大豆花芽分化期分离的致病力较强,尖镰孢出现频率比鼓粒期大。本研究为大豆根腐病的田间防治和抗源筛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江西赣南地区采集罹病的粉虱上分离得到座壳孢ZKB-1,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序列分析鉴定为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nta。菌株ZKB-1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营养和有机氮、无机氮等氮营养的利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菌株ZKB-1的菌丝生长以可溶性淀粉和酵母浸粉的最好(生长速率分别为0.56和0.60 mm/d),以葡萄糖和硫酸铵的最差(生长速率分别为0.36和0.44 mm/d)。菌株ZKB-1的分生孢子产生以葡萄糖和硝酸钾的最多(第21 d时的产孢量分别为7.78×107和1.40×108孢子/cm2),以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少(第21 d时的产孢量分别为0.63×107和1.20×107孢子/cm2)。菌株ZKB-1在19~31℃均能正常生长,其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25℃。本研究结果可为扁座壳孢菌的发酵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5种进境林木种子为材料进行种子带菌分析,采用保湿培养检验法和分离培养检验法分别对种子表面粘附真菌及内部寄藏真菌进行检测和鉴定.在供试的5个样品上共分离得到18属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枝孢属、镰孢属、加氏菌属、小丛壳属、毛壳菌属、拟茎点霉属、根霉属、附球菌属、节菱孢属、弯孢属、德氏霉属、拟盘多毛孢属、木霉属、散囊菌属、青霉属、毛霉属及曲霉属.种子表面附带真菌以曲霉菌和根霉菌分离频率最高;链格孢菌、镰孢菌、毛壳菌是种子寄藏真菌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