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将狂犬病病毒Flury株(LEP)通过乳鼠脑和BHK-21细胞系交叉传代10代,并对交叉传代获得的各代毒种进行对细胞的适应性、病毒含量、毒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病毒经乳鼠脑内传代后,能很好的在BHK-21细胞上增殖,各代次病毒含量均在10-6.0TCID50/0.1 mL以上,平均达到10-6.75TCID50/0.1 mL;对3~5日龄乳鼠平均LD50达到10-5.5/0.03 mL,对11~13g小鼠平均LD50达到10-4.6/0.03 mL;毒力试验证明,交叉传代的细胞毒对犬和家兔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3.
应用抗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种了狂犬病病毒SRV-9毒株感染的小鼠脑组织,并对狂犬病病毒抗原进行了组织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鼠的小脑分子层蒲肯野氏细胞胞浆出现明显的局灶型阳性颗粒。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敏感度高、直观,可作为诊断狂犬病病毒的辅助性方法,对研究狂犬病病毒在脑组织神经细胞及其他组织器官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某猪场发病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毒株,通过BHK-21细胞培养、病毒毒力滴定、中和试验、PCR检测病毒方法对该分离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分离的病毒在BHK-21细胞培养盲传4代后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用BHK-21细胞测定其毒价TCID50为10-8.042/0.1 mL;PCR体外扩增可见其扩增片段与预期目的条带相一致;据此分离病毒株的上述特征,鉴定该病毒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并命名为SX09。  相似文献   

5.
高滴度的抗原是制备优质疫苗的首要条件。对6株伪狂犬病病毒在仓鼠肾(baby hamster kidney,简称BHK)细胞和猪睾丸细胞(swine testicular,简称ST)细胞上的增殖效率进行了比较,同时测定不同保存温度和冻融条件对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几株伪狂犬病病毒在BHK细胞和ST细胞上增殖效率均很高,可达到生产要求。相较于ST细胞,各毒株在BHK细胞上出现病变时间更早。然而,所有毒株在ST细胞上的病毒滴度都高于同期在BHK细胞上的滴度。强毒株AH02LA株在2种细胞上滴度可达10~(8.0) TCID_(50)/0.1 mL以上,表现为发生病变早,病毒增殖快,峰值到来早的特性。通过强毒株AH02LA株获得的基因缺失株LA-A株和自然传代缺失致弱株LA2017株峰值均达10~(8.0) TCID_(50)/0.1 mL,展现出优良疫苗株的潜质。保存条件试验表明,PRV在-70℃保存30 d和4℃保存12 d内滴度相对稳定,而-20℃保存的病毒滴度下降明显。多次冻融后,滴度有所下降,相较于-70℃,-20℃条件下冻融病毒滴度下降更为显著,建议避免多次冻融。本试验结果可为PRV疫苗抗原在实际生产中制备与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swine/heBei/012/2008/(H9N2)猪源性流感病毒(H9N2-SIV)对C57BL/6近交系小鼠的致病特征,为进一步利用该品系瞬时电位受体M2基因(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2,TRPM2)敲除小鼠模型研究H9N2-SIV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经鼻腔接种途径感染C57BL/6小鼠,观测临床症状、采食量及体质量变化、死亡率、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病毒在组织内的复制滴度及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50)。结果感染后2~8d,感染小鼠精神高度沉郁,采食量降低、体质量严重下降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5~8d内60%小鼠死亡;肺脏严重水肿、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肺严重水肿、出血、坏死和炎性细胞渗出为主;病毒分离显示包括脑在内的所有肺外器官均分离出H9N2病毒,但肺组织病毒滴度最高,第3天和第7天分别为5.2log2和8.1log2;该毒株的LD50为10-2.5/0.1mL。结论H9N2-SIV在未经预先适应的情况下能够引起C57BL/6小鼠以肺部损伤为主的致死性全身感染,证实以C57BL/6小鼠为基础构建TRPM2基因敲除模型可作为进一步研究H9N2-SIV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TK、gE和gI基因缺失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采用CRISPR/Cas9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对从湖北某猪场送检的病料中分离到的PRV HB2017株进行基因编辑,并利用蚀斑纯化等方法获取基因缺失株。随后,采用PCR、基因测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生长曲线测定及安全性和效力试验对基因缺失株的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PRV HB2017株的TK、gE和gI基因已缺失,缺失毒株PRV HB2017ΔTKΔgE/gI与亲本毒株PRV HB2017株在PK-15细胞中的生长曲线差异不明显且具有较高的病毒滴度;PRV HB2017ΔTKΔgE/gI株传代至30代,TK和gE/gI基因缺失部分序列稳定,不能恢复;PRV HB2017ΔTKΔgE/gI株对仔猪是安全的;将该基因缺失株以10~(6.0) TCID_(50)和10~(7.0) TCID_(50)的病毒剂量接种仔猪,可保护仔猪免受10~(8.0) TCID_(50)病毒剂量强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8.
[目的]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株磷酸化蛋白的P基因和基质蛋白的M基因,为构建狂犬病毒(SRV9)全长cDNA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计重组PCR引物,分别扩增SRV9的P基因和M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PM,并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测序鉴定.[结果]PCR扩增的SRV9的P基因和M基因大小分别为893 bp和608 bp,与GenBank已发表的狂犬病病毒SRV9(登录号:AF499686)序列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9.66;和99.67;.融合基因PM片段大小为l 501 bp,与预期大小相同,且融合完全.[结论]应用重组PCR成功融合狂犬病病毒SRV9磷酸化蛋白P基因和基质蛋白M基因,为后续构建病毒全长cDNA及感染性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从我国洞庭湖地区鸡和鸭中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选用具有代表性的2株病毒对SPF鸡及BALB/c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2株毒株均能使鸡感染并排毒,并且使同居鸡感染排毒,但不引起鸡明显的临床症状及死亡;2株毒株感染SPF鸡后能在鸡喉分离到高滴度病毒,明显高于泄殖腔,且排毒期主要集中于第1~7天;从感染鸡脏器中病毒复制情况看,供试的2株病毒均未在脑等组织脏器中复制,而2株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在小鼠脏器中复制情况却不一致,A/CK/HuN/S4591/2011(H9N2)毒株在小鼠鼻甲及肺脏中均能检测到病毒,但是A/DK/HuN/S4111/2011(H9N2)毒株仅在小鼠鼻甲中检测到较高滴度的病毒。  相似文献   

10.
通过Reed-Muench法检测从江西发生持续高热的病猪体内分离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sp2基因缺失株Jiangxi-3第9代(Jiangxi-3 F9)的病毒滴度;将此毒株接种于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原与抗体均为阴性的60日龄健康猪进行猪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并且对LD50试验中存活下来的试验猪再次进行较大剂量的攻毒试验,另将病毒接种于PRRSV和PCV2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的6月龄健康猪,对所有攻毒试验猪通过体温检测、临床症状观察、RT-PCR、ELISA等方法进一步研究Jiangxi-3 F9的毒力.结果表明:Jiangxi-3 F9的病毒滴度为105.25 TCID50·mL-1,Jiangxi-3 F9病毒的LD50为1022·mL-1.动物试验各项检测结果说明Jiangxi-3 F9毒力强.  相似文献   

11.
1991~1995年利用钴60照射和亚硝酸处理进行了烟草蚀纹病毒(TEV)弱株系的选择及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钴60照射病毒溶液能产生弱株突变体的适宜剂量是1.29,2.58C/kg,亚硝酸处理的适宜浓度和时间是1mol·L-1,30~50min.经选择效果明显的弱株有R4和H38,其室内交互保护试验的效果最高分别是85.8%和47.4%;田间防病效果分别为81.6%和40.3%.两个弱株免疫后接种强株,其烟株体内病毒含量均低于强株对照。试验还表明,亚硝酸处理较钴60能产生较多的弱株突变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株H9N2分离毒株与其他参考毒株的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2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8个基因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并对所得序列与6个参考毒株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2个毒株与6个参考毒株全基因组同源性在91.1%~95.4%,PG08与C/BJ/1/94的全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1.3%;而ZD06与D/HK/Y280/97最高为92.3%。2个分离株的HA基因裂解位点均为PARSSR/GLF,均为H9N2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结论]ZD06株与C/Pak/2/99的亲缘关系最近,属欧亚种系;PG08株与其他毒株亲缘关系稍远,它可能是不同亚支基因重排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株H9N2分离毒株与其他参考毒株的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2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8个基因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并对所得序列与6个参考毒株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2个毒株与6个参考毒株全基因组同源性在91.1%~95.4%,PG08与C/BJ/1/94的全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1.3%;而ZD06与D/HK/Y280/97最高为92.3%。2个分离株的HA基因裂解位点均为PARSSR/GLF,所以均为H9N2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结论]ZD06株与C/Pak/2/99的亲缘关系最近,属欧亚种系;PG08株与其他毒株亲缘关系稍远,它可能是不同亚支基因重排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Y病毒株系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Y病毒(PVY)是我国马铃薯上最重要的病毒之一,分布广泛,危害严重.PVY株系分化现象明显,已被广泛认同的PVY株系种类包括3种:PVYO株系、PVYN株系和PVYC株系.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表明,PVY可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等方式分化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株系,引致更为严重的症状.鉴此,从PVY各株系的特征、产生的分...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法在微机上研究了苜蓿花叶病毒毒株的分类问题。结果表明,H-10分离物与苜蓿花叶典型株系完全相同,属同一株系。Wc分离物自成一株系且与黄化斑块株系最接近。这些结果得到血清方法的证实,并部分得到病毒外壳蛋白AA分析的证实。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阳、焦作、平顶山、南阳四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鸡群进行了病原分离,经AGP和Dot-ELISA法检测、鸡体回归试验、鸡胚传代及理化特性的测定,证明为IBD强毒,其中南阳株毒力稍弱于其它3株。四种野毒株的毒价分别为10-7.88、10-7.5、10-6.56和10-5.6ELD50/0.2ml。  相似文献   

17.
为弄清贵州主要烟区TMV株系的归属,采用电镜负染色观察、血清学检测、RT-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烟草花叶病毒株系的归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TMV分离物与同属的株系或分离物cp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3.5%~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5%~100%,与中国的福建、昆明、重庆、浙江、山东、河南和陕西以及韩国和越南的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马铃薯Y病毒(PVY)株系对马铃薯的影响及危害,采用PVYN:O、PVYN-Wi、PVYNTN-NW(SYRⅠ)和PVYNTN-NW(SYRⅡ)株系分离物人工侵染马铃薯,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PVY侵染后马铃薯植株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敏感品种更适用于PVY病毒致病力鉴定,敏感品种‘克新13’和‘克新18’对PVY不同分离物的反应强烈,差异显著,而‘兴加2号’对4个PVY分离株均表现耐病,虽然细胞内均出现叶绿体变形、单层膜小囊泡和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但症状只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花叶。同时,发现PVYN-Wi致病力较弱,侵染后,4个马铃薯品种均出现花叶症状,细胞内部产生多膜结构、风轮状内含体,引起敏感品种‘克新13’和‘克新18’细胞变形、叶绿体变形和髓鞘样结构;PVYNTN-NW致病力最强,感病的‘克新13’和‘克新18’植株受害症状明显加重,且植株早衰、细胞破坏严重,有些死亡较快的植株甚至未产生特征性内含体结构;PVYN:O致病力中等,植株受害症状和超微结构变化也介于PVYN-Wi和PVYNTN-NW之间。不同马铃薯品种对PVY病毒的感病程度有较大差异,‘兴加2号’为耐病品种。  相似文献   

19.
冀中南主要西瓜病毒病症状类型与病毒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冀中南西瓜主产区西瓜病毒病进行了调查和毒原检测,发现西瓜病毒病普遍发生,复合侵染现象普遍,症状类型复杂繁多。发病程度与气候、地理位置和田间管理有关。用血清学SPA-ELISA方法检测主要西瓜病毒病毒原种类为WMV-2,ZYMV,PRSV,SgMV。  相似文献   

20.
二株江西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江西省两猪场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差异较大的仔猪病例中分离到两株有囊膜的正二十面体病毒(命名为GN9801和GN9802),经鉴定均为伪狂犬病病毒。GN9801毒株对猪的致病性及致鸡胚成纤维细胞的病变作用均比GN9802毒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