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旋耕机刀轴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使旋耕机刀轴设计结果趋于合理且能与工程且能与工程实际吻合,将机械模糊可靠性引入到优化设计中,在常规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建立旋耕机刀轴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
MathCAD在微型旋耕机旋耕刀轴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械优化设计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寻求机械设计问题最佳方案的现代设计方法之一.为此,运用数学专业软件Mathcad对微型旋耕机刀轴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使其在达到使用强度的前提下质量最轻,从而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为农业机械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设计主要论述了旋耕机刀轴的合理设计及刀片在刀轴上的合理排列,针对现有旋耕机刀轴设计中的多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重点论述了旋耕机刀片如何快速准确排列,用以解决旋耕机刀轴带来的整机震动、耕作效果差等多发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镇部分机手经过长期的摸索,找到了解决旋耕机早期磨损的有效方法:①用两个报废的轴承外圈和两块与外圈一样大的铁片(轴承外圈的大小以分别套人旋耕机两端轴承座为准,它们之间的间隙,以相互不摩擦,越小越好)。②用气焊割去旋耕机轴两端各一个旋耕刀套。③两个圆形铁片分别穿人旋耕轴的两端,然后将旋耕轴,圆形铁片外圈焊为一体。靠近旋耕刀一侧为平面,凹面套人轴承座。当旋耕机轴运转时,有效地制止了稻草对左支臂的挤涨,有效地保护了运转部位。其他部位的稻草缠机是有限度的,可持续作业,不必经常清理。解决旋耕机早期磨损的有…  相似文献   

5.
目前,卧式旋耕机是我国农业中主要使用的旋耕机类型,卧式旋耕机刀辊防缠效果的优劣,严重影响着旋耕机的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此,阐述了旋耕机刀辊缠绕原因、刀辊缠绕后对旋耕机作业质量的影响;并将现有刀辊防缠技术分为双轴刀辊联合作业、优化已有旋耕机刀辊、增大旋耕刀轴半径及增设其他类型粉碎刀等4大类,并详细介绍了4类防缠技术的原理、典型的防缠装置。最后,对旋耕机刀辊防缠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旋耕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安装与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时,应先切断动力输出轴动力,取下输出轴罩盖,倒车并挂接好旋耕机,然后将带有方轴的万向节装入旋耕机传动轴上,提起旋耕机,用手转动刀轴看其运转是否灵活,再将带方套的万向节套入方轴内,并缩至最小尺寸,以手托住万向节套入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固定,安装  相似文献   

7.
运用TRIZ创新工具,对旋耕机刀轴发热问题进行了功能分析,理清了系统的结构特点;运用因果链分析工具,找到了旋耕机刀轴发热问题系统的末端缺点和根源问题;最后针对末端缺点转化为物理矛盾的问题,运用创新原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田间使用的旋耕机、反转埋青机,功能单一,利用率低。即使在近几年已出现一些多功能多用途旋耕机,虽然功能多。用途广,但农民购置的投资较大。 经反复研究试制成的《多用途灭茬旋耕机》,提供了一种能使旋耕机刀轴正反旋转及其罩壳、旋耕刀轴安装在合适位置的旋耕机,从而实现灭  相似文献   

9.
旋耕机是一种由拖拉机驱动旋耕刀辊完成耕、耙、整地作业的耕耘机械,它能将植被切料并将其混合于整个耕作层内,也能将化肥、农药等混施于耕作层。田土经旋耕作业后碎土充分、地表平整。旋耕机已得到广泛应用,操作者要注意挂接安装中的有关事项。(1)安装轮式拖拉机配套的三点悬挂式旋耕机时,应先切断动力输出轴动力,取下输出轴罩盖,倒车挂接好旋耕机。然后将带有方轴的万向节装入旋耕机传动轴上,提起旋耕机,用手转动刀轴看其运转是否灵活,再将带方套的万向节套入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固定。安装时应注意:方轴和方轴套的叉形接头应在同一平面内,若…  相似文献   

10.
一、旋耕机的正确使用1.正确选择旋耕机刀轴转速为保证旋耕机在作业中碎土符合农艺要求,旱耕作业前进速度选用2~3km/h,水耕或耙地作业则可选用3~5km/h。对旋耕机刀轴转速而言,一般早耕或耕作比阻较大的土壤时选用低速挡,其转速为  相似文献   

11.
旋耕机总体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旋耕机总体参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1],根据数学模型的特点,提出了有效的优化方法,为设计旋耕机总体参数的计算机辅助系统提供可靠的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黄土高原丘陵山区坡地等高线旋耕作业时土壤耕作侵蚀(土壤由坡高侧向坡低侧迁移)严重及其机理不明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试验、土槽及实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开展山地拖拉机坡地旋耕侵蚀规律研究。首先,构建了H245标准型常用旋耕刀在坡地工况下的扰土体积参数方程,完成了旋耕刀坡地扰土过程的经典力学分析,确定了导致坡地旋耕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坡地角、耕作深度、刀轴转速以及旋耕作业速度;然后,基于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研究了单把旋耕刀和旋耕机整机的坡地扰土规律,得出土壤颗粒在旋耕刀侧切刃的动态滑切作用下有水平向后运动的行为,浅层土壤颗粒位移最大,深层土壤颗粒位移最小,并且深层靠近旋耕刀回转中心的土壤颗粒位移最大;土壤的侧向位移方向受旋耕刀正切刃朝向的影响;随着旋耕刀的入土,土壤颗粒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呈先变深后变浅的趋势。最后,选取旋耕刀轴转速、旋耕作业速度和坡地角作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实地旋耕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得到土壤水平、侧向位移随着上述3个因素变化的规律;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得到影响土壤侧向位移的主次因素为坡地角、旋耕刀轴转速、旋耕作业速度,影响土壤水平位移的主次因素为旋耕作业速...  相似文献   

13.
基于离散元法的油莎豆降阻挖掘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油莎豆机械化收获方式以正旋旋耕挖掘为主,但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阻力大、碎土率低、埋果率高等问题,本文针对油莎豆旋耕挖掘方式进行反旋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旋耕刀与油莎豆团聚体离散元模型,结合EDEM进行挖掘过程离散元仿真试验,确定影响旋耕刀工作阻力和刀轴扭矩的结构参数和取值范围,利用Design-Expert进行试验优化与回归分析,确定旋耕刀的最佳结构参数为:弯折角130°、工作幅宽45mm,在相同参数设置下与正旋旋耕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工作阻力降低了8.6%,刀轴扭矩降低了5.9%,证明反旋挖掘具有降阻作用。为检验优化设计的旋耕刀作业性能,以埋果率和土壤破碎率作为试验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反旋作业方式埋果率1.07%,土壤破碎率93.48%,与标准旋耕刀相比,新型旋耕刀油莎豆块茎埋果率减低了1.2个百分点,土壤破碎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自激振动旋耕刀设计与减扭降耗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旋耕作业减扭降耗,在国标IT245旋耕刀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激振动旋耕刀装置,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通过运动受力分析,完成了其大弹簧参数选型与弹簧心轴腰型孔设计。基于DEM-MBD技术,建立土壤-旋耕刀相互作用仿真模型,分析5种刀轴转速下国标旋耕刀与自激振动旋耕刀所受三向阻力与扭矩变化规律。仿真试验中,刀轴转速为150、200r/min时,减阻降扭效果不明显;转速为250、300r/min时,自激振动旋耕刀相比国标旋耕刀的减阻降扭效果较好,垂向阻力分别降低6.96%、10.41%,且平均扭矩降低率较大,分别为9.80%和19.63%,而转速达到350r/min时,减阻降扭效果下降。通过对2种旋耕刀仿真与土槽试验的平均扭矩进行分析,得出了国标旋耕刀与自激振动旋耕刀平均扭矩变化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与0.998,基本验证了DEM-MBD耦合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对土槽试验中采集的Y向(耕作时刀刃振动主要发生方向)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频域分析表明,随着刀轴转速的增加,Y向功率谱密度幅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转速达到300r/min时,激振频率达到装置Y向的固有频率附近,此时发生共振,Y向功率谱密度幅值达到最大值。即此时旋耕刀获得最大能量,扭矩降低幅度最大,减扭降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雷沃欧豹中型拖拉机和东方红大型拖拉机为例,分析拖拉机行走速度与旋耕作业质量的关系,拖拉机在一定的行走速度范围内才能保证作业质量。以豪丰旋耕机为例,分析旋耕机变速箱内部传动情况可知,通过改变变速箱齿轮配比,可以提高旋耕刀轴转速,从而提高旋耕作业效率,但效果不明显。提高旋耕作业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不影响作业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选配宽幅旋耕机。   相似文献   

16.
旋耕碎茬工作机理研究和通用刀辊的设计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根据旋耕、碎茬作业不同的工作机理和农艺要求,探讨了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运用最优化组合和螺旋线排列原理,设计了旋耕 碎茬刀的多头螺旋线排列及在同一刀盘上的配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旋耕碎茬通用机的变速机构和通用刀辊。其特点是在同一刀辊的刀盘上,可分别安装旋耕刀和碎茬刀,变速箱的变速机械可适合旋耕、碎茬的不同转速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研究旋耕式棉花封土机作业参数对其取土量的影响,进而找出满足要求的最优作业参数组合.以旋耕式棉花封土机作业速度、刀轴转速、旋耕刀入土深度、单个刀盘旋耕刀数量为试验因素,封土带截面面积为响应值,进行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构建各因素与封土带截面面积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响应曲面对各因素交互作用进行分析,选出最优作业参...  相似文献   

18.
以试验模态分析为手段,研究IG-180A旋耕机整机振动模态特征,讨论了模态参数和频响函数分析用于旋耕机设计的问题,提出了旋耕机减重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强度可靠性和刚度可靠性的观点,并指出了补偿整体刚度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离散元的双轴旋耕机功耗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双轴旋耕机结构参数复杂、功耗高,受耕作时节限制,难以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减阻降耗研究的问题。基于离散元法,构建双轴旋耕-秸秆-土壤耕作模型,研究了双轴配置参数对功耗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建立了功耗的数学预测模型。模型优化的结果表明,当前后刀轴回转半径均为195mm,后轴相对于前轴垂直距离为99.8mm,前后轴回转圆水平距离为100.6mm,获得的功耗最小为9.018kW。为了验证功耗模型的准确性,在固定工作参数下,进行了原尺度整机仿真试验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真实原尺度旋耕机的田间试验功耗与整机仿真值误差均值为9.5%,范围为5.8%~13.4%,结合响应面分析说明功耗数学预测模型较为准确,表明旋耕机刀组在缩放过程中误差变化较小,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双轴配置参数对双轴旋耕机在稻茬田地作业功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旋耕机总体参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旋耕机总体参数的优化设计模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优化方法,开发了旋耕机总体参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