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双低油菜产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双低油菜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油菜面积700—750万公顷,占世界油菜播种面积的26%左右。油菜籽总产1100万吨,占世界油菜籽总产的28%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长江流域菜薹和菜籽两收"双低"油菜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自从推广应用以来,不仅使每亩油菜籽增产20%,而且每亩加收菜薹250~350千克。近几年,油菜薹的销售价格一直高于红菜薹和白菜薹,销售收入也远远高于油菜籽,尤其是城市周边,菜薹和菜籽两收"双低"油菜品种比其他油菜品种的种植收入每亩至少增加  相似文献   

3.
双低油菜是源于加拿大的油菜品种,其根据油菜籽榨出的油中芥酸、天然毒性物质硫甙双低而得名。与普通的油菜品种相比,双低油菜更安全营养,对人们的健康比较有利。双低油菜的种植效益和市场前景都非常好,需加大推广宣传力度,促进产业化开发程度,为种植户提高收入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的食用油。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的发展,油菜品种的研究工作已进入到脂肪酸成份的改良,加拿大、西德、法国等已培育出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以下简称双低)新品种,生产上并已使用,提高了菜籽油的品质,并为菜籽饼的用途开辟了门路,大大增强了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近年我省油菜籽大丰收,食油自给有余,这是一件大好事,但产量逐年增加,外销又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良油菜品种,油菜籽品质,就成为油菜生产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而采用双低油菜品  相似文献   

5.
四川是我国油菜籽的主要产区之一,油菜籽是全川人民食用的主要植物油源。为摸清我省油菜籽中芥酸含量情况,更好地利用油菜籽和扩大菜籽油的销路。为探索“奥罗”、“托尔”低芥酸油菜籽品种在我省的适应性,以便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加拿大、西德等国均已培养出菜籽油芥酸含量小于1%的油菜籽新品种,低芥酸的菜籽油可减少白鼠类的动物心肌损伤。加拿大在菜籽"双低"品种育种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呈粮食贮藏1983(3)一、材料方法通过省油  相似文献   

6.
卓油058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甘蓝型油菜双低核不育系U33A与恢复系X6-1组配而成的双低高油杂交油菜新品种。国家长江下游区试2年17个试点油菜籽产量12增5减、增产点率70.6%,产油量14增3减、增产点率82.4%;2年平均单产油菜籽176.9kg/667m~2、产油量79.0kg/667m~2,分别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1.8%、5.5%。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油菜籽198.6kg/667m~2、产油量90.2kg/667m~2,分别比秦优10号增产2.4%、4.9%。  相似文献   

7.
冯泽蔚 《耕作与栽培》2003,(5):63-64,F003
油菜是贵州省主要的经济作物 ,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大力推广优质油菜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需要 ,也是油菜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全省油菜常年种植面积 4 0余万hm2 ,总产 5 0万t,平均单产 90kg/ 6 6 7m2 左右。随着与国际农产品市场逐渐接轨 ,如不提高我国油菜品质 ,实现油菜籽双低化 ,国内油菜籽市场将受到国外菜籽的极大冲击。为大力推广双低油菜品种 ,在实现改善品质的同时全面提高贵州油菜产量水平 ,增强我国油菜竞争能力 ,农业部农业司1999年安排贵州省油菜主产区的遵义、绥阳、金沙、湄潭、余庆等 5县实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8.
由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双低油菜籽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组围绕以油脚等废弃油脂开发生物柴油转化技术进行了联合攻关,近期取得重大工艺和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9.
应用正交试验从移栽叶龄、种植密度、苔肥施用量、摘苔高度等四个因素对双低油菜“渝油21号”一种双收的油菜籽产量、菜苔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叶龄35d、种植密度9000株、苔肥施用量4kg、摘苔高度15cm是双低油菜“渝油21号”一种双收最佳栽培组合,油菜籽产量达136.67kg/667m^2、菜苔产量迭541.67kg/667m^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产值达最大1201.67元/667群。  相似文献   

10.
菜薹型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品种选择 在当前生产中推广的几个"双低"油菜品种中,以浙双72最佳,其次可选择浙双6号、沪油15等.这几个品种菜薹品质好,油菜籽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我国冬油菜区试品种品质及产量性状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琦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119-123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食用油料作物。本文综合分析了2000年~2009年10个年度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品质及产量性状。分析表明:2002年是我国油菜品种品质(低芥酸、低硫苷)和产量的转折点,此后双低油菜品种比例在80%以上,产量也逐步提高,到目前基本达到双高品种的产量水平。分析表明双低油菜产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单株结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此外,双低油菜品种含油量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近3年含油量有了显著提高。这表明在我国油菜品种双低化过程中,品质和产量得到了协同发展。目前在双低品质达标的情况下,提高产量和含油量仍是我国油菜育种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NEA胞质不育双低杂交种川油5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杂交种种子纯度,协调杂交种高产与优质、多抗矛盾,一直是油菜杂交育种的主攻方向。利用笔者研制的NEA胞质雄性不育(NCMS)材料及其恢复材料,通过测交、连续回交、连续自交、杂交,实现三系配套,再经过品质测试、育性鉴定、抗性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高纯度杂交种。川油58为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高产双低三系杂交新品种,不育系JA1,保持系JB1,恢复系JR2。JA1花朵不育度、不育花朵率及群体不育株率均达100%,不育性稳定彻底,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异交结实高,完全不同于现有波里马胞质不育(Pol.CMS)类型。JR2恢复力强,花粉量充足,散粉性好。川油58制种程序简化,制种产量高,杂交种纯度易保证,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各级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2005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及其恢复材料实现双低三系配套,不仅保证了杂交种种子纯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高产与优质、多抗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以双低菜子脱皮脱脂粕为原料,在pH值为11的条件下,用NaOH溶液浸提4次,每次浸提35min,固液比为1∶12,浸提温度50℃,得到双低菜子分离蛋白。产品蛋白质含量达86.12%,其蛋白质提取率为24.35%,并能去除菜子中的硫甙、植酸等抗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4.
油菜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年试验,测定了优质油菜品种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期、抗病性和品质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好的双低油菜新品种KT0601、 20-5-26,适合在云南保山市大面积推广应用;20-5-14表现较好,下年可进行示范种植;KT0607、 KT0610可续试一年;KT0604各方面表现均较差,抗逆性较弱,可淘汰。  相似文献   

15.
分析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为进一步稳定四川油菜种植面积和优化油菜生产区域布局提供科学参考。对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利用区域重心分析法和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区域布局和优势差异进行量化计算。结果表明,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呈正相关的波动增长趋势,且油菜产量较油菜播种面积增长更快,油菜生产在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分布不均。油菜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对油菜总产量有直接影响。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重心基本稳定,油菜的主要生产区域由成都平原向川东北迁移,同时向川南地区扩展。结合分析结果,四川省应重视油菜生产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油菜种植规模化,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双低、高产、多抗、广适应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魏忠芬  张太平  王军  李德文 《种子》2005,24(7):19-22
以自育的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核隐性核不育材料98-116 A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凸耳双低品系T2632为杂交父本进行杂交转育,在F1可育株自交的同时进行去雄与杂交父本进行正反交,在杂交后代中选取生长健壮具有凸耳性状的可育株自交,并调查自交后代中的育性分离比例,自交4个世代后进行兄妹交,即获得双低的凸耳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远高于98-116 A,其不育株率达到90%以上,而且其育性遗传恢复机理也发生了改变.该不育系在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优育种的研究与利用中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硼肥对双低春油菜养分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6—2017年以双低油菜‘青杂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施硼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硼量对双低春油菜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吸收、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阐明硼对双低春油菜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机理,提出适宜的硼肥施用量,为双低春油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结果表明:2016年在施硼量较小的情况下,油菜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籽粒产量及品质均随施硼量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2017年在增大施硼量的情况下,各指标均随施硼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都以施硼量为22.5 kg/hm2时最高,此处理下籽粒产量较不施硼增产28.68%,脂肪含量提高8.06个百分点,蛋白质及芥酸含量均较其他处理有不同程度降低。回归分析表明内蒙古中部旱作地区双低春油菜生产中获得较高产量和产油量的适宜施硼量(纯硼≥15%)为19.96~21.34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高含油量双低品质恢复系,以Ougra-CMS不育胞质杂交种Oug-F1(S(Rfrf))为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供体,高含油量双低亲本D89-44(N(rfrf)为受体,通过杂交、多代同交以及最后自交对恢复基因进行了定向转育...  相似文献   

19.
魏忠芬  王军  李德文  张太平 《种子》2007,26(10):29-31,35
通过优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98-116 AB与父本ZW 99004单株成对杂交,并在F1代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获得高配合力的成对株系材料。根据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母本98-116 AB及父本ZW 004的自身特点,分别在人工隔离和自然隔离条件下进行其原原种及原种的保优繁殖技术研究,保证亲本原始的优良种性,确保大面积生产中杂交种的质量以及品种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川油33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高产双低杂交新品种,原品种代号为杂-9,不育系为JA8,保持系为JB8,恢复系为JR8。川油33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双低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003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 2350.5 kg/hm2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2.58%(极显著);2004年9个试验点平均产量 2314.5 kg/hm2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 9.98%(极显著)。在2003~2004年度组织五点(成都、绵阳、什邡、南充和内江)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200.5 kg/h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 16.2%(极显著)。杂交种子芥酸 0.1% ,硫甙 22.89 μmol/g 饼,含油率(干基)40.81% 。商品菜籽芥酸 1.02% ,硫甙 27.82 μmol/g 饼,含油率(干基)39.0%。中抗病毒病和菌核病。平均全生育日数215 d,比CK蜀杂6号早熟1~2d。2004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列为四川省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