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亚  谭中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324-12326
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学理内涵与人文意蕴,从地球整体主义、自然权利论、自然价值论、自然利益论角度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理念所蕴涵的环境伦理学思想,最后总结了科学发展观中环境伦理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情感在道德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但是 ,如何正确估价道德情感的作用 ,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却表现出不同的思想主张 ,主要有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立 ,在现代则有法律至上主义的思路。我们分析这些主张和思路 ,对于正确理解道德情感的作用 ,充分估计道德主体的能力保证及其局限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3.
休谟的情感主义道德观主要是以道德为研究的基础,从道德情感的源泉——苦乐感觉出发,进一步分析了道德感是道德的根源和道德评价的标准。而道德的本质是同情和仁慈,同情和仁慈是自然的德,而正义则是人为的德。休谟的这些关于道德情感哲学的观点对西方十八世纪后期的伦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道德建设也应该突出道德实践的地位。道德建设中的道德应该是道德情感、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体。其中,道德情感是基础,是一种感性认识;道德思想是与道德相关的理性认识;道德实践是体现。同样,道德评价也应该基于对于道德实践的评价,不应该只纠结于对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思想的揣摩。  相似文献   

5.
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道德情感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是高校德育教育追求的目标,而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核心。而如今,许多关乎"道德"现象纷纷涌现,大学生为情杀人,大学生道德迷失等问题都表明了培养高校大学生道德情感刻不容缓。本文将首先从理论上对道德情感进行简要分析,随后指出当今大学生出现的道德迷惘现象,并提出培养道德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中,学者们在生态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例如,在生态伦理学学科性质方面达成"生态伦理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学科"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在高速发达的当今社会,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恶果已经不断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为了能够有效地遏制这种态势的恶化,人类开始不断地寻找着各种良方,同时,许多人把视线落入道家生态意识的视域内,因为在道家的思想中有着同现代生态伦理学极其相似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学由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利奥波德。他的"大地伦理"思想把道德关怀的重点和伦理价值的范畴从生命的个体扩展到自然界的整个生态系统,进一步强调人们对待自然保护的伦理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内部存在异常复杂的思想和理论争鸣,但它也有能够反映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之共同志趣的发展主题。试图重建资本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重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道德关系、拓展人类道德关怀的领域和范围、寻求化解道德分歧的伦理路径、塑造后现代道德文化精神等不仅反映了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在对待西方伦理学传统、关注现实道德问题、追求伦理学理论创新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同或相近倾向,而且反映了所有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共有的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10.
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 劳伦斯提出了自然是与人有着平等地位的主体、人类依赖于自然、属于自然的生态观。通过康妮对自然的认识过程, 劳伦斯从正面说明了自然对于人类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人类只有融于自然才能获得平静与幸福。通过批判克里福德的言词与行为从反面说明了与自然为敌的危害性。最后, 他得出结论: 自然是主体, 人类应该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