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早钟6 号’(黄肉)和‘白玉’(白肉)两类枇杷为材料,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果实果皮 和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并对15 个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随着果实发育成熟,β–胡 萝卜素含量在黄肉‘早钟6 号’果皮和果肉中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8.53 和11.92 μg ? g-1 FW; 在白肉的‘白玉’果皮中也呈增加趋势,到成熟期最高,为38.89 μg ? g-1 FW,但果肉中略有下降,从最 初的0.47 μg ? g-1 FW 降低至0.29 μg ? g-1 FW。两个品种果皮和果肉的β–隐黄质含量表现为持续增加,均 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叶黄质含量在‘早钟6 号’果皮中表现为下降,在果肉中则持续上升;在‘白玉’ 果皮中表现为先降后升,在果肉中变化不大,维持较低水平。‘早钟6 号’进入转色期后,与‘白玉’相 比,在果皮中的PSY 和CYCB 表达量较高,而在果肉中CYCB 和BCH 的表达量较高,提示枇杷不同发育 阶段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主要受PSY、CYCB、BCH 基因的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枇杷果肉颜色的遗传倾向。【方法】以黄肉品种‘梅花霞’和‘早钟6号’及白肉品种‘白玉’为亲本,创建了9个杂交和自交后代群体,利用SRA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真杂种。利用枇杷果实特异DNA分子标记PSY基因对9个杂交和自交组合后代的果肉颜色进行早期鉴定,并对其遗传倾向进行分析。【结果】9个杂交和自交后代群体中,共鉴定出1 166株真杂种‘。梅花霞’与‘白玉’和‘梅花霞’与‘早钟6号’的正反交组合后代未出现果肉颜色性状的分离倾向,果肉颜色均鉴定为黄色;而‘早钟6号’与‘白玉’的正反交组合后代果肉黄、白色的分离比分别为1∶0.89和1∶0.87。自交组合‘梅花霞’和‘白玉’的后代无果肉颜色性状的分离,后代果肉颜色分别鉴定为黄色和白色;而‘早钟6号’自交后代黄肉与白肉分离比例为2.94∶1。【结论】枇杷果肉颜色黄色和白色可能受到一对呈显隐关系的基因控制,其中黄肉性状为显性,存在纯合和杂合的情况,其分子标记类型不同,DNA分子标记分别表现为1 031 bp(纯合)或1 031 bp和319 bp(杂合);白肉性状为隐性,DNA分子标记为319 b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野生葡萄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国野生葡萄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连续2 a测定成熟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并结合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中,约60%的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高于叶片,株系间果皮、叶片Res含量(ω)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果皮中含量最高的‘双溪腺枝葡萄03’(2013年与2014年分别为67.82μg·g~(-1)和68.44μg·g~(-1))比含量最低的‘洪江刺葡萄04’(2013年0.08μg·g~(-1),2014年0.09μg·g~(-1))高855.5倍,叶片中含量最高的‘高山二号’(2013与2014年分别为10.27μg·g~(-1)和11.69μg·g~(-1))比含量最低的‘冯举沟桑叶葡萄02’高256.8倍。结合采样地2 a的气候条件分析,果皮中的Res含量几乎未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叶片中Res含量在采样的2 a间变化幅度较大。【结论】腺枝葡萄中的‘双溪腺枝葡萄03’‘芷江水腺枝葡萄’‘双溪腺枝葡萄01’及山葡萄中的‘山葡萄N43-3’‘长白9号’‘双优’等果皮富含白藜芦醇。研究为有效利用和开发野生葡萄资源中的白藜芦醇及促进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雪早’枇杷是由‘早钟6号’ב新白2号’杂交子代中的优良单株,通过定向培育而成的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新品种。果实卵圆形,单果质量51.9 ~ 61.0 g;果皮淡黄色,锈斑少,易剥皮;果肉厚、细嫩、化渣、白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9% ~ 14.9%,可食率68.5% ~ 71.8%;味鲜、清甜可口,品质佳。在福州果实4月上旬成熟,成熟期比‘早钟6号’早3 d。丰产,稳产,3年生树单株产量17.4 kg。  相似文献   

5.
‘中农早珍珠’是从‘秋红珠’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早熟油桃新品种。初花期早,花朵蔷薇形,花瓣大于5个、粉色,可供观赏。果实圆形,果个小,平均单果质量72.9 g,果皮底色及果肉均为淡绿色,果面洁净,外观艳丽,3/4以上着鲜红色。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可滴定酸含量0.54%,维生素C含量56μg·g~(-1)。耐贮运,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露地栽培成熟期为6月下旬,产量保持在27.5t·hm~(-2)。  相似文献   

6.
枇杷新品种‘火炬’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炬’枇杷是由‘白玉’ב田中’杂交选育出的中熟枇杷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橙红色,果面光滑,果肉橙黄色,肉质细软,风味甜酸,平均单果质量60 g,最大单果质量96 g,果形指数1.02,每果实含种子1~5粒,可食率69%。蔗糖含量48.9 mg·g~(-1),葡萄糖含量35.9 mg·g~(-1),果糖含量46.9 mg·g~(-1),苹果酸含量5.3 mg·g~(-1)。果实生育期180 d左右,在上海地区6月初成熟,单穗花朵数量平均86朵。成枝力较强。第3年开花结果,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三月白’枇杷是从‘早钟6号’和‘新白2号’杂交子代中,通过选择优良单株,定向培育而成的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或倒卵形,大小均匀,单果质量53.5 ~ 63.4 g;果皮黄白色至淡橙红色,锈斑少,条斑明显,极易剥皮;果肉厚、细腻、化渣、白色至黄白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7% ~ 16.8%,可食率71.4% ~ 74.9%;味鲜、清甜回甘,品质佳。福州地区果实3月上旬—4月上旬成熟,成熟期比‘早钟6号’早15 d。早产,丰产,稳产,3年生树单株产量12.77 k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肉桃不同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野鸡红’ב银河’、‘夏乙女’ב半斤桃’、‘野鸡红’ב00-20-42’(‘霞光’בNF’)、‘瑞光18号’ב北京一线红’、‘霞脆’ב北京一线红’5个杂交组合F1代为材料,分析不同组合后代果实成熟期、果肉颜色分离情况,并对‘夏乙女’ב半斤桃’组合后代果实形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花色苷含量、糖与酸组分等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红肉性状在所有试验组合中均呈显性,后代群体红肉桃单株与白肉桃单株比例接近1: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规律;早期成熟的单株果肉颜色以红色居多,白肉桃单株成熟期相对较晚,并存在明显的超亲现象。‘夏乙女’ב半斤桃’后代果形更多遗传了父本的卵圆性状;白肉桃单株花色苷平均值为0.008 1 mg·g~(-1),远低于红肉桃单株的0.068 7 mg·g~(-1);后代单株果实以甜风味为主,其中红肉桃单株甜风味占54.55%,白肉桃单株达84.3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10.93%,高于红肉桃单株的9.68%,糖组分中以蔗糖含量最高,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43.069 g·L~(-1),红肉桃单株平均值为40.087 g·L~(-1);山梨醇含量最低,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5.322 g·L~(-1),高于红肉桃的3.515 g·L~(-1),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不大;可滴定酸含量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0.207%,低于红肉桃的0.356%;酸组分中,白肉桃和红肉桃单株均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289 g·L~(-1)和3.009 g·L~(-1),柠檬酸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可滴定酸最大,蔗糖组合传递力、中亲优势、超亲优势最高;花色苷在后代单株中组合传递力最低,仅为23.519%,中亲优势、超亲优势为负值。【结论】红肉性状在所有试验组合中均呈显性,成熟期存在明显的超亲现象。早期成熟单株果肉颜色以红色为主,后期成熟单株果肉为白色。‘夏乙女’ב半斤桃’组合F1代群体花色苷在后代单株中组合传递力低,后代果实风味以甜为主,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后代组合传递力和超亲优势明显,有助于后代果实甜风味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香橙果实香味浓郁,但是相关的物质基础并不清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技术开展香橙果皮和果肉挥发性物质组分检测与鉴定。结果表明,香橙果皮中含有6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萜烯类物质33种,占香气物质总含量的82.30%。果皮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物质是柠檬烯,含量为14 275.39±1 627.08μg/g FW,占香气物质总含量的68%;其次是γ-松油烯,含量为2 096.32±235.90μg/g FW,占9.99%;第三是芳樟醇,含量为965.64±14.53μg/g FW,占4.60%。果肉主要含有4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萜烯类物质27种,占82.30%。果肉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物质也是柠檬烯,含量为46.50±12.61μg/g FW,占65.94%;其次是芳樟醇,6.33±1.48μg/g FW,占8.98%;第三是γ-松油烯4.75±1.27μg/g FW,占6.74%。作为香橙的特征香味物质,(+)-香橙烯在果实的果皮和果肉中的含量分别为136.35μg/g FW (0.65%)和0.31μg/g FW (0.44%)。  相似文献   

10.
以"礼泉富士"苹果嫁接在8种矮化中间砧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矮化中间砧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矮化中间砧对叶绿素含量及其比例间产生明显差异性影响,叶绿素a含量以‘M26’最高,为1.032mg·g~(-1)FW;类胡萝卜素则以‘MM111’含量最高,为0.597mg·g~(-1)FW;而叶绿素a/b则以‘SH9’最高,为4.076,但三者均以对照最低,分别为0.651 mg·g~(-1) FW、0.345 mg·g~(-1) FW、2.427;叶绿素b含量以‘GM256’最高,为0.286mg·g~(-1)FW,‘SH9’最低,为0.240mg·g~(-1)FW,比对照低10.448%,各处理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净光合速率(Pn)以‘Mark’最高,为20.552CO2μmol·m-2·s~(-1),而胞间CO2浓度(Ci)以‘SH9’最高,为489.581CO2μmol·mol~(-1),蒸腾速率(Tr)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但Tr和气孔导度(Gs)均以对照最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各砧木对"礼泉富士"苹果幼树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以‘M26’和‘Mark’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农晚珍珠’油桃是从‘秋红珠’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晚熟新品种。树姿半开张,花朵蔷薇形、粉色。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31.2g,外观艳丽,果皮底色及果肉均为淡绿色;品质佳,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可滴定酸含量0.34%,维生素C含量52.1μg·g~(-1)。耐贮运。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露地栽培成熟期为9月中下旬,第1生长周期产量为10.5t·hm~(-2),第2生长周期产量为22.5t·hm~(-2),盛果期产量控制在37.5 t·h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了脱毒‘烟富3号’与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果皮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脱毒对‘烟富3号’苹果果肉、果皮中的香气成分影响明显,其中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含有19种香气成分,总含量为271.88μg/kg,比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多5种,总含量高97.88μg/kg;从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中检测到7种独有的香气成分,包括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丙酯、甲酸己酯、己酸己酯、丙酸丙酯、丁酸丙酯、(E)-2-己烯醛。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的香气成分为29种,总含量为1 408.77μg/kg,比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多1种,总含量高696.36μg/kg;从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检测到4种独有的香气成分,包括2-甲基丁酸丙酯、丙酸己酯、2,3-二甲基-1-戊烯、2-甲基丁酸。综合来看,脱毒‘烟富3号’苹果香气品质优于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  相似文献   

13.
'陇蜜11号'桃是将2003年获得的'华光'油桃实生种子培育成苗,再从中选育出的早熟桃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顶圆平,两半较对称;平均单果质量201~223 g,最大单果质量262 g。果皮茸毛较短、较少,果皮底色为白色,红色覆盖率80%以上;果肉白色,汁液多,硬溶质,风味浓甜,黏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3.1%,可溶性糖含量9.4 g·100 g~(-1),有机酸含量0.24 g·100 g~(-1),维生素C含量4.8 mg·100 g~(-1),品质上。花型为蔷薇形,有花粉。在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果实成熟期为7月上中旬,果实生育期87~90 d;全年生育期约225 d。抗逆性、抗病性强。果实货架期5~7 d。适宜甘肃省中东部桃产区种植,第3年开花结果,丰产。  相似文献   

14.
果肉颜色是评价甜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究甜瓜发育过程中色素类物质变化规律,以白肉型(Z)、绿肉型(F)、浅橘红肉型(C)、橘红肉型(X)等4个不同果肉颜色的网纹甜瓜品种为材料,研究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果肉颜色类型的甜瓜在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各有不同。C型、X型甜瓜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均呈上升趋势,网纹形成期、糖分累积期为类胡萝卜素含量快速合成阶段,X型甜瓜则多以果肉中、下部含量较高。C型、X型甜瓜果肉中叶绿素a多呈下降趋势,叶绿素b有所升高;Z型甜瓜果肉中叶绿素a呈下降趋势;F型甜瓜在糖分累积期叶绿素a快速积累,达到6.66μg·g~(-1)。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甜瓜的果肉颜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江西特色品种‘马家柚’进行套袋处理,了解套袋对其果肉主要类胡萝卜素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套袋处理为对照,分析套袋处理后‘马家柚’果肉色泽、果肉主要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以及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马家柚’果肉a*值、H值和CCI值从套袋后15 d开始显著高于不套袋处理果肉,表现为套袋后果肉颜色更红,综合性状更好。番茄红素含量自套袋后15 d开始,及β-胡萝卜素含量从套袋后30 d开始显著高于不套袋处理。进一步分析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发现:与不套袋相比,套袋前中期,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合成的大部分相关基因表现为上调表达,其中与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合成相关的PSY2、PDS、β-LCY1、β-LCY2上调显著,分别上调17.23、1.72;8.15、16.36;4.56、1.57;31.78、1.17倍,而与β-胡萝卜素降解相关的BCH基因在套袋前期显著高于不套袋处理,但在套袋中期显著低于不套袋处理,下调3.07倍。【结论】因此推测套袋与促进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积累与二者合成相关基因PSY2、PDS、β-LCY1、β-LCY2的上调表达有关,而β-胡萝卜素降解相关基因BCH在中期时的下调表达可能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丽’是以‘龙园秋李’为母本,‘黑琥珀李’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中熟李新品种。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50.3 g,果皮紫红色,果肉橙黄色,肉质松脆,汁多,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7%,糖10.75%,维生素C24.8μg·g~(-1),硬度4.6 kg·cm~(-2) 。盛果期产量25 t·hm~(-2) ,可在辽宁海城及以南的李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17.
茄子新品种‘蓉杂茄8号'是利用自交系‘8901-A-1'与‘8903-C-1'杂交育成的早中熟一代杂种,从定植到始收51 d左右。果实长棒状,果实纵径36 cm,横径5.9 cm,单果质量338 g,果皮紫黑色、光亮,果肉月白色,商品性好,耐病性强。平均总产量为60t·hm~(-2),适宜在四川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红肉枇杷"早钟6号"为母本、"东湖早"为父本进行等量花粉混合授粉,获得大量F1代杂种,从中选育出优质早熟白肉枇杷品种"榕早3号"(系谱代号:ZDF1-3)。其主要特征为:果实近圆形,部分果实略带五棱,果皮淡黄色,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味浓甜,有香气,较易剥皮。母树和子代历年种植结果显示,"榕早3号"的无性后代保持了母树优良性状,丰产性稳定,平均单果质量51.2g,纵径4.99cm,横径4.48cm,果形指数1.1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可溶性糖含量9.5%,维生素C含量6.1mg/100g,可滴定酸含量0.16%,固酸比84.7,每个果实有果核4.2枚,可食率72.6%。成熟期4月上中旬。与亲本"早钟6号"相比,"榕早3号"具早熟早结、丰产稳产、果大味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以‘中油桃9号’(白肉)及其黄肉芽变的果肉为试材,采用HPLC法对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类胡萝卜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幼果期,‘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的果肉颜色无明显差异,但在果实成熟时差别很大;幼果期时‘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的类胡萝卜素总量相近,以β–胡萝卜素、紫黄质和叶黄质为主;果实成熟期‘中油桃9号’的类胡萝卜素总量比突变体高很多,呈现出高含量的紫黄质、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实时定量表达分析表明,果实成熟期‘中油桃9号’的CCD4转录水平比突变体高得多。果实成熟时CCD4基因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类胡萝卜素积累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2年生"海尔特兹"树莓为试材,研究了红树莓根系一年中保护酶、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旨在了解红树莓根系活性物质及内含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波动性较大,一年有4次高峰,第1次高峰在根芽萌动期(3月15日)为42.22U·g~(-1) FW,第2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41.76U·g~(-1)FW,第3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60.20U·g~(-1) FW,第4次高峰在落叶期(11月1日)为51.89U·g~(-1)FW;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年有2次高峰,第1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48.73U·g~(-1) FW,第2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60.84U·g~(-1)FW;根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一年有2次活动高峰,第1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21.37U·g~(-1)FW,第2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24.18U·g~(-1)FW,为全年最高。根系活力一年有3次高峰,第1次在根芽活动期(3月15日)为317.22μg·g~(-1)·h~(-1)全年最高,第2次高峰在现蕾期(6月15日)为261.82μg·g~(-1)·h~(-1),第3次高峰在果实末熟期(10月1日)为311.95μg·g~(-1)·h~(-1)。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一年有4次高峰,第1次高峰在根芽活动期(3月15日)为37.9mg·g~(-1),第2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29.3mg·g~(-1),第3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40.5mg·g~(-1),第4次高峰在果实末熟期(10月1日)为37.6mg·g~(-1)。根系淀粉的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芽活动(3月15日)至初生茎生长期(5月1日)根系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现蕾后(6月15)淀粉含量逐渐上升。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从根芽活动(3月15日)开始上升,在根芽出土后(4月15日)达到1个高峰,为4.91mg·g~(-1),随后开始下降,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以后根系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