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仿刺参体壁表皮再生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手术方法刮掉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体壁表皮,将受伤仿刺参放入海水中饲养,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再生表皮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变化.表皮再生开始于手术后24 h,创面中央新生出表皮,结缔组织中出现扩增细胞.再生48 h,创面有新生角质层出现,上皮细胞单层.再生72 h,上皮细胞仍保持单层,角质层形成清晰可见,扩增细胞开始聚集.表皮再生96 h,角质层增厚,达到正常体壁角质层的厚度,角质层表面形成许多突起,上皮细胞达2~3层,扩增细胞聚集成细胞团,从结缔组织中迁移至表皮.再生13 d,扩增细胞团萎缩.再生19 d,组织基本恢复至正常形态,扩增细胞经分化后已均匀分布到新生表皮层,细胞团消失,上皮细胞排列有序,结缔组织结构疏松,质地均匀.  相似文献   

2.
刺参吐脏再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山东地区的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lxmicus)为研究材料,将体长10~15cm的刺参,通过注射KCI(0.35mol/L)诱导吐脏。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刺参吐脏和再生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刺参吐脏后便开始再生,吐脏后的第2天可观察到呼吸树主干及分支结构。腹部肠系膜在吐脏后逐渐增厚,第5天可观察到肠上皮与肌肉组织,再生出具有功能的新肠管的时间大约为2周。本研究旨为刺参再生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刺参的养殖生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霍录广  周凯  白梅 《水产养殖》2021,(2):48-49,51
刺参(Apostiehopus japonicus),又名仿刺参,隶属于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仿刺参属(Apostichopus),因营养和经济价值高,已成为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刺参为底栖生物,以底栖藻类、微生物菌团为食,底栖藻类的丰度决定着刺参的生长速度。在刺参养殖过程中,刺参要求水体清瘦,清瘦的水环镜会导致水体中水生植物如刚毛藻、基枝藻、硬毛藻和浒苔(后面简称海草)等大量滋生,严重影响刺参的生长,如何控制养殖环境中这些水生植物的过多生长,已成为海参养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刺参为海参中食用价值最高的海参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产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人工养殖正日益得到关注。我国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刺参池塘养殖生产,2005年大连市刺参增养殖面积达到3.8×10~4hm~2,山东省海参养殖面积达3×10~4hm~2,海参养殖总产值达70亿元以上。近年来关于刺参池塘养殖实用技术的报道很多,但关于刺参池塘养殖的基  相似文献   

5.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科。自然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等水域,是我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刺参具有极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刺参养殖业已成为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然而集约化养殖业也造成了病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刺参的养殖过程中也经常使用抗生素及化学药品,抗生素等药物易产生残留,严重影响到产品质量安全并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海参产业的发展以及产量的增加,海参价格较以前有大幅度的回落,因此在海参育苗期间选择成本低、成活率高的育苗技术对于降低养殖成本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刺参育苗期间附着基的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通过此次试验选择出刺参育苗期节省成本、出苗率高的最佳  相似文献   

7.
糙刺参(Stichopus horrens)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热带海参,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海海域。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野生糙刺参资源量不断下滑,对其进行人工繁育与养殖迫在眉睫。目前,糙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而其人工养殖技术尚待完善。为研究热带海参人工养殖及放流的可行性,2010年~2011年通过在西沙群岛3个不同海区[港池内(A区)、港池外(B区)、泻湖(C区)]进行了糙刺参的幼参和成参的网笼养殖试验,定期监测笼内幼参及成参的成活率、生长情况,研究热带海参野外人工养殖及放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热带经济海参糙刺参幼参和成参均可以实现野外网箱养殖。成参在低密度下7个月网笼中成活率100%,体质量少量下降,其中在A区网箱养殖成参的效果明显优于C区;低密度下大规格幼参a(3 cm左右)比小规格幼参a(1.5 cm左右)生长率更快和成活率更高;而A和B海区由于营养盐、底质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幼参和成参的养殖效果要优于C区。因此,利用网笼在野外养殖糙刺参是可行的,但是必须对海参规格和养殖地点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不同部位肌肉品质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体质量为(1 026.10±145.55)g的草鱼,检测了背部、腹上部、腹底部和尾部肌肉的营养成分、肌纤维组织结构特性以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草鱼腹底部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背部、腹上部和尾部肌肉,而水分含量则显著降低;背部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腹上部、腹底部和尾部肌肉。腹上部肌肉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背部、腹底部和尾部肌肉,但其肌纤维密度则显著降低,而最高的肌纤维密度出现在腹底部肌肉;草鱼背部和尾部肌肉肌纤维密度无显著差异。草鱼腹底部肌肉的脂蛋白脂肪酶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草鱼背部、腹上部和尾部肌肉。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α的mRNA表达量在草鱼背部、腹上部、腹底部和尾部肌肉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草鱼不同部位的肌肉营养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肌肉脂肪含量与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与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刺参,又名仿刺参,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仿刺参属,因营养和经济价值高,已成为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近年来,随着海参养殖规模的迅速发展,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养殖过程中外源毒物逐渐增多[1],本文就刺参养殖中毒物的毒理作用及毒性进行归纳阐述,旨在阐明一些常见毒物的毒性毒理,为刺参健康养殖提供一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Liao)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仿刺参属,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和中国北部沿海,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刺参是中国北方海水养殖的重要经济种类,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掀起刺参人工养殖热潮,目前刺参养殖已成为北方海洋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海参养殖(黄渤海沿岸的刺参池塘养殖)地域  相似文献   

11.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通常称作海参,在分类上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仿刺参属。刺参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海产品,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黄河三角洲地区无刺参自然分布,该地区自2003年从胶东地区引进刺参进行池塘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在该地区养殖试验过程中探索了不同池塘类型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海南定大养殖有限公司和海南大学共同承担的研究课题"热带海参规模化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研究应用",2016年10月经过专家现场测试,课题组一批次培育出花刺参幼参突破百万头,已进入技术成熟阶段,花刺参有望成为海南省海水养殖新品种。海南省科学技术厅2016年10月组织水产专家,对"热带海参规模化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信息集粹     
●"刺参池塘立体养殖技术研究"通过鉴定近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刺参池塘立体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较好地解决了海参养殖密度和水质交换的关系,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价值。近年来,刺参价格一路走高,受利益驱使,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盲目加大密度,忽视了最佳养殖容纳量,造成参池底质恶化,病害频发,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针对这一现象,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南方和北方主要海参品种的口感及营养品质差异,分别对北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南方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体壁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灰分、总糖、粗脂肪、氨基酸组成、活性多糖及3种主要常量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糙海参的硬度、弹性明显高于刺参,而吞咽度和润滑感低于刺参;干样复水后,刺参的含水量(94.36%)明显高于糙海参(81.79%)。以干基计,刺参和糙海参的粗蛋白和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62.51%、5.62%和81.01%、1.43%;总糖和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8.20%、1.23%和2.15%、1.40%。氨基酸分析显示:糙海参的谷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刺参,尤其胶原蛋白特征氨基酸——甘氨酸、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刺参,因此糙海参含有较多的胶原蛋白;刺参和糙海参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3.06%和18.51%,糙海参明显低于刺参。以干基计,刺参体内矿物元素Ca、Fe和Zn的含量和多糖含量高于糙海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刺参池塘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快速发展.病害问题日趋严重。自2003年以来.部分海参养殖区。相继出现了海参肿嘴、烂皮、排脏、不摄食、形体萎缩乃至死亡等病害(经专家确定为刺参腐皮综合症)。特别是今年入春以来,该病呈暴发趋势。几乎波及所有刺参养殖区域,发生了大规模死亡现象。并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该病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2012-2013年,连云港市海洋渔业局等单位在连云港市东西连岛外侧,即苏马湾附近海区开展了小规模的升降式网箱立体生态刺参养殖。升降式网箱立体生态刺参养殖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其为渗透式多层结构,每层吊笼及网箱均构成了海参生长的一个"小生态"环境。通过网箱升降操作避免了沉箱或浮箱单一养殖存在的问题,通过笼内外海水的交换,为海参生长提供丰富的饵料,并能保持水质清新,抑制病害的发生,加快了海参的生长速度。整个养殖过程中不使用药物,保证了养殖海参的质量安全。现将有关技术操作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由于当前海参发病率较高,病害呈暴发之势,几乎波及所有刺参养殖区域,现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刺参养殖的主要问题。为有效地控制病害的蔓延发展,笔者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在购买海参苗时,应从实施健康检查措施抓起,防止携带病原,把好苗种质量关,以增强海参本身对病害的抵抗力和环境适应力,尽量避免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2013,(1):3
采自海里的海参今后有望在海南省推广养殖。由海南大学承担的热带海参人工繁育技术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继2009年糙海参人工繁育成功之后,2012年又成功繁育出花刺参和玉足海参,填补海南省空白。有关专家称,海南省海参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建立了系统性的热带海参人工繁育技术,为海南省开发海参养殖新品种奠定了基础。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开展苗种规模化繁育试验和养殖试验,早日使热带海参成为海南省养殖新品种。该课题组负责人、海大教授冯永勤介绍说,开展热带海参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目的是掌握系统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鲜活和不同加热温度下刺参体壁组织构造及其胶原纤维结构的变化,采用VanGieson染色法观察组织构造、采用细胞分裂扫描电镜法(cell-maceration/SEM)观察胶原纤维结构,同时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刺参肌肉蛋白质的热收缩温度。结果发现,在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刺参体壁组织构造及其胶原纤维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刺参肌肉组织中纤维逐渐聚集交联,形成多孔网状结构;蛋白质发生热变性、胶原纤维结构收缩,导致纤维排列紧密,纤维间孔隙度呈减小趋势。与刺参整体组织构造的变化相比,胶原纤维结构的变化尤其明显。鲜活刺参体壁肌肉蛋白质的热收缩温度为68.92℃,加热过程中蛋白质的热变性是引起其构造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海参饲料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袁成玉 《水产科学》2005,24(12):54-5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参人工育苗与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海参用饲料研究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海参用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海参育苗与养殖生产的成败。特别在目前,苗种生产与成参养殖迅速发展,海参用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原料又十分短缺、饲料市场比较混乱,海参饲料开始成为限制海参苗种与养殖生产业发展的潜在因素。为此,笔者将综合叙述海参用饲料研究的发展过程、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供广大从事海参研究、教学、生产者参考。1海参用饲料的发展过程1.1国外海参饲料的研究工作始于刺参人工育苗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