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HPLC/Q-TRAP MS),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对鲤鱼(Cyprinus carpio)腹腔注射恩诺沙星给药后肝脏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根据保留时间和各色谱峰质谱裂解规律,推测了恩诺沙星在鲤鱼肝脏中的代谢产物,同时,根据二级质谱碎片离子推测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结构。结果显示,恩诺沙星进入鲤鱼肝脏后,除以恩诺沙星原形药物(M0)和N-去乙基代谢产物环丙沙星(M2)形式存在外,还有少量恩诺沙星脱羧代谢产物(M1)和恩诺沙星羟基化代谢产物(M3-1和M3-2)。该研究可为深入了解恩诺沙星在水生动物体内代谢产物及代谢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恩诺沙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HPLC/Q-TRAP MS),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对鲤鱼(Cyprinus carpio)腹腔注射恩诺沙星给药后肝脏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根据保留时间和各色谱峰质谱裂解规律,推测了恩诺沙星在鲤鱼肝脏中的代谢产物,同时,根据二级质谱碎片离子推测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结构.结果显示,恩诺沙星进入鲤鱼肝脏后,除以恩诺沙星原形药物(M0)和N-去乙基代谢产物环丙沙星(M2)形式存在外,还有少量恩诺沙星脱羧代谢产物(M1)和恩诺沙星羟基化代谢产物(M3-1和M3-2).该研究可为深入了解恩诺沙星在水生动物体内代谢产物及代谢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恩诺沙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对恩诺沙星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和体外肝胰腺微粒体孵育下的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体内试验为凡纳滨对虾口灌30 mg.kg-1恩诺沙星,24 h后采集血浆用于代谢产物分析。体外试验为在含有肝微粒体的NADPH体系中加入恩诺沙星(100μM)进行孵育,检测孵育液中的代谢产物;肝胰腺采集自未给药的凡纳滨对虾,超速离心法制备而得。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除以恩诺沙星原形药物为主外,还可检测到少量的N-去乙基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环丙沙星哌嗪环开环代谢物及其同分异构体;而在肝胰腺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中除检测到原形药物外,只有少量的N-去乙基代谢物环丙沙星。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代谢产物生成量都很少,但环丙沙星是主要代谢产物。推测恩诺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代谢反应主要是脱乙基反应和加氢还原反应,而在体外肝胰腺微粒体恩诺沙星代谢的反应主要是脱乙基反应。  相似文献   

4.
戴燕彬 《福建水产》2021,(3):299-306
本研究在连续给药的情况下,开展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珍珠龙胆石斑鱼体内的代谢残留情况研究,为科学合理使用恩诺沙星防治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细菌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也在水产养殖上为指导恩诺沙星科学用药提供借鉴.在28℃的水温条件下,以30 mg/(kg·bw)恩诺沙星对平均体重为(300±28)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进行连...  相似文献   

5.
采用LC/MS~n法分析恩诺沙星在锯缘青蟹血浆中的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对锯缘青蟹口灌恩诺沙星给药后血淋巴中恩诺沙星和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对血浆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的质谱裂解行为进行碰撞诱导解离分析,获得了各化合物的多级质谱信息,通过比较各化合物结构和质谱裂解途径的异同点,发现有三个代谢产物,其中峰面积最大的为环丙沙星,其次为羟基化恩诺沙星,另一代谢产物可能是加氧恩诺沙星;推测恩诺沙星在锯缘青蟹体内的代谢反应主要是脱乙基反应、羟基化反应和氧化反应。通过定量分析,血浆中恩诺沙星和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浓度分别为19.1μg/ml和0.526μg/ml。  相似文献   

6.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药浴给药条件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欧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按10mg·L-1药浴给药后,恩诺沙星在欧洲鳗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分布可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来描述.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恩诺沙星达峰时间分别为44.27h、42.74h、50.69h、95.80h,以后开始缓慢下降,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代谢产物环丙沙星达峰时间分别为48.89h、55.34h、54.64h、100.0h.给药3个月后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恩诺沙星浓度分别为0.0844μg·mL-1、0.09959μg·g-1、0.01242μg·g-1、3.7164u·g-1;恩诺沙星在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908.07h、901.24h、59.32h、767.81h.鉴于恩诺沙星和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欧洲鳗鲡体内消除较慢,建议养成阶段不使用此药.  相似文献   

7.
为指导恩诺沙星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细菌性疾病防治中的科学合理应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在海水(盐度33)水温为(28.0±1.0)℃下,斑节对虾口灌恩诺沙星(剂量30 mg·kg-1)后,体内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给药后斑节对虾血淋巴恩诺沙星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恩诺沙星在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 h、2 h和2 h,药物峰浓度(Cmax)分别为17.82 mg·L-1、5.02 mg·kg-1和96.75 mg·kg-1。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恩诺沙星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17.12 h、72.31 h和37.78 h,总体清除率(CLz)分别为0.11 L·(h·kg)-1、0.21 kg·(h·kg)-1和0.02 kg·(h·kg)-1  相似文献   

8.
在连续药饵投喂方式下,掌握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大黄鱼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为大黄鱼养殖业提供合理的休药期和给药方案。在(20±3)℃水温条件下,按25 mg/kg恩诺沙星剂量对大黄鱼进行连续5 d药饵投喂给药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黄鱼血浆、肌肉和肝脏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含量水平。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在血浆、肝脏和肌肉中较快达到最大值,达峰时间分别为8、12和12 h,浓度分别为3.068 mg/L、3.446 mg/kg和4.089 mg/kg,随后在给药后的前3 d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分别在血浆第8 h、肝脏第12 h和肌肉第8 h达到峰值,达峰时的浓度分别为0.104 mg/L、0.753 mg/kg和0.355 mg/kg。实验表明仅有少量的恩诺沙星代谢为环丙沙星。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少于18 d。  相似文献   

9.
以80 mg/kg鱼体重对牙鲆单次口灌给药恩诺沙星,给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牙鲆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研究表明,停药后0.25 h,肌肉中恩诺沙星残留量最低。各组织的消除半衰期依次为腮肝脏血液肾脏肌肉,其中肌肉中恩诺沙星消除半衰期最低为67.759 h,消除最快,停药后12 d检测不到恩诺沙星。停药后0.25 h,在牙鲆血液、肝脏、肾脏中均有环丙沙星残留,残留量依次为肝脏肾脏血液,肌肉和鳃中未检出环丙沙星。停药后22 d在血液、肝脏和肾脏3个组织中仍然能够检测出恩诺沙星,但是停药7 d后这3个组织中均检测不出环丙沙星。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在牙鲆体内代谢速度较慢,而且只是在一段时间内有脱乙基代谢为环丙沙星的反应发生,但并不是在恩诺沙星消除的全过程都发生,而且代谢物环丙沙星在牙鲆体内的消除速度要比恩诺沙星快。  相似文献   

10.
恩诺沙星在养殖大菱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1~12 ℃水温条件下,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连续口服恩诺沙星7 d后肌肉、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大菱鲆肌肉、血清和肝脏中残留的恩诺沙星药物用二氯甲烷提取,在不同的时间点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药物浓度,最低检测限为0.01 μg/ml,平均回收率为75%~87%.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按一级动力学过程从体内消除,在3种组织中消除速率不同,在肌肉、血清和肝脏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1.560e-0.0310 t、C=1.147e-0.018 9 t和C=0.920e-0.027 1 t;恩诺沙星在3种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较长,分别为22.53、36.67和25.57 d.在给药后的第94天,肌肉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持续保持0.168 μg/g,尽管NY5070-2002无公害水产食品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残留限量MRL(Maximum residue limit)要求为0.05 μg/g,但本试验数据提示,大菱鲆肌肉组织中残留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超过了标准,建议合理的休药期应不少于120 d.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2021,51(4)
为研究恩诺沙星乳新剂型及其去乙基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罗非鱼(Oreochroms mossambcus)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及分布,在(30±1)℃养殖水温下,对罗非鱼单次口灌10 mg/kg恩诺沙星乳,在0.5、1、2、4、6、8、12、18、24、48、72、96、120、144、168 h取样,样品处理后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研究显示:恩诺沙星在罗非鱼血浆中的达峰时间(T_(max))为2 h,峰浓度(C_(max))为4.38 mg/L;环丙沙星在罗非鱼血浆中的T_(max)为8 h,C_(max)为0.1 mg/L;恩诺沙星在罗非鱼肝、脑、肌肉、肾中的T_(max)分别为1、2、4和6 h,C_(max)分别为12.37、4.31、6.22和7.82 mg/kg,消除方程分别为C=3.96e~(-0.0232t)、C=7.52e~(-0.0253t)、C=6.04e~(-0.015t)、C=2.73e~(-0.0205t);环丙沙星在罗非鱼肝、肌肉、肾中的T_(max)分别为4、6和6 h,C_(max)分别为0.39、0.15和0.23 mg/kg,消除方程分别为C=0.11e~(-0.0186t)、C=0.29e~(-0.0184t)、C=0.17e~(-0.0132t)。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乳在罗非鱼体内吸收迅速,大部分以恩诺沙星原药代谢出体外,仅有3.22%~6.03%恩诺沙星被代谢成环丙沙星,虽然环丙沙星含量低但在罗非鱼体内比恩诺沙星更难消除;建议罗非鱼以10 mg/kg口灌恩诺沙星乳用于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危害与控制(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毅 《科学养鱼》2003,(9):42-42
2.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控制措施 (1)根据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合理用药 药代动力学是利用动力学的原理,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并以数学作为手段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量变规律。研究药动学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的研究,发现药物在体内的转变规律,弄清药物的疗效、毒性与药物浓度的关系,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及蓄积程度,从而  相似文献   

13.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运用RT-PCR方法测定CYP2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分析不同剂量恩诺沙星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CYP2基因表达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YP2在肝胰腺、鳃、血淋巴、肌肉、甲壳、肠、胃、心脏和眼柄中均有分布,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胃次之,血淋巴中表达量最低。口服低(15 mg/kg)、中(30 mg/kg)、高(60 mg/kg)3个剂量恩诺沙星药饵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CYP2基因表达和APND活性较对照组均呈现下降趋势;药物浓度越高,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越低,表明恩诺沙星可抑制CYP2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表达。在生产实践中联合用药时,应考虑到因恩诺沙星对CYP2的抑制作用而导致经其代谢的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和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运用RT-PCR方法测定CYP2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分析不同剂量恩诺沙星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CYP2基因表达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YP2在肝胰腺、鳃、血淋巴、肌肉、甲壳、肠、胃、心脏和眼柄中均有分布,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胃次之,血淋巴中表达量最低.口服低(15 mg/kg)、中(30 mg/kg)、高(60 mg/kg)3个剂量恩诺沙星药饵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CYP2基因表达和APND活性较对照组均呈现下降趋势;药物浓度越高,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越低,表明恩诺沙星可抑制CYP2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表达.在生产实践中联合用药时,应考虑到因恩诺沙星对CYP2的抑制作用而导致经其代谢的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和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选取20只健康中华草龟,每组1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肌注组和胃插管强制口服组,给药量均为10 mg/kg,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数据,Kinetic 4.4软件的非房室模型分析药时数据。胃插管强制口服给药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_(max)7.49μg/mL、T_(max) 12 h、T_(1/2)λz为99.85 h、AUC_(0-∞)为531.67 h~*μg/mL;肌注给药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_(max)5.85μg/mL、T_(max) 4 h、T_(1/2)λz为30.42 h、AUC_(0-∞)为193.6 h~*μg/mL。2种不同给药条件下,肌注恩诺沙星比胃插管强制口服更快达到最高血药浓度,表明肌注恩诺沙星在中华草龟体内吸收更快;胃插管强制口服给药的C_(max)和AUC均高于比肌注给药,表明胃插管强制口服恩诺沙星在中华草龟体内吸收更完全,分布更广泛效果更好。恩诺沙星在中华草龟体内消除缓慢,MRT长,胃插管强制口服给药MRT显著长于肌注给药,其血药浓度保留时间长,效果更持久。研究表明,需较快达到疗效时,建议肌注恩诺沙星;需持续给药且龟体代谢状态正常时,建议胃插管强制口服恩诺沙星;恩诺沙星在胃插管强制口服给药条件下,在中华草龟体内血药浓度高,保留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更适宜作为中华草龟个体疾病治疗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水温(16℃、25℃)、不同给药剂量(10 mg/kg、20 mg/kg)和不同给药方式(肌注、口灌)等条件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了不同条件下药物在蟹血淋巴中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中的药-时数据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16℃时以1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96.818 mg/(L.h),Cmax6.54μg/mL,t1/2α0.851 h,t1/2β95.415 h;25℃时以1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168.457 mg/(L.h),Cmax7.12μg/mL,t1/2α0.58h,t1/2β88.833 h;25℃时以2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155.612 mg/(L.h),Cmax11.045μg/mL,t1/2α5.239h,t1/2β88.378 h;25℃时以10 mg/kg剂量口灌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86.525 mg/(L.h),Cmax3.469μg/mL,t1/2α8.071h,t1/2β61.842 h。不同条件下,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恩诺沙星的活性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各种给药条件下的蟹血淋巴中均能检出,但含量均处于较低值,且药-时数据不能用房室模型拟合,表明恩诺沙星在蟹体内只有极少部分代谢为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7.
凌海  缪天音  王元  向阳  胡鲲  房文红 《水产学报》2023,47(5):059414-059414
为探究水产养殖中恩诺沙星用药后在水环境中的归趋,本实验在模拟池塘水产养殖系统中,恩诺沙星以18 mg/kg剂量药饵投喂异育银鲫,每天2次、给药周期6 d,研究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规律,以及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异育银鲫组织中恩诺沙星峰浓度(Cmax)依次为肠道>肾脏>肌肉>鳃>肝脏>血浆,分别为14.15、13.31、14.15、7.48、7.94 mg/kg和2.94 mg/L;各组织中均可检测到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其峰浓度与恩诺沙星峰浓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10%、1.70%、6.28%、2.97%、2.90%和6.53%;组织中恩诺沙星清除率(CLz)顺序为血浆>肝脏>肠道>鳃>肌肉>肾脏。随着给药次数增多,水体中恩诺沙星残留浓度快速升高,在最后一次给药后6 h时达到峰值(5.23μg/L),随后开始下降,但水体中一直未检测到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底泥中恩诺沙星首先呈现上升趋势,在240 h达到峰值(796μg/kg),之后略有下降,480 h时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选取20只健康中华草龟,每组1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肌注组和胃插管强制口服组,给药量均为10 mg/kg,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数据,Kinetic 4.4软件的非房室模型分析药时数据。胃插管强制口服给药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_(max)7.49μg/mL、T_(max) 12 h、T_(1/2)λz为99.85 h、AUC_(0-∞)为531.67 h~*μg/mL;肌注给药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_(max)5.85μg/mL、T_(max) 4 h、T_(1/2)λz为30.42 h、AUC_(0-∞)为193.6 h~*μg/mL。2种不同给药条件下,肌注恩诺沙星比胃插管强制口服更快达到最高血药浓度,表明肌注恩诺沙星在中华草龟体内吸收更快;胃插管强制口服给药的C_(max)和AUC均高于比肌注给药,表明胃插管强制口服恩诺沙星在中华草龟体内吸收更完全,分布更广泛效果更好。恩诺沙星在中华草龟体内消除缓慢,MRT长,胃插管强制口服给药MRT显著长于肌注给药,其血药浓度保留时间长,效果更持久。研究表明,需较快达到疗效时,建议肌注恩诺沙星;需持续给药且龟体代谢状态正常时,建议胃插管强制口服恩诺沙星;恩诺沙星在胃插管强制口服给药条件下,在中华草龟体内血药浓度高,保留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更适宜作为中华草龟个体疾病治疗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选取20只健康中华草龟,每组1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肌注组和胃插管强制口服组,给药量均为10 mg/kg,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数据,Kinetic 4.4软件的非房室模型分析药时数据。胃插管强制口服给药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_(max)7.49μg/mL、T_(max) 12 h、T_(1/2)λz为99.85 h、AUC_(0-∞)为531.67 h~*μg/mL;肌注给药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_(max)5.85μg/mL、T_(max) 4 h、T_(1/2)λz为30.42 h、AUC_(0-∞)为193.6 h~*μg/mL。2种不同给药条件下,肌注恩诺沙星比胃插管强制口服更快达到最高血药浓度,表明肌注恩诺沙星在中华草龟体内吸收更快;胃插管强制口服给药的C_(max)和AUC均高于比肌注给药,表明胃插管强制口服恩诺沙星在中华草龟体内吸收更完全,分布更广泛效果更好。恩诺沙星在中华草龟体内消除缓慢,MRT长,胃插管强制口服给药MRT显著长于肌注给药,其血药浓度保留时间长,效果更持久。研究表明,需较快达到疗效时,建议肌注恩诺沙星;需持续给药且龟体代谢状态正常时,建议胃插管强制口服恩诺沙星;恩诺沙星在胃插管强制口服给药条件下,在中华草龟体内血药浓度高,保留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更适宜作为中华草龟个体疾病治疗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20.
黄芩苷与甘草酸对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黄芩苷(baicalin,BL)和甘草酸(glycyrrhizin,GZ)口灌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探讨其对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在体内的代谢和肝微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CYP3A活性的影响。异育银鲫连续7 d分别口灌黄芩苷(100 mg/kg)和甘草酸(100 mg/kg),以口灌玉米油作为对照。末次给药24 h后每组随机取10尾腹腔注射恩诺沙星(10 mg/kg),采用单个动物连续采血,HPLC测定血浆恩诺沙星和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cipmfloxacin,CIP)浓度,分析药动学及其参数;同时每组选取6尾检测肝微粒体CYP1A和CYP3A活性。结果表明:(1)黄芩苷(BL)和甘草酸(GZ)对恩诺沙星的吸收有明显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恩诺沙星峰浓度(Cmax)降低,曲线下面积(AUC)减少;(2)口灌BL和GZ后,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消除半衰期(t1/2z)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总体清除率(CLz/F)则增大,说明黄芩苷和甘草酸促进了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消除;(3)口灌BL和GZ后,BL组和GZ组的Cmax-CIP/Cmax-ENR比值分别为1.48%、2.22%,对照为0.95%;BL组和GZ组的AUC0-t-CIP/AUC0-t-ENR比值分别为2.16%、1.76%,对照组为1.7%。综合分析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峰浓度、Cmax-CIP/Cmax-ENR和AUC0-t-CIP/AUC0-t-ENR比值可以得出,黄芩苷和甘草酸对恩诺沙星N-脱乙基具有诱导作用;(4)与对照组相比较,BL组和GZ组的7-乙氧基异吩唑酮-O-脱乙基酶(EROD,CYP1A标志酶)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CYP3A标志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说明黄芩苷和甘草酸对CYP1A和CYP3A都有诱导作用。结合以上结果,认为黄芩苷和甘草酸加速了恩诺沙星的消除和其代谢产物CIP的生成,很可能与诱导CYP1A和CYP3A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