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桐柏山区板栗蛀果害虫板栗象鼻虫和桃蛀螟两种害虫进行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治试验。板栗象鼻虫和桃蛀螟近年来在桐柏山区已成为板栗果实主要害虫,两种害虫在桐柏山区分别为2年1代和每年3~4代,均以幼虫越冬,每年在7~9月间危害。幼虫期用56%磷化铝片剂、98%溴甲烷对板栗果实薰蒸48 h,死亡率为90%~100%。成虫期板栗象鼻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桃蛀螟卵期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500~3 000倍液,喷洒树冠、树干,蛀果率减退95%。  相似文献   

2.
我县为害板栗的主要害虫达11种之多,其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害虫有剪枝象鼻虫、栗皮夜蛾和雪片象等。一般可使板栗减产百分之五十左右,深山区可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有的栗园甚至绝收。影响板栗质量的主要害虫是栗实象鼻虫,为害率一般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严重的深山区栗园可达百分之九十二点二。板栗由于连年虫  相似文献   

3.
冬春防治板栗病虫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栗病虫害种类众多,其中在商洛地区危害较严重的虫害主要有板栗雪片象、栗实象鼻虫、栗瘿蜂、栗大蚜、栗实蛾、桃蛀螟、板栗透翅蛾、金龟子8种。病害主要有芽枯病、黑斑病、白粉病、胴枯病4种。这些病虫分别在板栗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交错危害。而进入冬季,它们在板栗树的枝条、树干裂缝、病残组织和栗园土壤中潜伏越冬。所以,冬春季采取对栗园土壤和树体管理等技术措施,可以兼治和消灭多种板栗  相似文献   

4.
不同板栗品种对栗实象鼻虫抗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栗实象鼻虫(CurculiodavidiFairmaire)是危害板栗坚果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在武汉地区,栗实象鼻虫主要发生在板栗主产区的黄陂北部山区板栗与茅栗混交林栗园中,坚果虫害率一般在35%以上,局部地方在受害严重年份可超过60%。本研究以湖北省几个主要栽培品种为对象,比较其抗栗实象鼻虫强弱,结合不同品种间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试验设在武汉市林业果树研究所板栗品种园,面积为1亩,供试品种为湖北省7个主栽品种:罗田旱栗、桂花香、红毛旱、六月暴、中迟栗、大果中迟栗、…  相似文献   

5.
栗实象鼻虫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实象鼻虫(Curculio davidi Faust)是危害板栗最严重的害虫。我们在河南板栗产区调查,每年约有20—40%的栗实被害,严重地区可达90%以上。被害栗实失去食用价值或发芽能力,并易引起发霉腐烂,不便贮运。为了探讨栗实象鼻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我们于1961至1963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栗实象鼻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实象鼻虫是危害板栗果实最严重的害虫之一。2a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危害叶果,被害栗实失去食用价值或发芽能力,并引起发霉腐烂。防治上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选用农业和生态调控措施,采用消灭幼虫,热水浸种,选用抗虫品种、熏蒸和低毒化学农药防治。  相似文献   

7.
栗树的主要虫害有栗实象鼻虫、栗实蛾、栗瘤蜂、栗大蚜等,分析了这4种害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并对每一种害虫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栗树的主要虫害有栗实象鼻虫、栗实蛾、栗瘤蜂、栗大蚜等,分析了这4种害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并对每一种害虫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商南县板栗病虫害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商南县板栗病虫发生的现状 (一)主要种类:1、板栗虫害部分。(1)食叶害虫:古毒娥黄刺娥、铜绿金龟子、白星金龟子栗黄桔叶蛾。(2)果实害虫:栗实象鼻虫板栗雪片、象桃蛀、螟栗实娥。(3)枝干害虫:栗透翅蛾、栗瘿蜂、栗大蚜、栗花翅蚜、栗红蜘蛛2、板栗病害。板栗干枯病、板栗白粉底、板栗叶斑病、种实霉烂病。  相似文献   

10.
板栗栗实象鼻虫(CurculiodavidiFairmaire)是武汉市板栗主产地黄陂县北部山区的重要害虫之一。经调查,一般年份平均虫果率在35%左右,严重时可达60%以上。该害虫以幼虫蛀食栗果,使被害果实丧失食用价值或发芽能力,在贮藏运输期间引起大量果实霉烂变质。研究发现,该害虫成虫盛发期相对集中、羽化出土比较一致(从始盛经高峰到盛末期仅历时15~20天)。1997年以来,我们以新型Bt生物杀虫剂为试样,以常规药剂敌敌畏、敌杀死为对照对栗实象鼻虫进行了室内药效、林间防治等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在玉溪研和镇可官茶厂栗园筛选了Bt乳剂等 4种药剂于栗实蟓甲和板栗剪枝蟓甲成虫发生期进行喷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4种药剂均具一定防治效果 ,板栗落苞和虫果数明显减少 ;其中以 4 0 %的氧化乐果乳油和 2 5 %功夫乳剂防治效果最好 ,达 80 %以上 ,基本上控制了两种害虫危害 ;但 2 5 %的功夫乳剂成本高 ,在生产中 ,建议采用成本较低的 4 0 %的氧化乐果乳油为佳。  相似文献   

12.
栗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栗树资源十分丰富 ,栗产区主要集中在辽宁东部地区 ,仅丹东市现有栗树资源 8.0 2万hm2 ,约 4 5 0 0万株 ,年产量 2 0 0 0万kg ,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 90 %以上。长期以来 ,栗实象鼻虫、栗瘿蜂、栗实蛾等病虫害一直威胁着全省栗树生产。因此 ,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是生产上的当务之急 ,摸清和掌握病虫的生活习性、危害情况 ,是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关键。1 栗实象鼻虫1.1 危害状该虫是遍及全国各栗产区危害严重的果实害虫。幼虫在果肉内蛀食 ,并将粪便排于孔道外 ,在幼虫脱果前从外观上很难鉴别虫果。被害栗实失去食用价值和发芽…  相似文献   

13.
板栗栗实象属鞘翅目,象甲科,象虫属,又名板栗象鼻虫、栗蛆、栗象。我省秦巴山区各栗子产区普遍发生.经调查板栗果实受害率达10-15%,茅栗受害率达20-30%,是一种蛀实害虫。  相似文献   

14.
桃蛀螟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不仅危害桃果,而且危害李、梨、杏、石榴、板栗、椿树、玉米等多种果树、林木、及农作物。在大部分桃、李、板栗等经济林产区都有发生,一般受害率30%~40%,特别是近几年在恩施地区已发现该虫危害柚类的果实。幼虫蛀入桃、李、柚果实内危害,使蛀孔外堆满虫粪,并有黄褐色的透明胶液流出,果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在玉溪研和镇可官茶厂栗园筛选了Bt乳剂等4种药剂于栗实蟓甲和板栗剪技蟓甲成虫发生期进行喷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具一定防治效果,板栗落苞和虫果数明显减少;其中以40%的氧化乐果乳油和2.5%功夫乳剂防治效果最好,达80%以上,基本上控制了两种害虫危害;但2.5%的功夫乳剂成本高,在生产中,建议采用成本较低的40%的氧化乐果乳油为佳。  相似文献   

16.
剪枝板栗橡鼻虫是豫南栗产区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栗苞在未成熟前,幼果常被剪枝板栗象鼻虫剪落地,一般危害轻的减产30%,危害重的减产70—80%,严重地影响了板栗生产。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为了消灭害虫,大力发展板栗生产,我场科研小组对这一害虫进行了初步观察和防治试验,现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17.
板栗栗实营养丰富 ,富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但栗实贮藏需要低温高湿 ,常温下极易霉烂和虫蛀 ,失水变质 ,生根发芽 ,难以保鲜。临沂市现有栗园 6万hm2 ,年产板栗50 0 0万kg ,栗实于集中采收期几乎全部涌入市场 ,导致价格偏低 ,又销售不畅。每年因贮藏不当损失的板栗达 10万kg以上。而市内及周边的一些栗实加工厂却因不能周年有鲜栗实加工而不得不长期停产。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对栗实的低温保鲜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初步找到了栗实保鲜贮藏的最佳温湿度及包装方法 ,在环境温度 - 2~ - 1℃ ,相对湿度 10 0 %空间内 ,利用一层疏松塑料编织袋外套一层湿麻袋 ,可贮存板栗2 36d ,霉烂率 1.96% ,发芽率 0 ,失水6.61% ,保鲜率达 91.9% ,其内在品质、口感风味基本与采收时的鲜栗无异。  相似文献   

18.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在泰安地区一年发生3代。其食性广,危害严重,第一代危害桃、苹果、梨,第三代主要危害板栗、山楂。8月初至9月中旬产卵于相靠的棚刺间。在板栗生长期,大部分幼虫食害棚皮和棚壁,少部分老龄幼虫蛀入栗实危害,板栗采收堆积后约7—10天,大部分幼虫才蛀入栗实危害。  相似文献   

19.
板栗剪枝象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板栗剪枝象甲,又名锯枝虫、剪枝象鼻虫等。属鞘翘目,象鼻虫科。成虫专咬嫩果枝,造成栗苞大量落地。一头雌虫一生可咬掉栗苞39—54个,减收栗实0.26—1.96公斤。危害严重时,可减产80%。  相似文献   

20.
阿坝州花椒蛀干害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阿坝州花椒人工林蛀干害虫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阿坝州椒树受蛀干害虫危害严重,平均危害率85.2%,全州椒树平均寿命不超过8年.蛀干害虫种类复杂,主要有嫩枝天牛、虎斑天牛、台湾狭天牛、椒树长足象鼻虫等.随着海拔的不同,蛀干害虫的分布有较大差异.低海拔区以嫩枝天牛、椒树长足象鼻虫为主,高海拔区则以虎斑天牛、台湾狭天牛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